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年关盘点时,又到年终回眸时,又到年初远眺时。
细品2006中国艺术品市场,玉器市场表现得比往年都好,而且是出奇地好,不仅货源充足,品种多样,购销两旺,而且价格趋向合理,价值获得认可,玉文化得到弘扬,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若用一句话总结2006年玉器市场行情,这就是盼望已久的“黄金有价玉无价”不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空话,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玉无价”时代终于到来。
玉器价格全线飘红
2006年玉器价格高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玉器从原材料、设计加工、市场销售各个环节价格的全面上涨。
首先是玉料,特别是和田玉料的价格,是2006年中国市场涨价幅度最大的物品。据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和田玉料价格是一月一个价,天天有变化,而且以和田玉原产地的价格涨得最快。以致有人刚从和田采购到的和田玉料,刚刚拿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在货源地价格涨幅就超过了这些目标市场,刚到目标市场的玉料又重新回流至新疆和田,价格进一步上扬,扣除来回差旅费用、运输成本,还能赚上一笔。
玉料价格的上涨,不仅反映在交易方式上,也体现在原料的单价上。1公斤的普通和田玉料,上世纪80年代价格为1000元左右,现在是10万元左右。和田白玉涨价更大,三年前开始“按克计价”。2006年和田白玉全面涨价,1克和田白玉相当于黄金价格的4-10倍。若是带有红、黄色皮的子料,价格还可上涨数倍。带色的和田玉子料皮,成了单位面积内“世界上最贵的皮”。
水涨船高,和田玉在涨,其它软玉的价格也在涨。同样产于绵延数千公里的昆仑山脉的青海玉,品质略次于和田玉,日益成为和田玉的替代品,价格同样不断攀升。有“中国翡翠”之称的南阳独山玉,过去市值不大,大多只能做中低产品,因而价格不高。但由于独山玉的开采就此一山,占地面积不过5平方公里,加上国家已限量开采,玉料供不应求,玉料价格近几年几乎一年翻一番。
玉料价格持续走高,玉器加工费用也在持续上涨,业内人士举玉炉、玉牌为例说明玉器加工费的上扬。加工一个玉炉,在80年代是国营玉雕厂工艺师的基本工资,也就几百元钱;90年代加工玉炉,大多由计时改为计件算,雕一个玉炉加工费要2000元;到了90件年代,玉炉的加工费是1万元;2006年的价位是3-5万元。一块标准玉牌的加工费,在90年代初是200-300元间,90年代末就涨到1000多元,2003年以来的加工费5000-6000元左右。若请玉雕高级工艺师、大师设计加工,加工费更贵,贵得有时让人望而却步,但贵得也有道理,因为他们从事的不是一般的玉器生产,而是玉雕艺术创作,作品可以传给子孙后代,流芳百世。
上述是国内市场的行情,国际市场和田玉售价也不菲。据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国际市场上,优质和田玉每克售价达120美元左右,占到每年国际市场上中国玉器商品交易额的10%。报道还说,和田玉价格“在过去10年中火箭一般的增长速度,短短几年内涨了20倍”。
玉料、玉器价格的全线飘红,带来的是玉器生产行业的全面复苏,从玉料开采、玉器加工到市场营销,玉器行业产业越做越大,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中国软玉的总产量不过几千斤,现在每年的产量都超过千吨,行业产值数百亿元。仅辽宁省岫岩县从事岫岩玉开采、玉器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达10万人,年创产值25亿元。
以上是些抽象的数字,若去玉料、玉器交易市场溜溜,玉料、玉器价格上涨的情况感受得可能会更深入、更具体、更生动些。2006年夏季,笔者去新疆和田市参加第二届和田玉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顺便考察一下和田玉器市场,发现玉料市场交易活跃,一些拥有和田玉料的回民,根本不急于出售手中的玉料,更多的是待价而沽,寻找商机。我们还在一些回民的家门口见到了一些挂北京、上海牌照的名车,本来以为是游客临时停靠的,一问才知道,这些车的主人不再是北京人、上海人了,而是这家的主人。原来是这些车主来和田地区遇到了好玉料,所带资金不够,干脆把名车作价留下。若去和田玉器市场看看,不仅价格高得惊人,营业员对顾客的态度也很不热心,爱理不理。有人说这不是营业员态度不好,现在和田玉器是买方市场,库存的好玉价格天天在涨,根本不急于成交,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精品珍品备受青睐
2006年玉器价格普遍高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玉石都在涨,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还能听到10元钱买3件玉器的叫买声,一些中低档玉器的价钱基本没涨,有的甚至还下跌。因为现在的玉器市场,精品珍品玉器是买方市场,而一般玉器是卖方市场,价格当然上不去。下面举几个玉器市场交易个案,看看2006年玉器价格高涨,除了玉料、加工价格行情外,还有哪些基本特点和规律。
