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多少称誉一方的名酒伴随着世事的烟尘埋没在历史深处,不为人所知,成为一种遗憾。在今天经过成功包装的商品才容易畅销天下。作文也是如此,既要有不俗的内容,还要有别致的形式。对于中学生来讲,结构上的创新也是作文迈向成功的必然途径之一。请看下文:
渴望飞翔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为大树唱赞歌,我为春天增生机。我拥有天使般漂亮的羽翼,我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可是,好景不长,我的自由被一个小男孩手中的弹弓无情地剥夺了。我不再快乐,不再自由,因为属于我的已不再是一望无际的蓝天,而是这虽精巧但却如地狱一般的鸟笼。
我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打弹弓是我的绝招,可谓百发百中。我看中了天空中飞翔的那只小鳥,它那丰满的羽毛,那滑润的光泽,真令我着迷,于是,我用手中的弹弓把它打了下来,并为它安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一觉醒来,面对的依旧是这座人间地狱,这里不能飞翔,这里没有自由。此时,我多么怀念天空博大的胸怀——它容纳我自由飞翔,而如今,我已与它告别。那个抓我的小男孩笑容满面地在笼外望着我,他忽然打开了鸟笼的铁门,那一刻,我以为他要放我回到天空,我的心像沙漠中遇到甘露般地充满希望。可是,我绝望了,他放进鸟食后便无情地关上了铁门。
一觉醒来,我立刻去看昨天刚来的小客人,它在笼子里无精打采地望着我。我以为它饿了,,于是,我打开铁门放进鸟食。在打开铁门的那一刻,我忽然看见,它眼睛明亮,展翅欲飞。可当我关上铁门的那一刻,我却看到它眼中死灰般的悲哀。它怎么了?我疑惑不解。
面对高级的鸟食,虽然饥肠辘辘,但我还是没有一点食欲。再好的鸟食,又怎能比得上那嫩叶上的小虫鲜美?这鸟笼,它再大也比不上天空啊!我想念蓝天,渴望展翅飞翔的自由。而这一切都不再有了,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那精美的鸟食、那漂亮的鸟笼在我看来,只是地狱中的生活。
面对这绝食的小鸟,我无奈。它为什么不吃点东西呢?它不饿吗?那鸟食不合它的胃口吗?从它第一天住进这豪华的宫殿,我就再也没有看到它在蓝天中飞翔的那种潇洒。鸟儿啊!吃点东西吧!我喜欢潇洒的你。
我始终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气息也越来越弱,我快要死了吧?我多么想再看一眼蓝天啊!我多么想再潇洒地飞一次啊!只是,这已成为了永远的梦。我终于倒下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倒下了,那一刻,我试着用最后的力量张开双翅,然而,我依然飞不出去。蓝天,再见了!让我到天堂里再拥抱你吧。
它始终没有吃东西,看着它渐渐虚弱下去,我着急了。可我始终不明白,它为什么不吃东西呢?它倒下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它倒下了。它依旧伤感,我依旧看不到它的笑容。我打开铁门,把它捧了出来。它死了,只是那对魅力的翅膀依旧张开着……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别致,视角在鸟与人之间不断转换,一段写鸟的独自,一段写人的独白。鸟的独自是一条线,人的独白是另一条线,并且这两条线都是明线,齐头并进。段落间分承错接,秩序井然。正是中国评书艺术中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特色。我们把这种具有创新特色的结构称为“双线并进式结构”。
这里的“线”特指叙事性文童中的情节线,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所谓双线并进,就是说文中写了两个或两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文中几乎是齐头并进地加以表现和叙述的。情况分两类——一明一暗或者两条均为明线。这里我们针对两条线均为明线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
两条均为明线,所谓并进也就是穿插交替着写。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两个或两组人物发生某种联系,甚至共处于一个故事之中,那就是同一件事、同一个过程变换着角度交替着写。上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类是并无直接联系但有类似性或对比性的两个或两组人物以及由他们构成l的事件,就某种情况交替着写。如下文,
石碑上的历史
浙江一考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县里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县官的侄子哭着。
“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
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戍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
