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不是没有经验,而是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浙江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起来,他们潜心研究多年,寻找到一条自认为与市场需求较贴近、角色定位较准确、各方利益较均衡,最终能够让国家受益的平台建设之路。
这是一个各种模式物流信息系统应运而生的时代,但大多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更是尚付阙如。
浙江省另辟蹊径,探索出了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全新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完成规划并平稳推进的基础上,发起了省际共建倡议,得到了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响应;其次,推动30多家物流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在协会牵头下成立了共建联盟;此外,还与中国电信达成了深入合作协议。
那么,浙江省如此号召力源于什么?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究竟为何如此定位?它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推动?该系统又将朝怎样的方向发展?且看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为记者所做的详细解答。
核心功能是交换
“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张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但却最终偏离了综合平台的方向,最终做成了车货交易平台,主要是撮合车主和货主实现配载。这样的平台是为市场提供服务的,由政府来推动很难长期持续,因为政府不能为市场全盘代劳。”张平平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据他介绍,相比之下,浙江省搭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核心功能是交换,主要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政府之间提供不同软件格式、不同系统架构之间的数据交换。
“交易和交换完全是两码事,交易平台的出发点是盈利,交换平台的出发点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收费不盈利不功利。政府推动的物流信息平台应该是公益性平台,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肯定不会成功,政府是断断做不赢市场的。”
张平平比喻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要搭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当于一个信息交换总机,能够为各不同行业、不同供应链环节上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建设基础是标准
“要实现交换,前提是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讲完核心功能,张平平紧接着谈到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
当前,很多物流企业或物流研究单位都在做标准,而在实际中往往进入到误区,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其具有垄断性,因此为正常的信息交换带来很多不便。
“信息标准的制定是为交换打基础的,一切有利于交换的标准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是,标准是把双刃剑,做好了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不好容易失去与其他系统融合的可能,进而失去市场。”张平平如是说。
对于标准,他将其分为两类进行理解:一类是通用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制度标准;一类是层级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浙江省为了加速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也制定出了一套物流信息化地方标准,张平平介绍说,“从通用标准看,该标准已经达到国家技术标准、应用标准。从层级标准讲,该标准属于企业标准层面,将来还要升级成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而从制度标准的角度看,各企业可根据交换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据张平平介绍,目前,浙江省制定的标准非常有利于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之间数据的交换,在该标准之下研发出的各类软件如果大面积推广到物流、运输企业,能帮助企业克服人才障碍,提高业务运作效率,节省成本。
“标准不可能成为控制别人的筹码,但没有标准绝对不行。一个好的标准必然会逐步升级,并在行业内树立应有的地位的。”张平平意见非常鲜明。
广泛应用是关键
“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搭建起来后,也最终是为整个物流市场服务的。因此,我们的平台在交换核心下还会延伸出诚信记录、跟踪服务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都要被企业接受,并广泛应用才能产生真正价值。”张平平分析道。
张平平说,为了使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交换中心有一定的支撑基础,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还将系统构架成“1+3N”的模式,即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核心,门户网站为前端展示,下挂多套标准版软件,并实现与多个国内重要物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连接。
其中,“1”代表建设1个系统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交换管理、用户管理、路由管理、数据中心、标准和代码管理等核心管理功能。
第一个“N”代表建设多个物流通用推荐软件,主要是建设一系列适应不同物流业务类型的物流通用推荐软件,包括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类、仓储类等。通用推荐软件包括两类,一类是由政府出资买断版权后免费在全国推广的,一类是对社会主流软件进行接口标准化改造的。
第二个“N”代表建设多个物流公共应用中心,即系统在企业间数据互联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的诸如货物跟踪、信用信息、运输交易等中心服务,其中核心的数据交换中心由管理部门开发,为行业免费试用,其他应用中心扶持社会上物流信息服务商建设。
第三个“N”代表与多个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主要是在交通物流平台基础上实现和公路、港口、民航、邮政、大型重要物资ERP系统、电子口岸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GPS中心平台等互联互通。
“系统的建设将加快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物流代码和电子运单的标准化,以及货运企业的信用系统建设。下一步,浙江还将继续向外省市推广,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分享,更大程度上的共建。”张平平自信地说。
