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爱之手共架育人之舟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辛苦和繁琐的工作,是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岗位。在学生眼里她是老师、是朋友、是兄长、是姐妹、是慈母、是严父。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使我深刻认识到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多种角色要随时变换,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天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进新生一代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每当接任一个新班时,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与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新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翅
  一名积极向上,兴趣广泛,心理健康的学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家庭的影响。老师和家长就是学生腾飞的一对翅膀,二者协调一致,缺一不可。
  2006年我接任初一、二班班主任工作,班级的学生大多顽皮,学习懈怠无进取心。为了带好这个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我利用业余时间家访了三十余次,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心理障碍,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班级有个很聪明的男孩叫李文鹏,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突然一反常态在一个暑假里离家出走,当时我正在外地,接到家长电话我急忙提前赶回,不顾疲劳急忙找到家长了解情况。原来父母因家庭矛盾闹了离婚,刚离婚的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生活的包袱,谁也不肯带养。孩子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为此负气而离家出走。我了解原因后,看到孩子的父母焦急万分,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家长进行了劝导,父母应多关注子女,承担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的家长想通了,我们一起通过网络找到了孩子,经过耐心的疏导孩子从千里以外的河北回来了。看到一家三口重逢抱在一起痛哭,我的泪水也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我沉思着,老师的责任不仅仅局限教书育人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更要关注疏导净化孩子父母的心灵。晚上请孩子一家吃了晚饭,当然了醉翁之意不在“饭”上,我与孩子父母一家三口苦口婆心的推心置腹的详谈了三个小时,我列举了大量的离异子女走向犯罪的事实,家长认识到了利害,他们承诺以后会以孩子为重,孩子的父母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虽然几日的不眠与疲惫,但此时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正因为我是一名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责任的驱动---我挽救了一个孩子,挽救了一个家庭,孩子现已读高三,他们一家很幸福。
  我班还有一男孩叫李国栋从小因车祸而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由于母亲整日忙于生计四处奔波无暇照理孩子,以致孩子在小学上网打游戏成瘾,母亲一度因孩子恶习成性而想轻生,孩子家住八道江矿对我校是远道慕名而来,希望寄托与我。这是社会和家长对我的认可,可我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责任的重大,我与孩子交流与家长交谈,为家长找工作,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对孩子细心呵护,关心备至,与孩子畅谈人生,教会孩子学会感恩,要勇于承担责任,坦然面对逆境,阐明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有信心有耐心克服坏习惯,通过两年多的潜移默化耐心疏导,孩子成长为市级三好学生,在2009年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奥赛班。
  伟哉唯人类,探索永相续
  如今我更加觉得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是一个有“心”人,有“责任心”、有“爱心”、要“细心”,还要将心比心。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 “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是啊!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待,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就会变得得心应手。总之,敬业乐业,向未来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片忠诚,“携爱之手共架育人之舟”将是我永恒不懈的追求。
  我的治班理念是: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
  我的治班方法是: 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用公平民主平等学生;用理想鼓励学生;用学习节奏引导学生。
其他文献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要客观地考虑传统因素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测验的认知诊断,指的是测验不但要了解被试能力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要在被试能力已达到的某一层级水平上,再进一步具体确认其掌握了哪些实际的认知加工技能,会运用什么样的认知策略,具备了怎样的知识结构,能有什
期刊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教材,恰当地使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期刊
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
期刊
体育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增强体质的技术和技能,而且通过各项体育运动,陶冶性情,培养良好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呢?  一、 教学气氛陶冶美   体育课上进行步伐队列训练,已是体育课的常规教学内容,当上课铃声响后,操场上体育班长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师生互致问好,这种文明礼貌,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给人以精神鼓舞。教师简练地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学生聚精会神
期刊
初中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一生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全社会普通关注议论的热点和焦点。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加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策略一:确立学校管理的目的  从管理活动开始,目的就应当以目标的形式鲜明地揭示出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有序进行,这样就能使整个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步调一致
期刊
初登讲台,满含着工作的热情,慷慨激昂地讲解着、分析着、提问着、点评着,每天回到家的时候,都是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每周大盘点的结果就是嗓子更哑了,润喉片的空盒又多了几盒,课堂的幸福感缩水了。对课文支离破碎的“解剖”让我自己顾不上赏析,来不及品味,也无暇去反思。滔滔不绝的讲析只听得学生昏昏欲睡,一问一答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眼睛里露出几许倦怠,几多迷惘,更多时候,连自己都有了工作的失落感。  曾经一段时间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既符合科学,又讲究艺术,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才能使师生出色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无定法求良法、艺无止境创佳境”,如果教师能积极运用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应掌握的内容,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打比方就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况而经常采用的一种能“降低知识难度”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方,可以生动
期刊
近年来我校成功学习并尝试运用的各种英语教学模式,无论是杜郎口教学,还是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以及最近要学习的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都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生本教育,利于学生短时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生本教育为特点。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在13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心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启迪影响学生,使学生善学,乐学。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常面临一些这样的尴尬:教师声嘶力竭的讲,学生却只是应付的听,被动的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一篇课文讲完了,总留有许多的不放心,不尽人意,没讲清的地方,究竟有多少学生听懂了?….我们教师往往心中没底,稀里糊涂。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让课堂回归生活  构建生活的课堂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