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排放贸易(Emission Trade,简称ET)、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和联合履约(Joint Implementation,简称JI)这三个平行关系的机制,并成为碳交易的基础。碳金融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础标的,利用金融制度的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达到转移气候风险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成本的目的,具体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中介服务、贷款支持及衍生品交易等。
【关键词】银行;碳金融
一、碳金融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碳金融”的起源:“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催生了由温室气体减排量全球交易形成的碳金融市场,其核心机制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该机制允许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换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以抵减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二)国际碳金融的发展趋势:第一,全球碳交易市场整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08—2012年间的市场交易量每年可达600亿美元,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量将达到1500亿美元,但是根据近几全球碳市场实际交易量来看,已远远超出了预期。
第二,从市场结构上看,碳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发展机制。欧盟排放市场占的比例最大。
第三,碳金融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迅速。特别是CDM的二级市场,主要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有期货、期权和掉期等,碳期权交易合约是以碳期货合约作为基础资产。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碳金融业务:相比较中国碳交易额的迅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金融市场对碳金融业务的应对相距甚远,作为金融市场重要中介的银行业对碳金融业务的参与非常单一和浅显,我国银行业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方面也比较落后。目前,中国在碳金融市场上主要进行的是基于情节发展机制的项目开发。下面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碳金融产品来举例说明:
1、兴业银行的低碳信用卡:其卡片具有电子化账单,便捷且环保,采用电子化账单,节约纸张,传达绿色宣言,定期介绍低碳生活小常识。 专享绿色低碳游折扣优惠及参与低碳俱乐部不定期特色活动,如参观风力发电厂、草原骑马、自行车环城游等活动。 还可在“中国低碳信用卡”专属网站通过个人碳排放计算器测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否低碳、环保。 特设“低碳乐活”购碳基金: 持卡人每刷卡1笔,兴业银行即出资1分钱,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集中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倡导绿色刷卡理念。
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国内绿色信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国内绿色信贷 领域的先行者,经过4年多的探索创新,形成能效融资(工业和建筑能效)、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五大绿色信贷板块,十大特色 产品,包括IFC(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AFD(法开署)绿色中间信贷、ADB(亚行)建筑节能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 保理、碳交易(CDM)财务顾问、国际碳(CDM)保理、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PE和绿色固定收益产品,在同业中产品最全,具有明显的领先性。2008 年,该行在国内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四)国外银行业的碳金融业务:国外银行主要围绕两种方式展开并参与碳金融业务:一种是为开展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企业提供贷款;另一种是为碳交易者提供中介服务.具体业务如下:
1、低碳项目融资业务:这是国际商业银行最为普遍的一项碳金融业务。对法律规定以及政策鼓励的清洁能源技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企业方面,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用于节能减排,已在碳减排项目中产生的碳减排收入偿还贷款;商业银行方面,开展此业务能获得高于一般贷款的投资回报。
2、碳基金业务: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称为碳信用指标,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3、碳交易中介业务: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在碳金融的专业优势和大量客户资源,在碳减排项目市场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
4、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为了避免碳交易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度波动,有必要对碳排放权进行套期保值。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相应的推出了碳排放期权,期货以及掉期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为那些做套期保值的企业提供了避风港。
二、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
基于环境要素的商业银行CDM碳金融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于商业银行一般性的金融风险有其新的特征。
(一)信用风险:作为CDM项目特有的核准减排量CERs,其核准数量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如果CDM项目运行后未达到预期结果,企业的收益就会降低。另外在付款方面,CERs的数量没有达到预期协议的约定,发达国家可能放弃购买我国CDM项目产生的CERs,即买方不履行合约,也会对我国的碳金融带来不利影响。
(二)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从事碳金融业务时,碳排放配额、CERs交易价格的变化等都会产生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我国参与CDM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把CERs出售给国际上需要碳排放权的买家,需要进行外汇结算,CERS交付时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将直接产生风险。因此汇率波动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次,CERs通常为远期商品,许多情况下在项目开发准备阶段就签订了CERs交易远期合同,商业银行持有CERs远期合同在未来交付CERs时面临国际市场碳价波动的影响。
三、我國发展碳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参加国际碳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我国是国际中最大的卖方市场,但却没定价权,议价能力也十分薄弱,处在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
(二)外资主导我国碳交易市场:一方面利润驱动致使投资机构不断压低我国CDM 市场价格,赚取更多差价;另一方面我国国内信贷对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外资对碳市场的主导直接挤压了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与碳交易市场的接轨。
(三)开展碳金融交易的市场环境复杂:我国碳交易体系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碳排放指标的定价仍主要由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制定。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碳排放的空间与度量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不断出现新的摩擦。
【参考文献】
[1]李敏,黄黎华 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模式研究 《现代商业》2010年 第23期
[2]魏善吉 郭超洁 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经验及启示
