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大战有妙招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liuxi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家孩子谁来带?”“爷爷奶奶是不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当下社会,更多女性步入职场,年轻夫妇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小孩,祖辈父母参与孙辈养育的现象已成常态。据统计,在大中城市中,祖辈父母和年轻父母共同养育下一代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大多数的市民正体验着或者曾经体验过“三代同堂”的酸甜苦辣。诚然,隔代养育虽然减轻了年轻父母的家庭负担,降低了养育的经济成本,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相信下面这样的对话场景你并不陌生:


  “妈,你让孩子自己吃饭。”“我就是这样把你养大的!来,大宝,姥姥喂。”;
  “爸,奶瓶消毒了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摔倒了自己快起来。”“大宝不哭了,都是地板不好,奶奶打它!”
  “我是你妈,嫌我带得不好,你们自己带!”
  家长争吵,孩子大哭,鸡飞狗跳,不欢而散。这些不仅违背了共同养育的初衷,最终也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孩子,面对这样激烈的争吵场面,内心往往惶恐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也可能产生深深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是祸害,毫无自我价值感。有的小孩甚至被迫用撒谎、两面三刀的方式应对祖辈与父辈的两套标准、两种要求。有研究发现,父母与祖辈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初中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厌学、违规等问题行为。
  其实,每个小家庭都是复杂的结构系统。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牵连。如果只有一个人尝试改变,他往往会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仿佛束手束脚,无法动弹。在这个系统中,只有祖辈和父辈相互配合,积极回应,共同发力,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那么,祖辈与父辈应该如何优化提升家庭系统呢?

回归角色,划清边界


  父辈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其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隔代教育绝对不可能取代亲子教育本身的作用。因此,年轻父母要主动承担抚养人角色,心理上不能逃避推诿,即使工作再忙、时间再有限,还是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来。比如下班后准时回家,陪孩子吃饭睡觉、写作业、做游戏等。
  祖父母为了帮助照看小孩,牺牲了不少闲暇的退休时光,但也要懂得主动放手,适时退场,特别是在教养决策权上,还是要将孩子交还给小两口,做资源提供者,而不是养育替代者。比如,有的家庭这样约定:老人主要在白天带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年轻夫妻负责晚上和周末带娃。在角色边界的划分上,祖辈和父辈只要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之后便能各安其责、各司其职。

調节情绪,深度共情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家庭成员之间难免发生点小摩擦、小矛盾。当两代人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时,双方应注意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并采用深呼吸、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及时平复心情,避免言行过激吓到孩子。在情绪缓解之后,双方要敞开心扉,坐下来谈谈内心的感受,比如“当着孩子的面,你那样说我,我以后还怎么教育他,一点威信都没了”“忙活了一下午,你们不让孩子吃,好心当成驴肝肺”。
  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当时的情绪和感受,更清楚地洞察对方的心理需求,理解愤怒、悲伤、委屈的深层原因。有时,激烈的情绪往往是在大声呼救:“我累了需要休息,我被忽视了需要爱,我被否定了需要赞美”。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度交流,同感情绪,更有利于关系的修复以及矛盾的解决。



  .

 取长补短,合力探索


  祖辈父母可能已经养育了一个甚至多个孩子,在育儿经验上更加丰富,对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熟悉,比如孩子出黄疸、肚子有疝气,妈妈胀奶堵奶等。并形成了一套源于实践的固有做法,有的很管用,有的过时了。而年轻夫妇育儿理念超前、知识获取快速高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比如孩子不停地哭,哄不好,喂到嘴边不吃饭等,育儿想法无法变成做法。
  其实,在育儿上,没有完美的爸妈,也绝对没有完美的公婆。祖辈和父辈都要打开封闭的心墙,摘掉挑剔的眼镜,用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创造妙招,力争形成一套独特的家庭育儿模式。比如,奶奶善交际,带孩子认识新朋友;爷爷善动手,带孩子种花除草;妈妈善阅读,带孩子看书讲故事;爸爸善思考,带孩子做家庭小实验。在这过程中,祖辈和父辈能够体会到带娃的乐趣,反过来也能激发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互爱互信,建立支持


