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发端于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也就无法解释现实世界。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麽会落地”开始,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是从“为什麽深紫色的紫罗兰花会变成红色”开始。因此,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获得,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化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在教学中,仍满足于教学解释疑惑的传统功能,不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或不会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不会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不会引发认知冲突,那么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因此,对化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产生很多疑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中学生在化学探究活动课上应该提出并进行探究的问题呢?
   1.化学课上探究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因此,科学必须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究必须以认识和解释已有的世界为目的,科学问题应该是来自对自然界产生的疑惑。而假科学问题是那些脱离了解释世界目的的问题。如“我们如何提高空气质量”这是一个涉及社会、道德、文化、科学等多个层面的“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与其相对应的真科学问题是“某地在实行节能减排前后空气污染物和指数有什麽变化”。化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所探究问题必须是真科学问题。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区分开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2.学生探究的问题不能过于开放
   开放的问题无边无际,对于中学生而言,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解决,因此,科学问题宜小不宜大;而封闭性的问题往往指向确定的答案,它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暗含多个变量,而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两个以下的变量。如“物质的燃烧与温度有关系吗”就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它只包含“温度”一个变量;“物质燃烧需要的是什么”的问题则要开放一些,它包含着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温度、是否与氧气接触等多个变量,不过由于其包含的变量是有限的,因此仍属于可以探究的问题;而“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的问题包含无数变量,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探究了。可以这样说包含众多变量的问题反映了提问者对问题所涉及的研究 对象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而两个变量的问题说明提问者已经初步获得了一个因果关系的假说。
   3.问题要具有适合学生的探究价值
   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但在解释世界之前,科学必须能够客观的描述世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与科学的发展过程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从认识“这是什么”到“这是为什么”的。因此,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先进行“是什么”问题的观察和训练,然后再进行“为什么”问题的解释性思考。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对“是什么”问题的思考和观察训练的基础。当前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大部分是对“是什么”的问题的探究,如在“金属与酸的反应”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金属为什么会与酸反应”的问题。
   另外,“是什么”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无论什么性质的问题,都要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仍以“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为例,如果学生要探究“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问题就过于简单了。因为学生已有了“某些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的认知基础,再对这个问题探究就失去了意义。而“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对学生来说结论更加未知,对学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也就更大。
   二、如何设置提出问题的情境
   问题不会凭空产生,在课堂上问题的产生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情境的指引提出问题,而问题情境如果创设不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着边际,自然也就难以达成活动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提出问题所需要的呢?
   1.问题情境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既然科学是用来解释世界的,那么,学生所从事的探究活动就应该用来解释学生的生活世界,解决学生显示生活中的问题。科学学习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要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真实”应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要旨。创设真实情景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 经验建立联系。如在“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探究活动中,问题情境应是让学生观察或让学生自带一些铁制品。这些铁制品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各种各样的钢铁防锈的方法,有了上述情境,学生才有可能产生“水会引起铁制品生锈吗?”“与空气接触易引起铁制品生锈吗?”“温度的高低对铁制品的生锈有什么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就能够得出“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钢铁的纯度、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等都是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
   2.问题情境要包含一定的矛盾冲突
   矛盾是产生问题的母体,只有当现实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冲突时,学生才可能产生困惑,产生疑问。因此,在情境中要人为的为学生设置矛盾,在学生进入一个他们熟悉的经验之中时,发现这种矛盾冲突并自然地产生困惑,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境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方式引导下产生的问题才具有正确的指向而不会过于发散,并且是学生自己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问题。例如:在中和反应一课中,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设置矛盾和困惑。通过借助指示剂,使学生获得酸和碱可发生中和反应的结论。
   3.问题情境不能过于复杂
   上文提到,要通过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矛盾和困惑,但一次设置的矛盾和困惑也不能太多。如果问题情境过于复杂,学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或者产生杂乱无章的问题,老师还需要“拨乱反正”,甚至最终被迫自己提出科学问题来。自主探究不是让孩子们任意走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或者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探究是有目的的行动。
   4.问题情境可通过具有结构性的研究材料设置
   提供具有结构性的研究材料是引导学生提出符合教学目标问题的有效途径,材料的结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效果。研究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教给学生的次序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研究材料之间、研究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中,每一个研究材料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对于主题应该是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曾之则多,减之则少。有结构的研究材料可以暗示出需探究的科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冲动;而面对无结构或结构松散的研究材料,学生很难产生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为学生准备的药品包括: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石蕊试液、蜡烛、火柴。根究这些药品,学生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的问题,也就可以达到“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活动目的。而如果在提供药品中增加了一些与本问题无关的药品,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产生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影响探究的方向。
   设置有结构的研究材料可以避免问题的过于开放,保证问题具有比较确定的指向,有利于学生能够沿着活动的指引,顺利的到达认知的彼岸。
   三、怎样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有了上述铺垫后,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了。那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些什么?如何保证所探究的问题的有效性?如何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向的一致性呢?
