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月亮格外圆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兄比我高两届,30多年前,我们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我是高中毕业的应届生,他是参加工作后考上的往届生。虽说是同窗同门,但我们上学时并不熟悉。大学毕业30年了,我和师兄基本上没有联系,因为有共同的老师和同学,相互知道各自的讯息,在聚会上也见过几次面,但谈不上熟悉,更说不上交往。
  与师兄联系发生在不久以前。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参加高考,朋友希望孩子报考本地的一所大学。按照往年的情况推算,虽然分数接近,但是没有十分的把握。朋友知道我和母校的老师联系较多,便托我想想办法。其实这种事根本就没有找人的必要,高考是目前最公开公正的升学途径,分数不够,找谁也没有用。但朋友的心情可以理解,觉得找熟人咨询,托咐一声,心里会踏实一些。
  想来想去,我找到了在这所学校的同学,他告诉我,师兄就在那儿当院长,他们学院是独立招生,给他打个电话就行。同学还说:“虽然我知道你们不太熟,但是我们在一起经常说起你,他对你印象很好,你直接找他更好,通过我找他反而显得生分。”
  我要来了电话号码,直接把电话打过去。果然,师兄十分热情地接了电话,寒暄了几句,我便直截了当地把朋友相托的事和盘托出,并且提出能不能见他一面,当面把事情交待清楚。师兄马上就回绝了:“电话里说清楚就行。这种事原则上不存在操作的可能,既然家长找到你,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
  放下电话,我对坐在一边的朋友说:“这个师兄的脾气禀性我了解,他既然答应了,就会格外关注,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努力争取。但是违反原则的事他也不会干。”
  之后,朋友又三番五次打来电话要酬谢师兄,都让我托辞回绝了。我明确告诉他:“我师兄答应的事一定会放在心上,不必多此一举。”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师兄打来电话,说朋友的孩子被顺利录取了,让家长放心。
  朋友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听了消息后异常兴奋,说:“太谢谢了!找个时间和你的师兄聚聚,咱们当面感谢人家。”
  师兄收到邀请却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说:“有机会咱们同学再聚,但不要为了这件事,更不要谢我。”
  事后,朋友时不时地来电话说起这件事,似乎不了了这个心愿绝不罢休。
  推脱不过,正好赶上快过中秋节了,我便约上几个老同学要一起坐坐,当然主要是为了请师兄与朋友见面。这次师兄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聚会的那天下午,朋友开车接上我,问:“给你师兄准备了一些礼物,私下里如何送给他?”我想了想,说:“先到饭店,礼物等散了饭局把他送回家时再说。”
  四位同学如约而至。几个人坐下来一阵闲聊,话题的中心之一就是围绕着朋友孩子这四年应该怎样安排,将来是考研、留学,还是毕业工作……
  杯觥交错,酒足饭饱,回程的安排我心里有数,饭店离几位同学住的地方都不远,稍远的就是师兄的家。我说开车送他回家,师兄坚持说他想散散步。争执了半天他就是不上车,无奈,我们只好开车离去。车开出去几十米朋友就说:“今天无论如何要谢谢人家,我总不能把东西再带回去吧。你这师兄人太实在了,这种人我接触得不多,一点虚情假意都没有。”
  我们决定就在路上等,车停在师兄回家方向的路边。时近中秋,今晚的月亮挺圆,我下了车,往饭店的方向张望,盯着远处月光下两个人的身影。他們一直在那不停地说话。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人终于分开朝相反的方向离去。我们调转车头停在师兄回家的前方。我下了车,迎着他走近了说:“你们真能聊,就不怕冷呀。”
  师兄见到我,停住脚步,先是一愣,似乎马上就明白了。“你们怎么还在,快走吧。”
  我抓住他往车里拖。坐到了车里,师兄说:“我们刚才闲聊,多一半的话题说的就是你们。车里的东西我也看见了,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但是不能这么做……”
  朋友抢过话:“给您添了这么多麻烦,又赶上要过节,表示一点小心意,您千万别拒绝。”两个人推让着,争执着,车里你推我搡,乱做一团。
  车里的灯光很暗,看不清师兄的表情,只听他急切地述说:“我在学校教了30多年书,这种事也遇上了不少,但是我做人有一个原则,学生、家长的钱物绝对不能收,一次也不能收。为人师表,不得义外之财,这是我多年来坚持的底线。这么做可能不近人情,可能得罪人,但是我不能惯自己的毛病,今天收了你的,明天他的收不收?今天收了少的,明天就会想着更多的。还有两三年我就要退了,你们要理解我,别让我晚节不保……”
  他的话告一段落,我马上对师兄说:“听我说两句。第一,他是真心实意要表达一点心意,你收下了,他心里才踏实。第二,这点东西谈不上多贵重,也不是他花钱特意买的,都是别人送的,你总得给人一点机会……”
  不等我说完,师兄很为难地说:“收了人家东西,让我以后怎么面对学生。这么多年我都没有破过例,你不会为难我吧?我要是拿了东西回去,连我爱人这一关都过不去,她会觉得我怎么变得这么堕落,这么世俗,临老临老,学会收礼了。”
  师兄的话很诚恳,虽然车内昏暗,但我能看到他目光中流露出的真诚,甚至是乞求。
  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好长时间没有遇到过这种人,片刻让你灵魂感到净化的这种人。这种人可能平凡普通,但是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底线。
  我无话可说,马上拦住还在一旁客套的朋友:“什么也别说了,尊重师兄的意见,你的心意他领了,送不送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师兄如释重负,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谢谢,谢谢,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我会尽心尽力,越是这样我反倒越没什么负担。时间太晚了,你们赶快走,我也得走了。”说完,他不等我们下车,打开车门一路小跑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下了车,目送着远去的师兄,只觉得今晚的月亮格外圆。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首先被书名所吸引——《当教育遇上电影》,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刚开始阅读,以为只是作者重温一遍经典的教育类电影,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不知从何时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逢双休日,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家长和孩子虽然都
