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8-0037-03
小鹅瘟又叫病毒性肠炎,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发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下痢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病理上以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特征性栓子堵塞肠腔为特征。
鹅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包心、包肝、气囊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小鹅瘟与浆膜炎极易混感,且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混感传染病。近期笔者连续接诊了几例小鹅瘟与浆膜炎混感病例,现将一例诊疗情况分享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7月5日,章丘某养鹅户饲养的34日龄5000只蛋雏鹅,部分鹅突然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个别的摇头摆尾,全身抽搐。该养户自诉鹅群1日龄注射过小鹅瘟卵黄抗体0.6mL/只,14日龄皮下注射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0.5mL/只。11~13日龄曾用沙星类药物防病;20~24日龄鹅群有呼噜、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遂用林可大观霉素治疗。几天后又用药预防球虫病,使用小苏打通肾等。34日龄发病后,鹅群每天死亡8~9只,当地兽医使用一种中药制剂、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治疗了4d,但效果不佳。7月8日早上死亡发展到12只。于7月9日上午来我处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鹅开始精神沉郁、缩颈、垂翅、走动无力,部分病鹅不采食,或虽采食但不吞咽,而是将食物摆头甩掉。饮水增多,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便,泄殖腔周围有粪便粘连。有的眼、鼻端有浆液性分泌物。嗉囊膨大,内有多量气体或液体。后期呼吸困难,喙的前端色泽发绀,蹼色泽变暗,全身有脱水现象。部分出现神经症状,间歇性摇头,濒死时头颈弯曲或角弓反张,倒地抽搐,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很快死亡。病程大多为2~3d。
3 剖检变化
对送检的5只病鹅进行剖检,发现有2个典型病变:一是有4只病鹅的小肠呈典型的“香肠状”栓塞病变(4/5)。在小肠的中、后段,特别是靠近卵黄蒂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状如香肠,手摸质地坚硬。剖开肠腔,可见阻塞部的肠段由于极度扩张,肠壁菲薄。小腸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在一起形成长条状假膜包裹着内容物,随着肠蠕动而后移,形成长短不等、较干燥、头尾两端较细的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堵塞肠腔,见图1、图2。横向剪断栓子,可见中心是深褐色的干燥的肠内容物。在本病例中未见外形很像绦虫样扁平带状的栓塞物。
二是“三炎”病变,即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见图3。剖解发现有3例的心包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包心状态;肝脏肿大,表面覆盖有一层极易剥离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 (3/5)。有2例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2/5)。
其它病变:有的眼、鼻端有浆性分泌物 (2/5);脾脏和胰腺充血,有灰白色坏死点 (3/5);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2/5)。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原学检查 无菌取5只病死鹅的肝脏等组织,用试剂盒提取总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小鹅瘟核酸病毒,结果显示5份样品均为阳性,揭示临床病例中雏鹅存在小鹅瘟病毒(GPV)感染。
4.2 细菌学检查
4.2.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鹅肝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染色风干后镜检,见有少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4.2.2 细菌分离与鉴定 无菌挑取病死鹅的肝脏和脑组织,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分别在37℃恒温箱和37℃的烛缸中(含CO2)培养24h。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半透明露珠状的小菌落,不溶血。取经过纯化菌落进行涂片和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经墨汁复染有荚膜。
4.2.3 生化特性 该菌不分解葡萄糖、果糖。甲基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液化明胶试验为阳性。
经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在临床病例同时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
4.3 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1。
采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高敏;对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中敏;对盐酸克林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低敏;对恩诺沙星、青霉素不敏。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雏鹅发病)、临床症状(下痢、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性的小肠栓子堵塞肠腔;包心、包肝、气囊炎)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该养鹅场现行疫病为小鹅瘟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
6 治疗措施
6.1 紧急接种 立即隔离病鹅,分别对未发病和已发病鹅紧急皮下注射优质小鹅瘟精制高免卵黄抗体2.5~3mL/只。重症者隔1d再注射1次。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6.2 药物治疗 全群使用抗病毒中药瘟疫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抗菌药物阿莫饮水。