   1.要给与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的权利
   即使有了结构化的研究材料,有了比较简单的矛盾冲突,学生也可能提出发散的问题或存在某些问题的问题。这时,教师不要为学生设置一个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框框,不应在学生产生问题之前给予任何提示,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提出问题、修正问题。这时,教师不要为学生设置一个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框框,不应在学生产生问题之前给予任何提示,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提出问题、修正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科学探究实践,而不是老师的暗示和说教。
   2.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对于这些问题需给予适当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就某一情境提出的若干问题逐一列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哪个问题的表述更具体,哪个问题更有探究价值,哪个问题的质量更高。通过对问题的评价,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别人提出问题的视角,调整并确定自己要探究的问题。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产生并完善的。
   3.要准确的表述问题
   发现问题不等于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疑问,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提出问题则是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并且往往指向确定的答案,只有用明确的羽翼按表述出来的问题才能彰显问题中理论假说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分夸大提出问题的作用,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立起来,否定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有关大学英语A级考试翻译命题的特点,试题类型,提出翻译试题中的主要障碍,并解决A级考试中的知识难点   关键词:英语A级考试;试题类型;翻译障碍;知识难点     一、A级翻译的命题特点以及规律   翻译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将英语正确译成汉语的能力。这部分的分数占总分的20%,测试时间为25分钟。所译材料为句子和段落,包括一般性内容(约占60%)和实用性内容(约占40%)。其中一般性
期刊
郯城县供电公司属国家中(二)型企业,公司现有主业固定资产2.11亿元,职工869人。公司辖有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总容量44.1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87条1516千米,服务全县27万客户。2010年完成供电量8.5亿千瓦时。截至2011年6月30 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392天。   近年来,在网省公司及临沂供电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郯城供电公司按照建设“一强三优”
期刊
全球现阶段有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IONAS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其中以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最为成熟,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可以说还处于启步阶段。欧盟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联盟,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有着强大的优势,然而他全球定位导航这个高精领域滞后于美国,甚至滞后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和中国。这一点值得我们考究。   一、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
期刊
摘 要:聊城大学作为省属高校面向本地区开展建设类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有以下策略:首先是明确目标,培养目标是核心,是设定培养过程和进行培养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是教学培养,培养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中又涉及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实践环节等几部分,各部分均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第三是培养评价,评价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是保证培养目
期刊
摘 要:医德档案是人们在医院就医期间形成的医德考评档案,是日常医疗过程中医德医风的真实、动态、全面、确切的反映。对于管理而言,把握好医德档案迈向科学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有:定位、资源、服务。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二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是否准确。若定位于一个内容单一、重复、不具有个性化记录和记载的内容制度,是毫无意义的,资源包括医德档案资源的广度、精度和组织方式;服务涉
期刊
目前,院校的教育水平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国家要培养各类人才,就必须抓好院校教育,而有能力的教师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   一、重新定位,提高认识   一位教师是否出色,不是看他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老师课堂设计的好,班级管理的好,教学模式好,与学生互动好,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能够学会很多知
期刊
摘 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教育实践,培养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实施的各种教育课程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我们的体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一、教育与教学   教育是按既定目标 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它的内涵是依据培养目标塑造一个人。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
期刊
摘 要:院校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饮食消费群体,其饮食消费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大多数院校采取刷卡消费的自主就餐方式,在饮食消费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计划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猎奇消费等不良饮食消费行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学员由于缺乏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和科学合理的饮食消费观念,存在着以下不良饮食心理:一是从众心理;二是攀比心理;三是猎奇心理;四是抵触心理。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们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