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高度相关,制造业强国的崛起与现代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迫切需要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产教融合度进行科学评价。本文探索构建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融合度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产教融合度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并且设计出产教融合度指标值计算公式,让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可量化、可操作性强、适应大数据环境。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对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科学评价,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综述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论文记录肇始于1985年。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而言,Allan Klingstrom(1987)提出产教融合是一种将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和服务社会的特点。Bernd Bruegge(1992)、Griddle(1993)指出,产教结合会被市场经济影响,其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论文记录肇始于施也频和陈斌(2007)的《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 。国内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產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产教融合问题研究以及对策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而言,杨善江(2014)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主要是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或者企业)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服务产业升级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互利共赢为驱动力,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关键,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陈年友(2014)认为产教融合便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链深层协作,即高职院校是为提升其人才的培养品质与制造行业公司进行的深层协作。
(二)产教融合的评价方法
分析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探讨产教融合问题时,往往经验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这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数据支撑,观点缺乏说服力。
目前有关产教融合的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文献资料,多数从微观层面研究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个体融合(校企融合),没有从产业融合的层面去分析。例如,吴结(2011)觉得需要从“联合办学、协作教书育人、协作学生就业、协作自主创新、协作发展趋势”等五个层面点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层合作方式,评价方法內容要包含文化教育教育资源基本建设、公司参与度和满意率、老师学生满意率、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就业满意率、现行政策制订和实行、社会发展创新管理与意见反馈等指标值;谢 敏,顾军燕(2018)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创设校企融合度评价的“五维度”层次结构模型以及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选取江苏省内的国家示范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高职院校三个样本院校进行实证研究,据此绘制三类院校校企合作紧密状态“五维度”雷达图;余红(2018)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创设一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
本文在现有的校企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基础上,探索构建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某一行业)融合度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产教融合度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并且设计出产教融合度指标值计算公式,让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可量化、可操作性强、适应大数据环境。
二、确定评估指标及构建评价体系
(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前期的调研走访,本人建立了一个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产教融合度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由“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等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
(二)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在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估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价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表 1 所示
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应用扎根方法的主要步骤,同时运用访谈法、问卷法、网络资料分析法,使三类资料的含义和内容趋于一致,然后通过三类资料得到相互印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指标分类。再根据指标分类,应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
(2)判断矩阵的构造
将各个评价指标关于重要程度作两两比较,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采用1~9标度,对不同的比较给出标度(2,4,6,8 为上下两标度间的拆衷标度,也可以不用)。通过重要性标度,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关数据。通过得到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由 10人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这3个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判断矩阵如表 2。
2.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的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 C.R. 来进行的。
C.R.= C.I./R.I.
其中,C.I. 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C.I.=(λmax-N)/(N-1)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维度。
R.I. 为 平 均 随 机 一 致 性 指 标,C.R. 为 一 致 性 比 例 。当C.R.<0.10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以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 =3.005。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把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可得C.I.=(3.005-3)/(3-1)=0.0025。当N=3,查表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一致性比例为C.R.=C.I./R.I.=0.0025/0.58=0.0043。C.R.小于0.10,一级指标一致性较好,由此得到的各项权重是有意义的。
3.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同理,得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各项权重,如表3、表4所示。
Wi 为指标 Di 相对于目标 A 的权重, WBi,A为指标 Bi相对于目标 A 的权重, WCi,B为指标 Ci 相对于目标 Bi 的權重,WDi,C为指标 Di相对于目标 C 的权重。
通过归纳分析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律,以及运用德尔菲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综合推算,笔者认为可以把产教融合的进程大体分为低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中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70)、高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70)三个阶段。
三、应用
以上的产教融合度评价体系确立以及相应的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产教融合程度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这一评价体系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如果借助于互联网或者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运用评价体系的框架,可以形成对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产教融合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评价和分析。本评价体系是根据专家分析和调研的结果,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所以,本评价体系的评价结论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书舟,容 慧.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20(8):14-15.
[2]乔万冠,孙进,王传彬.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40-44.
[3]谢 敏,顾军燕.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41-44.
[4]余 红. 层次分析法在构建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中的应用 [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7):126-127.
[5]陶红,杨阳. 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16,(5):34-38.
[6]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J].职业与教育,2014,(33):8-10.
