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画韵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n78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扇面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但真正得到发展却是宋以后的事情。明清两代,折扇的广泛运用、帝王对扇面的钟爱、文人雅士的乐于赏玩等诸多因素促使了扇面艺术得到繁荣与发展。在这个时期,不管是在题材、内容、形式还是技法、构图、意境、风格等方面,扇画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金笺扇面的富贵气迎合了达官贵人的奢糜之嗜,大家争相用之,促使它成为明清两代折扇书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国库庋藏还是私家收藏,存世的扇画作品也以折扇和团扇为主,这些扇面艺术贯穿了整个明清绘画史,为研究明清绘画的时代风格及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信息资料。本文也借此良机,结合粤博藏品解读明清扇画艺术。
  
  明代扇面绘画
  
  明代的团扇画,承宋代之余绪,仅明初浙派有仿宋山水团扇。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勃兴促使了折扇绘画的真正兴起,他们的扇画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明中后期,注重师法古人传统技法、笔情墨趣的松江画派在扇画上也能脱去窠臼,自成风格,画风一直延续到明代末期。此外,以山水、花卉为擅的“武林派”,人物画家丁云鹏,花鸟画家陈洪绶、周之冕,山水画家高阳、恽向等众多画家在明代扇画史上也都留下浓墨淡彩的一笔。
  
  文征明的《山水图》(图一)泥金扇面,描绘深山郊林、小桥流水、茅屋驿站,骑驴远足者与随从遨游山间的悠闲之景。文征明的扇面作品题材不拘,人物、山水、花鸟皆有,早年多细谨,中年趋于粗放,晚年粗细兼备。此件扇面画风颇受赵孟頫影响,设色近乎青绿。用笔介于工细与粗放之司,山石皴法洒脱秀润,构筑一派清新宁静之意境。画面采用放射性构图,却能克服不和谐的视觉效果,实在难得。
  唐寅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洒金扇面《水仙图》(图二),将三丛水仙置于画面中央,长叶用线顿错有节,气贯始终,水仙花姿态多样,形象逼真。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淡雅,表现水仙妩媚娇嫩、芳香迷人的特点。配上诗句,书画合璧,妙趣无穷。钤有朱文长方印“唐伯虎诗画印”一方。此件扇面作品有近代画家唐云所书的边款,唐云以诗相和,从诗意中可以见得他对唐寅的敬佩之情。经唐云鉴赏,认为此为真迹,并从边款可知,作品曾为树莹所藏。
  从明代开始,岭南绘画得到长足的发展,画家不下千人,其中也有部分青睐于扇面创作。如张穆,字穆之,号铁桥,东莞人,民间画家之一。擅画马,亦工翎毛走兽、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常作挂轴,时也染笔扇画。作品《红叶雄鹰》(图三)泥金扇面,画面描绘雄鹰栖息古树的情景。雄鹰兼工带写,羽毛点、染、擦并用,丰满蓬松、质感鲜明,尖喙利爪用细笔重墨勾勒,眼神犀利、气势威武,栩栩如生。古树一反工细之用笔,树干显得古壮,再配上几片用湿笔写成的红树叶,对比鲜明。
  
  历代才女不管身在闺阁还是青楼,大多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很多作品流传至今,并为藏家所追捧。女性画家一般以兰、石为主题,多作小品,但明代却有擅山水且画艺被诩为与宋代山水名家范华原(即范宽)相媲美的女性画家范珏,字双玉,浙江青溪人。她虽身在青楼,却凭着高深的笔墨造诣为时人称道,尤以山水画为胜。清余绍宋《板桥杂记》言她:“性喜画山水,摹仿大痴、顾宝幢,槎桠老树,远山绝涧,笔墨间有天然气韵,妇人中范华原也。”其山水作品存世极少,所幸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庋藏有范珏《山水》(图四)扇面一件,描绘槎桠老树,远山绝涧、茅屋碣石,虽用笔寥寥,但树之苍古、山之淡远、水之平静、石之坚实无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墨间有天然气韵,意境深远,倍显珍贵。
  
  清代扇面绘画
  
  
  团扇到清代中后期才再度辉煌,清代折扇绘画则延续了明代的发展趋势,在“四王”、“四僧”、“金陵八家”、宫廷画家、“海派”、“岭南派”等各路画家的推动下,在追求笔墨情趣的同时,于形式内容上翻新出奇。如风格技巧求新求变,题材丰富多彩,合作之风盛行,并且受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影响,隶书、篆书频频出现在扇画上。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
  李汝南,字湘石,四川温江人,工书画,尤善画兰,现存扇面作品较多。《兰花图》(图五)团扇,为常见的正圆形状,画面随形取势,将兰花设计成半环状造型,虽弯曲程度稍微夸张,但与扇形的和谐使画面自然流畅。加上墨兰线条简约、墨色浓淡对比强烈,于干劲中见柔美,于雄姿中见婀娜。再与右上角合乎主题的诗词遥相呼应,突出主题。
  