  祖辈老人离开家乡,远离亲戚朋友,来到陌生的大城市,难免产生孤独感。大城市节奏快,新鲜事物多,老人缺乏基本的生存社交技能,容易不适应,甚至产生畏惧和恐慌的心理。这时年轻父母就要主动关心老人需求,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到小区街道公园,跳跳舞、唱唱歌,交交朋友,扩展城市生活的社交圈;耐心陪伴他们学习如何坐地铁、如何刷脸支付、如何网上交费等,帮助他们提高城市生活技能。
  祖辈父母要对小两口有充分的信心和包容,即使看到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和争吵,或者遇到棘手的难题,也不要直接介入,更不要过分指责,保持耐心、提供支持,给予他们成长进步的空间,相信他们最终会有办法解决。无论谁遇到难题,都为其提供坚强的后盾,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家庭后援团,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和力量感,即使遇到再大的育儿难题,也会有强有力的家庭系统支持,最终才更有利于育儿问题本身的妥善解决,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一般谈到表演型人格,最常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就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女性,这是许多经典案例和电视媒体中常常宣扬的形象。虽然这种形象的塑造是有些道理的,因为一方面表演型人格的患者的确多为女性,另一方面她们对于体验和感受也有着习惯性夸张的表达;可这种简单的刻画却也很容易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让我们对表演型人格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  比如我的来访者小爱,她的特点就并不典型。总体来说她还是个能够控制自己的
期刊
孕育新生命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在妊娠过程中,准妈妈们需要付出很多辛苦,调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为诞育新生命做好充分的准备。妊娠对于女性而言,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显著变化,还是一个强烈的心理应激过程。由于女性怀孕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变动过程中,激素水平的急剧升高,加上孕妇本人及家属对妊娠的态度,常使孕妇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之中。  前几天,朋友的妹妹小萌(化名)因为出现产前焦虑情绪
期刊
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刷屏:广东一考生曹某,高考成绩235分,却伪造了一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网友们调侃曹某爱慕虚荣、造假手段卑劣,調侃其家人愚昧无知。如此闹剧在社会舆论下快速升温,最终让事件主角成为网络暴力倾轧的对象。  某网站上一位高赞答主的看法点出了藏于背后的问题—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比起分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更应该得到关注的。这位答主了解到曹某是个“惯犯”,中考时就曾欺骗别人说自己考上了湛江
期刊
《阳光普照》是一部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寓意和儿童心理成长意义的影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命运。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挺悲剧的,可为什么会有这些悲剧呢?他们每个人有没有可能改变这个悲剧的命运呢?  看不见的阴影是最大的阴影  哥哥阿豪帅气优秀,却因为常年要达到父母的期望,压力过大承受不了而自尽。生前,阿豪最大的愿望是自己也能躲进阴影,不要总是一副别人所期待的阳光普照的样子。  阿豪可以
期刊
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至今已经十多个月了,被寄予厚望的疫苗终于陆续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近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新闻开始层出不穷,甚至有多条与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的新闻登上了各种热点排行榜。  人们对疫苗的认知受何影响?  在这些新闻中,一部分人对疫苗寄予了过度的期待,希望新冠疫苗一出就让新冠病毒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疫苗从来不是魔法,它只是一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手段。虽然从世界上第一种
期刊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现象相当普遍。每年的大小考试,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会接到很多学生的咨询求助。在咨询中,有很多学生会追溯到中考的升学考试失利对自己的打击很大,来到中职学校后希望在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于是在学习上不断努力,祈盼有所改善和进步,可是等看到测评成绩的那一刻,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劲。这部分学生沮丧地发现一
期刊
关于婚姻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研究者Kiecoltglaser和Wilson(2017)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方面:  一般来讲,已婚人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比未婚人士要好。对于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包括诸如癌症、心脏病和手术等,已婚人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未婚人士低得多。  然而,不和谐的婚姻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也限制了伴侣在其他关系中寻求支持的权利。婚姻质量能够反映一
期刊
2019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丽在遭受恋爱PUA后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而在痛惜之余,如何识别和应对恋爱中的PUA,避免和减少PUA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也越來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PUA带来的伤害  PUA源于美国,全称“Pick-up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涉及搭讪、吸引、建立关系、升级关系、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的程式和技巧。但是,被商业化的PUA逐渐演变成了“精神控制”的代名词
期刊
女性作为最小社会化单位—家庭的重要成员,其在婚姻中的身份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这一转变的发生让女性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现代女性对于自己在婚姻中身份的关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她们开始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可想而知,当身份变得多样时,女性平衡多重身份的压力也就不断增大。  然而,在共同面对的这一压力面前,为什么有些女性可以在多重身份之间切换自如,适应良好
期刊
我曾经一想到“追星”,脑海中就浮现出粉丝对明星狂热的追捧和不可理喻的迷恋,直到遇到小d。当认真地倾听了她的故事,尤其是听她讲到对一个球星长达十年深深的爱恋时,我感到震撼,也是在那一个瞬间,我似乎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作“理解来访者”。由外及内,对小d的了解逐渐深入  小d第一次走进咨询室时,感觉她有些疲倦,穿着拖鞋,脚指甲已很久没有修剪过,说话时略带笑意。这个大四的姑娘在室友的建议下来寻求心理咨询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