综合信息是方向
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功能的综合化,张平平认为,物流信息平台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既要建立一个能够为物流整个供应链提供信息交换服务的中心,也要加强与中国电信、海港、空港等大单位的合作,还要和各物流园区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多种类信息、多种类软件及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以前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物联网’时代,以网络为基础,我们要为各种物资加上‘芯片’。货物运到哪里,通过网络,通过信息平台都可即时查询。通过很小的一个代码,能把整个世界的物品连接起来,这样的情景将不再遥远。”张平平展望着说。
他认为,有了互联网,有了“物联网”,再加上各种服务,我们就能够完全掌控整个货物的动态流动过程。
因此,浙江搭建的交通物流信息系统除了供货运企业标准版软件参与数据交换外,也尽可能让货运企业的各种主流物流管理软件、工商企业ERP软件、相关信息系统如运管信息平台、GPS中心和主流物流网站,其他外部单位,如公安、海运EDI的信息系统等都与其实现对接,进行更大范围内的数据互联互通。
天时人和是保障
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从开始酝酿至今已走过6个年头。张平平回忆说,前3年始终处于徘徊、探索、试错阶段,真正启动是在2004年。截至目前,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
2007年12月,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确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现代交通建设的战略目标。浙江省交通部门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物流”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贯彻落实。抓住这个契机,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决定对原有货运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并成了了专门的团队进行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搭建。
而在此之前,张平平对我国已经存在的各类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过长时间观察和分析,综合利弊,他坚定地认为,一定要把平台打造成一个公益性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浙江省在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及当前发展程度的认知也相对较为清晰,对于物流信息化更是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张平平的想法甫一提出,便立即得到团队的支持。
“大家都觉得我的方向看准了,所以非常支持。从近两年时间的运作来看,整个团队执行力很强。虽然期间也遇到不少困惑,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张平平对自己团队的工作表示非常认可。
有了发展物流、打造平台的有利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再加上优秀的把舵人和成熟的操舵手,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已经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区域性平台,并还在加速向全国平台推进。
“我们的行业已经到了该转变增长方式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去铺公路、建枢纽、打通道,而应该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加管理服务,再加科技手段的策略推动行业发展。”张平平意味深长地说。
开放式发展是目标
“一个好的棋手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看二、想三’。两年前,我们的任务是定好方向,启动系统,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把功能做完善。对于今后的发展,我认为,重点工作就是制定好政府、协会、企业间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要分清楚政府的管理边界。”
张平平认为,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分清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这三者的边界非常重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不可以赚钱;社会服务是中间地带,可由政府和协会一起来推进;市场服务是允许赚钱的,必然由企业来操控。
“但其间,政府应该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合理规则、详细规范,由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另外,行业协会还可继续开发一些系统应用功能及服务。”张平平进一步补充道。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系统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的刁钻问题,张平平巧妙地回答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系统能够启动就是成功,一期工程结束后,我们开发出来很多软件免费推荐给企业使用,这也是成功,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出来后,得到了16省市物流管理部门的认可及30多家物流信息化服务商的认同这也是成功。所以,不能说爬到山顶就是成功,走完每一步,没有向下滑,这都是成功。”
张平平认为,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上,国内外都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以参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看准了方向,就算摔几跤,也算是成功的,至少为我们的行业积累了经验。
谈及当前我国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张平平表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不是一个市、一个省的事情,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一个国家的事情,其功能是否齐备,其运行是否顺畅都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向前迈进,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各省市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应该少一些地方狭隘思想,多一些包容、开放、高远的理念。”
张平平认为,全球化的时代,需要资源高效合理配置,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应该按照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消费的理念推进,而不是要争是否原创,是否是国家组织开发。
