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来,他先后11次赴南极执行任务,3次赴北极执行任务,总航程逾30万海里。他就是“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
美好的憧憬
赵炎平在童年时,对长城科考站充满了幻想。“盼了多少年,如今南极终于有我们中国人的足迹了。看着电视新闻的父母兴致勃勃地谈论,赵炎平在一旁听着也一脸自豪,仿佛他也是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的一员。
赵炎平读高中那年,老师问学生们谁是他们的榜样。赵炎平脱口而出:“‘雪龙’号船长袁绍宏。”在赵炎平心里,这位船长8次赴南北极考察,10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安全航行10万海里,创造了我国科学考察船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3个航次的纪录,是自己的榜样,更是自己的目标。
高考那年,赵炎平填报了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的集美大学,和袁绍宏做了校友。大学生活里,每当听到“雪龙”号的新消息,赵炎平都会心潮澎湃。要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他带着这份理想,第一次踏上了远航船只的甲板,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赵炎平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晕船,还没出长江口,就已经晕头转向了。很多人建议他改学别的专业,但赵炎平决绝地说:“哪怕死在船上,我也要漂到海上去!”赵炎平买了很多垃圾袋,坚持在船上生活,哪怕呕吐,他依然坚守岗位。过了一段时间,他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海上颠簸的环境,克服了晕船。
毕业时,赵炎平报名加入极地考察队伍。凭着良好的身体条件,过硬的海洋专业知识,他以一个普通水手的身份随“雪龙”号前往南极。回忆第一次到南极的经历,赵炎平说:“我们的船在魔鬼海域遭遇了8天8夜的大风浪,头就像要爆炸了一样,吃了东西就吐掉。”他说,船体一度倾斜到38度,地毯卷起来了,桌子掀翻了,睡觉时船员们必须把自己绑在床上。“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对极地的挑战,一下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成长的船长
无论在船上的哪个岗位,赵炎平都充满热情。
南极考察站的建筑材料及科考物资每年都数以千吨计,卸货工作成为船员们的艰巨任务。每次卸货时,赵炎平冲锋在前,顶着南极凛冽的寒风,在-20℃左右的雪地里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手指甲冻裂了也顾不上包扎。卸完货,他常常全身都被冻得麻木,爬舷梯时手脚都不听使唤。
一次,他獨自驾驶小艇去卸货,小艇刚行驶到途中,海上突起大雾,回去的方向已辨识不清,他只能凭着感觉,小心翼翼地驾艇,最终安全靠泊到码头。就这样,一点点增加着经验与见识,赵炎平从普通水手做起,历经三副、二副、大副的磨练,32岁时,他被任命为“雪龙”号船长。
在第22次南极考察期间,发生了惊险的一幕。那天“雪龙”号航行在浮冰区,雾气重重,能见度极低,雷达也失去了效用。赵炎平几天几夜都没合眼,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情况,他突然发现,一座高大的冰山出现在前方几百米处,赵炎平声嘶力竭地喊道:“紧急转向,打满舵。”那次,船尾擦着冰山而过。
在极地工作,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西风带,在这个地带最容易形成气旋,往往是一个气旋未消,另一个气旋又马上生成了,“雪龙”号穿越这个地区时会遇上6米~8米的涌浪,坐船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为了减小风浪对船舶的影响,赵炎平尝试在麦夸里岛和赫德岛避风,分阶段穿越了西风带。这种尝试成效显著,也成了远洋科考船在该区域安全航行的经验。
在执行考察任务期间,赵炎平和海洋测绘人员对难言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测量,发现了水深30米~50 米的新锚地,为我国南极科考新站——罗斯海新站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
执著的情怀
长时间出海与亲人分离,工作艰苦危险难以长期坚持,这些年里,不少船员离开了,赵炎平也反反复复地和自己说:“南北极都去过了,‘雪龙号’船长也当了,这一生无悔了,不如改行吧。”
直到有一次,“雪龙”号接到国外某船在南极的求救信号,赵炎平立刻指挥船只前往遇险船只所在区域,没想到,因为浮冰太厚,“雪龙”号竟然同样被困。“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科考破冰船技术一定要提升,我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配合同事们,建造出更好的极地科考船。
2016年12月20日,酝酿了10年之久的“雪龙2”号开始建造,赵炎平被任命为船长。每天要应对高负荷的工作,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雪龙2”号报验时,上海连续高温,为确保工艺和质量,赵炎平穿梭在狭窄的船体中,对照验收标准认真检查。每次进出压载舱,他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这是我的责任。能看到中国的考察站、考察船领先于国际同行,再辛苦心里也愉快。”让赵炎平更欣慰的是“雪龙”号上的年轻人比例已达75%,“让青春在极地闪光”已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
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赵炎平再次踏上去往南极之路。“驾驶新船对我个人来讲是一项巨大挑战,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练就过硬本领,运用‘雪龙2’号更好地服务我国极地考察。”赵炎平充满了激情和自信,“既然做了这一行,那就坚持做好。”
编辑 王若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