期刊
说起宋朝,于我这种对枯燥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所知不过是宋徽宗能诗会画独创瘦金体,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传说……诸如此类。  宋朝人究竟是何面目?除了“作诗写词”,他们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看看吴钩的《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便可以找到答案。据说,作者吴钩被称作“天下第一宋粉”,除本书外,他还有其他关于宋朝的著作,《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都是从古画的角度研读宋朝
期刊
《花朵主义者的告自》  梁平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花朵能给人带来抚慰,再简陋的房间插上一束鲜花,都会充满灵气。知名花艺师梁平告诉读者,如何用花朵装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欢聚。该书收入15个花朵与生活的故事,多个花卉搭配干货指南。《我的瓦格纳人生》  【德】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等 著 彭茜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在30年的歌剧指挥生涯之后,
期刊
近40年的时间里,王其亨带领团队倾心研究“样式雷”家族留下的大量建筑,让全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价值。年逾古稀的他,一面做研究,一面孜孜不倦地培养接班人,日日夜夜,不知老之将至。缘起营造学社  热爱中国古建筑的王其亨,时常因为英国学者弗莱彻那幅著名的“建筑之树”感到如鲠在喉。在那幅图上,希腊、罗马建筑占据主干位置,而影响了整个东亚的中国建筑却被认为是发源早,但影响力小的一个次要分支。中国建筑的
期刊
十多年来,他先后11次赴南极执行任务,3次赴北极执行任务,总航程逾30万海里。他就是“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美好的憧憬  赵炎平在童年时,对长城科考站充满了幻想。“盼了多少年,如今南极终于有我们中国人的足迹了。看着电视新闻的父母兴致勃勃地谈论,赵炎平在一旁听着也一脸自豪,仿佛他也是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的一员。  赵炎平读高中那年,老师问学生们谁是他们的榜样。赵炎平脱口而出:“‘雪龙’号船长袁绍宏。”
期刊
张锋与孩子们在一起  2019年10月13日,“在祖国的怀抱里歌唱”——第九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作品分享会在江苏南通举办。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锋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兴奋地说:“这次活动共征集到7万余件作品,评出最佳歌谣200首、最佳校园歌曲14首……”  “童声里的中国”主题活动,已经走过13个年頭。当年,提出创意并启动这项活动的张锋才29岁。  这些年来,他还为广
期刊
董莎萌  站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南挢村的马铃薯田中,眼前的一幕让董莎萌心疼不已:田间大片马铃薯叶子和茎杆上布满了病斑,已经接近枯萎。“太惨了,这是马铃薯晚疫病,2000亩的马铃薯可能颗粒无收。”  董莎萌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教授,为了缓解疫情,他带着学生连夜对患病马铃薯进行采样分析。  一个月后,董莎萌和他的团队破解了致病菌的基因組,并筛选出抗病性好的马铃薯品种,推荐给当地人。“明年,那里
期刊
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轰轰烈烈地在各个行业展开。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各自延伸了边界,一系列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张晖的企业便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他用全新的视角、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货运行业进行了重新定义。找准行业痛点  2013年的某一天,张晖到四川成都的一处物流基地调研,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偌大的广场上,成千上万辆重型卡车整齐停放。它们的主人此时正团团围着广场上的一块块小黑板,嘴里念念有词
期刊
张京康  最近几年,国内鞋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百丽退市、达芙妮关店、富贵鸟没落等消息令不少创业者震惊。不过,张京康却独辟蹊径,寻找到了一个缝隙市场。于红海中开辟蓝海  张京康的第一家专为老年人服务的鞋店诞生在2016年,到了2019年1月,他的连锁专卖店的数量已达到5000多家。  张京康说:“我只为老人做鞋子。”这句话其实指明了他的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极致专注于细分市场。  张京康之所以投
期刊
通常来说,有人要出售一套房產时,通常会在中介公司挂出一个具体价格,比如200万元。如果给出的是一个浮动区间价,比如200万元到220万元之间,这样的出价通常被认为没有意义,大家认为买家会默认下限的数字,即200万元就是卖家的成交底线。  然而,哥伦比亚商学院的丹尼尔·阿姆斯和玛丽安·梅德森两位教授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们发现,相较于一口价,给出价格区间对卖家是更有利的选择。  房产不同于一般商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