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日益走高的离婚率,不少父母在处理自己婚姻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温暖,会出现较重的自卑感,心理有阴影,性格孤僻、偏激,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上进。
离婚已成为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有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多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初三女生小丽说,她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在没有给她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再婚,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里,女孩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我无法叫陌生人爸爸
小丽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因为不断的争吵和种种原因而离婚了。离婚后,小丽判给了妈妈,但妈妈却把她送回了老家与姥姥住在一起。直到去年,小丽到了读中学的年龄,妈妈才重新把她接了回来。然而,这一次家里不仅只有她和妈妈了,而是多了一位陌生的“叔叔”。妈妈告诉小丽,这位叔叔就是她的新爸爸。“面对这个陌生的男人,爸爸两个字我怎么也叫不出口。可妈妈总是逼我,好几次她还因此而生气了,说我一点也不懂事……”后来,小丽妥协了,她学着叫爸爸,但也就仅此而已,她和新爸爸从来就没有第二句话。“在这样的家里,我觉得压抑极了。”小丽说。
离异家庭孩子缺乏安全感
随着我国日益走高的离婚率,像小丽这样的孩子正在日益地增加。不少父母在处理自己婚姻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温暖,会出现较重的自卑感,心理有阴影,性格孤僻、偏激,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积极上进。
小丽的故事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在处理离婚与孩子的问题上,作为监护人,小丽的母亲至少犯了两个错误:首先,她将孩子扔给了外祖父母。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第二,她在自己再婚前完全没有和女儿交流,再婚后又生硬地强迫孩子接受一个对于她来说完全陌生的“爸爸”。这样做,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容易加重孩子原本就已存在的心理负担。
夫妻在离婚初期,如果孩子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最重要的一点是告诉孩子你们仍然爱他,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回安全感,减少恐惧、自卑和孤独。
很多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再婚时都会难以接受。一个是担心自己如果亲近继父(母),就是对亲生父(母)的“不忠诚”。另一方面,当亲生父母再婚后再生育的时候,孩子会担心自己失去亲生父母的爱,觉得自己在新家庭中是多余的。面对这些情况,孩子的亲生父母和继父母都要鼓励和容忍孩子的情感宣泄,还应保持孩子与没有抚养权的亲生父母的联系,使孩子逐渐相信同继父母的关系不会代替他们同亲生父母的关系,既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有利于再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需特别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溺爱过分。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但是溺爱却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误区之二:放任自流。离婚了,确实有数不尽的烦恼,有的人索性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只顾着自己怨天尤人或者寻欢作乐,让孩子放任自流。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走向了极端。
误区之三: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父母双方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功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特别是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是通过对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一方父母的认同机制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
误区之四: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或爸爸常对孩子过于严厉,百般挑剔,动辄指责孩子的某个缺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可能获得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能正确地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处境,甚至思想感情和道德认知会产生严重缺陷。
(编辑 李天骄)
离婚已成为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有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多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初三女生小丽说,她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在没有给她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再婚,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里,女孩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我无法叫陌生人爸爸
小丽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因为不断的争吵和种种原因而离婚了。离婚后,小丽判给了妈妈,但妈妈却把她送回了老家与姥姥住在一起。直到去年,小丽到了读中学的年龄,妈妈才重新把她接了回来。然而,这一次家里不仅只有她和妈妈了,而是多了一位陌生的“叔叔”。妈妈告诉小丽,这位叔叔就是她的新爸爸。“面对这个陌生的男人,爸爸两个字我怎么也叫不出口。可妈妈总是逼我,好几次她还因此而生气了,说我一点也不懂事……”后来,小丽妥协了,她学着叫爸爸,但也就仅此而已,她和新爸爸从来就没有第二句话。“在这样的家里,我觉得压抑极了。”小丽说。
离异家庭孩子缺乏安全感
随着我国日益走高的离婚率,像小丽这样的孩子正在日益地增加。不少父母在处理自己婚姻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温暖,会出现较重的自卑感,心理有阴影,性格孤僻、偏激,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积极上进。
小丽的故事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在处理离婚与孩子的问题上,作为监护人,小丽的母亲至少犯了两个错误:首先,她将孩子扔给了外祖父母。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第二,她在自己再婚前完全没有和女儿交流,再婚后又生硬地强迫孩子接受一个对于她来说完全陌生的“爸爸”。这样做,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容易加重孩子原本就已存在的心理负担。
夫妻在离婚初期,如果孩子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最重要的一点是告诉孩子你们仍然爱他,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回安全感,减少恐惧、自卑和孤独。
很多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再婚时都会难以接受。一个是担心自己如果亲近继父(母),就是对亲生父(母)的“不忠诚”。另一方面,当亲生父母再婚后再生育的时候,孩子会担心自己失去亲生父母的爱,觉得自己在新家庭中是多余的。面对这些情况,孩子的亲生父母和继父母都要鼓励和容忍孩子的情感宣泄,还应保持孩子与没有抚养权的亲生父母的联系,使孩子逐渐相信同继父母的关系不会代替他们同亲生父母的关系,既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有利于再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需特别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溺爱过分。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但是溺爱却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错还是对的心理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误区之二:放任自流。离婚了,确实有数不尽的烦恼,有的人索性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只顾着自己怨天尤人或者寻欢作乐,让孩子放任自流。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走向了极端。
误区之三: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父母双方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功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特别是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是通过对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一方父母的认同机制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
误区之四: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或爸爸常对孩子过于严厉,百般挑剔,动辄指责孩子的某个缺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可能获得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能正确地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处境,甚至思想感情和道德认知会产生严重缺陷。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