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时尚不奢侈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次去法国出差,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咱们中国同胞都这么有钱了,而且这么愿意在购物上一掷千金。
  这些年,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哪怕是候机室里,只要有中国游客,就会看到大包小包、匆匆忙忙、喧喧闹闹购物的景象,我一下子会以为自己是站在家门口的菜市场里。
  这次在法国机场,我眼见同班机的一位女士,不断高声打电话:“喂,这有新款的包包,才一万块钱不到,你要吗?要几个?”此时,她手上已经有五、六个购物袋了,仔细看看,不乏古琦、爱马仕等高端品牌,她已经快拿不了了,但还在不停的挑选手包。我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包,她说:“回国以后,同事朋友问起来,什么也没给他们买,多不好意思啊。我买的这几个包都是布包,不贵的。见人发一个,挺合适的。”
  因为经常去法国出差,我认识了一位在当地开旅行社的中国朋友。他做这一行时间不短了,生意经营得很不错,他说,国内来的团队越来越多,自由行的、参观考察培训的……五花八门的名目,最后无不要求旅行社带他们到巴黎的名牌店去,大肆消费一番。我的这位朋友经济能力很强,见识也很广,可这些挣着人民币的客人们消费欧元之豪爽,常常让他瞠目结舌。很多人历经N店,仍然意犹未尽,花了几十万、上百万,还觉得不够舒坦,问我朋友,还有没有更给力的地方。他们甚至对我的朋友说,还是美国比较好逛,不仅能购物,还能去赌场玩玩。
  无独有偶,上一次来到法国,一位生意伙伴也是出手阔绰,一下飞机就要求前往名牌店,出手就是30多万的卡地亚。陪同他的小伙子是一个法国大学生志愿者,因为在中国留过一年学,中文不错。看到这位大款出手豪阔,小伙子以为他看错了价码,连忙解释:“这是30万,不是3万。”大款眼皮都不动,比划着告诉店员,“包起来,就是它了!”然后问小伙子还有没有比这更贵的,小伙子吓得目瞪口呆。
  后来我问这位法国小伙,他怎样看这位大陆豪客。他有些欲言又止,最后说:“我有些看不起他。”他说,如果我是他,我会把钱捐给你们中国西部的孩子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把钱用到一块表上面。再贵的表也只是一块表,难道把几十万花在手腕饰品上比做慈善还有价值吗?看出我认同他的想法后,他直言,“我不想再为他服务,他在餐馆点餐都丝毫不懂得尊重服务员,我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失风度。”
  同为中国人,这位小伙子的话让我多少有些尴尬。中国人的确有钱了,比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拮据、我们的寒酸,今天的我们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我们是不是失去了点什么?尊严,勤勉,内敛和温和,这本来是我们中国人千年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却被粗暴、张狂的所谓豪爽做派替代。我们本来是谁? 现在却成了谁?毫无疑问,我们只是新一代的暴发户。中国人有钱了,却失去了世界对我们的尊重和敬仰。想当年,外国人来中国,对中国文化是毕恭毕敬,充满神秘向往和敬仰的。而今天,就在我们大把大把把银子洒在巴黎,洒在纽约,洒在世界各国豪华场所的时候,我们却得到了世界的白眼。
  慨叹很多国人重金购物的同时,我也很好奇法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法国号称“奢侈品朝圣地”,守着众多国际大品牌,法国人是什么心态?
  我的这趟商务旅程经过了德、法两国。两国相较,德国人更不重视打扮,街上行人的装扮是最普通的T恤、牛仔裤。而一出法国机场,就能感受到时尚的气息,不论男女,显然出门前都经过了一番打扮。女士们穿着风情的长裙或者优雅的套装,而男士们则颇注意鞋子与皮带、衣领与袖口等小小的呼应。时尚之都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可千万不要以为法国人爱时尚,就必然爱奢侈品。国人在法国拿奢侈当时尚,法国人自己却认为这是两回事。
  的确,法国在服装、香水、葡萄酒等产品中拥有众多的奢侈品品牌,奢侈品文化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法国根深蒂固。但法国人远不像现在的中国人对它们那么钟情,法国人在与奢侈品数个世纪的交往中,已逐渐对奢侈品形成了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
  听在法国从事奢侈品公关的朋友说,伴随着奢侈品产业在法国的发展,法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曾经历了一个由最初的望尘莫及,到后来的趋之若鹜,再到如今的平常心对待的转变过程。
  早在路易十四时期还是在19世纪末,奢侈品在法国都是少数贵族的消费品,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20世纪80年代,奢侈品生产的规模化导致其价格出现下降,而那时候法国人的购买力正处于上升时期,这使很多法国人认为圆自己“奢侈梦”的时机到来了。于是,普通法国百姓开始踏入从来未曾涉足的奢侈品店。买不起DIOR服饰的,至少也要买一瓶这个牌子的香水。买不起皮尔·卡丹西装的,至少也要买一条这个牌子的领带。当时的法国刮起了一股“奢侈风”。
