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陌生化”艺术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部伟大的著作中,通常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进行一定的沉思,使读者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百年孤独》巨著中,作者马尔克斯通过运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一部传世著作。本文就关于“陌生化”艺术理论的相关概念展开论述,对《百年孤独》中关于“陌生化”艺术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百年孤独》;陌生化;艺术研究
  作者简介:李园(1981-),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中的“陌生化”描写,使得文章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升华,同时,马尔克斯创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折射在文章中。因此,对“陌生化”艺术的欣赏便成了读者阅读过程中重要的欣赏方面。本文对如何欣赏“陌生化”艺术展开讨论。
  一、关于“陌生化”艺术理论的相关概念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很容易就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者做过的一些动作往往忽视了,而这种被忽视了的事情与动作通过文章的“陌生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对人类的认知结构与思想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陌生化”这一艺术手法是俄国的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让人们对事实中很普通常见的现象和事物加以关注,并且让人们从多角度去欣赏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有时候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语句不像其他语句一样有特定的逻辑思维,它们对人在阅读过程中有特殊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百年孤独》中关于“陌生化”艺术的相关研究
  《百年孤独》的作家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他经过对现实生活中普通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将这些普通的事件通过夸张等的描写手法写入到文章中,赋予这些事件有特殊的形态的形式出现,《百年孤独》作者从小镇中一个家族的发展来展开研究,通过自己精炼的笔法、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己独特的感受,将文章独特的韵味展现出来,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通过陌生化的描写手法对文章中的结构、需要、事件展开描述,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得到小说与现实生活中区别的感觉,但是那一件件的事情地发生却又与读者自己的生活感觉又是那么的亲密熟悉,然而,作者使用“陌生化”的方法,又让人感觉文章中每个人的情感得到极大的升华,那种高超的、无人可及的极高境界又给人一种陌生感。
  (一)从《百年孤独》事件发展中去欣赏“陌生化”艺术
  《百年孤独》书中关于家族的衰败,国家的灭亡,以及相关一些人物的离世,无一不显现着孤独的影子,这种孤独的情感来源于,乌尔苏拉一生精明,睿智能干,最终双目失明直至老死;而年老的上校在反复不停地制作又毁坏金鱼的过程中消磨着自己的人生岁月;一生独自一人的老处女在人生的尾期,为自己织一件寿衣之后辞世;有了超乎常人思想的布恩迪亚,晚年被人绑在自家树下终于黯然离开人世……这些人物他们都在书中经历了自己的独特人生,而作者以一种独特的描写方式来描述这些内容,将那些最终无一例外地以孤独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漫长人生的人们加以叙述,这些孤独以一种特殊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每一个人物所经历的事件都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事物以独特的方式描写出来,这些都是作者感悟到的,也是他见过的,他的内心也曾经感同身受,而这些,便也是作者将“陌生化”艺术熟练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从《百年孤独》中相关人物的角度欣赏“陌生化”艺术
  在《百年孤独》一书中,通过欣赏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和他们内在的性格特点等,都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甚至是充满奇怪的感觉,例如,在文中人类与鬼怪同处在一个世界当中,还有长了猪尾巴的孩子,传染失眠症的孩子导致全村人失去了记忆,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描写“人们一派懈怠,而遗忘却日益贪婪,无情地吞噬一点一滴的记忆。”将这些事件拆分开来,都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但是,马尔克斯却能够运用超人般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吸引住读者的眼睛,这些对人物的描写就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不同事情,结合在一个整体上,描绘出马贡多村子里人们的独特的外在特征与不同寻常的人生命运。
  (三)从《百年孤独》的内容中欣赏“陌生化”艺术,对这本著作进行欣赏
  《百年孤独》一书中的起始与结局都是作者运用“陌生化”艺术方法的重要提现,作者从时间、空间方面的变化将这么巨大的故事背景展开,那种无奈而又深沉的陈述方法,恰恰将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来,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又折射出了另一种深沉的意义,让人对这一切的开始产生一种期待,对书本中的人物在未来发生的事情感觉到一种好奇。