  弘仁(1610—1663),明末诸生,名韬,字六奇,甲申后为僧,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又字渐江僧、无智等,安徽歙县人,“清初四僧”之一。作为遗民画家,他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追求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的画风。他的折扇作品多取材山水、梅石,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存世较多。作品《山水图》(图六)扇面,采用放射性构图法。弘仁的山水喜仿倪瓒,深造妙境,特别是他深爱家乡黄山的奇松怪石,伟岸峻峭,常作该题材,以寄托孤傲清高之情。此件扇面虽师法倪瓒,但取其境、合其法。画中山石得北宗之雄健,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画面右侧桔树与茅屋线条疏秀,清奇磊落。整个画面显得简约疏旷,清幽冷峻。
  王学浩,字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画承“四王”之风,注重摹古,讲求笔墨韵味。折扇多山水、花卉题材,亦有少许人物画。清人殷树柏在《椒翁诗画册》跋中称:“近时山水得盛名者,浙江则奚铁翁(奚冈),江南则王椒畦先生。同工异曲,各成一家。” (转引自沈江《清朝王学浩<仿大痴浅色法山水图>》,《昆山日报》2004年9月27日)作品《山水扇面》(图七)乃王学浩临摹高尚书山水作品,它虽然是一幅仿古山水,但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气息浑厚苍茫,墨色浑然一体,非常和谐。另外,人称“泥画拔锥”的画法在这里可以见得,远望似多笔画成,实乃一笔所为,极其生动传神,这也是王学浩超越时人的地方。
  自古至今,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唱和是艺术、情感交流之雅事,而合作绘画的出现更是将人与人的交流、互动、沟通推进了更高的层面。清代的画坛合作画扇沸沸扬扬,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以谢观生、张维屏、何有书等合作的《山水书法》(图八)扇面为例,合作画扇人数不限,题材不拘,同一扇面可以容纳书法、山水、花卉、人物。构图形式多样,其中比较特别的要数分割式构图法,如图所示,画面被平均分割成多份,将多个独立成景的绘画或独立成章的书法安插其中,这种构图法的扇面因集合了画家们的精华之作,所以美其名曰“集锦扇”。此件集锦扇是画家合作持赠云巢大兄的作品,由谢观生临各家山水共四屏,再相间插上张维屏、何有书、正亨、岳松四人各自不同楷体书法合作而成,精细中见功夫。
  清代岭南画坛的画家同时是书家或诗人,能画扇者居多,画风、题材也与时俱进,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少。如清代晚期的苏六朋(约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顺德人,是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善山水、人物,从他的扇面略可窥见清末广东世俗画之一斑。《兰亭修禊图》(图九)扇面描绘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诗、相会的故事。画面兼工带写,勾画出曲水弯弯,兰亭一角,树木丛生。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衣纹概括,取法宋元,画法工细,但不刻板。人物画是苏六朋所擅长的题材之一,所以写绘之时颇为顺手,运笔流畅。此件作品与文征明所作同题《兰亭修禊图》扇面在构图上呈左右对称,人物布局基本相同,笔者疑此件作品是苏在过目文征明同题画之后所作。
  谈到岭南派,没有不提到“二居”的花鸟画及撞水撞粉技法。对于扇画,也是他们俩乐于表现的艺术形式。居巢(1811—1889),字梅生,号梅巢、今夕庵主。祖籍江苏宝应,其先世任官岭南,遂定居番禺隔山乡。善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曾提出必先形似才能神似的观点。作品《鹭鸶》(图十)扇面虽不是写生作品,但画面鹭鸶寥寥几笔,概括简洁,造型精准,把它缩颈耸肩的动态细节无遗地展现出来。透过画面,可以见得这都是居巢平时重视观察自然所练就出来。加上周围的没骨野花、浮萍、水草,整个画面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
  清风画韵
  清风画韵
  清风画韵
  清风画韵
  清风画韵
其他文献
邵洵美(1906-1968),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上海。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清朝的大官,他的生母是盛宣怀的女儿,他的嗣母则是李鸿章的千金,因此,他的家可以说是一个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官宦大家庭。到他父亲一辈,虽然家道已渐趋没落,但家境还相当殷实。1923年,邵洵美从南洋路矿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赴欧洲留学,在那里,他结交了许多日后成为名家的诗人画家,并广泛涉猎各国诗作,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
期刊
