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以生为本地创设问题情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问题情境
情境是指在一个具体场合下,与当事人直接有关的全部社会事实及其组织状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标强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则能有助于促进这一目标实现。地理教学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了配合知识的传授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下面,笔者拟对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地理教学情境常见类型
(一)创设虚拟情境
自然地理中有些内容因为在空间上的大尺度或者时间上的大跨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直白的表述或者板书的展示总是显得单调无味,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音频、视频、图片等手段把学生想象不到的地理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则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用动画演示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藏高原三者的形成过程和相互关系,即使学生震撼于内力作用的强大,也加深了对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理解,能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期盼问题解决的动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或再现地理过程。例如,在學习“地球公转”时依次提问:①什么时候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②1月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那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大庆1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③回想一下夏季和冬季的太阳有什么不同?通过该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打破惯性思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创设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加快知识理解掌握的首要因素就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学生知识经验的源泉。“地理信息系统”这部分内容较为专业,以高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相对较为生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关系把握不准,那么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下载“百度地图APP”,在课堂中提问:①图中的卫星地图是什么技术获得的?②我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得到的?(GPS功能);③图中的道路、建筑名称是如何输入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输入所应用方式——图层);④从大庆客运枢纽总站到大商新玛特怎么走?(分别用驾车、公交和步行三种方式);⑤“百度地图”类似于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阶段性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小结。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高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增加了学生的新的生活技能。
(四)创设开放情境
在人文领域往往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杂志上一些信息的收集,设计小专题,带领学生开展讨论、竞赛等活动。例如,在讲授《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教师首先讲述东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历程,随后设置情境:讨论东北在建国初期的区位优势和贡献。请大家谈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
二、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情境的选择应贴近生活,使学生活动尽可能在比较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展开。如“工业区位的变化”一课,学生本就对工厂的选址、区位的变化这一知识体系缺乏生活体验,而教材中选用的“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变化”这一案例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都与我们的学生相距甚远,学生很难从上个世纪美国工业布局的变化中获得体验和认知。因此,教师在课上选择了“江南造船厂的搬迁”这一身边发生事件作为教学情境。作为上海的学生,不少就住在浦江两岸,目睹了因世博会的举办促成的造船厂的搬迁,以此作为教学情境显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完整呈现,便于学生充分理解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教学导入使用,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影像、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情境应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和背景,应贯穿整个课堂问题主线,避免仅将情境作为“导入”的做法。情境的呈现应完整充分,便于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景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蕴含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构建新的思想和理念,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不足以生成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思维起始于问题,因此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地理问题情境创设便尤为重要。如果离开了问题,情境创设也就失去了意义。高中地理课堂如何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综合思维”的培养,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情境应蕴含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设计“从气候角度分析泼水节”,该情境虽属文化景观,却蕴含许多地理问题:哪些地区流行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几月份?为什么会有“泼水”的传统……这些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综合学习“地域文化、气候特征、人地关系”等相关知识,发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创设具体情境出发,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突出“做中学”教育理念,能够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教师需反思日常教学和评价的方法,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的“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促进教学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屹莉.基于情境创设的问题式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06):43-46.
[2]周嘉俊.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35.
[3]孙金玲.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22.
[4]陈丽丽.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4):118.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 363200)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问题情境
情境是指在一个具体场合下,与当事人直接有关的全部社会事实及其组织状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标强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则能有助于促进这一目标实现。地理教学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了配合知识的传授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下面,笔者拟对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地理教学情境常见类型
(一)创设虚拟情境
自然地理中有些内容因为在空间上的大尺度或者时间上的大跨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直白的表述或者板书的展示总是显得单调无味,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音频、视频、图片等手段把学生想象不到的地理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则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用动画演示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藏高原三者的形成过程和相互关系,即使学生震撼于内力作用的强大,也加深了对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理解,能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期盼问题解决的动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或再现地理过程。例如,在學习“地球公转”时依次提问:①什么时候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②1月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那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大庆1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③回想一下夏季和冬季的太阳有什么不同?通过该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打破惯性思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创设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加快知识理解掌握的首要因素就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我们周围的生活就是学生知识经验的源泉。“地理信息系统”这部分内容较为专业,以高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相对较为生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关系把握不准,那么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下载“百度地图APP”,在课堂中提问:①图中的卫星地图是什么技术获得的?②我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得到的?(GPS功能);③图中的道路、建筑名称是如何输入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输入所应用方式——图层);④从大庆客运枢纽总站到大商新玛特怎么走?(分别用驾车、公交和步行三种方式);⑤“百度地图”类似于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阶段性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小结。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高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增加了学生的新的生活技能。
(四)创设开放情境
在人文领域往往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杂志上一些信息的收集,设计小专题,带领学生开展讨论、竞赛等活动。例如,在讲授《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教师首先讲述东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历程,随后设置情境:讨论东北在建国初期的区位优势和贡献。请大家谈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
二、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情境的选择应贴近生活,使学生活动尽可能在比较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展开。如“工业区位的变化”一课,学生本就对工厂的选址、区位的变化这一知识体系缺乏生活体验,而教材中选用的“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变化”这一案例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都与我们的学生相距甚远,学生很难从上个世纪美国工业布局的变化中获得体验和认知。因此,教师在课上选择了“江南造船厂的搬迁”这一身边发生事件作为教学情境。作为上海的学生,不少就住在浦江两岸,目睹了因世博会的举办促成的造船厂的搬迁,以此作为教学情境显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完整呈现,便于学生充分理解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教学导入使用,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影像、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情境应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和背景,应贯穿整个课堂问题主线,避免仅将情境作为“导入”的做法。情境的呈现应完整充分,便于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景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蕴含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构建新的思想和理念,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不足以生成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思维起始于问题,因此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地理问题情境创设便尤为重要。如果离开了问题,情境创设也就失去了意义。高中地理课堂如何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综合思维”的培养,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情境应蕴含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设计“从气候角度分析泼水节”,该情境虽属文化景观,却蕴含许多地理问题:哪些地区流行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几月份?为什么会有“泼水”的传统……这些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综合学习“地域文化、气候特征、人地关系”等相关知识,发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创设具体情境出发,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突出“做中学”教育理念,能够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教师需反思日常教学和评价的方法,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的“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促进教学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屹莉.基于情境创设的问题式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06):43-46.
[2]周嘉俊.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35.
[3]孙金玲.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22.
[4]陈丽丽.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4):118.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 3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