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初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決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爱提出问题,越来越提不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提问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因为思考不周提出简单的问题或者因为紧张语言表达语无伦次,教师要注意制止嘲笑发生,并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二、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训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老师除了给机会给学生提问,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训练,让学生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鼓励学生预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先给出预习内容的目标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预习要求自学教材上相应的内容,新课上教师先让学生阐述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理解不全面的问题,老师给予补充;学生都感到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没有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老师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二)创设问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反思提问的基本步骤方法
教师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体会问的乐趣。
案例:圆周角一课
环节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请思考在圆周上的哪个点入射,进球率最大?
环节二:引导提问: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以下这几个角的大小:要解决这一问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1. 这几个角不是学过的圆心角,那么它们是什么角?
2. 这几个角的大小如何比较?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己在教材上找到答案。
第二个问题,很多学生看了教材上的证明过程,依然感觉理解困难,进而继续提出问题:
生:1. 为什么比较圆周角和圆心角大小的时候要分三种情况来证明?
2. 三种情况在证明时,有两种用到了辅助线,这些辅助线是如何想到的?
最后如果学生没有再提出其他问题,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证明圆周角与圆心角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时,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反思总结提问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类似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是什么数学问题?②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③为什么可以这样做?④我们是运用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做到的?
(三)改变题目已知条件,做变式提问示范训练,提高提问能力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听懂了例题,但是如果把问题的已知和结论稍微交换一下,学生就不会思考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在教学时候忽视了解题方法思路的引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变式练习,在变化中让学生找寻不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规律。
案例:
环节一:典例分析:1: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环节二:学生变式提问
师:你们是否能试着改变题目条件设计出新的题目来考考大家呢?分小组讨论完成。
生:1. 如图,已知a∥b,∠1=100°,∠3=120°,则∠2=。
2. 如图,已知a∥b,∠3=100°,∠2=60°,则∠1=。
3. 如图,已知a∥b,∠2=70°,∠4=50°,则∠1=。
4. 如图,已知∠1=140°,∠2=50°,∠3=170°,求证a∥b。
师:根据第4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并说明理由!
生:如图,如果∠1 ∠2 ∠3=360°,那么a∥b。
生:我还发现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图,如果a∥b,那么∠1 ∠2 ∠3=360°。
师:非常好!
教给学生提出变式问题的方法可以是:①如果改变题目条件会怎样?②如果改变题目图形会怎样?③如果交换题目已知和结论会怎样?④变化中有无不变的规律?这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做到知识的迁移都大有好处的提问方法。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笔者将秉承不断思索不断探索的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占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4(10).
[2]何学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作者简介:
黄昕,重庆市,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爱提出问题,越来越提不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提问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因为思考不周提出简单的问题或者因为紧张语言表达语无伦次,教师要注意制止嘲笑发生,并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二、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训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老师除了给机会给学生提问,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训练,让学生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鼓励学生预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先给出预习内容的目标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预习要求自学教材上相应的内容,新课上教师先让学生阐述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理解不全面的问题,老师给予补充;学生都感到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没有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老师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二)创设问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反思提问的基本步骤方法
教师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体会问的乐趣。
案例:圆周角一课
环节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请思考在圆周上的哪个点入射,进球率最大?
环节二:引导提问: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以下这几个角的大小:要解决这一问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1. 这几个角不是学过的圆心角,那么它们是什么角?
2. 这几个角的大小如何比较?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己在教材上找到答案。
第二个问题,很多学生看了教材上的证明过程,依然感觉理解困难,进而继续提出问题:
生:1. 为什么比较圆周角和圆心角大小的时候要分三种情况来证明?
2. 三种情况在证明时,有两种用到了辅助线,这些辅助线是如何想到的?
最后如果学生没有再提出其他问题,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证明圆周角与圆心角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时,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反思总结提问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类似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是什么数学问题?②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③为什么可以这样做?④我们是运用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做到的?
(三)改变题目已知条件,做变式提问示范训练,提高提问能力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听懂了例题,但是如果把问题的已知和结论稍微交换一下,学生就不会思考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在教学时候忽视了解题方法思路的引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变式练习,在变化中让学生找寻不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规律。
案例:
环节一:典例分析:1: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环节二:学生变式提问
师:你们是否能试着改变题目条件设计出新的题目来考考大家呢?分小组讨论完成。
生:1. 如图,已知a∥b,∠1=100°,∠3=120°,则∠2=。
2. 如图,已知a∥b,∠3=100°,∠2=60°,则∠1=。
3. 如图,已知a∥b,∠2=70°,∠4=50°,则∠1=。
4. 如图,已知∠1=140°,∠2=50°,∠3=170°,求证a∥b。
师:根据第4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并说明理由!
生:如图,如果∠1 ∠2 ∠3=360°,那么a∥b。
生:我还发现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图,如果a∥b,那么∠1 ∠2 ∠3=360°。
师:非常好!
教给学生提出变式问题的方法可以是:①如果改变题目条件会怎样?②如果改变题目图形会怎样?③如果交换题目已知和结论会怎样?④变化中有无不变的规律?这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做到知识的迁移都大有好处的提问方法。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笔者将秉承不断思索不断探索的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为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占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4(10).
[2]何学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作者简介:
黄昕,重庆市,重庆市第七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