6月9日,恰逢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荣宝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开槌,酣战两天后于6月10日晚圆满谢幕。本次拍卖会862件作品共成交699件,总成交额为15515.84万元,成交率81%。其中,中国书画专场成交总额为7424.36万元,成交率为80%;中国油画专场成交总额5910.40万元,成交率88%;中国古董专场成交总额1983.08万元,成交率75%。  书画专场中,由“玉莲斋”徐
期刊
青花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制作技术完全发展成熟。特别是在明代和清代的早、中期,青花瓷无论产量和质量均达到了鼎盛时期,真正成为我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其中白地青花瓷是流传最广、存量最多、最受欢迎的陶瓷品种,也是当时从宫廷到民间及在外销陶瓷中为最常见的陈设品和日用品。后来在白地青花瓷基础上,又发展出许多与青花瓷有关的新品种,包括带青花的五彩、斗彩、三彩、粉彩、矾红彩、描金彩等彩瓷品种,还有各种色釉青花,如豆
期刊
《收藏·拍卖》杂志上一期董桥先生撰文提到的张本义萧文立两先生编纂的《罗雪堂合集》,已由华宝斋书社精心印制为宣纸线装三十九函一百八十八册,西泠印社社版一次出齐。《合集》搜集中国近代以来国学研究领域真正当之无愧的大师上虞罗振玉先生全部学术论著,这是这位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有多项开创之功的学者一生治学心血第一次完整结集。  罗振玉自己的著述,除前半生论文曾合编为《永丰乡人稿》四集外,其馀都随时编年刊布,未
期刊
一九九三年成都出版社出版的《琴韵》,有署名顾鸿乔者,撰文纪述四川琴家裴铁侠的生平及所藏琴。文中一段:  裴铁侠一生搜藏古琴不少,其中除唐代大、小雷琴外,还有宋元明清各代古琴二十多张,均属上品,如:唐琴“古龙吟”、宋琴“龙嗷”。裴铁侠将大、小雷琴与“古龙吟”、“龙嗷”并称为四唐琴。现考证:“龙嗷”为宋琴,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古龙吟”据说现在上海。  《今虞琴刊》中,对裴铁侠其它藏琴亦有记载。  四
期刊
水彩画似乎从来不是热门,虽然水彩画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但由于这种小品性质的绘画,很难承载主题性绘画的技术,导致其一直徘徊在学术认可与市场认可的双重认定之外。被认为是“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无出其右者”的王肇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少有的把结构作为一种精神语言运用自如的大家之一,他是有价值的,但他被边缘化了!目前市场上疯狂走红的当代艺术家.迅速吸了人们太多太多的关注目光。而对20世纪老一代的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国际艺术界突如其来的中击性影响之奇观性与重要性不亚于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和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日渐吸引着国际艺术界的注意,而像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重要国际事件也往往少不了中国艺术家的身影。两年前,中国第一次在威尼斯双年展设国家馆。尽管历史不长,中国馆已成为该展览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它对中国艺术界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国家馆
期刊
香港佳士得一连五天(11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名表秋季拍卖会创下历来亚洲区拍卖会的最高总成交额纪录,共拍得16.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佳士得国际行政总裁Edward Dolman表示:“香港佳士得取得的骄人成绩,反映出亚洲区拍卖市场十分强劲,对高质素的艺术品需求甚殷,并再一次肯定了佳士得在区内的领导地位。在本季的拍卖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竞投踊跃,不少拍卖项目
期刊
傅抱石1935年在日本留学时,尝以日本绢作山水小幅,为郭沫若所得,后郭氏转赠吴履逊,并题以一绝云:“银河倒泻自天来,入木秋声叶未摧。独对苍山看不厌,渊声默默走惊雷。题赠履逊同志清玩,蜀南郭沫若”。吴履逊为广东揭阳曲溪人。其地距予之旧家十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郭沫若订交于日本,“一·二八事变”任蔡廷锴部营长,向前来挑衅之日本军舰开出第一炮者即彼也。故郭沫若氏称之为“一·二八炮手”。郭氏曾任国
期刊
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影像拍卖专场,此次人拍的130余幅照片,多数为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常态,长期在社会生活中频繁曝光且为中国摄影史及其重要的纪实摄影家和其代表作品。      影响摄影作品收藏价格的几个重要因素    ·摄影师有多红:  一个摄影师在当时有多红、他在摄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这个摄影师摄影作品价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摄影作品的代表性和重要性:  同一摄影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