“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啊!”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
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边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内侄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
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双线并进式”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叙事在齐整中需讲求一 些变化,设置一些悬念。如《石碑上的历史》以清代安徽某县令迎疫区侄子进城导致全县死绝的故事与当代某村村民黄四娘为保一村平安拒绝染病的儿子进村的故事对照。除了结局走向的差异,叙事中也有一些悬念,如黄四娘要儿子别忘了村头石碑上刻写的文字,而石碑上的文字随后才交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悬念,避免了叙事的一览无余。
二是不能忽视对“人”的形象的刻画,有事也要有人。如《石碑上的历史》中,县令在城门外的徘徊显示了抉择的艰难和情感对理智的巨大冲击,所以人物真实可信,令人印象深刻。
三是叙述中要借助简洁的议论、抒情点明实质,强化情感,承上启下。附运用双线结构的美文一篇,
杀破狼
◎温泉
夜,是狼深邃的眼睛,孤独地等待着黎明……
——题记
我是一匹狼,一匹小狼,记不清在这茂密的森林里穿梭几个月了。我有一个爱我的、并且我深爱着的妈妈,她总是要我自己找食物,要我学着独立。我说:“不!我要永远跟着妈妈!”妈妈沉默了。
我是一个猎手,一个老猎手,记不清在这茂密的森林里驰骋多少年了。我有一个爱我的、并且我深爱着的妻子,她总是提醒我森林中有狼。我说:“不用了,亲爱的!我枪法很准,有狼,我就把它打死,用它的皮换钱。”妻子沉默了。
妈妈说:“狼是冷血的动物,早晚有一天我会离开你,让你自己面对这世界,所以,你要学好觅食的本领。”我沉默了。
妻子说:“狼是冷血的动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在背后袭击你,所以,夜晚,你一定要提高警惕。”我沉默了。
一个冬天的夜晚,妈妈带着我出来觅食,我们静静地走着,忽然,对面出现了一个背着枪的家伙。妈妈示意我逃走,我发现那个家伙追来了:便意识到我们处境的危险,可是我乱了方寸,拼命地奔跑,不一会儿,竟逃到了悬崖边!
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一个人出去打猎,我静静地走着,突然,对面出现了四只宝石一样的眼睛。我下意识地冲了过去,发现它们要逃走,我赶忙加快脚步。啊!这两个蠢货竟逃到了悬崖边!
那个家伙举起了枪,目光在我和妈妈身上徘徊,脸上露出了令人厌恶的表情,最后枪口停留在我的身上,他扣动扳机,我纵身一跃,却还是被一颗硬梆梆的东西打伤了腿。
看着它们惊恐的表情,我轻蔑地笑了。从外表看,它们可能是母子关系吧!我举起枪,先打谁好呢?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向小狼扣动了扳机,它想躲,却还是被我打伤了腿。
妈妈突然箭一般地“射”向那个家伙,发出一种令人颤栗的声音,那个家伙不由得踉跄了一下。妈妈紧紧地咬住那个家伙的胳膊,我看到有血从他厚厚的黑棉袄上滴下。他大叫了一声,开始用枪托砸妈妈的头,一下,两下……殷红的玫瑰在妈妈的头上绽开!我也想冲上去,但我的腿动不了。五下,六下……他们僵持不下。九下,十下!妈妈“砰”的一声摔到了地上,不动了。那个该千刀万剐的家伙,此刻也筋疲力尽地瘫软在地上。这一切都太突然了,只有脚上钻心的痛让我知道——这不是梦。
那匹母狼突然像箭似的向我“射”来,发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我一惊,差点跌倒。接着,感觉胳膊上一阵从未有过的痛——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被这畜生咬出了血。我举起枪托,向它的头砸去。一下,兩下……它的头溅出了血。五下,六下……疼痛几乎使我晕过去,但,我感到那畜生仿佛也没有力量了,九下,十下!终于,它摔到地上不动了。我精疲力竭,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一切都太突然了,只有枪口冒出的青烟让我知道——这不是梦。
我飞奔过去,腿上的疼痛仿佛霎时间凝固了。我舔了一下从妈妈头颅中渗出的血,是滚烫的!我想起了妈妈的话,狼真的是冷血动物吗?此刻,妈妈离我而去了,但不像她说的那样……
我毫无力气,只能僵在那里,撕心裂肺的痛和眼前这让人又震撼、又感动的一幕,终于使我——一个以为自己的泪腺已经干涸了的老猎手——流下久违的泪水,是冰冷的!我想起了妻子的话,狼真是的冷血动物吗?此刻,我被它咬了,但不像妻子说的那样……
我狠狠地望着那个家伙,真想冲上去咬断他的喉咙,但我没有,因为他有枪——那个我最恨、又最怕的东西。谁知他竟把它丢进了悬崖。然后转身走了,向着月亮的方向,最后,消失在凄凉的月光里。
那匹小狼死死地盯着我,从它的眼中,我仿佛读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感情。我想,连狼都可以为了孩子而舍弃生命,那么,我还有什么资格再去剥夺动物们的生命呢?我毫不犹豫地将枪——那个罪魁祸首,丢进了悬崖。然后,我转身走了,面对着阴冷的月亮,夜晚的北风吹得我好冷,回头望望,它们已经消失在我长长的背影中。
我仰天长啸,点点繁星也黯淡了,谁说狼没有泪水?
