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出处知整体 概括材料明逻辑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文本閱读”的技巧,首先是关注材料出处的标题,找出核心话题,并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推断所选的材料与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形成阅读的整体认识。然后是在分别概括材料的基础上,对所选材料进行归纳整合,理清材料彼此之间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跨文本阅读;逻辑推断;归纳整合
  笔者在执教以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为例的“‘跨文本阅读’的技巧”一课时,通过分步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探究并总结“跨文本阅读”的技巧,形成解题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课堂实录与感悟整理如下,以供同行交流研讨。
  一、课堂实录
  (一)从生活材料入手,理解文本知特点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蛇胆川贝液”药盒封面。]
  师:阅读这张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药的名字是“蛇胆川贝液”。还有药的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款药是吉林省长中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的。
  生:我知道了它的国药准字号。
  师:我们大家刚才都是通过药盒封面的文字来获得信息的,除了从文字上获得信息,可不可以从图片上获得信息?
  生:通过OTC图片,我还知道了这药是非处方药。
  生:通过小象的图片,我知道这个药是属于儿童用药。
  师:大家能从一张药盒的封面获得那么多信息,观察很仔细!那么整张药盒的封面核心信息是什么?
  生:(齐)蛇胆川贝液。
  师:如果我把这些信息在封面上换个位置,比如把“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对换一下,把“商标”图片与小象图片的位置换一下,影响不影响信息的获得?
  生:除了影响整个布局的美观外,并不影响信息的获得。
  [教师用多媒体再出示一张关于妇女节的三则材料。]
  师:快速浏览这三则材料,它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围绕这个话题呈现出哪些信息?
  生:(齐)妇女节。
  生:第一则是妇女节的来历。
  生:第二则是孩子在妇女节送给妈妈的手工绘画的贺卡。
  生:第三则是我们学校在妇女节这一天组织女教师去千岛湖一日游。
  师: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三则阅读材料其实就是“跨文本阅读”材料。根据刚才的阅读感知,你能说说“跨文本阅读”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吗?
  生:文本不是连续性的,是由好几个不同形式的材料组合起来的。
  生:内容都差不多。
  师:内容都差不多?你是不是想表达它们都是围绕同一个话题组合在一起的?
  生:嗯。
  生:几则材料可以相互调换位置,也不影响表达。
  生:材料虽然是围绕同一个话题,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的,因此方便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生:文本之中的图片材料,既简明直观,又包含许多信息。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跨文本阅读”材料具有形式多样、相对独立等特点,又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信息互补、丰富全面等优势,这样的文本顺应时代发展,是我们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价值。所以“跨文本阅读”形式逐渐走进高考试卷中,继2017年全国卷之后,浙江2018年的高考第一次采用了“跨文本阅读”形式来替代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方式。面对这样全新的阅读考查方式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咱们就以2018年的浙江高考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阅读技巧。
  (二)从材料出处入手,合理推断知整体
  师:阅读这样的文本,第一步须从材料的出处入手,关注材料出处的标题。因为标题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核心思想。关注出处的标题,就基本知道所选材料的核心话题或观点。
  [教师出示2018年浙江高考试题四则材料的出处。]
  师:通过这四则材料的出处标题,你知道核心话题是什么?
  生:(齐)自然教育。
  师:那通过每则材料的出处标题,你看出它们的核心话题分别是什么?
  生:第一则的核心话题是“自然缺失症”。
  生:第二则的核心话题是“自然教育发展现状”。
  生:第三、四则的核心话题是“生命的未来”。
  师:这四则“跨文本阅读”材料虽然相互独立,位置可以调换,文脉关联性不强,但是既然能把它们放到同一个文本中来,就说明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的。那么,根据四则材料的标题,谁能推断出它们分别与“自然教育”这个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
  生:我感觉材料一和“自然教育”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材料一的标题中有“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字眼,就说明很多儿童患有自然缺失症,还没有接受自然教育,所以才要推行自然教育。
  师:说得很好,逻辑推断能力很强,是个很好的开始,其他同学对其他的材料判断呢?
  生:第二则材料和“自然教育”之间也是因果关系。从材料的标题“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我推断“自然教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这也正是推行“自然教育”的必要性。
  师:你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推断力,还有对文字的敏感力,很棒!
