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糖不仅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而且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来源。本文研究多糖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通过举出不同种类多糖类药物的例子,对其给药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綜合研究,阐述用药效果。
【关键词】:多糖类;化学结构;给药方法;用药效果
多糖是糖类物质之一,又称多聚糖,结构复杂,可作为药物应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中。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者针对多糖类药物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对多糖药物的应用以及给药问题进行了总结。
1 多糖药物的化学结构
多糖药物化学结构分为初级结构与高级结构两种类型。初级结构以糖基的构成以及排列顺序等为主,相比之下,高级结构更复杂。以香菇多糖为例,该多糖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分支度,且包括部分侧链,抗肿瘤活性效果显著[1]。有研究指出,将尿素加入到香菇多糖中,容易对多糖立体结构造成影响,致使其活性降低乃至消失,抗肿瘤活性效果下降[2]。
2 多糖药物应用进展
2.1 真菌多糖的应用
真菌多糖一般由真菌子实体分离而形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效,活性较强,抗衰老效果较好。临床研究发现,真菌多糖在香菇以及茯苓等药用真菌中显著存在,入药后,可有效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降低肿瘤等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价值。
除香菇多糖外,云芝多糖以及灵孢多糖等,同样属于真菌多糖类的主要代表药物。灵孢多糖一般用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可通过对生物体细胞活性的调节,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肌无力症状得以改善。香菇多糖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结构以三螺旋结构为主,药物内部β-1等葡聚糖主链以及C6上分支侧链相结合,使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凸显。
2.2 细菌多糖的应用
根据多糖形态划分,可将细菌多糖分为胞内多糖以及胞外多糖等,与前者相比,后者种类多,质量稳定,应用优势相对明显,因此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右旋糖酐以及荚膜多糖属于细菌多糖中胞外多糖的两种主要形式。角膜多糖一般用于脑膜炎等疾病的预防过程中,临床可将该类多糖制成疫苗类药物,使之作用于人体,达到降低脑膜炎等疾病发病率的目的。
2.3 动物多糖的应用
糖原、甲壳素以及透明质酸等,属于动物多糖的代表类药物。前者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甲壳素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可转换为壳聚糖,在药物制作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透明质酸又可称为酸性黏多糖,临床應用效果同样较好。
肝素类药物为动物多糖的一种,具有抗凝以及抗血栓的功效,以低分子肝素应用最为广泛。硫酸软骨素同样属于动物多糖类药物的一种,一般用于保健食品以及药品的制作过程中,具有预防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肾等系统疾病的效果。透明酸质具有靶向治疗的效果,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方法给药,能够有效抑制关节腔的炎性反应,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
2.4 植物多糖的应用
常见植物多糖,包括淀粉以及纤维素等,两者均属于高聚物,前者一般作为赋形剂而应用,后者则可发挥粘合剂的功效。注射用黄芪多糖,属于植物多糖的一种,临床用药可发挥调节血液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机体健康的维护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放化疗的安全性,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3 多糖药物的给药问题
3.1 给药方法
多糖药物给药途径一般包括口服、注射以及外用3种,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多糖药物类型的不同,需采用不同方法给药。以临床常用的肝素注射液为例,该类多糖药物的给药方法一般以皮下注射为主。香菇多糖既可通过口服方法给药,也可通过注射方法给药,口服给药,药效温和,保健效果明显,注射给药,药效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起效快,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不同多糖药物半衰期不同,为确保药物效果能够更好的发挥,应通过小鼠实验的方法,对多糖药物的毒性以及半衰期问题进行研究,以控制给药剂量以及频率,使药效达到最好。
3.2 用药效果
就目前的情况看,多糖药物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1)抗肿瘤:真菌多糖中的香菇以及茯苓多糖,均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可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中,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2)抗感染:夹馍多糖,主要用于由感染所引发的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抗感染效果明显。(3)抗病毒:有研究显示,真菌多糖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证实了多糖药物的抗病毒功效。(4)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素具有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的功能,用于心肌梗塞以及脑梗的治疗,能够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结论:
目前,临床对多糖药物的开发以及应用,已经初显成效,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研究,以使之临床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婕,范颖. 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 药学进展,2011,11:496-503.