“在系统建设中,我并不想过多贴上浙江的标签,我提倡资源共同开发,成果共同享用,品牌共同打造。在平台建设上,不要说谁谁谁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必然是我们整个国家。”张平平斩钉截铁地表示。
这是一个各种模式物流信息系统应运而生的时代,但大多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更是尚付阙如。
浙江省另辟蹊径,探索出了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全新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完成规划并平稳推进的基础上,发起了省际共建倡议,得到了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响应;其次,推动30多家物流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在协会牵头下成立了共建联盟;此外,还与中国电信达成了深入合作协议。
那么,浙江省如此号召力源于什么?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究竟为何如此定位?它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推动?该系统又将朝怎样的方向发展?且看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为记者所做的详细解答。
核心功能是交换
“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张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但却最终偏离了综合平台的方向,最终做成了车货交易平台,主要是撮合车主和货主实现配载。这样的平台是为市场提供服务的,由政府来推动很难长期持续,因为政府不能为市场全盘代劳。”张平平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据他介绍,相比之下,浙江省搭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核心功能是交换,主要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政府之间提供不同软件格式、不同系统架构之间的数据交换。
“交易和交换完全是两码事,交易平台的出发点是盈利,交换平台的出发点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收费不盈利不功利。政府推动的物流信息平台应该是公益性平台,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肯定不会成功,政府是断断做不赢市场的。”
张平平比喻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要搭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当于一个信息交换总机,能够为各不同行业、不同供应链环节上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建设基础是标准
“要实现交换,前提是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讲完核心功能,张平平紧接着谈到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
当前,很多物流企业或物流研究单位都在做标准,而在实际中往往进入到误区,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其具有垄断性,因此为正常的信息交换带来很多不便。
“信息标准的制定是为交换打基础的,一切有利于交换的标准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是,标准是把双刃剑,做好了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不好容易失去与其他系统融合的可能,进而失去市场。”张平平如是说。
对于标准,他将其分为两类进行理解:一类是通用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制度标准;一类是层级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浙江省为了加速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也制定出了一套物流信息化地方标准,张平平介绍说,“从通用标准看,该标准已经达到国家技术标准、应用标准。从层级标准讲,该标准属于企业标准层面,将来还要升级成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而从制度标准的角度看,各企业可根据交换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据张平平介绍,目前,浙江省制定的标准非常有利于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之间数据的交换,在该标准之下研发出的各类软件如果大面积推广到物流、运输企业,能帮助企业克服人才障碍,提高业务运作效率,节省成本。
“标准不可能成为控制别人的筹码,但没有标准绝对不行。一个好的标准必然会逐步升级,并在行业内树立应有的地位的。”张平平意见非常鲜明。
广泛应用是关键
“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搭建起来后,也最终是为整个物流市场服务的。因此,我们的平台在交换核心下还会延伸出诚信记录、跟踪服务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都要被企业接受,并广泛应用才能产生真正价值。”张平平分析道。
张平平说,为了使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交换中心有一定的支撑基础,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还将系统构架成“1+3N”的模式,即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核心,门户网站为前端展示,下挂多套标准版软件,并实现与多个国内重要物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连接。
其中,“1”代表建设1个系统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交换管理、用户管理、路由管理、数据中心、标准和代码管理等核心管理功能。
第一个“N”代表建设多个物流通用推荐软件,主要是建设一系列适应不同物流业务类型的物流通用推荐软件,包括普通运输、集装箱、物流基地类、仓储类等。通用推荐软件包括两类,一类是由政府出资买断版权后免费在全国推广的,一类是对社会主流软件进行接口标准化改造的。
第二个“N”代表建设多个物流公共应用中心,即系统在企业间数据互联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的诸如货物跟踪、信用信息、运输交易等中心服务,其中核心的数据交换中心由管理部门开发,为行业免费试用,其他应用中心扶持社会上物流信息服务商建设。
第三个“N”代表与多个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主要是在交通物流平台基础上实现和公路、港口、民航、邮政、大型重要物资ERP系统、电子口岸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GPS中心平台等互联互通。
“系统的建设将加快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物流代码和电子运单的标准化,以及货运企业的信用系统建设。下一步,浙江还将继续向外省市推广,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分享,更大程度上的共建。”张平平自信地说。
综合信息是方向
