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现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金融改革,也就是胡佛金融改革与罗斯福金融改革。前者失败了,而后者却成功了。罗斯福把胡佛金融改革的权宜之计变成了长远的规划,造就了美国金融的稳定。通过经济改革,美国政府稳定了金融,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经济,也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关键词:美国 经济危机 金融改革 胡佛 罗斯福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95—02
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的崩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存在着的三个问题:第一,美国的金融制度以及货币政策已经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第二,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能承受金融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第三,美国政府缺乏监管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手段。为了克服金融危机,走出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进行了金融改革。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金融改革的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对胡佛金融改革的研究更为稀少。因此,把胡佛金融改革和罗斯福金融改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究,以弥补在研究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金融问题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美国为什么要进行金融改革
十九世纪末,美国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度。金银既是货币又是商品,当市场上金银价格出现变化时,金银币的供给状况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货币混乱。所以美国决定废除金银复本位制度,采用金本位制度。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Gold Standard Act),并由总统麦金利签署成为法律,这条法令正式宣布美国实施金本位制。同时,为方便贸易的进行,法令规定用支票取代货币成为主要交换媒介。采用金本位后,银行发行的纸币以黄金和金币为准备金。这样,银行就可以把纸币发行额或存款额限制在黄金储备额的某个法定倍数上,以实现货币的稳定供应,克服金银复本位制度带来的危机。金本位制度的实施,结束了金银复本位制度带来的货币混乱状况,使货币供应暂时稳定下来。
但是金本位制度并不适应一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该制度存在的前提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这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①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76—177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大量黄金涌入美国,美国货币供应充分,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未充分显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由于国家重建的拉动,美国经济逐渐复苏,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危害很快就暴露无遗。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扩张,以刺激消费。但是,美国实行的金本位制度却坚定货币紧缩政策,从而引起了经济衰退,使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复苏很快结束。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了明显的金融投机。1927年11月,物价下滑严重、华尔街金融投机猖狂、货币失控,美国经济跌到低谷。[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87页。]
二、胡佛政府的金融改革
胡佛在担任总统期间,虽然其一直推行所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胡佛政府还是被迫开始干预经济,并开始实施金融改革。他的措施有:第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1931年,胡佛政府设立失业救济局,而且还成立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以及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向住房建设贷款。第二,1931年1月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用以缓解金融危机。国家信贷公司的职责是组织各个联邦储备区的合作力量,允许各家银行在参加合作行动的成员的集体担保下,以平时不被接受的抵押物做担保,向美联储贷款。第三,1932年1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用来取代国家信贷公司。复兴金融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复兴金融公司还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第四,1932年7月,国会还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第五,胡佛政府还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由于193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一年,胡佛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金融改革政策。而且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不仅影响美国的政治,还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走向。在大选中,两党互相攻击,共和党指出了金融系统面临的危险,并声称他们已经成功攻克了难关。民主党则攻击称,如果共和党继续连任,那么美国将会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金本位制度的存废问题是两党在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美国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在大选中没有说明他当选后是否要废除金本位制。坚持金本位的选民将罗斯福的态度理解为“将在当前黄金的平价上恪守金本位制”。这帮助他在大选中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并于11月成功当选总统。
但是,罗斯福要到1933年3月才宣誓就职。在其就职前,胡佛总统在制定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必须要考虑新任总统罗斯福的态度,他多次要求罗斯福表明态度,并试图寻求罗斯福的支持,罗斯福对此并不配合。罗斯福在大选中向美国人民保证,他当选后要实行“新政”。然而,一直到就任总统前,罗斯福缄口不谈新政的具体内容。而且,罗斯福在大选前拒绝对金融政策导向表态,也不拥护胡佛的各种政策举措。大选后,罗斯福仍然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政策,以致美国谣言四起,说罗斯福政府将实行美元贬值、并将改变美元含金量政策等。这些謠言使物价再次膨胀起来,并恶化了经济环境。1933初,各种谣言甚嚣尘上,罗斯福仍然拒绝辟谣。这使得公众对各种谣言深信不疑,引发了此次大衰退中将金币和金券当作挤兑目标的现象,强化了由投机性囤积外汇储备引发的海外势力挤兑。[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5页。]这给美国银行体系和联邦储备体系的黄金储备带来了压力,许多银行纷纷倒闭。美联储为了应对黄金挤兑,也采取了防御性措施,如允许国外资本挤兑黄金等。但这一措施并没有收到效果,反而使得货币存量进一步下降。1932年11月至1933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三、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改革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克服危机就要进行金融改革。他敦促“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要求广大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使美国走向“复兴和繁荣”。为此,他敦促新一届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具体制定各项措施以完成上述任务。罗斯福要做的这两项工作,是金融改革的关键,是引领“新政”的总纲。
