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上兴起了流行词“扶弟魔”,它是指一味牺牲自己,永远帮衬弟弟,不计成本愿为自己的原生家庭奉献一生的好姐姐。
“扶弟魔”姐姐们究竟值不值得同情?
许多读者朋友通过《心理与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与邮件互动方式给我们留言,说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扶弟魔”姐姐是不值得同情的,表面她会很值得同情;但是这种没界限的生活也是她自己选择的;在其中她也享受了被看见、被崇拜、被称赞。也找到了她内心深处稀缺的东西。
编者回复 @我思故我在。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划定适当的界限是很好的做法,无条件的牺牲并不利于家庭关系的修复。
不值得。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自己不会争取应有的权利,别人更加不可能帮她。
编者回复 @静嘉其心。感谢您的留言,姐姐们不反抗,成为“扶弟魔”的那一刻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白菜。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同情或者不同情我们主观绝对性的判断。原生家庭结构的不良影响使得家庭成员关系不健康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产生坏的影响是双向的,既然问题已经发生,无论是姐姐还是家庭中的弟弟或者父母,更应该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所在,如果不坚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决心,这样的事还是会发生。作为家庭第一教育的平台,父母更应该多加注意。
编者回复 @有匪。谢谢您为我们留言。家庭的确是第一教育平台,面对如今的二胎时代,家长们确实需要更多地关注此类问题。
“扶弟魔”们让人又爱又恨,如果她们感受到了这种状态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痛苦,想摆脱却又不得要领,建议寻求正规的心理帮助!
编者回复 @叮了个咚。感谢您的留言和提出的科学建议,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互动内容哦!
因为不争气的弟弟,我紧着自己给他钱,弄得我和老公有隔阂,离心离德。
编者回复 @静。感谢您的关注和分享,十分理解您作为姐姐心疼弟弟的心情,希望通过我们的互动话题能让您有所收获,生活更加幸福!
扶弟魔扶经济,不如扶他的能力!认清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很重要,姐弟之间互相帮衬是手足情深,过度了就成了病态黏连!
编者回复 @卿*仪。感谢您的分享,小编也十分赞同您的观点。即使自己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连接,也不必一味地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过度的纠葛也许会适得其反。
身为独生子女,对于“扶弟魔”并没有机会切身感受。但是身边有女性朋友为了更多“彩礼”险些放弃心爱之人,母亲更是拿着她的彩礼为弟弟买房。虽然她万般无奈也只能顺从,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强大,终有一日可以摆脱家庭的束缚。
编者回复 @甜。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关注和对互动话题的分享,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和参与!
“扶弟魔”“妈宝男”都是值得同情的群体。他们看起来“可恶”,其实“可怜”,作为一个成年人却时时刻刻地活在父母的精神控制之下。只要父母满意他就满意,只要父母开心他就安心,完全没有做出自己判断的能力。看起来是“妈宝儿”,其实是“妈妈的奴隶”。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是“扶弟魔”还是“妈宝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有人强迫他们扮演这样的家庭角色,做出改变获得新生的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编者回复 @心理咨询师滑洋。谢谢您的分享,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心身,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正如我们的读者留言一样,“扶弟魔”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妈是亲妈,弟是亲弟,就是亲情非得厚此薄彼,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终将带来伤害。
有人认为,“扶弟魔”的女人们值得同情。她们通常得不到原生家庭的爱,却是原生家庭的提款机、供血库、救命稻草。她们为了原生家庭中的“巨婴”弟弟,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庭与情感,更要承受額外的经济负担,最终成了受害者。
作为一个成年人,姐姐们也因许多“拎不清”而不值得同情。她们往往在逆境中生长,虽然性格要强,能够自强自立,却无条件地牺牲自己。满足父母并不是一种对你和父母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做法,即使自己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连接,但也不必一味地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一旦产生埋怨的情绪,反而会影响我们与父母、与爱人的家庭关系。
在如今的二胎时代,“扶弟”或者“扶妹”现象依旧不会消失。虽然更多的家庭早已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生二胎的初衷也许只是想让子女有个伴,但就像孔融让梨一样,“谦让、照顾弟弟或妹妹”是我们从古至今都遵从的公序良俗。任何父母都不能保证这一碗亲生的“水”时时刻刻端平,一个不小心,二十年后是否会出现“扶弟魔”升级版?
作为家长,应避免道德绑架,公平地对待孩子,不强迫大孩子照顾弟弟或者妹妹,避免小孩子过分依赖哥哥或者姐姐。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独立空间,能探寻自己的真正想法、了解内心需求、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扶弟魔”姐姐们究竟值不值得同情?