瘟疫清(成分:板蓝根、大青叶等。功用:清热解毒、泄火通便)+ 阿莫(阿莫西林成份)。两种药每袋100g,兑水100kg。上、下午各1次,集中饮水,每次3~4h,连用4d。
6.3 辅助治疗 每日用完药后,在饮水中添加3%~5%葡萄糖、0.1%VC,以保肝利尿、抗应激、提高免疫力。 6.4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鹅场地、水源清洁卫生和环境通风干燥,要对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消毒措施,坚持带鹅喷雾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疫情过后每周至少消毒2次,并且注意消毒剂的定期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7 治疗效果
回访: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鹅群第2天精神好转,采食量开始回升;第4天死亡停止;第5天鹅群精神、采食恢复正常,不再出现新病例。
8 分析与讨論
8.1 小鹅瘟主要侵害4~20日龄内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30日龄以上雏鹅很少发生。但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环境差强人意、病毒毒株的变异和毒力的增强,30~50日龄肉鹅、蛋雏鹅也常见发生,且死亡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养鹅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8.2 一旦发生小鹅瘟,必须紧急注射小鹅瘟精制高免抗体。抗病毒中药、肠炎药、泻火通便也是不可少的辅助治疗。因为高免抗体能直接增加机体的抗体含量,有效中和抗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迅速缓解患病雏鹅的临诊症状。另外注意,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效价高低不一,一定要到正规的GSP兽药经营单位,购买优质、高效的精制小鹅瘟抗体。
8.3 合理的免疫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该批雏鹅虽然在1日龄注射了小鹅瘟抗体,但对于高发地区而言,仅靠1次为期10d保护期的免疫很难保证不发病,因此在雏鹅出壳24h内皮下接种专用小鹅瘟疫苗1羽份,以提高雏鹅的主动免疫力还是必须的。
8.4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生物安全。传染性浆膜炎是条件性疾病,近年来不论在鸭还是鹅上,浆膜炎的继发或并发明显增多。当发生小鹅瘟等病毒病或生物安全等级低,鹅群极易遭受鸭疫里默氏杆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攻击而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生物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避免浆膜炎和其他疫病的发生率。
8.5 筛选高敏药物,以达有的放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继发、并发等混感愈来愈常见,预防性投药或所谓的“药物预防程序”在养殖业也司空见惯,药物的乱用致使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除加强管理,对因、对症施治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敏感性。投用高敏药物,才能一箭中的。
小鹅瘟又叫病毒性肠炎,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发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下痢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病理上以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特征性栓子堵塞肠腔为特征。
鹅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包心、包肝、气囊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小鹅瘟与浆膜炎极易混感,且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混感传染病。近期笔者连续接诊了几例小鹅瘟与浆膜炎混感病例,现将一例诊疗情况分享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7月5日,章丘某养鹅户饲养的34日龄5000只蛋雏鹅,部分鹅突然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个别的摇头摆尾,全身抽搐。该养户自诉鹅群1日龄注射过小鹅瘟卵黄抗体0.6mL/只,14日龄皮下注射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0.5mL/只。11~13日龄曾用沙星类药物防病;20~24日龄鹅群有呼噜、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遂用林可大观霉素治疗。几天后又用药预防球虫病,使用小苏打通肾等。34日龄发病后,鹅群每天死亡8~9只,当地兽医使用一种中药制剂、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治疗了4d,但效果不佳。7月8日早上死亡发展到12只。于7月9日上午来我处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鹅开始精神沉郁、缩颈、垂翅、走动无力,部分病鹅不采食,或虽采食但不吞咽,而是将食物摆头甩掉。饮水增多,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便,泄殖腔周围有粪便粘连。有的眼、鼻端有浆液性分泌物。嗉囊膨大,内有多量气体或液体。后期呼吸困难,喙的前端色泽发绀,蹼色泽变暗,全身有脱水现象。部分出现神经症状,间歇性摇头,濒死时头颈弯曲或角弓反张,倒地抽搐,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很快死亡。病程大多为2~3d。
3 剖检变化
对送检的5只病鹅进行剖检,发现有2个典型病变:一是有4只病鹅的小肠呈典型的“香肠状”栓塞病变(4/5)。在小肠的中、后段,特别是靠近卵黄蒂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状如香肠,手摸质地坚硬。剖开肠腔,可见阻塞部的肠段由于极度扩张,肠壁菲薄。小腸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在一起形成长条状假膜包裹着内容物,随着肠蠕动而后移,形成长短不等、较干燥、头尾两端较细的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堵塞肠腔,见图1、图2。横向剪断栓子,可见中心是深褐色的干燥的肠内容物。在本病例中未见外形很像绦虫样扁平带状的栓塞物。
二是“三炎”病变,即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见图3。剖解发现有3例的心包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包心状态;肝脏肿大,表面覆盖有一层极易剥离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 (3/5)。有2例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2/5)。
