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训练,一题三用,一箭三雕。一是根据要求,创作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二是同学间交换作文,互相评阅;三是阅读交换来的作文,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方式,命制问题、自拟答案。这样做,三位一体,训练了学生的写,训练了学生的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作文;一题三用;现代文
每次作文,学生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收获可能仍不尽人意。即使文字拙笨,情思浮华,形式东施效颦,但总算“吐了”一些墨汁,用了一些力气。教师收上来,评议一番,发下去,如此常态,虽然教师尽了心,可效果很不理想。或者同学之间互评,交流借鉴,虽有心得,也易于浮光掠影。
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个学生即使为“拙妇”,交上来的总是“有米之炊”,如何充分品尝学生的“有米之炊”呢?我尝试了一下作文“一题三用”。简言之,一次作文训练,三个目标。其一,根据要求,创作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其二,同学间交换作文,评阅;其三,阅读交换来的作文,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方式,命制问题,自拟答案。这样做,三位一体,训练了学生的写,训练了学生的评,训练了学生的析,举例为之。
“一题三用”之“一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1.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2.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自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等。
“一题三用”之“一用”:
卷柏的智慧 学生:克林江
黑格尔曾说:“理想之物不仅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还应在精神旨趣上得以表现。”正如文中漂泊的卷柏,在寻找理想时却遭到人类魔爪的羁绊,即使扎根更好,但这是它生命的真谛吗?当然不是。我想,不受羁绊的寻找、探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追求。
有句话印象至深:“扭曲的身影,企望阳光来赐予正直,绝对是徒劳。”这便是那棵被挡板囚困起来的卷柏的真实写照,因为它失去了理想与追求。它们一生漂泊追梦,不受羁绊,难道称不上卷柏的智慧吗?
智慧者当如是。曹操晚年便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慨,反观曹操一生,虽饱受非议,但终成一方霸业。项羽兵起江东,所至所及披靡一时,但缺少目标的追求,终得自刎江岸的悲壮结局。但是刘邦戒之酒色,明确人生的笃定大业,即使风雨兼程也不为所动,终建立起大汉帝国。如若说卷柏生命中不停止对真理与梦想的追求,那么他们将是对卷柏“生命不息、探求不止”最大的肯定。
卷柏的智慧不仅仅是随遇而安的适从,更是积极的人格与正能量。
诚如文豪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中言曰:“人生目标亦有高低,我只愿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对烦杂的抛却,塞林格也在晚年做到如此。这并不是人生无目标,反而是人生目标的至高境界,如果人人皆通悟期间的智慧,还会有什么挡板实验呢?“古往今来,凡成伟业者必有坚忍气概,或者饱含一颗逆流而上的内心。”凡尔纳如是说。如今北大清华学子毕业后不少人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生追求。陈生毕业后从杀猪做起,即使人们冷嘲热讽也未阻止他摆脱羁绊的炽热的心。如今成就百亿身家的他却仍说对不起北大学子的标签,但对于众多碌碌无为终生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成功呢?