北京瀚海是国内最早举行玉器专场拍卖的公司,1995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中国玉器专场拍卖会,已届10余年,具有市场品牌效应。2006年春季瀚海进行了“中国玉器”专场拍卖,尽管由于文物法规对玉器拍卖有诸多限制,上拍的精品珍品玉器不多,成交总额仍令人欣慰。该专场上拍玉器275件,成交总额1946万元,成交率为58%,虽然单件均价只有7万多元,仍有一些精品拍出了理想的价钱,共有4件玉器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一件清乾隆白玉佛塔,内藏金佛、玉佛各一尊,塔内还藏有9颗舍利子,以440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成交价最高的玉器。一件清中期白玉云龙纹双耳瓶,以198万元出仓。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很少拍上百万元的玉佩,拍卖会上风光无限,一件清乾隆白玉诗文佩,以134.2万元易手。
北京翰海“中国玉器”专场可以视为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及市场走向的风向标,此场拍卖会反映出中国玉器市场三个市场动向继续值得关注,其一,“高古玉”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由于国家对“高古玉”拍卖没有放开,以致精品不多,价格不高,一些精品在私下交易,所以拍卖场上“高古玉”的成交价不能反映“高古玉”的真实价值;二是明清玉器,特别是清代乾隆玉器,继续成为玉器市场的热点、亮点,成为卖家追捧的对象,价格持续走高;三是用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继续受到藏家的青睐,说明玉的品质成为影响玉器价格的重要因素,这与和田玉料市场价格大涨的趋势是相一致的。2006春季瀚海“中国玉器”专场拍卖透露出的玉器市场信息,除上述因素外,其它方面与前几年行情基本一致,笔者在《文物天地》已有专文探讨,这里不再赘述。
香港拍卖市场经常会放“卫星”,玉器也不例外,毕竟香港是国际大都市,资本充足,买家众多,法制健全,市场环境好。2006年11月28日上午,香港佳士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阿伦·哈特曼玉器珍藏”专场拍卖会,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1132万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玉器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步香港后尘,中国玉器买卖兴隆,市场规模逐年放大,玉器拍卖会此起彼伏。2006年11月19日,深圳古玩城举办了玉器珍品拍卖会,几十件精品玉器琳琅满目,莹润生辉,拍卖会上气氛热烈,竞购者众多,98号神秘买家独得10余件玉器珍品。一些精品、珍品拍出利好价格,一件清乾隆碧玉大瑗拍出价80万元,一件清乾隆十二章纹圭璧拍出价150万元,一对清乾隆白玉立象拍出220万元的全场最高价。此对立象成对相配,左回眸,右俯首,奇趣各异,仪态万方,据说是专为乾隆宫内四时供奉用物,左象主大清帝国荣华传万年,右象主母后福德泽天下。若此对玉象年代、用途确实的话,此价格是相当的实惠,不久的将来必定跃上新台价。
精品、珍品玉器不仅在拍卖会上大出风头,在古玩市场、玉器市场同样如此,精品珍品玉器与普通玉器价格差距越拉越大,价格上涨的幅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玉器市场、古玩市场玉器经营者常叹息,现在是不怕好货出不了手,卖不出好价钱,怕的是好货难找,真货难觅。
十年预言终成现实
看到目前中国玉器市场出现日益兴旺的景象,笔者情不自禁想起10年前在台湾的一番议论,特补记于此。1996年夏季,笔者应台湾中国玉学会的邀请,前往宝岛台湾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期间,笔者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举行了19场玉文化报告会,特别是在文化大学、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以及中华文物学会的几场报告,均涉及到中国玉文化复苏的话题,报告会上展开的互动讨论,令人深思。记得即将离台的最后一场报告会是在师范大学礼堂作的,时间是9月22日,报告会快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多点钟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相互交流,气氛十分热烈、融洽,笔者被这样的场面一再感动,表示尽量多回答大家的问题。深深感动我的,不是我的水平高,演讲得好博得喝彩,而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玉艺术、玉文化,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玉缘带来了人缘,带来了人气,带来海峡两岸人民的和谐气氛。笔者当时在现场回答听众提问“中国玉文化发展如何?走势如何?”时,说了如下一段话:
“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加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魅力。目前大陆正在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带来文化的繁荣,包括玉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历史上玉文化的中心在祖国大陆,未来的玉文化中心还是在祖国大陆。这既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华文化的根在大陆,中华玉文化的根也在大陆。海峡两岸玉文化共同昌盛之时,就是中国民族再次以巨人身份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时。”
笔者这段发自肺腑的即席回答,博得长时间的掌场。笔者深深知,尽管是即席回答,没有字斟句酌,却不是心血来潮,因为笔者的胸中有八千年中国文化作铺垫,胸中有竹,关键时刻阵脚不乱。当时笔者作为最年轻的大陆文物工作者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身份还是副研究员,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更增添了笔者对中华玉文化复兴的信心与信念。10年前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中国玉器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交易中心已经全部在大陆,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玉在大陆,中国玉研究、收藏、交易在海外的尴尬局面。
由此看来,眼下中国玉器市场出现“玉无价”的局面,不全是人为操作的结果,也不是市场泡沫的反映,而是由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玉文化的繁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玉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标,一个时期的经济繁荣了,必定带来玉文化的昌盛,汉代、唐代、明清时期即为实证。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中华玉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化繁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玉文化的繁荣,因为中国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核心价值的核心,中国玉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去,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成了华夏文化的基因,无论人们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经济发展必定带来玉文化的繁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靠的是文化支撑,靠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实际影响。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的重要纽带,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传播、交流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次,中华民族有怀旧的情结,有收藏的传统,玉器是收藏品中最具潜力、最具特色、最具精神、最为便利的,既可收藏,还能把玩,方便携带,集中收藏品中的所有优点而几乎没有缺点,情有独钟也好,佩挂也好,收藏也好,投资也好,玉器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可以不为保养、保护、保藏发愁。目前玉器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正是玉器收藏优势不断被人们认识的结果。
再次,玉料是稀有资源,不可再生。玉器行业的人士都知道,尽管全世界有不少地方以产玉和琢玉工艺闻名,包括知名度、交易额非常高的缅玉,但没有哪一种玉可与中国的新疆和田玉相提并论,因为和田玉不仅铸就了灿烂的中国玉文化,而且传承了中国儒家文化“君子比德于玉”的伦理道德,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证。所以,外来玉料尽管众多,总是无法替代神秘的、宝贵的和田玉、昆仑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软玉市场的振兴,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玉市的兴盛,促使玉价持续走高。玉石资源的稀缺,加工费的上扬,市场交易成本的提高,爱玉队伍的日益扩大,玉器需求量的大幅上升,这些都是造成“玉无价”的重要因素。
高价面前仍有机会