[2]郏亚静,南文滨. 普鲁兰多糖纳米粒作为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01:9-11+15.
【关键词】:多糖类;化学结构;给药方法;用药效果
多糖是糖类物质之一,又称多聚糖,结构复杂,可作为药物应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中。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者针对多糖类药物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对多糖药物的应用以及给药问题进行了总结。
1 多糖药物的化学结构
多糖药物化学结构分为初级结构与高级结构两种类型。初级结构以糖基的构成以及排列顺序等为主,相比之下,高级结构更复杂。以香菇多糖为例,该多糖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分支度,且包括部分侧链,抗肿瘤活性效果显著[1]。有研究指出,将尿素加入到香菇多糖中,容易对多糖立体结构造成影响,致使其活性降低乃至消失,抗肿瘤活性效果下降[2]。
2 多糖药物应用进展
2.1 真菌多糖的应用
真菌多糖一般由真菌子实体分离而形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效,活性较强,抗衰老效果较好。临床研究发现,真菌多糖在香菇以及茯苓等药用真菌中显著存在,入药后,可有效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降低肿瘤等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价值。
除香菇多糖外,云芝多糖以及灵孢多糖等,同样属于真菌多糖类的主要代表药物。灵孢多糖一般用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可通过对生物体细胞活性的调节,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肌无力症状得以改善。香菇多糖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结构以三螺旋结构为主,药物内部β-1等葡聚糖主链以及C6上分支侧链相结合,使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凸显。
2.2 细菌多糖的应用
根据多糖形态划分,可将细菌多糖分为胞内多糖以及胞外多糖等,与前者相比,后者种类多,质量稳定,应用优势相对明显,因此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右旋糖酐以及荚膜多糖属于细菌多糖中胞外多糖的两种主要形式。角膜多糖一般用于脑膜炎等疾病的预防过程中,临床可将该类多糖制成疫苗类药物,使之作用于人体,达到降低脑膜炎等疾病发病率的目的。
2.3 动物多糖的应用
糖原、甲壳素以及透明质酸等,属于动物多糖的代表类药物。前者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甲壳素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可转换为壳聚糖,在药物制作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透明质酸又可称为酸性黏多糖,临床應用效果同样较好。
肝素类药物为动物多糖的一种,具有抗凝以及抗血栓的功效,以低分子肝素应用最为广泛。硫酸软骨素同样属于动物多糖类药物的一种,一般用于保健食品以及药品的制作过程中,具有预防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肾等系统疾病的效果。透明酸质具有靶向治疗的效果,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方法给药,能够有效抑制关节腔的炎性反应,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患者肢体功能的目的。
2.4 植物多糖的应用
常见植物多糖,包括淀粉以及纤维素等,两者均属于高聚物,前者一般作为赋形剂而应用,后者则可发挥粘合剂的功效。注射用黄芪多糖,属于植物多糖的一种,临床用药可发挥调节血液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机体健康的维护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放化疗的安全性,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3 多糖药物的给药问题
3.1 给药方法
多糖药物给药途径一般包括口服、注射以及外用3种,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多糖药物类型的不同,需采用不同方法给药。以临床常用的肝素注射液为例,该类多糖药物的给药方法一般以皮下注射为主。香菇多糖既可通过口服方法给药,也可通过注射方法给药,口服给药,药效温和,保健效果明显,注射给药,药效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起效快,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不同多糖药物半衰期不同,为确保药物效果能够更好的发挥,应通过小鼠实验的方法,对多糖药物的毒性以及半衰期问题进行研究,以控制给药剂量以及频率,使药效达到最好。
3.2 用药效果
就目前的情况看,多糖药物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1)抗肿瘤:真菌多糖中的香菇以及茯苓多糖,均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可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中,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2)抗感染:夹馍多糖,主要用于由感染所引发的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抗感染效果明显。(3)抗病毒:有研究显示,真菌多糖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证实了多糖药物的抗病毒功效。(4)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素具有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的功能,用于心肌梗塞以及脑梗的治疗,能够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结论:
目前,临床对多糖药物的开发以及应用,已经初显成效,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研究,以使之临床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婕,范颖. 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 药学进展,2011,11:496-503.
[2]郏亚静,南文滨. 普鲁兰多糖纳米粒作为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