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日交流不断扩大。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素质,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如何打破传统,革新教学模式以及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自我培养等方面对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 日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跟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精通两国语言,能为彼此沟通构筑桥梁的的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掌握日语的人才之中,基础知识扎实,同时能跟国际接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二、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笔者认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首先应该身心健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力充沛,能吃苦,能够灵机应变,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应该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自信心。
2.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敢闯敢拼,具有创新的激情,而且要有团队精神。
3.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善于跟他人合作以及共处,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
4.拥有较高智商,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有较高的日语专业水平。
5.应该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6.善于交际,具有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以上几种素质的人才方可以界定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但是很多人才这些素质表现得不明显,要求教师和用人单位善于去发掘这类人才的潜质。
三、传统日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之弊端
目前在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大专院校设立日语专业。②语言培训机构开办日语班。③自学成才。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利弊,本文重点阐述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我国的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填鸭式教育。由于师生之间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有些教师容易在课堂上以师长之位自居,跟学生缺乏亲密有效的交流。而学生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不能扩展自己的思考范围,导致部分学生思想局限性很大,以偏概全。
2.教课方式一成不变。高校日语教学的模式一般就是课堂教学,考试。课堂教学,采取大班式教学,某些老师经常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案,照本宣科,死搬课本,跟外界,国际脱轨。教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试内容就是单纯地设置死板的单词以及语法填空,翻译等问题,没有创新的题型。
3.教材不合理。目前市场上各类日语方面的教材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本科类院校基础日语课教材一般采用的上海外国语学院编纂的《新编日语》,这本书知识点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对于语法点的编排较合理,但是这本教材缺乏创新性内容,联想不丰富。
目前好像还没有一套教材具有知识点丰富、精辟,单词、语法安排合理,涵盖内容灵活,跨越多领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书中语言能够很好地跟现实、跟国际接轨的特点。
4.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大学的日语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必修课的基础日语等课程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无法自主加入课堂。选修课设置得较少,课堂效率不高。加之一门选修课课时较少,学到的东西也有限。有些大学在课程设置时日语专业课安排过多,而其他科目的课时安排太少,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跟国际接轨,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以上四点为高校日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往国际化、创新型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打破传统,革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形式下,对于日语人才的培养,除了日语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首要使命。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能跟国际接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四种弊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打破陈规,改变教学观念。讲解的时候不能要学生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要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保持自己与时俱进。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将各种创新的想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
同时,教师应该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哪些同学具有创新的潜质。各门课程成绩都不错的是优秀学生,但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其他课程成绩平平的学生未必不是创新人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以自信,给每个学生机会,把各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高校日语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学习基础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培养技能避免机械照搬,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允许质疑和批评,鼓励学生挖掘潜力,努力创新。可以分组布置课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考试基本上都是单纯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创新型题型,这样的考试模式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目前的日语教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很多教材过于陈旧,已跟不上当前的社会发展。各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编撰教材,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学生特点,编写出能够涵盖较全知识点,并且能够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科书。教科书要尽量涉及一些别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选用翻译教材的时候要选用内容比较贴近时代的,而且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日语平均水平。
4.合理安排课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仅日语单科水平较高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个世事多变的社会。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别的专业知识的机会很少,笔者建议,日语专业可以在校内跟别的院系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甚至设置跨学科专业。通过辅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可以锻炼学生敢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
五、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自我培养
以上几点是从客观上阐述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途径。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自我训练,努力将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
1.有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承认创新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有了创新的欲望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将创新的意识付诸于行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2.夯实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光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非专业知识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的。夯实专业知识,就是要全方位地训练自己的日语能力,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功扎实,只有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才有余力进行创新实践。那么如何拓展非专业知识呢?可以是自学或者辅修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掌握日语以外的知识。
3.联想和想象能力丰富。光是死读书不行,光会机械记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也不够。我们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比如说我们在说日语的时候,在学习日语的语法的时候,可以类比联想到同一句话英语的说法,可以联想到英语的语法。要训练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仅要有活泼的思维,还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
4.灵机应变的能力。灵机应变也就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在以往有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具有革新意义的解决方案。对灵机应变的能力训练,要求能一边观察同一个问题他人的做法和思路,一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做事方式。
5.培养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活动能力。一个国际化创新型的日语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不能仅限于国内的价值观,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国际的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化活动能力呢?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思考。我们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多利用互联网,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要了解日本的文化,理解日本人的心理,宽容文化差异,并基于此基础上跟日本人沟通交流。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内以及国外特别是有关日本的信息。
6.实践能力。要创新,仅仅有思路还是不行的。创新思路一定要勤于付诸实践。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提高。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呢?首要要求人才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而是敢于将自己的思维付诸于实践,不畏失败,多次反复尝试,直到取得成功。有创新的思想能够最终运用到实际的国际活动之中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六、结论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更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的交流,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