市场是激烈的,多彩的,既温柔软如水,又残酷无情,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果玉无价的局面持续下去,或者是玉从可以把握的无价到无法预测的无价,那么“玉市”就是第二个“房市”,由健康趋向畸形,爱玉、求玉的人只能“望玉兴叹”,而哪些对玉并不喜欢却有钱的人,趁机囤积玉料、玉器,少数人占有大量玉器,造成玉市供应的人为紧张。笔者以为,真正爱玉者只要有意识、有知识、有胆识,在玉器高价位面前还是有机会获得好玉、美玉的,有意者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拿定主意。是真爱玉,还是一般爱玉,或是无所谓,主意一定要拿定,立场一定要坚定,切忌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见风使舵。笔者曾见到一位颇有收藏实力和收藏意识的人士,最早是收藏瓷器,因为瓷器与人们的生活接近,容易找到,内涵并不深奥,便于弄清来龙去脉,一段时间下来瓷器收藏有一定规模,特别是明清民窑瓷器,精细程度尽管有限,造型艺术与瓷画水平,与官窑瓷器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格,相当精彩,可补官窑瓷器不足。后来由于市场上明清官窑器价格节节攀升,而明清民窑瓷器闻风不动,问津者少,价格自然上不去。这位人士后来看到民间“高古玉”交易火爆,换手率高,改收古玉器,用的是最古老的交易方法“以物易物”,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民窑瓷交换玉器,玉器“越收越大,越收越精”,自己颇为得意,于是请玉器鉴定家过目定夺,发现原来满屋生辉的瓷器成了满屋精制滥造、俗不可耐的玉石工艺品。而当民窑瓷器开始走俏时,自己的收藏已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多年苦心经营的收藏付之东流,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所以在目前玉器高价位运行状态下,爱玉者一定要拿定主意,既不要望风而动,凭一腔热情进入“盲区”,也不要随意退出“地盘”,拿定主意,咬定玉器,坚持数年,必有所得。
二是目标明确。介入玉器收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是用于佩挂装饰的,还是用于居室陈设的,或是用于投资收藏的、贩卖谋利的,或是用于科学研究的,或是兼而有之的,最好目标要明确。目标明确了,玉器收藏的目的也就清晰了,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收藏,从容不迫地选择,不为一时冲动而造成损失,不为市场波动而朝三暮四,不为一时风尚而左右摇摆,不为人云亦云而迷失方向。
三是避热就冷。玉器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是艺术商品、文化商品,玉器除商品属性外,更多的是文化、艺术价值。但只要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就有价格的升跌,就有市场的波动。玉器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精神需求品,精神需求品的另一特性,是经常受时尚影响而左右摇摆,上下波动。目前玉器市场既受时尚的影响,也受投资者需求的影响,因此玉器品种价格出现了“热”与“冷”的现象。目前玉器市场缅甸翠玉最火热,新疆和田玉火热,和田高档白玉价位已直逼高档缅甸翠玉,不远的将来,和田白玉价位将超过缅甸翠玉,因为和田玉具备了翠玉不具备的悠久的华夏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精神。从玉器的年份和时代上看,明清玉器、当代精品玉器火热,价格持续走高,这主要因为世界范围内影视作品的帝王热,带动了明清皇家宫廷玉器的市场;因为高古玉交易的政策限制,缩小了人们选择的余地;因为人们缺乏判断古玉价值的标准,只能选择新加工玉器。
当然有实力人士继续在“热”的方面投资、收藏玉器,我们认为,前景也是乐观的,因为玉市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价格与价值还在非常合理的范围内,“玉无价”时代刚到来,仅揭了个幕,大戏还在后面,好戏有待上演。
“热”的背后是“冷”。目前“玉无价”热的背后还藏有许多“冷门”可供选择,“玉低价”还有机会获得,古玉不如老玉贵,是其一,因为人们鉴别水平的低下,加上社会诚信度的下降,市场的不开放,古玉还在冬眠中没有醒来。二是老玉不如新玉贵,因为老玉的玉料、加工费较低,生产成本已不计了,只计交易成本,所以老玉的价格相对还较低。经济实力一般的人士可避热就冷,不凑热闹,不赶时尚,选择古玉、老玉或是非和田玉收藏,前提是必须大大提升鉴别能力和文化水平。
四是通盘考虑。在玉器市场一片利好声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非理性现象,交易中过分看重和田玉子料、玉皮色,甚至皮色决定价格的现象。在和田玉交易过程中,我们看到“赌石”、“赌玉”现象时常发生。尽管和田玉交易的风险要低于翡翠,但一些人缺乏理智,抱着赌一把、捞一把的心态,在玉石交易市场大显身手,发到财的大有人在,血本无归的也不在少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是没有。有时为了获得皮色好一点的玉料,加价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大大增加机会成本。因此,在目前玉价特别是和田玉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好玉者更要理性投资,全面衡量,通盘考虑。若自己不开玉器加工厂,还是收藏成品玉器为好,这样风险可以低一些,因目前和田玉交易中已经出现“赌”、“炒”的苗头。