  生:我感觉材料三、四是“自然教育”的表现。
  师:你的感觉是对的,只是表达还不太清晰,应该说材料三、四是自然教育的作用或意义。
  师:我们看,这样经过我们大家一分析,就发现跨文本的材料之间,表面上看是没联系的,其实,只要稍作分析,就能推断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意义链!哪位同学能把刚才的分析,用一句话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一下?
  生:因为“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堪忧,所以要大力倡导推行自然教育,这样对生命的未来会有很大的意义。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中两则材料的出处标题。]
  师:咱们做一个小练习,把刚才学的内容巩固一下。这两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生:(齐)垃圾分类。
  师: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与核心话题是怎样的关系?
  生:材料一的出处标题有“垃圾变资源”这个词组,由此推断出,材料一和“垃圾分类”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垃圾分类这个行为,才让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变成了新资源。
  生:材料二的出处标题是“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从中可以推断出它说的是垃圾分类的做法,“自扫”就是垃圾分类从自我做起,“门前雪”就是从身边做起。
  师:很好!不仅推断能力非常强,品词的功夫也很棒!这样不用看具体的材料,单从每则材料的出处标题,就能大致推断出材料选文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是,这些内容及其关系只是我们通过选文的出处标题猜测推断而来的,到底推斷得准不准确,还要回到材料文本本身。因此,“跨文本阅读”我们还要进行第二步,那就是概括所选的每则材料。
  (三)从材料概括入手,归纳整合明关系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平时拿到一个文本是如何概括的?
  生:靠感觉。
  生:找中心句。
  师:由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看,大家在语段概括上,还基本停留在语感上,缺乏理性思考。其实一个语段的组成常有以下几个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面对具有这些关系的语段,你一般都是怎么概括的?
  生:因果关系的,一般抓因;总分关系的,一般抓总说内容。
  生:递进关系的抓最后一句。
  师:不是抓最后一句,应该说抓最后一层意思。
  生:转折关系的抓后面一层意思。
  师:并列关系的呢?
  [学生无人应答。]
  师:并列关系的确不好概括,我这里提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并列材料中寻找相同点,加以提炼。比如2018年浙江卷的“跨文本阅读”材料一中,作者罗列了四个孩子的话,如果想要概括这则材料,就要看看四个孩子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骑车感受自然。
  师:骑车感受自然无可厚非,现在很多人也都喜欢骑车去感受自然,但能说这是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主要原因吗?再仔细读读他们的话。
  生:老师,我知道了。他们在自然中骑车的时候,都会有安全隐患。比如第一个男孩说“骑车不走大路”,还和“汽车比赛”,这样有可能给动植物带来伤害;第二个小男孩说“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这样有可能因此丧命!第三个男孩说“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也是有安全隐患!第四个是女孩子,虽然没说这些,但是通过她的表达,可以看出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然。
  师:你的观察分析能力真强!既然这几个孩子的话有一些共同点,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把这则材料概括为“儿童骑车盲目亲近自然”!
  师:那么第二则柱状图表要怎么概括呢?
  [学生无人应答。]
  师:看大家都比较茫然,现在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读图方法。其实这里的读图要比语言运用“图文转换”中的读图题简单。读柱状图要做到三关注:关注总体趋势,关注两极发展,关注特殊同类。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材料二的柱状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从关注两极发展角度看,在自然教育受众中“儿童”和“亲子”占据的比例最大,“政府机构等”和“中老年人”占据比重最小。
  生:从关注特殊同类角度看,中老年人占据比重最小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老人年龄大,腿脚不便,感受自然力不从心。
  师:选择题的第一题针对这个图表,B选项有这样一个表述,你感觉对不对——“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生:我觉得是对的,“较小”的表述不绝对,符合图表信息。另外政府机构人员和公司的职员人群庞大,但自然教育受众人数占比较小,这就说明自然教育市场非常广阔!
  师:那么这个表格可以怎么概括呢?
  生:自然教育受众群体单一、不均;政府机构和公司的自然教育市场广阔。
  师:你概括得很好,但是还有点烦琐,如果这两句话只保留一句,你会保留哪一句?
  生:自然教育受众群体单一、不均。
  师:材料三和材料四在句子组合上大致属于什么关系?该如何概括呢?