是的,卷柏的智慧正是如此。当下许多人因巍然而立的人生“挡板”放弃追求希冀与德行,甚至趋炎附势来博取内心弥留的满足。我想,这样的人生令人不齿,即使长成参天大树,也失去了生命的真谛。
《行者无疆》中说:“有人将生命释放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有人将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卷柏便是如此——不受羁绊,奋勇追求,正是生命的智慧。
“一题三用”之“二用”:
方式较多,比如,让同学互批、写评语。我给学生制定了下面6条标准,也是引导学生品评作文的6个角度,既是赏析文章的需要,也是写作训练的导向。简化了评语,细化了切入点,根据作文实际,只需在每项后的括号内画对号或错号,作文满分60分,每一项占10分,酌情打出总分。分享上面作文“卷柏的智慧”的学生,6项均给画对号,综合评分为50分。
[评析项目]:1.中心论点明确,首尾照应( );2.有过渡句或段( );3.事例论证符合段内四分法( );4.联系现实或自我( );5.触动心灵,有真情实感或有思想深度( );6.书写规范( )。
“一题三用”之“三用”:
分享上面作文《卷柏的智慧》的学生,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形式,命制3个问题,满分18分,并拟制好详尽的参考答案。交给作者组织好答案,进行评阅、打分,最终把作文连同参考答案交给作者。
分享作文的学生命制的3个问题及参考答案:
1.文中反复使用反问、设问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反复使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自问自答,使人印象更为深刻,深化了文章论点,并引起下文对不受羁绊之论的论述。使用反问,增强文章感染力,引发读者深思,同时在文末使用,使文章升华主题。
2.第五段中举例先说《麦田守望者》中人物及作者安分守己,是否与论点相冲突呢?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不冲突。文中使用《麦》的事例,是对人生梦想的总结。书中作者、人物追求的是更高的梦想,而非随遇而安。若理解为随遇而安则偏离主旨。
3.此文章引发你什么感想?结合生活谈一谈。(6分)参考答案:人们应当如同卷柏一样,向往自由与梦想,不受羁绊,奋勇追求。我们应安分守己,对生命追求有更高的理想。
作文作者组织的答案:
1.①多用反问,暗示了“不受羁绊地追求才是生命真谛”的主旨,增强语势。②多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自问自答,使观点更加明确,带动全篇的感情脉络。
2.不冲突。写抛却烦杂的境界,是另一种崇高的目标,人物、作者安分守己,是不受羁绊坚持的体现。
3.①文章通过卷柏,寄予了“不受羁绊”的生命追求,卷柏的此行此举,是生命的智慧。②写《麦》中人物安分守己,更体现出另一种“不受羁绊,对生命彻悟追求”的智慧。③以“卷柏的智慧”,引发人们对生活目标的渴望与追求。
作文训练,穿插使用“一题三用”,学生兴趣大增,训练材料得到充分挖掘,使作文训练外延得到扩展,既训练了写作,又提高了写作兴趣;既训练了现代文等知识,又让学生在交流中探讨、深思,取长补短。作文“一题三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创新,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一题多用”的方法。
作者简介:赵华剑(1971— ),男,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一题三用;现代文
每次作文,学生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收获可能仍不尽人意。即使文字拙笨,情思浮华,形式东施效颦,但总算“吐了”一些墨汁,用了一些力气。教师收上来,评议一番,发下去,如此常态,虽然教师尽了心,可效果很不理想。或者同学之间互评,交流借鉴,虽有心得,也易于浮光掠影。
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个学生即使为“拙妇”,交上来的总是“有米之炊”,如何充分品尝学生的“有米之炊”呢?我尝试了一下作文“一题三用”。简言之,一次作文训练,三个目标。其一,根据要求,创作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其二,同学间交换作文,评阅;其三,阅读交换来的作文,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方式,命制问题,自拟答案。这样做,三位一体,训练了学生的写,训练了学生的评,训练了学生的析,举例为之。
“一题三用”之“一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1.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2.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自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等。
“一题三用”之“一用”:
卷柏的智慧 学生:克林江
黑格尔曾说:“理想之物不仅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还应在精神旨趣上得以表现。”正如文中漂泊的卷柏,在寻找理想时却遭到人类魔爪的羁绊,即使扎根更好,但这是它生命的真谛吗?当然不是。我想,不受羁绊的寻找、探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追求。
有句话印象至深:“扭曲的身影,企望阳光来赐予正直,绝对是徒劳。”这便是那棵被挡板囚困起来的卷柏的真实写照,因为它失去了理想与追求。它们一生漂泊追梦,不受羁绊,难道称不上卷柏的智慧吗?