细品2006中国艺术品市场,玉器市场表现得比往年都好,而且是出奇地好,不仅货源充足,品种多样,购销两旺,而且价格趋向合理,价值获得认可,玉文化得到弘扬,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若用一句话总结2006年玉器市场行情,这就是盼望已久的“黄金有价玉无价”不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空话,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玉无价”时代终于到来。
玉器价格全线飘红
2006年玉器价格高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玉器从原材料、设计加工、市场销售各个环节价格的全面上涨。
首先是玉料,特别是和田玉料的价格,是2006年中国市场涨价幅度最大的物品。据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和田玉料价格是一月一个价,天天有变化,而且以和田玉原产地的价格涨得最快。以致有人刚从和田采购到的和田玉料,刚刚拿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在货源地价格涨幅就超过了这些目标市场,刚到目标市场的玉料又重新回流至新疆和田,价格进一步上扬,扣除来回差旅费用、运输成本,还能赚上一笔。
玉料价格的上涨,不仅反映在交易方式上,也体现在原料的单价上。1公斤的普通和田玉料,上世纪80年代价格为1000元左右,现在是10万元左右。和田白玉涨价更大,三年前开始“按克计价”。2006年和田白玉全面涨价,1克和田白玉相当于黄金价格的4-10倍。若是带有红、黄色皮的子料,价格还可上涨数倍。带色的和田玉子料皮,成了单位面积内“世界上最贵的皮”。
水涨船高,和田玉在涨,其它软玉的价格也在涨。同样产于绵延数千公里的昆仑山脉的青海玉,品质略次于和田玉,日益成为和田玉的替代品,价格同样不断攀升。有“中国翡翠”之称的南阳独山玉,过去市值不大,大多只能做中低产品,因而价格不高。但由于独山玉的开采就此一山,占地面积不过5平方公里,加上国家已限量开采,玉料供不应求,玉料价格近几年几乎一年翻一番。
玉料价格持续走高,玉器加工费用也在持续上涨,业内人士举玉炉、玉牌为例说明玉器加工费的上扬。加工一个玉炉,在80年代是国营玉雕厂工艺师的基本工资,也就几百元钱;90年代加工玉炉,大多由计时改为计件算,雕一个玉炉加工费要2000元;到了90件年代,玉炉的加工费是1万元;2006年的价位是3-5万元。一块标准玉牌的加工费,在90年代初是200-300元间,90年代末就涨到1000多元,2003年以来的加工费5000-6000元左右。若请玉雕高级工艺师、大师设计加工,加工费更贵,贵得有时让人望而却步,但贵得也有道理,因为他们从事的不是一般的玉器生产,而是玉雕艺术创作,作品可以传给子孙后代,流芳百世。
上述是国内市场的行情,国际市场和田玉售价也不菲。据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国际市场上,优质和田玉每克售价达120美元左右,占到每年国际市场上中国玉器商品交易额的10%。报道还说,和田玉价格“在过去10年中火箭一般的增长速度,短短几年内涨了20倍”。
玉料、玉器价格的全线飘红,带来的是玉器生产行业的全面复苏,从玉料开采、玉器加工到市场营销,玉器行业产业越做越大,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中国软玉的总产量不过几千斤,现在每年的产量都超过千吨,行业产值数百亿元。仅辽宁省岫岩县从事岫岩玉开采、玉器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达10万人,年创产值25亿元。
以上是些抽象的数字,若去玉料、玉器交易市场溜溜,玉料、玉器价格上涨的情况感受得可能会更深入、更具体、更生动些。2006年夏季,笔者去新疆和田市参加第二届和田玉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顺便考察一下和田玉器市场,发现玉料市场交易活跃,一些拥有和田玉料的回民,根本不急于出售手中的玉料,更多的是待价而沽,寻找商机。我们还在一些回民的家门口见到了一些挂北京、上海牌照的名车,本来以为是游客临时停靠的,一问才知道,这些车的主人不再是北京人、上海人了,而是这家的主人。原来是这些车主来和田地区遇到了好玉料,所带资金不够,干脆把名车作价留下。若去和田玉器市场看看,不仅价格高得惊人,营业员对顾客的态度也很不热心,爱理不理。有人说这不是营业员态度不好,现在和田玉器是买方市场,库存的好玉价格天天在涨,根本不急于成交,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精品珍品备受青睐
2006年玉器价格普遍高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玉石都在涨,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还能听到10元钱买3件玉器的叫买声,一些中低档玉器的价钱基本没涨,有的甚至还下跌。因为现在的玉器市场,精品珍品玉器是买方市场,而一般玉器是卖方市场,价格当然上不去。下面举几个玉器市场交易个案,看看2006年玉器价格高涨,除了玉料、加工价格行情外,还有哪些基本特点和规律。
