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建设,把高职学生特点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结合,设置具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结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探索了课程、实践、教材体系实现一体化的途径。
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以社会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需求为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39个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外贸出口连年第一、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内作横向比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外贸出口连年第一,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从业人员快速增加,用户市场迅速扩大,出口基地加快建立,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尽管劳动力的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珠三角的企业仍然能在相对于其生产周期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募集到所需的劳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高素质员工却存在相对短缺。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加工、电子器件的供与销,这类企业缺乏的具有一定理论和知识水平的开发与设计、调试和维修、售后技术服务人员,因此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以“服务电子元器件设备制造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根据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对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引导的课程体系。
二、具有高职特色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把高职学生特点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结合,设置具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我们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应高具备的能力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机械工程基本能力、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扩展能力。以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应用能力为主线,贯穿三年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能力的培养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在学习了电类各种基本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就业方向的定位,并选择相应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一)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电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本模块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开设机械制图和各种CAD制图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机械工程能力。
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主要课程设置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培养学生识别、选用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常用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会对常见的电路故障进行判断与检修。
(二)根据社会和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扩展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的学业年限只有三年,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本科课程设置区分开来,突出实用性,设置每一门课程都应精挑细选,反复调研论证,确保在有限的三年里学到真正适合职业生涯的技能,不能像本科课程设置那样可以追求专业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在09级应用电子专业大一的课程中设置了《普通物理》课程,后来发现效果很不理想,于是修改了10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将这门课程取消,需要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穿插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这样有目的针对性的学习节省了学时,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对职业岗位有用的东西。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所以我们以具体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学生每一门核心课程学好学精就具备了适应相应岗位的能力。例如设置《PROTEL辅助电路设计》课程培养了学生电子线路CAD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事电子绘图员岗位;设置《单片机技术》课程培养了学生设计电子电路与基于单片机的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技术操作性工作;设置《电子工艺》课程使学生了解了电子产品生产的流程,学生可以从事电子工艺员岗位。在专业扩展能力培养模块我们设置了《电子产品营销》等课程,供那些想在电子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或技术支持方向发展的学生深入学习。
(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实现与时俱进。
由于电子技术发展及其迅速,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在培养形成成熟和相对稳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更新迅速,QuartusⅡ软件是Altera公司最新的EDA软件设计平台,该软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化设计环境,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以前的MAX+PLUSⅡ软件的相关内容上。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高职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应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初入学接触专业的时候,主要以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为主,穿插适量的企业参观学习与课内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性质任务与应用范围,学会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它们的用途。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基本理论后,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增加到1:1,每次课堂学习理论都能在实践操作中加深理解。寒暑假期增加专业社会调查项目,安排学生结合本专业,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撰写调查报告。到了大三以综合提高学生电子设计能力为目的,开设以项目为驱动的全实训课如《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这个时候淡化理论教育,每次课程或几次课程以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为目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资料搜集、方案选择、设计实现等工作。大三下学期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四、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使课程、实践、教材实现一体化结合
目前高职高专的教材尤其是与实践相关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合适的实验指导书。教师根据个人行为习惯随堂指定几个题目。由于实训与器材设备紧密相关,器材一旦购买,没有较大损耗的情况下一般要使用较长年限,因此试验方法和手段沿用老式操作,实训指导书也没有更新。因此加快高职教材建设也是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及学院具备的实训硬件条件,组织专家组和专业教师重新编写专业课教材,增加和强化课程中的操作、实践部分,使课程、实践、教材实现一体化。实训指导书应该在课程开设的前一个学期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实训设备情况进行编写,编写要以上一届学生实训效果及当年企业需求调查为依据,做到就算是采用同样的实训设备,每一届学生都有符合新的教学要求的实训指导书。
参考文献:
[1] 李鹏,姜永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 杨黎,杨琳芳.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
[3] 夏颖.关于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
(作者简介:吴文英(198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应用电子技术。)