许多读者朋友通过《心理与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与邮件互动方式给我们留言,说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我思故我在
“扶弟魔”姐姐是不值得同情的,表面她会很值得同情;但是这种没界限的生活也是她自己选择的;在其中她也享受了被看见、被崇拜、被称赞。也找到了她内心深处稀缺的东西。
编者回复 @我思故我在。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划定适当的界限是很好的做法,无条件的牺牲并不利于家庭关系的修复。
@静嘉其心
不值得。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自己不会争取应有的权利,别人更加不可能帮她。
编者回复 @静嘉其心。感谢您的留言,姐姐们不反抗,成为“扶弟魔”的那一刻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白菜。
@有匪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同情或者不同情我们主观绝对性的判断。原生家庭结构的不良影响使得家庭成员关系不健康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产生坏的影响是双向的,既然问题已经发生,无论是姐姐还是家庭中的弟弟或者父母,更应该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所在,如果不坚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决心,这样的事还是会发生。作为家庭第一教育的平台,父母更应该多加注意。
编者回复 @有匪。谢谢您为我们留言。家庭的确是第一教育平台,面对如今的二胎时代,家长们确实需要更多地关注此类问题。
@叮了个咚
“扶弟魔”们让人又爱又恨,如果她们感受到了这种状态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痛苦,想摆脱却又不得要领,建议寻求正规的心理帮助!
编者回复 @叮了个咚。感谢您的留言和提出的科学建议,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互动内容哦!
@静
因为不争气的弟弟,我紧着自己给他钱,弄得我和老公有隔阂,离心离德。
编者回复 @静。感谢您的关注和分享,十分理解您作为姐姐心疼弟弟的心情,希望通过我们的互动话题能让您有所收获,生活更加幸福!
@卿*仪
扶弟魔扶经济,不如扶他的能力!认清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很重要,姐弟之间互相帮衬是手足情深,过度了就成了病态黏连!
编者回复 @卿*仪。感谢您的分享,小编也十分赞同您的观点。即使自己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连接,也不必一味地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过度的纠葛也许会适得其反。
@甜
身为独生子女,对于“扶弟魔”并没有机会切身感受。但是身边有女性朋友为了更多“彩礼”险些放弃心爱之人,母亲更是拿着她的彩礼为弟弟买房。虽然她万般无奈也只能顺从,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强大,终有一日可以摆脱家庭的束缚。
编者回复 @甜。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关注和对互动话题的分享,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和参与!
@心理咨询师滑洋
“扶弟魔”“妈宝男”都是值得同情的群体。他们看起来“可恶”,其实“可怜”,作为一个成年人却时时刻刻地活在父母的精神控制之下。只要父母满意他就满意,只要父母开心他就安心,完全没有做出自己判断的能力。看起来是“妈宝儿”,其实是“妈妈的奴隶”。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是“扶弟魔”还是“妈宝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有人强迫他们扮演这样的家庭角色,做出改变获得新生的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编者回复 @心理咨询师滑洋。谢谢您的分享,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心身,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编者的话
正如我们的读者留言一样,“扶弟魔”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妈是亲妈,弟是亲弟,就是亲情非得厚此薄彼,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终将带来伤害。
有人认为,“扶弟魔”的女人们值得同情。她们通常得不到原生家庭的爱,却是原生家庭的提款机、供血库、救命稻草。她们为了原生家庭中的“巨婴”弟弟,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庭与情感,更要承受額外的经济负担,最终成了受害者。
作为一个成年人,姐姐们也因许多“拎不清”而不值得同情。她们往往在逆境中生长,虽然性格要强,能够自强自立,却无条件地牺牲自己。满足父母并不是一种对你和父母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做法,即使自己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连接,但也不必一味地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一旦产生埋怨的情绪,反而会影响我们与父母、与爱人的家庭关系。
在如今的二胎时代,“扶弟”或者“扶妹”现象依旧不会消失。虽然更多的家庭早已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生二胎的初衷也许只是想让子女有个伴,但就像孔融让梨一样,“谦让、照顾弟弟或妹妹”是我们从古至今都遵从的公序良俗。任何父母都不能保证这一碗亲生的“水”时时刻刻端平,一个不小心,二十年后是否会出现“扶弟魔”升级版?
作为家长,应避免道德绑架,公平地对待孩子,不强迫大孩子照顾弟弟或者妹妹,避免小孩子过分依赖哥哥或者姐姐。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独立空间,能探寻自己的真正想法、了解内心需求、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