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与操作:《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作为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千克”的充分感知,进而将直观的感受经过头脑的加工内化为适切的质量观念。
  【教学设计】
  片段一:找准衔接点,激活已有经验
  师: 《汪汪队》中的队长莱德要过生日了,阿奇和毛毛都带来了礼物,装在了盒子里。今天朱老师把这两个礼物都带来了。猜一猜,哪个礼物重一些?
  生:大的那个重一些。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看一看)对啊!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体型大的物品一般比较重。
  师:除了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如果要知道它到底有多重,还可以来—称一称。计量物体的轻重一般要用到质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
  生:克、千克、斤、公斤、吨。
  师:我们先来研究千克这一质量单位。
  【思考】课开始借用莱德队长过生日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单位等,这些是学生认识千克的认知起点,为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片段二:把握关键点,设计有效体验
  师:称物品要用到什么工具来帮忙呢?(生:秤)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出示托盘秤)这是一个托盘秤。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指针。有数字。
  生:刻度。刻度帮助我们读出物品质量。
  生:还有两个字母kg。
  师:它是千克的英文名字。(板书:kg)
  【思考】教师给出秤,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观察和交流,丰富其生活认知。刻度和指针是称物品质量时需关注的两个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刻度所表示的意义。
  片段三:体验认识1千克
  师:莱德队长知道同学们也要参加他的生日会,特意拿出巧克力来招待大家。猜一猜,它有多重?用秤来称一称。
  生:指针从0轉到1,表示重1千克。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掂一掂这包巧克力,感受一下1千克的质量。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轮流、有序地掂一掂,体验1千克的质量。
  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从整理箱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呢?(生:花生)
  师:1千克巧克力和1千克花生的质量相等吗?
  【思考】学生通过探索、实践、感知,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架起了实际感知和体验的桥梁。学生从体验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1千克的感知,更有对研究后有发现的喜悦。
  片段四:反复操作,建立标准,强化感知点
  师:我们每天背着上学的书包大约有多少千克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轮流拎一拎,再估一估,最后称一称。
  交流:说说自己的书包大约是几千克。
  【思考】当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之后,还应让学生及时应用、实践,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不断强化体验,使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统编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每一册教科书中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快乐读书吧”是联结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重要桥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媒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  当下的语文教学普遍依赖课文精讲,比较重视文章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以及字词句运用的分析,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课外阅读教学更是容易被忽视。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方法指导及反馈调查,学生阅读积
期刊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并且是译著,书中有很多相对拗口难记的人名、地名。不仅如此,该书的科学性极强,书中提及的大量动植物初一学生从没听过、没见过,涉及的天文地理知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对这本书提不起兴趣。  一、 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布置学生阅读之前,要先行阅读。名著阅读先行,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布置有效任
期刊
疫情期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展好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新学期语文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挑战。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图文并茂,视听兼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第一次的语文线上教学后,笔者做了调查:56.25%学生出现了平台使用不灵活的现象,21
期刊
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将街舞的舞蹈元素融入小学生的课间操,带领小学生课间“动了起来”。笔者所在的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自2019年9月开始,由体育老师为每个班的孩子教授街舞,6个年级的小学生均学会了欢快灵动的街舞动作。于是,体育组的老师们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编排入街舞元素,确定为该校小学部课间操,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优化和改革街舞课间操的一些教學方法:  第一,教师应该根
期刊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写道:“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凭借注释,自主把握诗词大意。本课预习板块还写道:“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朗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这其实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词”这种文体,所以更需要带领学生认识词的文体特点。  统编教材施行以来,强化文体意识便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在
期刊
教学文本需要细读。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暖流》文本内容之后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事件的哪些元素则没有描写?学生研读文本后就会发现:重点描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大学生接力背诵古典文学作品的过程,略写了事件前后的内容,而江主席为什么要来、江主席是怎么来的等内容没有涉及—如此进行素材编辑,旨在更好凸显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的特点,展现了选材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原则。结构设置上,教师
期刊
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拓小学校园足球教育新途径呢?  一、 以信息技术完善备课,明确足球课堂教学推进脉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课程的优秀案例,以及校园足球体能训练的方法,从而为开展高质量的备课带来更多的灵感。教师也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合理的、有创意的借鉴,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校园足球教育中的备课功能。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電子课件、PPT等,以图像、文字
期刊
启东市实验小学汪东玮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获得了江苏省课堂教学评选特等奖,这节课到底“特”在哪里呢?  一、 特在助读有方  “助读”是汪老师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策略,从“初读,读通读顺”,到“思读,读懂意思”,再到“悟读,读出形象”,读有层次,读有坡度,读有方法,学生越读越明,越读越透。为了解决“断句”这一读的难点,汪老师的助读清晰有效—  回顾方法,迁移断句。汪老师引领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
期刊
在区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关注幼儿的言行和想法,呵护和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努力以儿童的立场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到情境中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注重追随幼儿的兴趣,用心体察幼儿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立体建构幼儿喜爱的活动内容。通过材料推动游戏深度、巧用环境呼应游戏过程、教师智慧介入支持等多元策略,推动幼儿区域活动深入有效开展,从而促使幼儿的活动不断深入,让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向纵深发展。  一、 追随兴
期刊
“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是六年级下册图形总复习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旨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各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图形问题。  本课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设想是:内容上依据已学的知识设计,形式上以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为主。可以提前两天布置,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进行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