结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探索了课程、实践、教材体系实现一体化的途径。
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以社会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需求为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39个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外贸出口连年第一、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内作横向比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发展速度持续领先,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外贸出口连年第一,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从业人员快速增加,用户市场迅速扩大,出口基地加快建立,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尽管劳动力的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珠三角的企业仍然能在相对于其生产周期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募集到所需的劳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高素质员工却存在相对短缺。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加工、电子器件的供与销,这类企业缺乏的具有一定理论和知识水平的开发与设计、调试和维修、售后技术服务人员,因此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以“服务电子元器件设备制造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根据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对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引导的课程体系。
二、具有高职特色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把高职学生特点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结合,设置具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我们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应高具备的能力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机械工程基本能力、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扩展能力。以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应用能力为主线,贯穿三年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能力的培养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在学习了电类各种基本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就业方向的定位,并选择相应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一)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电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本模块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开设机械制图和各种CAD制图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机械工程能力。
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主要课程设置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培养学生识别、选用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常用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会对常见的电路故障进行判断与检修。
(二)根据社会和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扩展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的学业年限只有三年,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本科课程设置区分开来,突出实用性,设置每一门课程都应精挑细选,反复调研论证,确保在有限的三年里学到真正适合职业生涯的技能,不能像本科课程设置那样可以追求专业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在09级应用电子专业大一的课程中设置了《普通物理》课程,后来发现效果很不理想,于是修改了10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将这门课程取消,需要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穿插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这样有目的针对性的学习节省了学时,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对职业岗位有用的东西。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工程基本能力,所以我们以具体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学生每一门核心课程学好学精就具备了适应相应岗位的能力。例如设置《PROTEL辅助电路设计》课程培养了学生电子线路CAD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事电子绘图员岗位;设置《单片机技术》课程培养了学生设计电子电路与基于单片机的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技术操作性工作;设置《电子工艺》课程使学生了解了电子产品生产的流程,学生可以从事电子工艺员岗位。在专业扩展能力培养模块我们设置了《电子产品营销》等课程,供那些想在电子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或技术支持方向发展的学生深入学习。
(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实现与时俱进。
由于电子技术发展及其迅速,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在培养形成成熟和相对稳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更新迅速,QuartusⅡ软件是Altera公司最新的EDA软件设计平台,该软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化设计环境,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以前的MAX+PLUSⅡ软件的相关内容上。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高职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应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初入学接触专业的时候,主要以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为主,穿插适量的企业参观学习与课内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性质任务与应用范围,学会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它们的用途。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基本理论后,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增加到1:1,每次课堂学习理论都能在实践操作中加深理解。寒暑假期增加专业社会调查项目,安排学生结合本专业,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撰写调查报告。到了大三以综合提高学生电子设计能力为目的,开设以项目为驱动的全实训课如《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这个时候淡化理论教育,每次课程或几次课程以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为目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资料搜集、方案选择、设计实现等工作。大三下学期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四、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使课程、实践、教材实现一体化结合
目前高职高专的教材尤其是与实践相关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合适的实验指导书。教师根据个人行为习惯随堂指定几个题目。由于实训与器材设备紧密相关,器材一旦购买,没有较大损耗的情况下一般要使用较长年限,因此试验方法和手段沿用老式操作,实训指导书也没有更新。因此加快高职教材建设也是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及学院具备的实训硬件条件,组织专家组和专业教师重新编写专业课教材,增加和强化课程中的操作、实践部分,使课程、实践、教材实现一体化。实训指导书应该在课程开设的前一个学期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实训设备情况进行编写,编写要以上一届学生实训效果及当年企业需求调查为依据,做到就算是采用同样的实训设备,每一届学生都有符合新的教学要求的实训指导书。
参考文献:
[1] 李鹏,姜永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 杨黎,杨琳芳.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
[3] 夏颖.关于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
(作者简介:吴文英(198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应用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