我听到狼的叫声,一轮皓月也黯淡了,谁说猎人没有泪水……
“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火燃烧后,更伟大的生命;杀,是为了歌颂破灭前的壮丽,夜,是狼深邃的眼睛,孤独等待黎明……”
——《杀破狼》
渴望飞翔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为大树唱赞歌,我为春天增生机。我拥有天使般漂亮的羽翼,我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可是,好景不长,我的自由被一个小男孩手中的弹弓无情地剥夺了。我不再快乐,不再自由,因为属于我的已不再是一望无际的蓝天,而是这虽精巧但却如地狱一般的鸟笼。
我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打弹弓是我的绝招,可谓百发百中。我看中了天空中飞翔的那只小鳥,它那丰满的羽毛,那滑润的光泽,真令我着迷,于是,我用手中的弹弓把它打了下来,并为它安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一觉醒来,面对的依旧是这座人间地狱,这里不能飞翔,这里没有自由。此时,我多么怀念天空博大的胸怀——它容纳我自由飞翔,而如今,我已与它告别。那个抓我的小男孩笑容满面地在笼外望着我,他忽然打开了鸟笼的铁门,那一刻,我以为他要放我回到天空,我的心像沙漠中遇到甘露般地充满希望。可是,我绝望了,他放进鸟食后便无情地关上了铁门。
一觉醒来,我立刻去看昨天刚来的小客人,它在笼子里无精打采地望着我。我以为它饿了,,于是,我打开铁门放进鸟食。在打开铁门的那一刻,我忽然看见,它眼睛明亮,展翅欲飞。可当我关上铁门的那一刻,我却看到它眼中死灰般的悲哀。它怎么了?我疑惑不解。
面对高级的鸟食,虽然饥肠辘辘,但我还是没有一点食欲。再好的鸟食,又怎能比得上那嫩叶上的小虫鲜美?这鸟笼,它再大也比不上天空啊!我想念蓝天,渴望展翅飞翔的自由。而这一切都不再有了,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那精美的鸟食、那漂亮的鸟笼在我看来,只是地狱中的生活。
面对这绝食的小鸟,我无奈。它为什么不吃点东西呢?它不饿吗?那鸟食不合它的胃口吗?从它第一天住进这豪华的宫殿,我就再也没有看到它在蓝天中飞翔的那种潇洒。鸟儿啊!吃点东西吧!我喜欢潇洒的你。
我始终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气息也越来越弱,我快要死了吧?我多么想再看一眼蓝天啊!我多么想再潇洒地飞一次啊!只是,这已成为了永远的梦。我终于倒下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倒下了,那一刻,我试着用最后的力量张开双翅,然而,我依然飞不出去。蓝天,再见了!让我到天堂里再拥抱你吧。
它始终没有吃东西,看着它渐渐虚弱下去,我着急了。可我始终不明白,它为什么不吃东西呢?它倒下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它倒下了。它依旧伤感,我依旧看不到它的笑容。我打开铁门,把它捧了出来。它死了,只是那对魅力的翅膀依旧张开着……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别致,视角在鸟与人之间不断转换,一段写鸟的独自,一段写人的独白。鸟的独自是一条线,人的独白是另一条线,并且这两条线都是明线,齐头并进。段落间分承错接,秩序井然。正是中国评书艺术中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特色。我们把这种具有创新特色的结构称为“双线并进式结构”。
这里的“线”特指叙事性文童中的情节线,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所谓双线并进,就是说文中写了两个或两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文中几乎是齐头并进地加以表现和叙述的。情况分两类——一明一暗或者两条均为明线。这里我们针对两条线均为明线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
两条均为明线,所谓并进也就是穿插交替着写。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两个或两组人物发生某种联系,甚至共处于一个故事之中,那就是同一件事、同一个过程变换着角度交替着写。上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类是并无直接联系但有类似性或对比性的两个或两组人物以及由他们构成l的事件,就某种情况交替着写。如下文,
石碑上的历史
浙江一考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县里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县官的侄子哭着。
“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
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戍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
“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啊!”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
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边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内侄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
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双线并进式”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叙事在齐整中需讲求一 些变化,设置一些悬念。如《石碑上的历史》以清代安徽某县令迎疫区侄子进城导致全县死绝的故事与当代某村村民黄四娘为保一村平安拒绝染病的儿子进村的故事对照。除了结局走向的差异,叙事中也有一些悬念,如黄四娘要儿子别忘了村头石碑上刻写的文字,而石碑上的文字随后才交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悬念,避免了叙事的一览无余。
二是不能忽视对“人”的形象的刻画,有事也要有人。如《石碑上的历史》中,县令在城门外的徘徊显示了抉择的艰难和情感对理智的巨大冲击,所以人物真实可信,令人印象深刻。
三是叙述中要借助简洁的议论、抒情点明实质,强化情感,承上启下。附运用双线结构的美文一篇,
杀破狼
◎温泉
夜,是狼深邃的眼睛,孤独地等待着黎明……
——题记
我是一匹狼,一匹小狼,记不清在这茂密的森林里穿梭几个月了。我有一个爱我的、并且我深爱着的妈妈,她总是要我自己找食物,要我学着独立。我说:“不!我要永远跟着妈妈!”妈妈沉默了。
我是一个猎手,一个老猎手,记不清在这茂密的森林里驰骋多少年了。我有一个爱我的、并且我深爱着的妻子,她总是提醒我森林中有狼。我说:“不用了,亲爱的!我枪法很准,有狼,我就把它打死,用它的皮换钱。”妻子沉默了。
妈妈说:“狼是冷血的动物,早晚有一天我会离开你,让你自己面对这世界,所以,你要学好觅食的本领。”我沉默了。
妻子说:“狼是冷血的动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在背后袭击你,所以,夜晚,你一定要提高警惕。”我沉默了。
一个冬天的夜晚,妈妈带着我出来觅食,我们静静地走着,忽然,对面出现了一个背着枪的家伙。妈妈示意我逃走,我发现那个家伙追来了:便意识到我们处境的危险,可是我乱了方寸,拼命地奔跑,不一会儿,竟逃到了悬崖边!
