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通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通督安神针法治疗,选用百会、神庭为主穴,配伍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结果 46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 通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
   【关键词】 失眠症;针刺疗法;通督安神
   失眠症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近年来,作者采用通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5年,平均4.6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于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症状的一部分。
  1.3 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神庭。配穴: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病人安静仰卧,穴位常规消毒,百会、神庭向后平刺0.5~0.8寸,行捻转泻法,局部有胀麻感为度,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配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病例中,最少针刺10次,最多针刺36次,平均针刺15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经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2.2 治疗结果 本组46例中,临床痊愈21例,占45.65%;显效11例,占23.91%;有效10例,占21.74%;无效4例,占8.70%。总有效率为91.30%。
  2.3 典型病例 李某,女,60岁,教师。2009年6月5日初诊。主诉:失眠10年余。患者10年前因工作操劳过度导致难于入眠,多梦易醒,近1年又因家庭琐事失眠加剧。自觉每晚睡眠不足3小时。伴头晕心悸,易怒健忘。舌红苔少,脉细而弱。诊断:失眠症。证属阴阳失调(阳强阴弱症)。治则:通督制阳,养心安神。取百会、神庭、内关、神门、太冲等穴,补泻兼施。每次针后15分钟,见患者安然入睡,鼾声立起,起针方醒。针刺5次,患者夜间睡眠达6小时,诸症缓解。共针15次,每晚睡眠6~8小时,病告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3 讨论
   失眠症属于中医学的“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其病因多由情志内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所致;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宁。《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主取百会、神庭,逆督脉循行方向针刺,起到通调督脉,制阳安神之功。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具有养心宁心安神之效。《素问·逆调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配伍胃脾二经之足三里、三阴交,以调和胃气,安定神志。佐于肝经原穴太冲,疏肝镇静安神。诸穴共奏通督制阳,养心和胃,镇静安神之功,则失眠可愈。
  作者简介:赵银龙,男,(1964-),江西南昌市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厦门市针灸学会副会长,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其他文献
诵读是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熟读精思,自然成诵,从而全面深入理解作品,进而使活跃于作品中的知识、情感、观念内化为读者心理结构的学习方法。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的需要。  一、从健全人格的角度看  1.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人文精神、塑造民族灵魂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诵读这些精品是
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全部内涵落到实处并能彰显个性化发展特质的重要途径。究其根本,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和一种态度:两种能力即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能力;一种态度即对待生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怎样“做人”。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功用应立足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文本价值的最佳显现,如何实现目标的高效达成,如何让语文课上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好三个“点”,即切入点、合作探究点、拓展点。  一、选好切入点,引发课堂探究热情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何开始师生的共同解读文本的活动,这就涉及一个切入点的问题。《智取生辰纲》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经典选段,它是了解经典的窗口。我选择的
本文对东安电网所起的作用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立足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
虽然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命题内容,每年都在更新,但是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却日益严重。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乐于从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漠视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甚至把有点灵性、有点“另类”写作思维扼杀在摇篮里,导致学生作文上假话、废话、套话、空话泛滥成灾,没有真情,没有生活,令人难以卒读。  是什么堵住了学生思维的泉眼?又是什么蒙蔽了学生观察、感受多彩生活的心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