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之浅见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ong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德性涵养,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小学生作为家庭的核心、学校的主体、社会的未来,承担着深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培养其德性涵养至关重要。如今,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用科学的设计为儿童的成长服务,深层次发掘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研究的课题。
  发掘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就是要探索和运用德性涵养教育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从而探索出一条帮助小学生提高品格、提升能力的新途径。
  一、 扎根课堂,充分铺设
  “中国梦”激发了每一位中国人的“理想”与“追求”。早日实现“中国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使他们早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扎根主阵地,在课堂中植入德性教育,刻不容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同时,教师应该运用智慧和创造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思想品德。
  充分利用新媒体抓住课堂主阵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吸收德性学习内容,是创造全新学习模式的开始。例如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爱护课桌椅》一课中,单纯的文本教学往往会使课堂活动教条化,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制作影像课件,将课桌椅等学校设施物品拟人化,通过人与物体对话等方式增进交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学生保护公物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运用新媒介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使用新媒介营造氛围,孩子的参与热情便会高涨。开展的前期,应从学生中搜索活动素材。不以学生为本,学生缺乏兴趣,则会导致活动低效,缺乏针对性,也缺少深度与广度。
  二、 畅游新媒体,拓展新教育
  发掘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即指运用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拓宽课堂推广途径,探索全新推广方式,并将其即时性、传播性、留存性等特点,和德性涵养的基本路径勾连起来,实现生活德育中的情感体验、价值引领、精神塑造。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都有着对学习的渴望,有著强大的内驱力和生长力。教师通过对新媒体的正确筛选和应用,进行正确引导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认识、接触新媒体的同时,利用其快速、便捷的本质将自身参与的活动物化为媒体资源,从而达到身心的内化。
  例如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红领巾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自主操作使用红领巾电台虚拟演播系统,编辑、发布属于他们自己的德育栏目:讲述爱心故事、进行法制宣传、弘扬中华美德等。将自己身边的事情通过技术手段以“新”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这也是自我学习、相互推广的“新”途径。
  三、 多种机制,合理评价
  在主题鲜明、灵活性较强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里,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策划,问题由学生自主分析、自主解决。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上,评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何运用好新媒介进行自主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活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时,可以利用“问卷网”“问卷星”等网络应用进行问卷的设定和收集,大大提高评价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到更加精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的放矢,研究和解决学生在利用新媒体发展德性涵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新”为媒,以“德”为本,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将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与现代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高效、便捷的多媒体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办公、家校共育等途径中,全面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提升德育教育品质,让学生们自然快乐地接受德育,使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我相信,在更多教育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新媒体技术的德性涵养功能将会充分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为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一代发挥其强大的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其他文献
本节课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作为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千克”的充分感知,进而将直观的感受经过头脑的加工内化为适切的质量观念。  【教学设计】  片段一:找准衔接点,激活已有经验  师: 《汪汪队》中的队长莱德要过生日了,阿奇和毛毛都带来了礼物,装在了盒子里。今天朱老师把这两个礼物都带来了
期刊
《走进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属于“爱国爱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板块。包含了两个话题:話题一“走进新时代”,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也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梦。话题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使命感,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践行,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通过课前深度调查,笔者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新时代、中国梦仅仅是停留在概念
期刊
一、 巧妙读题,激发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大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便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仔细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以及问题的能力。  比如: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在脑海中梳理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关键信息和问题:题目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通过一步一步地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是实现《纲要》目标的首要前提。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制订计划、亲子共读、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在潜移
期刊
项目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一双善于发现幼儿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的眼睛和一颗充满耐心的心。  做好项目课程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课程观的改变。幼儿园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树立“儿童中心学习观”,关注幼儿“知识、能力、学习品质”的多元发展,要成为课程的记录者和参與者,欣然接受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超出预设课程的问题和想法。要通过阅读书籍如《项目教学法》《项目课程
期刊
句容市洪武路小学建校伊始就提出了“做精神明亮的人”这一核心价值主张,把“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作为洪小人共同的育人追求。作为一名后勤管理者,如何立足本职工作,精准有效地践行学校提出的这一核心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文化引领,融入人文关怀,唤醒主体生命自觉,才能彰显出服务育人的效应。  一、 人格尊重,点亮后勤职业光环  角色认同,帮助员工认清自我存在价值。学校及时召开动员会,阐明后勤工
期刊
对话,之所以能够促进智慧生长,是因为对话是在认知冲突、思维冲突中进行的,而矛盾与冲突具有教育的张力。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精妙的对话必能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也能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如何使对话精妙,适当的“冲突”不可或缺。在语文教学中,“冲突”主要是指“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它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以一种看似障碍或矛盾的形式出现,促使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师生双方
期刊
2017年9月20日上午,根据教育局督导工作的安排,我们两位责任督学对二所中心小学下属的村完小实施学校管理的专项督导。两位督学根据督导工作要求,对二所村完小采取了现场巡视、察看台账、师生座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督查了村完小的常规管理情况。从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学校投入,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变,村完小与中心校硬件设施都达到省标准化的标准。但从办学成效和群众满意度上来看,村完小与中心校的办
期刊
我校在尚美文化的引领下,一直追寻家校合作的和谐之美。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搭台子、让位子、树杆子的实践经验。学校家校合作工作的有声有色,使得家长的满意度大为提高,校园氛围也越来越好。  一、 搭台子  所谓搭台子就是通过一定的平台统一家长们的认知,这是我们家校合作共建的首要工作。  1. 父母学堂:家校“心相连”  父母学堂是当前普遍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有人说,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家庭教育。的
期刊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且书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距离初中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一开始不感兴趣,很难深入读下去。怎样才能促使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并深入思考和探究呢?笔者引导启发学生每日提问,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讨论交流,激活思维。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活用提问方法,达到了相互启智的目的。  一、 从小标题问起,学会结合标题思考  这本书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标题,小标题是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