1933年3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银行系统,回笼货币。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该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增发钞票,以缓解货币荒,准许银行增发优先股股票,授权财政部长收回所有的金币和金元票,并增派稽核员检查停业银行负债状况。《紧急银行法》规定,经查明资产足够偿付存款的财力雄厚的银行,准予重新开业。[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M].司徒淳、方秉铸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4页。]
罗斯福还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他首先颁布行政命令,逐步取消黄金硬币和金块金本位制度,用以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联系。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4月5日,他下令所有的美国公民必须在5月1日前,把手中的黄金出售给各银行,再由这些银行转交联邦储备银行。6月5日,国会通过法案,明文规定,凡公私企业买卖合同中规定需用黄金交付的条款一律无效。这就在实际上放弃了使用金币和金块的金本位制度。[赫伯特·斯坦著.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M].金清译,2011年,第27页。]为了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罗斯福政府还大量发行货币,同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和“通货再膨胀政策”,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为此,在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和1933年5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规定,提高价格,促进通货膨胀。[斯坦利·L.恩格尔曼.著.剑桥美国经济史[M].蔡挺、张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2页。]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要求证券商按照“公平游戏”规则,公开披露信息,即为投资者合理分配他们的资金提供必要信息。1934年,又通过了《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根据这项法律,联邦政府设立了证券与交易所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求股票交易所进行登记,并要求有股票上市的所有公司提交财务报告。该委员会还制订了证券交易的各种规章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使投资者对所有公司的真相有所了解。[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M].司徒淳、方秉铸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6页。]
四、金融改革的结果以及影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取得了成功,它不仅对稳定美国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战后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胡佛政府进行的金融改革是被动的,力度并不大,但也收到一定效果,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胡佛金融改革的最大影响,就是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罗斯福政府采纳了胡佛金融改革的一些做法。如罗斯福上台仅3天,就发布了《紧急银行法》。这一法案的内容,正是胡佛政府为了制止第三次银行危机而提出的。但是罗斯福金融改革比胡佛金融改革更深刻、更全面,改革措施更到位,施行力度也更大。因而,羅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了货币扩张性政策,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结束了各州政府无视宪法原则、奉行各自独立的金融政策的做法。罗斯福的金融改革还使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反对通货膨胀政策,转变为通货膨胀政策。罗斯福金融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步复兴。
关键词:美国 经济危机 金融改革 胡佛 罗斯福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95—02
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的崩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存在着的三个问题:第一,美国的金融制度以及货币政策已经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第二,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能承受金融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第三,美国政府缺乏监管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手段。为了克服金融危机,走出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进行了金融改革。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金融改革的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对胡佛金融改革的研究更为稀少。因此,把胡佛金融改革和罗斯福金融改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究,以弥补在研究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金融问题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美国为什么要进行金融改革
十九世纪末,美国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度。金银既是货币又是商品,当市场上金银价格出现变化时,金银币的供给状况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货币混乱。所以美国决定废除金银复本位制度,采用金本位制度。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Gold Standard Act),并由总统麦金利签署成为法律,这条法令正式宣布美国实施金本位制。同时,为方便贸易的进行,法令规定用支票取代货币成为主要交换媒介。采用金本位后,银行发行的纸币以黄金和金币为准备金。这样,银行就可以把纸币发行额或存款额限制在黄金储备额的某个法定倍数上,以实现货币的稳定供应,克服金银复本位制度带来的危机。金本位制度的实施,结束了金银复本位制度带来的货币混乱状况,使货币供应暂时稳定下来。
但是金本位制度并不适应一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该制度存在的前提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这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①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76—177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大量黄金涌入美国,美国货币供应充分,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未充分显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由于国家重建的拉动,美国经济逐渐复苏,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的危害很快就暴露无遗。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扩张,以刺激消费。但是,美国实行的金本位制度却坚定货币紧缩政策,从而引起了经济衰退,使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复苏很快结束。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了明显的金融投机。1927年11月,物价下滑严重、华尔街金融投机猖狂、货币失控,美国经济跌到低谷。[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87页。]
二、胡佛政府的金融改革
