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记者与一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对话:“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中国有句老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福;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而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个性的启蒙阶段。国外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纵观当前农村幼儿,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此以往,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礼貌习惯欠缺;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
因此,面对这些无良好习惯的农村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较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奠定基础。我所在的幼儿园根据以上现状,早就开展了“学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我给同行们谈点粗浅的认识。
学前幼儿具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爱模仿,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行为和意识情绪化,学习得来的知识和行为容易遗忘。在记忆丢失于再次强化的间隙会发生一些质的改变。这些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辅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
1 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正面引导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龄儿童知识和行为的养成几乎全靠从成人处,社会交往中模仿而习得。如果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将轻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刚入园时,只有少数孩子习惯较好,大多数幼儿生活在农村,而家中大人由于忙于田间耕种而无暇顾及孩子,加上父母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致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入园后,随地大小便,乱扔乱丢,弄得幼儿园成了生猪贩卖市场。我接手此项工作后,对每个幼儿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悉心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言传身教,一个学期后,孩子们已基本能保持地面整洁,小手小脸脏了就洗,大小便也能入厕,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在良好环境中定型了。
2 榜样激励
幼儿是非观念不明确,通常对事物只分好的,坏的,对成人语言理解表面化,常常出现越想禁止的不良行为反而禁止不了,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必然现象。对此,可用正面的好榜样带动他们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不仅要在幼儿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动中去。我针对个别幼儿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的活动,使幼儿先对李小多认识,但没有立刻要求每个幼儿都要做李小多,而是又进行一个分纸游戏。纸由三位值日生来分,我有意识地在每一叠纸中夹上一张不同颜色的纸,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总是喜欢拣异样颜色的纸。果然,三位值日生分到这张纸时都看了看,其中两位把纸给了同伴,而另一位值日生却留给了自己。我看后笑着说:“今天我们班上又多了两个李小多。”就这样,孩子们在以后许多活动中都争做李小多。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李小多”这个歌曲人物榜样,及时肯定了两个“李小多”行为的值日生,又以两位值日生的行为暗示了另一位值日生。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自尊的需要,同时又进行了榜样激励教育,使孩子们遵照榜样行为来行动。此后,近似“孔融让梨”之类的行为便养成了。
3 教育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教育教学活动要连贯一系列活动进行
童心是幼稚的,好奇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到户外活动,观察,无意识地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让幼儿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就要围绕这一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这一知识产生好奇感,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单靠一两个故事,几个游戏就行了,教学活动要渐渐由浅入深,用系列化地活动强化和训练。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一次次活动中完成了。
4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依赖及时有效地评价
我班幼儿尹念平时最不爱劳动,一天,我见他竟然帮教室里的垃圾装好,带出去倒掉。我看在眼里,却喜在心里!等他回到教室后,我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今天你表现不错哦!继续加油!从此,我们班的垃圾几乎被他包了。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像小花在狂风暴雨中成长,及时有效地公正评价就是滋润小花的阳光雨露。
5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应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生家庭及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6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坚持不懈,将其纳入自己保教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因农村孩子陋习较多,不花大量的时间来矫正,是不能形成好的习惯的。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反复训练以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训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这一习惯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幼儿到其他班借送教学玩具;开家长会时,让孩子自己邀请父母参与活动;公开教学活动时,有意安排幼儿与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当然,在这反复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切忌空发命令,这既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又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训练“饭前便后洗手”这一习惯时,除了每一次活动结束、用餐前后提醒组织幼儿洗手外,教师一定要作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矫正动作有困难、行为有反复的幼儿,并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或批评,次次如此,天天如此,好习惯便会自觉形成,并会伴随其终身。幼儿的发展和提高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先前进一步再后退一步,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每天都为他们播种一种行为,一份希望,孩子将收获一种良好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福;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而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个性的启蒙阶段。国外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纵观当前农村幼儿,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此以往,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礼貌习惯欠缺;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
因此,面对这些无良好习惯的农村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较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奠定基础。我所在的幼儿园根据以上现状,早就开展了“学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我给同行们谈点粗浅的认识。
学前幼儿具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爱模仿,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行为和意识情绪化,学习得来的知识和行为容易遗忘。在记忆丢失于再次强化的间隙会发生一些质的改变。这些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辅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
1 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正面引导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龄儿童知识和行为的养成几乎全靠从成人处,社会交往中模仿而习得。如果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将轻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刚入园时,只有少数孩子习惯较好,大多数幼儿生活在农村,而家中大人由于忙于田间耕种而无暇顾及孩子,加上父母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致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入园后,随地大小便,乱扔乱丢,弄得幼儿园成了生猪贩卖市场。我接手此项工作后,对每个幼儿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悉心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言传身教,一个学期后,孩子们已基本能保持地面整洁,小手小脸脏了就洗,大小便也能入厕,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在良好环境中定型了。
2 榜样激励
幼儿是非观念不明确,通常对事物只分好的,坏的,对成人语言理解表面化,常常出现越想禁止的不良行为反而禁止不了,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必然现象。对此,可用正面的好榜样带动他们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不仅要在幼儿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动中去。我针对个别幼儿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的活动,使幼儿先对李小多认识,但没有立刻要求每个幼儿都要做李小多,而是又进行一个分纸游戏。纸由三位值日生来分,我有意识地在每一叠纸中夹上一张不同颜色的纸,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总是喜欢拣异样颜色的纸。果然,三位值日生分到这张纸时都看了看,其中两位把纸给了同伴,而另一位值日生却留给了自己。我看后笑着说:“今天我们班上又多了两个李小多。”就这样,孩子们在以后许多活动中都争做李小多。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李小多”这个歌曲人物榜样,及时肯定了两个“李小多”行为的值日生,又以两位值日生的行为暗示了另一位值日生。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自尊的需要,同时又进行了榜样激励教育,使孩子们遵照榜样行为来行动。此后,近似“孔融让梨”之类的行为便养成了。
3 教育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教育教学活动要连贯一系列活动进行
童心是幼稚的,好奇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到户外活动,观察,无意识地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让幼儿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就要围绕这一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这一知识产生好奇感,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单靠一两个故事,几个游戏就行了,教学活动要渐渐由浅入深,用系列化地活动强化和训练。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一次次活动中完成了。
4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依赖及时有效地评价
我班幼儿尹念平时最不爱劳动,一天,我见他竟然帮教室里的垃圾装好,带出去倒掉。我看在眼里,却喜在心里!等他回到教室后,我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今天你表现不错哦!继续加油!从此,我们班的垃圾几乎被他包了。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像小花在狂风暴雨中成长,及时有效地公正评价就是滋润小花的阳光雨露。
5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应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生家庭及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6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坚持不懈,将其纳入自己保教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因农村孩子陋习较多,不花大量的时间来矫正,是不能形成好的习惯的。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反复训练以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训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这一习惯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幼儿到其他班借送教学玩具;开家长会时,让孩子自己邀请父母参与活动;公开教学活动时,有意安排幼儿与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当然,在这反复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切忌空发命令,这既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又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训练“饭前便后洗手”这一习惯时,除了每一次活动结束、用餐前后提醒组织幼儿洗手外,教师一定要作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矫正动作有困难、行为有反复的幼儿,并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或批评,次次如此,天天如此,好习惯便会自觉形成,并会伴随其终身。幼儿的发展和提高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先前进一步再后退一步,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每天都为他们播种一种行为,一份希望,孩子将收获一种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