北京瀚海是国内最早举行玉器专场拍卖的公司,1995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中国玉器专场拍卖会,已届10余年,具有市场品牌效应。2006年春季瀚海进行了“中国玉器”专场拍卖,尽管由于文物法规对玉器拍卖有诸多限制,上拍的精品珍品玉器不多,成交总额仍令人欣慰。该专场上拍玉器275件,成交总额1946万元,成交率为58%,虽然单件均价只有7万多元,仍有一些精品拍出了理想的价钱,共有4件玉器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一件清乾隆白玉佛塔,内藏金佛、玉佛各一尊,塔内还藏有9颗舍利子,以440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成交价最高的玉器。一件清中期白玉云龙纹双耳瓶,以198万元出仓。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很少拍上百万元的玉佩,拍卖会上风光无限,一件清乾隆白玉诗文佩,以134.2万元易手。
北京翰海“中国玉器”专场可以视为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及市场走向的风向标,此场拍卖会反映出中国玉器市场三个市场动向继续值得关注,其一,“高古玉”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由于国家对“高古玉”拍卖没有放开,以致精品不多,价格不高,一些精品在私下交易,所以拍卖场上“高古玉”的成交价不能反映“高古玉”的真实价值;二是明清玉器,特别是清代乾隆玉器,继续成为玉器市场的热点、亮点,成为卖家追捧的对象,价格持续走高;三是用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继续受到藏家的青睐,说明玉的品质成为影响玉器价格的重要因素,这与和田玉料市场价格大涨的趋势是相一致的。2006春季瀚海“中国玉器”专场拍卖透露出的玉器市场信息,除上述因素外,其它方面与前几年行情基本一致,笔者在《文物天地》已有专文探讨,这里不再赘述。
香港拍卖市场经常会放“卫星”,玉器也不例外,毕竟香港是国际大都市,资本充足,买家众多,法制健全,市场环境好。2006年11月28日上午,香港佳士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阿伦·哈特曼玉器珍藏”专场拍卖会,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1132万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玉器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步香港后尘,中国玉器买卖兴隆,市场规模逐年放大,玉器拍卖会此起彼伏。2006年11月19日,深圳古玩城举办了玉器珍品拍卖会,几十件精品玉器琳琅满目,莹润生辉,拍卖会上气氛热烈,竞购者众多,98号神秘买家独得10余件玉器珍品。一些精品、珍品拍出利好价格,一件清乾隆碧玉大瑗拍出价80万元,一件清乾隆十二章纹圭璧拍出价150万元,一对清乾隆白玉立象拍出220万元的全场最高价。此对立象成对相配,左回眸,右俯首,奇趣各异,仪态万方,据说是专为乾隆宫内四时供奉用物,左象主大清帝国荣华传万年,右象主母后福德泽天下。若此对玉象年代、用途确实的话,此价格是相当的实惠,不久的将来必定跃上新台价。
精品、珍品玉器不仅在拍卖会上大出风头,在古玩市场、玉器市场同样如此,精品珍品玉器与普通玉器价格差距越拉越大,价格上涨的幅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玉器市场、古玩市场玉器经营者常叹息,现在是不怕好货出不了手,卖不出好价钱,怕的是好货难找,真货难觅。
十年预言终成现实
看到目前中国玉器市场出现日益兴旺的景象,笔者情不自禁想起10年前在台湾的一番议论,特补记于此。1996年夏季,笔者应台湾中国玉学会的邀请,前往宝岛台湾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期间,笔者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举行了19场玉文化报告会,特别是在文化大学、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以及中华文物学会的几场报告,均涉及到中国玉文化复苏的话题,报告会上展开的互动讨论,令人深思。记得即将离台的最后一场报告会是在师范大学礼堂作的,时间是9月22日,报告会快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多点钟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相互交流,气氛十分热烈、融洽,笔者被这样的场面一再感动,表示尽量多回答大家的问题。深深感动我的,不是我的水平高,演讲得好博得喝彩,而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玉艺术、玉文化,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玉缘带来了人缘,带来了人气,带来海峡两岸人民的和谐气氛。笔者当时在现场回答听众提问“中国玉文化发展如何?走势如何?”时,说了如下一段话:
