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张毅,民进北京市委会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作为第五完成人参与的“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满腔热忱 投身教育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张毅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技术开发层面来看似乎不够专业,但为何能够作为该项目的完成人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呢?这要先从她所投身的事业谈起。
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内开展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作为该学院唯一的常设机构设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行使其全部职能: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常态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框架体系内,全面统筹协调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带动各区中小学校,实施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并建立学校与社会横向整合,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张毅作为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的支持与指导下,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实践,包括:在高中阶段实施的以“跨校培养”和“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为主要特征的“翱翔计划”;对科技成果资源进行课程转化、博物馆与科普场馆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的“雏鹰计划”;持续拓展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的“杏林春苗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激发兴趣,开展逐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雏鹰建言行动”;以学生创造力发展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小创客培育”;培育担当心、行动力和公益精神,推动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雏鹰爱心行动”;以“模拟提案”“模拟议事”等形式开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模拟政协”;以及立足北京市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为全市七、八年级学生构建无边界、跨学科的开放学习服务平台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创新探索。
科教创新 雏鷹翱翔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张毅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如果仅靠着基础教育内部资源,仅靠着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必须加强科教合作,将前沿的、鲜活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下尝试解决真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有将科研成果在基础教育中应用、改进和推广的需求。此时的张毅意识到未来的 “科技 教育”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某个环节上,而应该把信息技术内化于教育的各个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发展来引领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因此,信息技术和智能教育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张毅的组织协调下,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的协作团队,探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以智能交互应用为导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相互衔接的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目标,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载体的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软硬件支撑平台。
“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领先之处在于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的三大创新,即多源笔交互信息感知技术、复杂笔迹结构理解技术、笔式智能交互技术,促进了教育、医疗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发展。特别在教育领域,该技术运用到了交互智能平板、电子白板等设备中,让交互式教学变得更加智能的同时,也更大程度提高了对复杂笔迹的识别度,显著提升了学校的交互式教学体验,教师将从烦琐的低智能类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作业批改、错题记录等可重复性的工作将借助图像识别等高效完成,而教师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的品德、情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素质教育内容。
在此过程中,张毅将自身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实践固化为平台功能的设计,使平台更加切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效果。同时她带领团队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平台在中小学实际使用的反馈收集,使平台与学生实际需求逐步实现无缝衔接,有效地推进了项目成果在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在方中雄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张毅及其所在的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办公室团队以“科学探秘”为主线,将创新能力培养的各阶段平台进行衔接整合,形成了包括“雏鹰建言行动”(小学阶段)、“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初中阶段)、“翱翔计划”(高中阶段)、“科研式学习”(大学阶段)的全阶段、综合化、体系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是张毅的人生格言,她绝不会停驻自己前进的脚步,一定会执着进取,奋勇开拓,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