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禁止儿童玩手机可行吗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e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饭、睡觉玩手机,上厕所也玩手机……孩子沉迷手机令很多家长头疼。其实,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免不了要接触电子产品。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何会沉迷手机,我们该如何引导?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其实,关于“孩子沉迷手机”这个话题的讨论从没停止过。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一下手机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如此恋恋不舍。据媒体调查研究,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 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多个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个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 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
  娱乐型 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但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危害巨大
  大家之所以会关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话题,因为其危害巨大。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全国范围内中下阶层的家庭中抽取了100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接触不到手机,另一组孩子则人手一部。由此展开跟踪调查。
  几年后的结果是,接触不到手机的47名孩子考入大学,其中16名获得全额奖学金,只有3名高中毕业后在家帮忙。接触手机的50名孩子只有两位考入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考入大学的概率比玩手机的孩子高了23倍。
  长时间沉迷于手机,还會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影响就业;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学习成绩下滑;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强行禁止孩子玩手机可行吗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完全,满脑子想着玩耍与放松,必要时施加管制,是负责任的体现。那么强行禁止孩子玩手机可行吗?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限制孩子玩手机,要“约法三章”
  其实,当孩子拥有手机后,家长若能正确引导,发挥其正面用处,反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首先要和孩子来个“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但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
  4.要注重“约法三章”的“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当然,家长也要从自己做起,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陪伴孩子,同时多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爱好,将孩子对手机的热情转移到各种课外活动中。
  净心荐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对学生健全独立人格的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习礼知义、养心修性、明智塑德、立身行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明辨是非、远恶近善,更好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相处,健康成长。本文从“习礼”“养心”“明智”“立身”几个方面,讨论初中德育教育的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方向与策略
期刊
摘要:阅读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在这三者中,学校仍然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笔者多年在农村一线从事教育工作,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谈一下农村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键字:书籍;心灵;农村学生;阅读教学  书籍是学生观察体会世界的一扇窗,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孜孜以求的东西。这一原则在2019年南通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该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旨在引导学生既能走进书本寻求知识,也能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学会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示范作用。  一、
期刊
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多多,个案中的孩子和问题却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有点特别的案例,在隐去来访者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和各位读者稍作分享。  一、来访背景  来访者是一对焦虑的夫妇,焦虑的问题在于夫妻俩对叛逆的儿子百般努力教育,但儿子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最终无计可施,在网上查到外地有专门针对特殊孩子进行特殊管教的学校,并初步联系,打算送到那边进行封闭式强制式教育管理,并就这种方式是否可行想听听我的意见。  二、
期刊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各种事物、各种技能都在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挖掘他们无限的潜能。篮球活动能让孩子身心、意志品质等各方面得到发展。虽然幼儿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和坚持性都不稳定。如果进行大量篮球技能的枯燥练习,幼儿容易疲劳、不耐烦,逐渐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本文笔者从实践中得出利用趣味篮球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篮球;幼儿;学习兴趣  篮球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基
期刊
问题能够推动教学课程的进展,而好的问题则更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好的问题能够解决学生们在学业上的疑惑,帮助学生们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針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处提问  思维是人类活动的最高权限,它能使人们不仅反映由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能够反映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障碍会阻碍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会使得学生混淆一些相关的知识,针对学生的思维处提问具有必要性。
期刊
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普通人在与同伴相处时会显得更加快乐,但高智商人群却不会。  心理学家分别进行了两次研究,基于2001年与2002年对1.5万名18~28岁参与者的采訪数据分析。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参与者们的智商、所在地人口密度以及对生活满意度等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口密度较低的环境中,普通人的心情会更加愉悦,但高智商人群并不会。第二项研究
期刊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神秘的存在,她的名字,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的。她,就是王承書。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她就表现得非同一般,数学天赋奇高。  17岁时,王承书喜欢上了物理学,她说:“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是物理学。”她萌发了用物理学让饱经战乱的祖国崛起的想法。那时国内物理学远远落后于世界,她能有如此非凡见解,实在难得。  1930年,她考
期刊
摘要:教学理念正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认识到语文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养成不仅仅局限于课内阅读中,为了实现该目标,还需要结合课外阅读。只有同时提升课内外阅读教学质量,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课内;课外;
期刊
马虎大意的求职者  HR(人力资源)王先生说,他的邮箱常收到没标题的邮件,或是郵件正文只写“见附件”三个字,结果附件空空如也。还有人明明投递的是这家公司,邮件正文的开头却写着别家公司的名字。更有甚者,一份简历“随便一看就找出5个错别字”。  建议:上述小错误给别人的感觉是你很马虎,做事不认真。投简历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爱瞎展示的求职者  很多人的简历都是标准的统一内容,没有做到因行业而异,因岗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