[3]冯之浚,牛文元 向“低碳经济”转型 《中国软科学》2009年 第8期
[4]冷向洋 胡丽我国碳金融业务面临发展机遇 《经济参考报》2011-04-01
[5]姚珉 张晖 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1002-736X(2012)08-0119-05
【关键词】银行;碳金融
一、碳金融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碳金融”的起源:“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催生了由温室气体减排量全球交易形成的碳金融市场,其核心机制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该机制允许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换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以抵减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二)国际碳金融的发展趋势:第一,全球碳交易市场整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08—2012年间的市场交易量每年可达600亿美元,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量将达到1500亿美元,但是根据近几全球碳市场实际交易量来看,已远远超出了预期。
第二,从市场结构上看,碳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发展机制。欧盟排放市场占的比例最大。
第三,碳金融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迅速。特别是CDM的二级市场,主要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有期货、期权和掉期等,碳期权交易合约是以碳期货合约作为基础资产。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碳金融业务:相比较中国碳交易额的迅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金融市场对碳金融业务的应对相距甚远,作为金融市场重要中介的银行业对碳金融业务的参与非常单一和浅显,我国银行业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方面也比较落后。目前,中国在碳金融市场上主要进行的是基于情节发展机制的项目开发。下面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碳金融产品来举例说明:
1、兴业银行的低碳信用卡:其卡片具有电子化账单,便捷且环保,采用电子化账单,节约纸张,传达绿色宣言,定期介绍低碳生活小常识。 专享绿色低碳游折扣优惠及参与低碳俱乐部不定期特色活动,如参观风力发电厂、草原骑马、自行车环城游等活动。 还可在“中国低碳信用卡”专属网站通过个人碳排放计算器测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更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否低碳、环保。 特设“低碳乐活”购碳基金: 持卡人每刷卡1笔,兴业银行即出资1分钱,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集中向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倡导绿色刷卡理念。
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国内绿色信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国内绿色信贷 领域的先行者,经过4年多的探索创新,形成能效融资(工业和建筑能效)、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五大绿色信贷板块,十大特色 产品,包括IFC(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AFD(法开署)绿色中间信贷、ADB(亚行)建筑节能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 保理、碳交易(CDM)财务顾问、国际碳(CDM)保理、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PE和绿色固定收益产品,在同业中产品最全,具有明显的领先性。2008 年,该行在国内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四)国外银行业的碳金融业务:国外银行主要围绕两种方式展开并参与碳金融业务:一种是为开展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企业提供贷款;另一种是为碳交易者提供中介服务.具体业务如下:
1、低碳项目融资业务:这是国际商业银行最为普遍的一项碳金融业务。对法律规定以及政策鼓励的清洁能源技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企业方面,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用于节能减排,已在碳减排项目中产生的碳减排收入偿还贷款;商业银行方面,开展此业务能获得高于一般贷款的投资回报。
2、碳基金业务: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称为碳信用指标,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3、碳交易中介业务: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在碳金融的专业优势和大量客户资源,在碳减排项目市场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
4、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为了避免碳交易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度波动,有必要对碳排放权进行套期保值。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相应的推出了碳排放期权,期货以及掉期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为那些做套期保值的企业提供了避风港。
二、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
基于环境要素的商业银行CDM碳金融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于商业银行一般性的金融风险有其新的特征。
(一)信用风险:作为CDM项目特有的核准减排量CERs,其核准数量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如果CDM项目运行后未达到预期结果,企业的收益就会降低。另外在付款方面,CERs的数量没有达到预期协议的约定,发达国家可能放弃购买我国CDM项目产生的CERs,即买方不履行合约,也会对我国的碳金融带来不利影响。
(二)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从事碳金融业务时,碳排放配额、CERs交易价格的变化等都会产生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我国参与CDM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把CERs出售给国际上需要碳排放权的买家,需要进行外汇结算,CERS交付时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将直接产生风险。因此汇率波动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次,CERs通常为远期商品,许多情况下在项目开发准备阶段就签订了CERs交易远期合同,商业银行持有CERs远期合同在未来交付CERs时面临国际市场碳价波动的影响。
三、我國发展碳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参加国际碳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我国是国际中最大的卖方市场,但却没定价权,议价能力也十分薄弱,处在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
(二)外资主导我国碳交易市场:一方面利润驱动致使投资机构不断压低我国CDM 市场价格,赚取更多差价;另一方面我国国内信贷对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外资对碳市场的主导直接挤压了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与碳交易市场的接轨。
(三)开展碳金融交易的市场环境复杂:我国碳交易体系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碳排放指标的定价仍主要由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制定。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碳排放的空间与度量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不断出现新的摩擦。
【参考文献】
[1]李敏,黄黎华 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模式研究 《现代商业》2010年 第23期
[2]魏善吉 郭超洁 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经验及启示
[3]冯之浚,牛文元 向“低碳经济”转型 《中国软科学》2009年 第8期
[4]冷向洋 胡丽我国碳金融业务面临发展机遇 《经济参考报》2011-04-01
[5]姚珉 张晖 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1002-736X(2012)08-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