[7]陈年友.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2-44.
[8]吴 结.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化模式构建及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1(6):71-74.
[9]陈 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关键词:产教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综述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论文记录肇始于1985年。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而言,Allan Klingstrom(1987)提出产教融合是一种将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和服务社会的特点。Bernd Bruegge(1992)、Griddle(1993)指出,产教结合会被市场经济影响,其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论文记录肇始于施也频和陈斌(2007)的《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 。国内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產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产教融合问题研究以及对策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而言,杨善江(2014)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主要是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或者企业)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服务产业升级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互利共赢为驱动力,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关键,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陈年友(2014)认为产教融合便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链深层协作,即高职院校是为提升其人才的培养品质与制造行业公司进行的深层协作。
(二)产教融合的评价方法
分析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探讨产教融合问题时,往往经验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这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数据支撑,观点缺乏说服力。
目前有关产教融合的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文献资料,多数从微观层面研究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个体融合(校企融合),没有从产业融合的层面去分析。例如,吴结(2011)觉得需要从“联合办学、协作教书育人、协作学生就业、协作自主创新、协作发展趋势”等五个层面点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层合作方式,评价方法內容要包含文化教育教育资源基本建设、公司参与度和满意率、老师学生满意率、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就业满意率、现行政策制订和实行、社会发展创新管理与意见反馈等指标值;谢 敏,顾军燕(2018)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创设校企融合度评价的“五维度”层次结构模型以及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选取江苏省内的国家示范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高职院校三个样本院校进行实证研究,据此绘制三类院校校企合作紧密状态“五维度”雷达图;余红(2018)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创设一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
本文在现有的校企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基础上,探索构建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某一行业)融合度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产教融合度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并且设计出产教融合度指标值计算公式,让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可量化、可操作性强、适应大数据环境。
二、确定评估指标及构建评价体系
(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前期的调研走访,本人建立了一个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产教融合度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由“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等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
(二)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在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估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价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表 1 所示
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应用扎根方法的主要步骤,同时运用访谈法、问卷法、网络资料分析法,使三类资料的含义和内容趋于一致,然后通过三类资料得到相互印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指标分类。再根据指标分类,应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
(2)判断矩阵的构造
将各个评价指标关于重要程度作两两比较,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采用1~9标度,对不同的比较给出标度(2,4,6,8 为上下两标度间的拆衷标度,也可以不用)。通过重要性标度,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关数据。通过得到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由 10人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这3个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判断矩阵如表 2。
2.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的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 C.R. 来进行的。
C.R.= C.I./R.I.
其中,C.I. 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C.I.=(λmax-N)/(N-1)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维度。
R.I. 为 平 均 随 机 一 致 性 指 标,C.R. 为 一 致 性 比 例 。当C.R.<0.10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以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 =3.005。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把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可得C.I.=(3.005-3)/(3-1)=0.0025。当N=3,查表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一致性比例为C.R.=C.I./R.I.=0.0025/0.58=0.0043。C.R.小于0.10,一级指标一致性较好,由此得到的各项权重是有意义的。
3.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同理,得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各项权重,如表3、表4所示。
Wi 为指标 Di 相对于目标 A 的权重, WBi,A为指标 Bi相对于目标 A 的权重, WCi,B为指标 Ci 相对于目标 Bi 的權重,WDi,C为指标 Di相对于目标 C 的权重。
通过归纳分析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律,以及运用德尔菲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综合推算,笔者认为可以把产教融合的进程大体分为低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中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70)、高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70)三个阶段。
三、应用
以上的产教融合度评价体系确立以及相应的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产教融合程度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这一评价体系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如果借助于互联网或者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运用评价体系的框架,可以形成对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产教融合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评价和分析。本评价体系是根据专家分析和调研的结果,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所以,本评价体系的评价结论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书舟,容 慧.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20(8):14-15.
[2]乔万冠,孙进,王传彬.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40-44.
[3]谢 敏,顾军燕.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41-44.
[4]余 红. 层次分析法在构建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中的应用 [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7):126-127.
[5]陶红,杨阳. 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16,(5):34-38.
[6]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J].职业与教育,2014,(33):8-10.
[7]陈年友.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2-44.
[8]吴 结.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化模式构建及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1(6):71-74.
[9]陈 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