  生:它们是总分关系,我用找核心句的方法概括。材料三的核心句是“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材料四的核心句是“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师:你找的位置比较准确,但直接用这两个句子还有点啰唆,能不能抓住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压缩整合一下?
  生:材料三概括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亲生命性’”;材料四概括为“人有一种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生物恐惧症’”。
  师:四则材料概括好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概括的内容,来给它们归归类?比如,你感觉材料一和哪一则材料关系最为密切?
  生:和材料三关系最密切。
  师:可以说说理由吗?
  生:材料三说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亲生命性”,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儿童才会天生地喜欢盲目亲近自然。它们是因果关系。
  师:嗯,说得很好。那么材料一、三又和哪一则材料关系最密切呢?
  生:和材料四。因为材料一、三说的是“亲生命性”话题,而材料四说的是“生物恐惧症”的话题,一个是“亲”,一个是“恐”,二者属于话题相反的并列关系。   师:剩下的材料二就是一种事实列举了。这样归类组合之后,你们能不能运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四则材料的概括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段话呢?老师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语言环境。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因为_____,所以_____,但是_____,而且_____。因此,____。
  生:因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亲生命性”,所以儿童喜欢骑车盲目亲近自然,但是人在后天学习实践过程中又会得“生物恐惧症”,而且现实自然教育受众群众单一、不均。因此,人的自然教育很重要。
  师:说得非常好,语言简洁,逻辑性强,此处应该有掌声!
  [掌声。]
  师:探究到此,我们可以知道,虽然“跨文本阅读”中的每一则材料看似相对独立,没有什么联系,但只要我们通过以上的两步来阅读,就可以理顺文本关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再做题,特别是做最后一个简答题就显得容易多了。比如浙江2018年高考真题的最后一小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你是不是感觉这个问题很容易?
  生:是啊。事实依据就是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概括内容,理论依据就是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概括内容。
  师:下课之前,老师用两句口诀来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也请大家能够记诵下来,并结合学案的巩固练习,进一步揣摩、运用。
  生:(齐读教师出示的口诀) 关注出处集信息,合理推断知整体;概括材料找同类,归纳整合明关系。
  师:下课。
  二、教后感想
  “跨文本阅读”是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的一大亮点,也是整张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引起师生关注。怎样迅速掌握这类文本的阅读技巧,获取有效信息,并把相应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实战训练中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课堂实际,笔者试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紧扣文本,形成逻辑
  在“跨文本阅读”技巧的课堂教学操作中,分析文本是重点,培养逻辑思维是目的。确定这样一个主题,基于2018年高考小阅读这部分的文本类型发生了变化——由论述类文本向实用类文本的跨越。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曾预设了三种教学主题方案:一是“跨文本阅读”中的图表阅读法,二是“跨文本阅读”中的客观题解题技法,三是“跨文本阅读”技巧讲解。前两个教学主题,看似突破口较小,但在教学实际中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第一种方案只对应了“跨文本阅读”中的一则材料,打破了整个文本的整体性,不够全面,且容易上成图文转换课,背离了教学目标;第二种方案的重点在于破解客观题,然而,高考小阅读的文本类型发生了变化,题型无变化,如果一味讲解解题技巧,就落入传统论述文解题方法的窠臼,而且单纯的解题技法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太过功利。经过比较、权衡,笔者确定了第三种方案。此方案的优势在于突出文本整体性,侧重文理逻辑结构,能纠正应试中重考题轻文本、先题后文的弊端。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着以文为据、法从文出、文法结合的教学理念,本课达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从教的方面来看,笔者考虑到学生对“跨文本阅读”这个术语十分陌生,就避免概念化讲解的方式。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两则生活材料,自然而然就引出了“跨文本阅读”的特点;接着,由2018年浙江卷高考真题材料引入“核心话题”,通过关联材料的出处标题和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跨文本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逻辑推断能力;最后,还是以2018年浙江卷高考真题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具体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完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认知的质变。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文本,从材料中找方法,去除套路化,层层递进,井然有序。从学的方面来看,学生能学以致用。比如,学生能根据对2018年高考浙江卷真题材料的分析技巧触类旁通,顺利完成对2017年全国卷Ⅱ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核心话题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了逻辑判断能力。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从课堂气氛来看,师生互动性很好,学生思维活跃且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能学会用相应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由此可見,教与学具有同步性,“跨文本阅读”的步骤是成功的。
  (三) 一文多教,临“危”不惧