  在满足了自己的奢侈欲之后,法国人却开始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感,他们开始思考奢侈品对他们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法国奢侈品热已经完全退烧。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高档服装和香水林林总总。在这条大街奢侈品商店的顾客中,已经很少看到法国人的影子。这些商店里的工作人员似乎也很少使用法语,英语、俄语和中文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语言。法国人偶尔会光顾这里的香水店,但与咱们中国顾客不同的是,他们挑选香水的标准不是牌子,而是香水的气味是否适合自己。
  对于别人的奢侈消费,法国人同样在以一种平常心看待。他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鄙视。在法国人看来,奢侈是每个人的生活权利,别人没有说三道四的份儿。
  也许,我们该好好学学法国人对奢侈品的这种劲头,这才是真正的cool(酷)呢!或许,当有一天,我们也能只买对的,不选贵的,能真正明白奢侈品背后代表的是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对美好积极正能量的追求,而非炫富竞赛时,我们才能真正走出“精神的贫困”,才算真正变成世界级的“时尚者”。
其他文献
收入和消费永远是对冤家,消费点燃欲望,收入总是泼下冷水。但是,如果真的没有消费,收入也就失去了意义。能否安排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幸福生活的关键。  看看这样两类人吧,如果将他们的收入比作A级,其中一类人消费超高,简直是A+级;另一类则节衣缩食,仿佛活在上世纪70年代,消费是不折不扣的C-。若把后者说是“人死了,钱没花了”,那前者就是“人活着,钱花没了”。  这两类人都活在悲哀之中。想过上有品质的
期刊
可可妈最近对婆婆有意见,起因是可可的一个坏毛病———喜欢吃独食。5岁的可可爱吃鲍鱼,每次在家吃饭时,他只要看到粉丝蒸鲍鱼这道菜,就把菜放到自己跟前,旁若无人地大吃特吃。可可妈严词制止,奶奶不仅护着孙子,还一个劲地拣个大饱满的往可可碗里放,那盘菜就成了他的专利。更让可可妈接受不了的是奶奶逢买鲍鱼,必须是可可在家才能拿出来做,可可若不在,谁也别想动。  前段时间,可可妈带儿子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一入席
期刊
今年5月14日,朱莉公开发表文章,声明自己在过去三个月内已完成了包括切除乳腺及乳房重建在内的几项手术。文章刊出后,全球震动,因为消息来得太过突然,甚至一度误传成“朱莉切除双乳”,引发大批男性粉丝上网留言哀悼女神的曲线。  的确,朱莉只是有感于她母亲与癌症搏斗的10年历程,出于对自己“缺陷”基因的恐惧,就采纳了医生的建议而切除乳腺,使自己患乳腺癌的几率从87%下降到5%。她还鼓励每个有乳腺癌或卵巢癌
期刊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首次庭审时,检方有句话颇耐人寻味:刘志军有坦白情节,滥用职权造成的损失和受贿赃款基本已挽回,可从轻处罚。  从新闻上看,刘的受贿赃款似乎已基本挽回。但“损失”何指?不得其详。倘若指受贿款,那何必重复一次呢?检方大概不会犯这种简单的语法错误。如此来说,该“损失”就是指其他损失了。什么其他损失呢?  一般来讲,贪官刘志军们涉嫌所犯罪行造成的损失,大抵分两类,一是物理性的,泛指钱财物
期刊
在运动器材厂的车间  在锯,在切割,在打磨,在钻孔,  在铣,在车,在量,在滚动,  在冷却,在热处理,在噬咬,在切断  在刻字,在贴标签……  她用手压了一下开关  她用砂纸打磨着,液压机把她固定在某个工位  她被车间不断地剪切、挤压,  她被车间贴上装配工、剪切工、品检工……的标签,她成为车间的一部分  车床在,锣床在,刨床在,叉车在,  线切割机在,量尺在,马达在,冷却剂在,  微分卡在,塑
期刊
前不久,温州机场。一女乘客与机场地勤人员交涉无果后,对地勤人员拳脚相加。据传,女乘客是一名教师。网上一顿讨伐:这也算教师?  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情绪化指责,肯定会屏蔽事件的真实性。谁都不会容忍教师的粗野,但若细究粗野之源,还须还事件一个真实的全息化。实际上,这名女乘客遭遇航班晚点,她的情绪产生波动进而愤怒。这似属人之常情。关键的拐点是,她求助机场地勤人员给弱小的孩子一个休息空间,不仅没得到及时帮助
期刊
机场打坐  机场不都叫温州机场,但温州机场的这次冲突,常在很多机场上演。  2011年7月,有乘客在网上抱怨,国航给我的20多个小时恶梦般旅程,让我再也不信任国航了。事情起因照例是航班晚点,14日,这位乘客从深圳飞往北京。待所有乘客登机、舱门关闭后,大家却被通知,航班要在一个多小时后起飞,原因不详。乘客开始骚动,要机长给说法。机长一直没有出现,只来了一个冒充机长的人,但没解决任何问题。乘客要求赔偿
期刊
预备·喝
期刊
在一次动物晚会上,猴子表演了一个舞蹈,赢得了大家好感,被选立为王。狐狸十分嫉妒,他发现一个捕兽夹子里放着肉,便把猴子领去,说自己发现了一个宝物,自己没敢动用,特意留给大王您享用,并劝猴子亲自去取。猴子高兴地跑了上去,结果被夹子夹住了。猴子斥责狐狸害他,狐狸说: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还想做兽中之王?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启封】仅凭一个舞蹈,猴子就坐上王位,说明动物王国认可的领导才能是跳舞。你把相声说
期刊
焦晓尔刚把车停在宾馆门口,就上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小女子,背个双肩学生包,天真烂漫的样子。焦晓尔本想帮她打开车前门,手都伸出去了,小女人却直接拉开了车后门,精灵一样窜了进来,说:去西货场。焦晓尔后悔自己太殷勤了。这种并非被顾客认同的殷勤,往往含着女乘客对司机品行的不信任。为此后悔多次了,可就是改不了。  西货场是木材集散地,运输、买卖、储存都集中在那里。对出租车来说,那个方向回来也很少放空车,是个很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