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在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语文这门学科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其目的就是学习专业技能,增强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将来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职业学校倾注全力也会把学生锤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形成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一个关键时间段。我们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入德育方面的内容,能够有利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理想主义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和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我发现现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这还不是关键问题,更可怕的是理想主义信念的缺失。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更需要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一种理念信念的支撑和追求。但我发现这些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对电脑游戏的痴迷,对金钱的喜爱与追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例如我们在学习《离骚》这首诗中,我们走近了屈原。从屈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以及为自己理想至死不渝的的斗争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进入职业学校毕业生都已经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我们在德育教育中更多应关注的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工学一体,边工作边学习,工作情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未来工作环境和工作规律,但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更应融入德育教育过程中。除了用校纪校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习惯之外,在课堂上还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如何热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中应该反复强调并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定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所肩负的责任有很多。我们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巧妙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把人文教育融入课堂。通过阅读、讲解、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大地上的一切生命中,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物与植物,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严。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地球带来可怕的灾难。职校生阶段正是学生急切地想去探索世界,体验人生、勇于尝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充满了疑问,并想亲身去体历,作为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借助课文给予适当的分析和引导,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成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自信心是职校生成长的重要方面。从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上看,升入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经历了中考失利,不具备升入高中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且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之下,被迫无奈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我们暂且不去谈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与我国迫切需要高中技能型人才的政策背道而驰)。在初中阶段,他们看到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失望的眼神,经受了一次次考试失败的心理打击,对一切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破罐破摔,心理麻木,面对各种问题坦然面对,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老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都感到头疼。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感觉到职校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们也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我们讲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为青年人,忧国忧民,发出怅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回答了上阙的发问,抒发凌云壮志,作为新时期革命青年,必将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挫折中写下光照千秋的《史记》;贝多芬在同聋疾的抗争中写出了动人心弦的《命运交响曲》;通过这些伟大的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自古英雄多磨难”。虽然经历了中考失败,学习高深知识比较困难,但眼前这些困难是人生道路上难以避免的现象,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吸取经验,从头再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使走上就业岗位,或入工厂,或从事商业或服务行业,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虽然说同行是冤家,但我们教育学生,在不排斥公平競争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一直是我探索的一项课题。除了结合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之外,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把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方式变为以学生团体为主的自主探究模式。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整理答案。如果回答问题不太完整,其他团队可作补充。在讨论答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发言,提出质疑,互相补充,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乐趣,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我语文课堂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虽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随着职业学校“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的课改理念逐步实施,语文教学也成了当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鸡肋”。但我坚信,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德是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除了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语文这门学科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其目的就是学习专业技能,增强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将来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职业学校倾注全力也会把学生锤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形成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一个关键时间段。我们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入德育方面的内容,能够有利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理想主义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和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我发现现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这还不是关键问题,更可怕的是理想主义信念的缺失。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更需要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一种理念信念的支撑和追求。但我发现这些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对电脑游戏的痴迷,对金钱的喜爱与追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师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例如我们在学习《离骚》这首诗中,我们走近了屈原。从屈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以及为自己理想至死不渝的的斗争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进入职业学校毕业生都已经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我们在德育教育中更多应关注的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工学一体,边工作边学习,工作情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未来工作环境和工作规律,但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更应融入德育教育过程中。除了用校纪校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习惯之外,在课堂上还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如何热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中应该反复强调并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定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所肩负的责任有很多。我们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巧妙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把人文教育融入课堂。通过阅读、讲解、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大地上的一切生命中,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物与植物,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严。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地球带来可怕的灾难。职校生阶段正是学生急切地想去探索世界,体验人生、勇于尝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充满了疑问,并想亲身去体历,作为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借助课文给予适当的分析和引导,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成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自信心是职校生成长的重要方面。从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上看,升入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经历了中考失利,不具备升入高中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且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之下,被迫无奈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我们暂且不去谈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与我国迫切需要高中技能型人才的政策背道而驰)。在初中阶段,他们看到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失望的眼神,经受了一次次考试失败的心理打击,对一切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破罐破摔,心理麻木,面对各种问题坦然面对,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老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都感到头疼。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感觉到职校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们也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我们讲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为青年人,忧国忧民,发出怅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回答了上阙的发问,抒发凌云壮志,作为新时期革命青年,必将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挫折中写下光照千秋的《史记》;贝多芬在同聋疾的抗争中写出了动人心弦的《命运交响曲》;通过这些伟大的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自古英雄多磨难”。虽然经历了中考失败,学习高深知识比较困难,但眼前这些困难是人生道路上难以避免的现象,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吸取经验,从头再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使走上就业岗位,或入工厂,或从事商业或服务行业,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虽然说同行是冤家,但我们教育学生,在不排斥公平競争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一直是我探索的一项课题。除了结合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之外,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把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方式变为以学生团体为主的自主探究模式。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整理答案。如果回答问题不太完整,其他团队可作补充。在讨论答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发言,提出质疑,互相补充,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乐趣,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我语文课堂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虽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随着职业学校“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的课改理念逐步实施,语文教学也成了当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鸡肋”。但我坚信,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德是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除了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