[2]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军蓉.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4]张德然,张栋栋.基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统计教学探讨[J].统计教育,2008,(2).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09ZK3056)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 日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跟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精通两国语言,能为彼此沟通构筑桥梁的的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掌握日语的人才之中,基础知识扎实,同时能跟国际接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二、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笔者认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首先应该身心健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力充沛,能吃苦,能够灵机应变,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应该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自信心。
2.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敢闯敢拼,具有创新的激情,而且要有团队精神。
3.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善于跟他人合作以及共处,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
4.拥有较高智商,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有较高的日语专业水平。
5.应该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6.善于交际,具有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以上几种素质的人才方可以界定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但是很多人才这些素质表现得不明显,要求教师和用人单位善于去发掘这类人才的潜质。
三、传统日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之弊端
目前在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大专院校设立日语专业。②语言培训机构开办日语班。③自学成才。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利弊,本文重点阐述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我国的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填鸭式教育。由于师生之间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有些教师容易在课堂上以师长之位自居,跟学生缺乏亲密有效的交流。而学生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不能扩展自己的思考范围,导致部分学生思想局限性很大,以偏概全。
2.教课方式一成不变。高校日语教学的模式一般就是课堂教学,考试。课堂教学,采取大班式教学,某些老师经常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案,照本宣科,死搬课本,跟外界,国际脱轨。教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试内容就是单纯地设置死板的单词以及语法填空,翻译等问题,没有创新的题型。
3.教材不合理。目前市场上各类日语方面的教材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本科类院校基础日语课教材一般采用的上海外国语学院编纂的《新编日语》,这本书知识点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对于语法点的编排较合理,但是这本教材缺乏创新性内容,联想不丰富。
目前好像还没有一套教材具有知识点丰富、精辟,单词、语法安排合理,涵盖内容灵活,跨越多领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书中语言能够很好地跟现实、跟国际接轨的特点。
4.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大学的日语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必修课的基础日语等课程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无法自主加入课堂。选修课设置得较少,课堂效率不高。加之一门选修课课时较少,学到的东西也有限。有些大学在课程设置时日语专业课安排过多,而其他科目的课时安排太少,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跟国际接轨,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以上四点为高校日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往国际化、创新型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打破传统,革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形式下,对于日语人才的培养,除了日语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首要使命。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能跟国际接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四种弊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打破陈规,改变教学观念。讲解的时候不能要学生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要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保持自己与时俱进。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将各种创新的想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
同时,教师应该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哪些同学具有创新的潜质。各门课程成绩都不错的是优秀学生,但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其他课程成绩平平的学生未必不是创新人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以自信,给每个学生机会,把各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高校日语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学习基础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培养技能避免机械照搬,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允许质疑和批评,鼓励学生挖掘潜力,努力创新。可以分组布置课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考试基本上都是单纯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创新型题型,这样的考试模式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目前的日语教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很多教材过于陈旧,已跟不上当前的社会发展。各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编撰教材,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学生特点,编写出能够涵盖较全知识点,并且能够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科书。教科书要尽量涉及一些别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选用翻译教材的时候要选用内容比较贴近时代的,而且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日语平均水平。
4.合理安排课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仅日语单科水平较高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个世事多变的社会。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别的专业知识的机会很少,笔者建议,日语专业可以在校内跟别的院系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甚至设置跨学科专业。通过辅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可以锻炼学生敢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
五、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自我培养
以上几点是从客观上阐述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途径。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自我训练,努力将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
1.有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承认创新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有了创新的欲望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将创新的意识付诸于行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2.夯实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光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非专业知识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的。夯实专业知识,就是要全方位地训练自己的日语能力,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功扎实,只有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才有余力进行创新实践。那么如何拓展非专业知识呢?可以是自学或者辅修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掌握日语以外的知识。
3.联想和想象能力丰富。光是死读书不行,光会机械记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也不够。我们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比如说我们在说日语的时候,在学习日语的语法的时候,可以类比联想到同一句话英语的说法,可以联想到英语的语法。要训练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仅要有活泼的思维,还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
4.灵机应变的能力。灵机应变也就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在以往有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具有革新意义的解决方案。对灵机应变的能力训练,要求能一边观察同一个问题他人的做法和思路,一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做事方式。
5.培养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活动能力。一个国际化创新型的日语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不能仅限于国内的价值观,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国际的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化活动能力呢?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思考。我们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多利用互联网,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要了解日本的文化,理解日本人的心理,宽容文化差异,并基于此基础上跟日本人沟通交流。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内以及国外特别是有关日本的信息。
6.实践能力。要创新,仅仅有思路还是不行的。创新思路一定要勤于付诸实践。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提高。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呢?首要要求人才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而是敢于将自己的思维付诸于实践,不畏失败,多次反复尝试,直到取得成功。有创新的思想能够最终运用到实际的国际活动之中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六、结论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更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的交流,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
[2]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军蓉.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4]张德然,张栋栋.基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统计教学探讨[J].统计教育,2008,(2).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09ZK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