  结束语: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文学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百年孤独》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这部佳作的影响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使用“陌生化”的描写方式對文章展开论述文中各种人物之间发生的关系。欣赏“陌生化”艺术也是对《百年孤独》这篇文章进行赏析的另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杭赟;陌生化理论下《百年孤独》多重主题研究;语文建设;2016(32)。
  [2]武春英 韩跃;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百年孤独》的陌生化;西安社会科学;2010(05)。
  [3]毕兆明;谈《百年孤独》死亡叙事的陌生化;廊坊师范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其他文献
摘 要: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前期以学院类小说与天主教类的小说为主,探讨现代人的文学生活以及内心信仰;后期则是以传记小说为主,考虑到后现代性对所有叙事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准虚构性特征的坚持,洛奇认为传记小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将小说与传记的双方特点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新的叙事风格与叙事题材,可同样也再一次地模糊了传记与小说之间的界线,那么传记小说究竟是被视为
摘 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在纵观前人文字的基础上提出了童心说,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理论,更对后世文学作品的观念、主题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内涵;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李爽(1994.8-),女,汉,江苏省南通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从
作者简介:沈真如(1994-),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小收煞》是一部极具民俗风情的小说,作者马步升用地道的风俗描写与方言勾勒出了一个嵌在陇东黄土沟壑里的员外村,并以马素朴、马越权父子的生活引出村子在五十年代前后“土改”“戒烟令”政策的狂潮中
摘 要:科技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石。本文以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大家徐光启的译作《几何原本》和李之藻的《明理探》中出现的重要术语为依据,探索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术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当代英语科技术语翻译有所助益。  关键词:科技术语翻译;翻译策略;影响  作者简介:王菲,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類号]
摘 要:古文是中华文化的承载物,古文英译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狐假虎威”英译为例,指出古文今译在翻译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目的语平行文本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文英译;狐假虎威;目的语平行文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古文英译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值得我
摘 要:后现代时期的杰出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洼地》这一作品中论述了他关于历史发展的循环模式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摆脱了传统叙事的因果律和自然规律,历史并不是永远处于进步的进程之中的。这挑战了宏大叙事中的事物遵循着线性发展的规律而不断向前发展,历史永远处于进步过程中的观点。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洼地》中体现的历史循环模式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芬斯地区开垦的历史、阿特金森家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JYA75103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新世纪湖南长篇小说的现代性与本土化发展策略(编号:13YBA118)。  摘 要:《日夜书》是韩少功2013年发表的新作,以半碎片化的叙事模式书写了一群知青的故事。整本书类似于纪传体,塑造了陶小布、姚大甲、郭又军、马涛、马楠等复杂的人物形象,描述了这群知青在知青时代
摘 要:《喜福会》是美国华裔谭恩美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华裔母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两种文化在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展现美国华裔女性勇敢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果玉(1995-),女,汉族,黑龙江五大连池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
作者简介:张男(1987.10-),女,汉,辽宁省朝阳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管理学。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9)-29-178-02  每逢早春时节,微风和煦,万物复苏,广袤的土地陡然送别漫漫严冬,开始孕育着原始而素朴的生机。正如朝阳文学,一年一度轮转,它将根脉紧紧抓攫脚下的泥土,像棵挺拔料峭的树
摘 要:凡“书道中人”,必为“文道中人”,自古亦然。诗、词、书法、篆刻、国画之中国精品传统文化,艺理相通,皆从“传统经典”中“来”,自“时代个性”中“出”,欧阳中石语“来有所出,去见其才”,便是“继承”与“创新”也。书画同源,传承书画,从“临摹”开始,诗与书同,亦需“临摹”。  关键词:诗词;书法;出处;传统;继承;临摹;个性;创新  作者简介:范桂觉(1968-),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叶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