智慧者当如是。曹操晚年便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慨,反观曹操一生,虽饱受非议,但终成一方霸业。项羽兵起江东,所至所及披靡一时,但缺少目标的追求,终得自刎江岸的悲壮结局。但是刘邦戒之酒色,明确人生的笃定大业,即使风雨兼程也不为所动,终建立起大汉帝国。如若说卷柏生命中不停止对真理与梦想的追求,那么他们将是对卷柏“生命不息、探求不止”最大的肯定。
卷柏的智慧不仅仅是随遇而安的适从,更是积极的人格与正能量。
诚如文豪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中言曰:“人生目标亦有高低,我只愿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对烦杂的抛却,塞林格也在晚年做到如此。这并不是人生无目标,反而是人生目标的至高境界,如果人人皆通悟期间的智慧,还会有什么挡板实验呢?“古往今来,凡成伟业者必有坚忍气概,或者饱含一颗逆流而上的内心。”凡尔纳如是说。如今北大清华学子毕业后不少人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生追求。陈生毕业后从杀猪做起,即使人们冷嘲热讽也未阻止他摆脱羁绊的炽热的心。如今成就百亿身家的他却仍说对不起北大学子的标签,但对于众多碌碌无为终生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成功呢?
是的,卷柏的智慧正是如此。当下许多人因巍然而立的人生“挡板”放弃追求希冀与德行,甚至趋炎附势来博取内心弥留的满足。我想,这样的人生令人不齿,即使长成参天大树,也失去了生命的真谛。
《行者无疆》中说:“有人将生命释放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有人将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卷柏便是如此——不受羁绊,奋勇追求,正是生命的智慧。
“一题三用”之“二用”:
方式较多,比如,让同学互批、写评语。我给学生制定了下面6条标准,也是引导学生品评作文的6个角度,既是赏析文章的需要,也是写作训练的导向。简化了评语,细化了切入点,根据作文实际,只需在每项后的括号内画对号或错号,作文满分60分,每一项占10分,酌情打出总分。分享上面作文“卷柏的智慧”的学生,6项均给画对号,综合评分为50分。
[评析项目]:1.中心论点明确,首尾照应( );2.有过渡句或段( );3.事例论证符合段内四分法( );4.联系现实或自我( );5.触动心灵,有真情实感或有思想深度( );6.书写规范( )。
“一题三用”之“三用”:
分享上面作文《卷柏的智慧》的学生,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形式,命制3个问题,满分18分,并拟制好详尽的参考答案。交给作者组织好答案,进行评阅、打分,最终把作文连同参考答案交给作者。
分享作文的学生命制的3个问题及参考答案:
1.文中反复使用反问、设问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反复使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自问自答,使人印象更为深刻,深化了文章论点,并引起下文对不受羁绊之论的论述。使用反问,增强文章感染力,引发读者深思,同时在文末使用,使文章升华主题。
2.第五段中举例先说《麦田守望者》中人物及作者安分守己,是否与论点相冲突呢?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不冲突。文中使用《麦》的事例,是对人生梦想的总结。书中作者、人物追求的是更高的梦想,而非随遇而安。若理解为随遇而安则偏离主旨。
3.此文章引发你什么感想?结合生活谈一谈。(6分)参考答案:人们应当如同卷柏一样,向往自由与梦想,不受羁绊,奋勇追求。我们应安分守己,对生命追求有更高的理想。
作文作者组织的答案:
1.①多用反问,暗示了“不受羁绊地追求才是生命真谛”的主旨,增强语势。②多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自问自答,使观点更加明确,带动全篇的感情脉络。
2.不冲突。写抛却烦杂的境界,是另一种崇高的目标,人物、作者安分守己,是不受羁绊坚持的体现。
3.①文章通过卷柏,寄予了“不受羁绊”的生命追求,卷柏的此行此举,是生命的智慧。②写《麦》中人物安分守己,更体现出另一种“不受羁绊,对生命彻悟追求”的智慧。③以“卷柏的智慧”,引发人们对生活目标的渴望与追求。
作文训练,穿插使用“一题三用”,学生兴趣大增,训练材料得到充分挖掘,使作文训练外延得到扩展,既训练了写作,又提高了写作兴趣;既训练了现代文等知识,又让学生在交流中探讨、深思,取长补短。作文“一题三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创新,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一题多用”的方法。
作者简介:赵华剑(1971— ),男,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