胡佛在担任总统期间,虽然其一直推行所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胡佛政府还是被迫开始干预经济,并开始实施金融改革。他的措施有:第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1931年,胡佛政府设立失业救济局,而且还成立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以及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向住房建设贷款。第二,1931年1月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用以缓解金融危机。国家信贷公司的职责是组织各个联邦储备区的合作力量,允许各家银行在参加合作行动的成员的集体担保下,以平时不被接受的抵押物做担保,向美联储贷款。第三,1932年1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用来取代国家信贷公司。复兴金融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复兴金融公司还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第四,1932年7月,国会还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第五,胡佛政府还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由于193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一年,胡佛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金融改革政策。而且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不仅影响美国的政治,还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走向。在大选中,两党互相攻击,共和党指出了金融系统面临的危险,并声称他们已经成功攻克了难关。民主党则攻击称,如果共和党继续连任,那么美国将会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金本位制度的存废问题是两党在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美国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在大选中没有说明他当选后是否要废除金本位制。坚持金本位的选民将罗斯福的态度理解为“将在当前黄金的平价上恪守金本位制”。这帮助他在大选中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并于11月成功当选总统。
但是,罗斯福要到1933年3月才宣誓就职。在其就职前,胡佛总统在制定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必须要考虑新任总统罗斯福的态度,他多次要求罗斯福表明态度,并试图寻求罗斯福的支持,罗斯福对此并不配合。罗斯福在大选中向美国人民保证,他当选后要实行“新政”。然而,一直到就任总统前,罗斯福缄口不谈新政的具体内容。而且,罗斯福在大选前拒绝对金融政策导向表态,也不拥护胡佛的各种政策举措。大选后,罗斯福仍然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政策,以致美国谣言四起,说罗斯福政府将实行美元贬值、并将改变美元含金量政策等。这些謠言使物价再次膨胀起来,并恶化了经济环境。1933初,各种谣言甚嚣尘上,罗斯福仍然拒绝辟谣。这使得公众对各种谣言深信不疑,引发了此次大衰退中将金币和金券当作挤兑目标的现象,强化了由投机性囤积外汇储备引发的海外势力挤兑。[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大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5页。]这给美国银行体系和联邦储备体系的黄金储备带来了压力,许多银行纷纷倒闭。美联储为了应对黄金挤兑,也采取了防御性措施,如允许国外资本挤兑黄金等。但这一措施并没有收到效果,反而使得货币存量进一步下降。1932年11月至1933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三、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改革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克服危机就要进行金融改革。他敦促“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要求广大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使美国走向“复兴和繁荣”。为此,他敦促新一届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具体制定各项措施以完成上述任务。罗斯福要做的这两项工作,是金融改革的关键,是引领“新政”的总纲。
1933年3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银行系统,回笼货币。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该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增发钞票,以缓解货币荒,准许银行增发优先股股票,授权财政部长收回所有的金币和金元票,并增派稽核员检查停业银行负债状况。《紧急银行法》规定,经查明资产足够偿付存款的财力雄厚的银行,准予重新开业。[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M].司徒淳、方秉铸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4页。]
罗斯福还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他首先颁布行政命令,逐步取消黄金硬币和金块金本位制度,用以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联系。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4月5日,他下令所有的美国公民必须在5月1日前,把手中的黄金出售给各银行,再由这些银行转交联邦储备银行。6月5日,国会通过法案,明文规定,凡公私企业买卖合同中规定需用黄金交付的条款一律无效。这就在实际上放弃了使用金币和金块的金本位制度。[赫伯特·斯坦著.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M].金清译,2011年,第27页。]为了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罗斯福政府还大量发行货币,同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和“通货再膨胀政策”,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为此,在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和1933年5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规定,提高价格,促进通货膨胀。[斯坦利·L.恩格尔曼.著.剑桥美国经济史[M].蔡挺、张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2页。]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要求证券商按照“公平游戏”规则,公开披露信息,即为投资者合理分配他们的资金提供必要信息。1934年,又通过了《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根据这项法律,联邦政府设立了证券与交易所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求股票交易所进行登记,并要求有股票上市的所有公司提交财务报告。该委员会还制订了证券交易的各种规章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使投资者对所有公司的真相有所了解。[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M].司徒淳、方秉铸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6页。]
四、金融改革的结果以及影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取得了成功,它不仅对稳定美国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战后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胡佛政府进行的金融改革是被动的,力度并不大,但也收到一定效果,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胡佛金融改革的最大影响,就是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罗斯福政府采纳了胡佛金融改革的一些做法。如罗斯福上台仅3天,就发布了《紧急银行法》。这一法案的内容,正是胡佛政府为了制止第三次银行危机而提出的。但是罗斯福金融改革比胡佛金融改革更深刻、更全面,改革措施更到位,施行力度也更大。因而,羅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了货币扩张性政策,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结束了各州政府无视宪法原则、奉行各自独立的金融政策的做法。罗斯福的金融改革还使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反对通货膨胀政策,转变为通货膨胀政策。罗斯福金融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