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一个人出去打猎,我静静地走着,突然,对面出现了四只宝石一样的眼睛。我下意识地冲了过去,发现它们要逃走,我赶忙加快脚步。啊!这两个蠢货竟逃到了悬崖边!
那个家伙举起了枪,目光在我和妈妈身上徘徊,脸上露出了令人厌恶的表情,最后枪口停留在我的身上,他扣动扳机,我纵身一跃,却还是被一颗硬梆梆的东西打伤了腿。
看着它们惊恐的表情,我轻蔑地笑了。从外表看,它们可能是母子关系吧!我举起枪,先打谁好呢?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向小狼扣动了扳机,它想躲,却还是被我打伤了腿。
妈妈突然箭一般地“射”向那个家伙,发出一种令人颤栗的声音,那个家伙不由得踉跄了一下。妈妈紧紧地咬住那个家伙的胳膊,我看到有血从他厚厚的黑棉袄上滴下。他大叫了一声,开始用枪托砸妈妈的头,一下,两下……殷红的玫瑰在妈妈的头上绽开!我也想冲上去,但我的腿动不了。五下,六下……他们僵持不下。九下,十下!妈妈“砰”的一声摔到了地上,不动了。那个该千刀万剐的家伙,此刻也筋疲力尽地瘫软在地上。这一切都太突然了,只有脚上钻心的痛让我知道——这不是梦。
那匹母狼突然像箭似的向我“射”来,发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我一惊,差点跌倒。接着,感觉胳膊上一阵从未有过的痛——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被这畜生咬出了血。我举起枪托,向它的头砸去。一下,兩下……它的头溅出了血。五下,六下……疼痛几乎使我晕过去,但,我感到那畜生仿佛也没有力量了,九下,十下!终于,它摔到地上不动了。我精疲力竭,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一切都太突然了,只有枪口冒出的青烟让我知道——这不是梦。
我飞奔过去,腿上的疼痛仿佛霎时间凝固了。我舔了一下从妈妈头颅中渗出的血,是滚烫的!我想起了妈妈的话,狼真的是冷血动物吗?此刻,妈妈离我而去了,但不像她说的那样……
我毫无力气,只能僵在那里,撕心裂肺的痛和眼前这让人又震撼、又感动的一幕,终于使我——一个以为自己的泪腺已经干涸了的老猎手——流下久违的泪水,是冰冷的!我想起了妻子的话,狼真是的冷血动物吗?此刻,我被它咬了,但不像妻子说的那样……
我狠狠地望着那个家伙,真想冲上去咬断他的喉咙,但我没有,因为他有枪——那个我最恨、又最怕的东西。谁知他竟把它丢进了悬崖。然后转身走了,向着月亮的方向,最后,消失在凄凉的月光里。
那匹小狼死死地盯着我,从它的眼中,我仿佛读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感情。我想,连狼都可以为了孩子而舍弃生命,那么,我还有什么资格再去剥夺动物们的生命呢?我毫不犹豫地将枪——那个罪魁祸首,丢进了悬崖。然后,我转身走了,面对着阴冷的月亮,夜晚的北风吹得我好冷,回头望望,它们已经消失在我长长的背影中。
我仰天长啸,点点繁星也黯淡了,谁说狼没有泪水?
我听到狼的叫声,一轮皓月也黯淡了,谁说猎人没有泪水……
“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火燃烧后,更伟大的生命;杀,是为了歌颂破灭前的壮丽,夜,是狼深邃的眼睛,孤独等待黎明……”
——《杀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