“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加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魅力。目前大陆正在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带来文化的繁荣,包括玉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历史上玉文化的中心在祖国大陆,未来的玉文化中心还是在祖国大陆。这既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华文化的根在大陆,中华玉文化的根也在大陆。海峡两岸玉文化共同昌盛之时,就是中国民族再次以巨人身份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时。”
笔者这段发自肺腑的即席回答,博得长时间的掌场。笔者深深知,尽管是即席回答,没有字斟句酌,却不是心血来潮,因为笔者的胸中有八千年中国文化作铺垫,胸中有竹,关键时刻阵脚不乱。当时笔者作为最年轻的大陆文物工作者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身份还是副研究员,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更增添了笔者对中华玉文化复兴的信心与信念。10年前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中国玉器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交易中心已经全部在大陆,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玉在大陆,中国玉研究、收藏、交易在海外的尴尬局面。
由此看来,眼下中国玉器市场出现“玉无价”的局面,不全是人为操作的结果,也不是市场泡沫的反映,而是由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玉文化的繁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玉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标,一个时期的经济繁荣了,必定带来玉文化的昌盛,汉代、唐代、明清时期即为实证。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中华玉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化繁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玉文化的繁荣,因为中国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核心价值的核心,中国玉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去,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成了华夏文化的基因,无论人们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经济发展必定带来玉文化的繁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靠的是文化支撑,靠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实际影响。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的重要纽带,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传播、交流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次,中华民族有怀旧的情结,有收藏的传统,玉器是收藏品中最具潜力、最具特色、最具精神、最为便利的,既可收藏,还能把玩,方便携带,集中收藏品中的所有优点而几乎没有缺点,情有独钟也好,佩挂也好,收藏也好,投资也好,玉器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可以不为保养、保护、保藏发愁。目前玉器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正是玉器收藏优势不断被人们认识的结果。
再次,玉料是稀有资源,不可再生。玉器行业的人士都知道,尽管全世界有不少地方以产玉和琢玉工艺闻名,包括知名度、交易额非常高的缅玉,但没有哪一种玉可与中国的新疆和田玉相提并论,因为和田玉不仅铸就了灿烂的中国玉文化,而且传承了中国儒家文化“君子比德于玉”的伦理道德,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证。所以,外来玉料尽管众多,总是无法替代神秘的、宝贵的和田玉、昆仑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软玉市场的振兴,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玉市的兴盛,促使玉价持续走高。玉石资源的稀缺,加工费的上扬,市场交易成本的提高,爱玉队伍的日益扩大,玉器需求量的大幅上升,这些都是造成“玉无价”的重要因素。
高价面前仍有机会
