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绽放出思维的花朵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点燃求知欲望的引石,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更是重点和核心。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不是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另外添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同时融进思维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思维发达起来。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超文本阅读,激发思维的潜能
  
  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想象天地,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新颖、独特、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遨游科学太空的强劲翅膀。因此,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来自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可是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换句话说,学生富有创意的突发奇想没有了,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就会渐渐熄灭。因此我鼓励孩子要善于质疑,只有在质疑中思维才会不断拓宽。因此课堂上我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时,课一开始我问:“小朋友,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其中有个问题还真被学生问住了:华山到底有多高?你看孩子们这种敢于超越教材的思维方法,真值得我们为之喝彩。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文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的过程。让孩子的脑海中永远都充满“?”吧!孩子只有将他们所有的情感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思维的花朵才会绽放,学习的潜能才会被大大地激发。
  
  二、方法启迪,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诱发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发现问题的方法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感到有方法可循。例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提问前,教师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这一提问,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类比探究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示范,学生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油然而生。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如学习《金色的细雨》一课,有学生问:“课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为什么第一句用‘洒’,第二句用‘撒’?”通过认真阅读、对比,联系课文内容,学生悟出第一句写雨洒下来,第二句是写撒树种,两个“sǎ”的用法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独立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亲身感受到了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乐趣,进而培养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拓展思维的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跨入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大自然中处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真正从文本内走向文本外。只有多观察生活,才能突破思维的局限,真正拓宽学生思维的范围。
  例如:下雨了,让学生到室外去感受雨。看着雨,学生十分兴奋,叽叽喳喳地议论:“看,这雨多像我们的头发!”“不,男同学的头发!”“像我妈妈缝衣服的针!”“像线!”“像一粒粒的小珍珠!”……他们把雨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这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孩子创新思维的萌芽。
  又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的想法与同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是从反面设想,使水离开人,是一种求异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问题给学生,就课文内容改编:如果有个小孩掉在装满水的水池里,水池四壁是用石头砌成的并抺了水泥,一时砸不破,怎么救?学生一阵沉默后,有人说用梯子救人,有人说用大水管吸掉水;有人说用激光击透水池壁……经常性地把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生活,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实践操作,发展思维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将学生的脑子当作储存知识的仓库,知识仅仅停留在学生感知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学生也完全没有体验实践活动的困难和快乐,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操作,除平常的圈点勾画,读写训练外,有些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去感知,从而激发思维的潜能。
  学习《称象》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组实验:漂浮在水面上的碗(当作船)的吃水线在什么位置,然后往碗里装入几个石块,碗的吃水线在什么位置,想想吃水线位置为什么会不同。学生好奇地看着,热烈地议论着,通过实践过程这一变化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喜欢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学生在观察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理解了水的浮力,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原理。许多同学还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其他有关浮力的例子,思维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启迪学生进行有效而愉快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然,在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思维训练的科学性,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中有关思维的原理与思维训练的规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绽放出思维的花朵。■
其他文献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诗圣”和“诗史”.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的现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以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低下。但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也不乏抗争女子的出现。  自古多情女子负心汉,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首弃妇诗,《氓》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奇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往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当初她被男子表面的忠厚老实所迷惑,沉
朋友,您是不是感到自己容易疲劳?您是不是工作或学习是很难专心?您是不是总觉得比别人怕冷?如果是,那很有可能是患有贫血症.建议您到医院去查个血常规.检查一下血色素(即血红
期刊
2002年9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汤山镇发生特大恶性投毒事件,造成200多人中毒,38人死亡.同年9月22日,广东和平县又发生了一起106人中毒事件.据有关部门查询,这两次引起数百人中
"胡饼",即"芝麻烧饼".古称"胡饼"、"胡麻饼",是我国北方家常饼食之一.
期刊
【正】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安阳周易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2~26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及中国海峡两
随着人们迈向小康生活,具有文化内涵的餐饮消费时下正成为热点.为激活大众消费,许多商家都在做这方面的文章,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既给"假日经济"增添了新的亮点,又刺激了老百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作者通过精微、传神、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通过朗读、咀嚼、比较作品的语言会意、体情、悟理和品趣。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高度生活化,看似平淡质朴,实则意味隽永。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杨绛的散文《老王》就有这样的魅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平淡之中流淌真情    譬如在讲到老王的一只眼睛为什么会瞎时,文中说:“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
农村青年小张有天晚上到邻村串门回来,经过一座山脚时,树林里传来阵阵似哭非哭的怪声,偶尔飘过来的几团绿荧荧的磷火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他越听越害怕,壮起胆子向前快步走,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