其它病变:有的眼、鼻端有浆性分泌物 (2/5);脾脏和胰腺充血,有灰白色坏死点 (3/5);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2/5)。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原学检查 无菌取5只病死鹅的肝脏等组织,用试剂盒提取总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小鹅瘟核酸病毒,结果显示5份样品均为阳性,揭示临床病例中雏鹅存在小鹅瘟病毒(GPV)感染。
4.2 细菌学检查
4.2.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鹅肝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染色风干后镜检,见有少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4.2.2 细菌分离与鉴定 无菌挑取病死鹅的肝脏和脑组织,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分别在37℃恒温箱和37℃的烛缸中(含CO2)培养24h。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半透明露珠状的小菌落,不溶血。取经过纯化菌落进行涂片和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经墨汁复染有荚膜。
4.2.3 生化特性 该菌不分解葡萄糖、果糖。甲基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液化明胶试验为阳性。
经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在临床病例同时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
4.3 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1。
采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高敏;对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中敏;对盐酸克林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低敏;对恩诺沙星、青霉素不敏。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雏鹅发病)、临床症状(下痢、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性的小肠栓子堵塞肠腔;包心、包肝、气囊炎)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该养鹅场现行疫病为小鹅瘟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
6 治疗措施
6.1 紧急接种 立即隔离病鹅,分别对未发病和已发病鹅紧急皮下注射优质小鹅瘟精制高免卵黄抗体2.5~3mL/只。重症者隔1d再注射1次。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6.2 药物治疗 全群使用抗病毒中药瘟疫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抗菌药物阿莫饮水。
瘟疫清(成分:板蓝根、大青叶等。功用:清热解毒、泄火通便)+ 阿莫(阿莫西林成份)。两种药每袋100g,兑水100kg。上、下午各1次,集中饮水,每次3~4h,连用4d。
6.3 辅助治疗 每日用完药后,在饮水中添加3%~5%葡萄糖、0.1%VC,以保肝利尿、抗应激、提高免疫力。 6.4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鹅场地、水源清洁卫生和环境通风干燥,要对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消毒措施,坚持带鹅喷雾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疫情过后每周至少消毒2次,并且注意消毒剂的定期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7 治疗效果
回访: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鹅群第2天精神好转,采食量开始回升;第4天死亡停止;第5天鹅群精神、采食恢复正常,不再出现新病例。
8 分析与讨論
8.1 小鹅瘟主要侵害4~20日龄内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30日龄以上雏鹅很少发生。但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环境差强人意、病毒毒株的变异和毒力的增强,30~50日龄肉鹅、蛋雏鹅也常见发生,且死亡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养鹅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8.2 一旦发生小鹅瘟,必须紧急注射小鹅瘟精制高免抗体。抗病毒中药、肠炎药、泻火通便也是不可少的辅助治疗。因为高免抗体能直接增加机体的抗体含量,有效中和抗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迅速缓解患病雏鹅的临诊症状。另外注意,小鹅瘟高免卵黄抗体,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效价高低不一,一定要到正规的GSP兽药经营单位,购买优质、高效的精制小鹅瘟抗体。
8.3 合理的免疫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该批雏鹅虽然在1日龄注射了小鹅瘟抗体,但对于高发地区而言,仅靠1次为期10d保护期的免疫很难保证不发病,因此在雏鹅出壳24h内皮下接种专用小鹅瘟疫苗1羽份,以提高雏鹅的主动免疫力还是必须的。
8.4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生物安全。传染性浆膜炎是条件性疾病,近年来不论在鸭还是鹅上,浆膜炎的继发或并发明显增多。当发生小鹅瘟等病毒病或生物安全等级低,鹅群极易遭受鸭疫里默氏杆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攻击而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生物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避免浆膜炎和其他疫病的发生率。
8.5 筛选高敏药物,以达有的放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继发、并发等混感愈来愈常见,预防性投药或所谓的“药物预防程序”在养殖业也司空见惯,药物的乱用致使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除加强管理,对因、对症施治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敏感性。投用高敏药物,才能一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