市场是激烈的,多彩的,既温柔软如水,又残酷无情,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果玉无价的局面持续下去,或者是玉从可以把握的无价到无法预测的无价,那么“玉市”就是第二个“房市”,由健康趋向畸形,爱玉、求玉的人只能“望玉兴叹”,而哪些对玉并不喜欢却有钱的人,趁机囤积玉料、玉器,少数人占有大量玉器,造成玉市供应的人为紧张。笔者以为,真正爱玉者只要有意识、有知识、有胆识,在玉器高价位面前还是有机会获得好玉、美玉的,有意者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拿定主意。是真爱玉,还是一般爱玉,或是无所谓,主意一定要拿定,立场一定要坚定,切忌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见风使舵。笔者曾见到一位颇有收藏实力和收藏意识的人士,最早是收藏瓷器,因为瓷器与人们的生活接近,容易找到,内涵并不深奥,便于弄清来龙去脉,一段时间下来瓷器收藏有一定规模,特别是明清民窑瓷器,精细程度尽管有限,造型艺术与瓷画水平,与官窑瓷器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格,相当精彩,可补官窑瓷器不足。后来由于市场上明清官窑器价格节节攀升,而明清民窑瓷器闻风不动,问津者少,价格自然上不去。这位人士后来看到民间“高古玉”交易火爆,换手率高,改收古玉器,用的是最古老的交易方法“以物易物”,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民窑瓷交换玉器,玉器“越收越大,越收越精”,自己颇为得意,于是请玉器鉴定家过目定夺,发现原来满屋生辉的瓷器成了满屋精制滥造、俗不可耐的玉石工艺品。而当民窑瓷器开始走俏时,自己的收藏已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多年苦心经营的收藏付之东流,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所以在目前玉器高价位运行状态下,爱玉者一定要拿定主意,既不要望风而动,凭一腔热情进入“盲区”,也不要随意退出“地盘”,拿定主意,咬定玉器,坚持数年,必有所得。
二是目标明确。介入玉器收藏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是用于佩挂装饰的,还是用于居室陈设的,或是用于投资收藏的、贩卖谋利的,或是用于科学研究的,或是兼而有之的,最好目标要明确。目标明确了,玉器收藏的目的也就清晰了,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收藏,从容不迫地选择,不为一时冲动而造成损失,不为市场波动而朝三暮四,不为一时风尚而左右摇摆,不为人云亦云而迷失方向。
三是避热就冷。玉器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是艺术商品、文化商品,玉器除商品属性外,更多的是文化、艺术价值。但只要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就有价格的升跌,就有市场的波动。玉器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精神需求品,精神需求品的另一特性,是经常受时尚影响而左右摇摆,上下波动。目前玉器市场既受时尚的影响,也受投资者需求的影响,因此玉器品种价格出现了“热”与“冷”的现象。目前玉器市场缅甸翠玉最火热,新疆和田玉火热,和田高档白玉价位已直逼高档缅甸翠玉,不远的将来,和田白玉价位将超过缅甸翠玉,因为和田玉具备了翠玉不具备的悠久的华夏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精神。从玉器的年份和时代上看,明清玉器、当代精品玉器火热,价格持续走高,这主要因为世界范围内影视作品的帝王热,带动了明清皇家宫廷玉器的市场;因为高古玉交易的政策限制,缩小了人们选择的余地;因为人们缺乏判断古玉价值的标准,只能选择新加工玉器。
当然有实力人士继续在“热”的方面投资、收藏玉器,我们认为,前景也是乐观的,因为玉市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价格与价值还在非常合理的范围内,“玉无价”时代刚到来,仅揭了个幕,大戏还在后面,好戏有待上演。
“热”的背后是“冷”。目前“玉无价”热的背后还藏有许多“冷门”可供选择,“玉低价”还有机会获得,古玉不如老玉贵,是其一,因为人们鉴别水平的低下,加上社会诚信度的下降,市场的不开放,古玉还在冬眠中没有醒来。二是老玉不如新玉贵,因为老玉的玉料、加工费较低,生产成本已不计了,只计交易成本,所以老玉的价格相对还较低。经济实力一般的人士可避热就冷,不凑热闹,不赶时尚,选择古玉、老玉或是非和田玉收藏,前提是必须大大提升鉴别能力和文化水平。
四是通盘考虑。在玉器市场一片利好声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非理性现象,交易中过分看重和田玉子料、玉皮色,甚至皮色决定价格的现象。在和田玉交易过程中,我们看到“赌石”、“赌玉”现象时常发生。尽管和田玉交易的风险要低于翡翠,但一些人缺乏理智,抱着赌一把、捞一把的心态,在玉石交易市场大显身手,发到财的大有人在,血本无归的也不在少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是没有。有时为了获得皮色好一点的玉料,加价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大大增加机会成本。因此,在目前玉价特别是和田玉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好玉者更要理性投资,全面衡量,通盘考虑。若自己不开玉器加工厂,还是收藏成品玉器为好,这样风险可以低一些,因目前和田玉交易中已经出现“赌”、“炒”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