  本次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然而,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因为每次上课的学生群体是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也是不同的,同一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使课堂教学臻于完美的方法是不断实践,所以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此外,教师还要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比如本次课上出现了两次提问“无人应答”的局面:一次是提问怎样概括表示并列关系的语段,另一次是提问怎么概括柱状图表。诚然,学生能成功回答出每个问题是值得欣慰的,但这样的课堂却显得不够真实,因为他们的年龄、心理、思维方式等因素决定他们的认知水平暂时还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因此,不应该苛求。适时缄默,也是一种留白的艺术。在教学中,笔者抓住契机,对教学难点加以指引点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提示,且茅塞顿开,从而使课堂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摘 要:从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语用题的阅卷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逻辑思维不严密;概括不全面;审题不仔细;语言缺少严谨性;逻辑思维不深刻,没有做到有理有据地分析。所以,语用题的备考应该着重于学生思维品质、逻辑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考语文;语用题;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5、第6两道语用题打破了常规考法,让考生有些措手不及。虽然语用题考查形式多样化,但考查的本质是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驱动的策略可以有体验式驱动、指导式驱动和整合式驱动。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教学策略;《石壕吏》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选文《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入耳而不烦”一句,《教学参考书》把“烦”翻译成“厌烦”。邓英树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王峰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也都把“烦”翻译成“厌烦”。但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烦”的最后一个义项是“动心”,而所举的例子就是这句话。纵观上下文,从说话者身份、听话者心理以及创作意图等角度考辨,把“烦”
期刊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现代性和市场经济飞速蔓延,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理性渗透入乡土社会。伴随着社会变迁,当前乡村中个体对其他村民、土地和乡村的依赖性降低,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化和理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传统熟人社会的人格信任、情面规则依然在无形中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际,这种处于传统-现代连续统中间状态、兼具现代性和乡土性的乡村社会是“后乡土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乡村集市作为村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共场所,其间充盈着经济行动之外的丰富的意义表达,所以本次研究通过关注集市上的人际互动和交
摘 要:思辨性阅读的起点是从质疑起始,立足生本,问题引领,解决“思辨什么”的问题;落点是在思辨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辨,学会思辨与阅读的思路与方法,解决“怎么思辨”的问题;终点是解决问题,指向发展,解决“为什么要思辨”的问题,它指向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阅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  思辨性阅读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热
期刊
戴老师的课例,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给了笔者很好的启发。  一、巧用《语文作业本》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流程  戴老师巧妙地以《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中的四个学习任务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很好地完成了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内容及情感、学习欲扬先抑及象征手法等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教学扎实有效。  好的教学设计总是简单明了的,然而简单的设计背后却有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一度被淡化的“知识”重回语文教师的视野。基于统编教材的写作教学,可采取如下实践路径:追求“一课一得”,从“发现”到“建构”;适时“宕开一笔”,让“兴趣”撬动“思维”;拒绝“复制粘贴”,化“陈述”为“程序”。  关键词:写作教学;统编教材;语文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语文学科的知识成为一种伤害,“死记硬背”加“题海
期刊
摘 要:要避免小组合作探究走形式,整个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在整个小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主导作用,重视阅读问题的设置、课堂互动形式的设计和问题探究的引领。  关键词: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提到小组合作探究,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这样一个场景: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学习小组进行探讨,在热火朝天的你说我说之后,教师请小组代表综述讨论结果。这个看似很流畅的过
期刊
摘 要:写作过程性指导是写作教学中较为欠缺却又极其重要的一环。聚焦写作的过程性指导,教师可采取如下路径:把握体式特点,萃取写作知识;设计写作活动,提供学习支架;关注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指导。  关键词:写作教学;过程性指导;写作知识;写作支架;评价量表  早在十年前,王荣生教授就提出了“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一观点,在常见的写作课堂中,“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成为写作教
期刊
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其中长期占据主体地位的乡城流动人口更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家庭化流动逐渐成为主流,女性流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性别比趋于平衡,关于流动人口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与日俱增,其中健康性别差异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女性流动人口自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性。同时,乡城流动人口面临着较大的社会环境落差,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因此,本研究聚焦乡城流动人口,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分性别描述乡城流动人口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