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功能的综合化,张平平认为,物流信息平台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既要建立一个能够为物流整个供应链提供信息交换服务的中心,也要加强与中国电信、海港、空港等大单位的合作,还要和各物流园区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多种类信息、多种类软件及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以前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物联网’时代,以网络为基础,我们要为各种物资加上‘芯片’。货物运到哪里,通过网络,通过信息平台都可即时查询。通过很小的一个代码,能把整个世界的物品连接起来,这样的情景将不再遥远。”张平平展望着说。
他认为,有了互联网,有了“物联网”,再加上各种服务,我们就能够完全掌控整个货物的动态流动过程。
因此,浙江搭建的交通物流信息系统除了供货运企业标准版软件参与数据交换外,也尽可能让货运企业的各种主流物流管理软件、工商企业ERP软件、相关信息系统如运管信息平台、GPS中心和主流物流网站,其他外部单位,如公安、海运EDI的信息系统等都与其实现对接,进行更大范围内的数据互联互通。
天时人和是保障
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从开始酝酿至今已走过6个年头。张平平回忆说,前3年始终处于徘徊、探索、试错阶段,真正启动是在2004年。截至目前,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因为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
2007年12月,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确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现代交通建设的战略目标。浙江省交通部门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物流”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入贯彻落实。抓住这个契机,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决定对原有货运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并成了了专门的团队进行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搭建。
而在此之前,张平平对我国已经存在的各类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过长时间观察和分析,综合利弊,他坚定地认为,一定要把平台打造成一个公益性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浙江省在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及当前发展程度的认知也相对较为清晰,对于物流信息化更是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张平平的想法甫一提出,便立即得到团队的支持。
“大家都觉得我的方向看准了,所以非常支持。从近两年时间的运作来看,整个团队执行力很强。虽然期间也遇到不少困惑,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张平平对自己团队的工作表示非常认可。
有了发展物流、打造平台的有利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再加上优秀的把舵人和成熟的操舵手,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已经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区域性平台,并还在加速向全国平台推进。
“我们的行业已经到了该转变增长方式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去铺公路、建枢纽、打通道,而应该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加管理服务,再加科技手段的策略推动行业发展。”张平平意味深长地说。
开放式发展是目标
“一个好的棋手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看二、想三’。两年前,我们的任务是定好方向,启动系统,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把功能做完善。对于今后的发展,我认为,重点工作就是制定好政府、协会、企业间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要分清楚政府的管理边界。”
张平平认为,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分清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这三者的边界非常重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不可以赚钱;社会服务是中间地带,可由政府和协会一起来推进;市场服务是允许赚钱的,必然由企业来操控。
“但其间,政府应该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合理规则、详细规范,由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另外,行业协会还可继续开发一些系统应用功能及服务。”张平平进一步补充道。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系统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的刁钻问题,张平平巧妙地回答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系统能够启动就是成功,一期工程结束后,我们开发出来很多软件免费推荐给企业使用,这也是成功,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出来后,得到了16省市物流管理部门的认可及30多家物流信息化服务商的认同这也是成功。所以,不能说爬到山顶就是成功,走完每一步,没有向下滑,这都是成功。”
张平平认为,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上,国内外都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以参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看准了方向,就算摔几跤,也算是成功的,至少为我们的行业积累了经验。
谈及当前我国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张平平表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不是一个市、一个省的事情,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一个国家的事情,其功能是否齐备,其运行是否顺畅都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向前迈进,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各省市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应该少一些地方狭隘思想,多一些包容、开放、高远的理念。”
张平平认为,全球化的时代,需要资源高效合理配置,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应该按照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消费的理念推进,而不是要争是否原创,是否是国家组织开发。
“在系统建设中,我并不想过多贴上浙江的标签,我提倡资源共同开发,成果共同享用,品牌共同打造。在平台建设上,不要说谁谁谁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必然是我们整个国家。”张平平斩钉截铁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