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色的知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盲区,应该把各种乐器的音色知识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解,消除音色盲区,提高对音乐欣赏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音色盲区的产生;音色盲区的解决
1 什么是音色盲区
指我们在校的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在各种学校教书的音乐教师对许多音色不认识,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声音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或者什么乐器将演奏出什么样的音色的了解预判不清楚。多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育过程与设置一直是分专业课程和音乐基础课程以及公共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又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两大唱法。器乐呢?却主要是以钢琴为主,其他各种乐器为辅,其中有手风琴(键盘乐器),小提琴(拉弦乐器),小号(铜管乐器),以及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打击乐器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很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学习,一般是选修课程。
为什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会对很多音色不认识,不了解,会有音色盲区呢?这以我们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有很大关系。
先从音乐专业教育的对象吧!我们的对象主要是在高中毕业生中招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特长生。目标呢!就是为各种学校培养音乐教师。对象与目标的确定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形式。
2 课程内容的设置
有试唱练耳、乐理基础知识、合唱指挥、和声、曲式分析、歌曲作法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什么称为专业基础课程呢?因为以上的每一科课程都是一门专业,我们的音乐学生不可能每一个专业都学,只能是必须修完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修其中一门课程来当第二专业,但是这第二专业不再是基础课程了,它所花的学习时间与程度同第一专业所花的学习时间是一样的,没有谁轻谁重,谁主谁次的关系,在各大音乐院校象这种双专业的学生较多,比如学习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再学习指挥专业,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又再学习作曲专业。所以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是不同的,说简单一点就是学习的深度而已。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进校以后都必须学习声乐课程与钢琴课程,其他的专业都是选修,笔者考的专业是手风琴,进校以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在学习声乐课程与钢琴课程,到了第三年才开始选修手风琴,这与各大音乐院校的考生进校以后的学习方向是有区别的,各大音乐院校的考生进校以后的专业学习与考试时的专业是一样的。
3 教学形式是单一的,格式化的
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上专业课时采取的是一对一的单独授课形式(在扩招以前),一周一节声乐课,一节钢琴课,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内容也就是选一首声乐歌曲,一首钢琴乐曲来结束考试,教学形式是比较单一的,考试的模式也是格式化的。到毕业时最多有一场音乐汇报表演,那也是一种点缀,在三年的专科学习或者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是并不多的综合活动。
这一切都为我们对许多乐器音色的不了解埋下盲区了,我们的声乐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是与钢琴配合较多,主要是钢琴为声乐学生伴奏,声乐学生对钢琴的音色比较敏感,只要钢琴一发声就能判断出来,或者一看见钢琴在大脑里就知道它发出的是什么音色。而与其它乐器交流合作的机会就较少了,比如与弦乐的合作、与铜管乐的合作、与木管乐的合作、与民族乐器的合作等等较少,就造成了一种囚徒困境的现象,我们知道小提琴的音色,但同时认为大提琴与小提琴发出的音色基本是一样的错误信号,其实小提琴、大提琴它们的音域、音色、构成的材料。体积,重量都有很大的区别,由于音域、音色、材料、体积、重量的不同,它们各自发出的音色和演奏的风格,以及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管乐的了解也有容易把铜管木管混于一体,把木管乐器中的萨克斯说成是铜管乐器等情况。我们学钢琴的学生也很少与其它乐器在一起合作交流,比如与弦乐的交流,与管乐的交流等,较常见的是为弦乐,管乐的伴奏。是一种从属关系,而不是协奏的平等关系。本人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学校只设置声乐课和钢琴课为必修课,其它都为选修课,师资搭配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声乐专业的教师,一种是钢琴专业的教师或者是手风琴教师,在本人看来这是非常畸形的,是教育的大漏洞的,我们说音乐的海洋。器乐的海洋,在我们这里就只是声乐与钢琴,我们希望培养的各专业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是一声多能的,对相关专业略知一二的较为综合丰富的学生。音乐学科包容很大,绝不是声乐与钢琴能代表的。音色的盲区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很多音乐老师和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各种音色的掌握比例是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少,这与音乐学院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在音乐学院里我们能看见小提琴独奏,也能看见弦乐四重奏,管乐重奏,钢琴协奏,交响乐的演奏,民乐的独奏与合奏,各种室内乐的排练与演出,还能看见大型的乐队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伴奏。为某一种民乐伴奏等非常丰富的各种合作与交流的形式,特别是在一个标准交响乐团里,我们能把各种乐器分成几大类别,如弦乐组,铜管乐组,木管乐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组,人生合唱组等。同时每一组又由各种乐器组成,如弦乐组由小提琴,大提琴,贝大提琴组成,铜管乐组由小号,长号,次中音长号,圆号、上低音号、大抱号、等组成。这么多组的乐器划分,每组乐器又各不同,它们各自所产生的音色,必然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我们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对各种乐器的音色掌握了多少,毕业后当了音乐教师的这部分工作者在工作中又接触了多少呢?这应该是—个否定的答案。
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可怕是照本宣科,用某一种单一形式来授课,这容易造成受教育的学生爱唱歌而不爱上音乐课尴尬境地。在我国的现形教育模式里,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是作为附属课程设置的,但是在学校里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它们不枯燥,没有任务,没有压力,同时内容丰富,动手,动脚。动脑,不会因为一个球没投进篮筐而烦恼,不会因为把音唱错而灰心,只要他们去做了就达到了目的,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想出各种办法来吸收学生让他们参与进来,本人曾经带队到乡下去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堂非正式的公开课,就是用一台功能齐全的电子琴上了当地的音乐老师教过的一首儿歌,我把教学内容用在其它一个没有上过的班级里,在一节课完成,在一节课里要把旋律教给学生们,把歌词教会,最后要学生能把这首儿歌完整唱会,首先我采用了把全曲通过电子琴的录音功能录制到电子琴里,先编制好音色,节奏,速度,再完整的录制好,在上课前播放好几遍给学生听,在播放时我站在学生中间,要求学生与我一起打拍子,增加全曲旋律的影响,然后把这首儿歌中的几句难唱的旋律的节奏打出来,用不同的音色边弹边教给学生,并用打击乐把给唱旋律的节奏打出来,并要求学生同步练习。这样上课轻松愉快,效果比以口相传的教授方法好得多。
4 怎样解决今天的在校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的学的音色盲区这一问题
首先,面对现实时事求实的发现不足,把它当作一门课程来介绍给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学习,以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各种乐器的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特别是文字资料要清楚。比如,小提琴的发源地,长度、宽度、重量、材料、音域有多宽,在音乐的世界里担任些什么角色,如可以独奏,可以四重奏,可以为其它乐器伴奏,还可以成为交响乐团中的一员。演奏大型的交响乐章。其次,运用多媒体功能把每一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的音响效果直接放给学生聆听,学生熟悉的曲子,不熟悉的曲子,都可以放一放,当然最好放世界经典名曲,这样的代表性非常强,有说服力,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学生如果较熟悉的曲子,他会很认真的听,很认真听讲解的,因为听音乐是一个单边主义思想,如是欣赏者不喜欢的曲子,他是一点不放在心上的,不管你怎么播放,他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除非你说是要用来考试的非常手段。但是你给他听他喜欢的曲子,并能给他讲解一下这首曲子的来龙去脉,他们会非常乐意听进去的,这就是素质培养的开始,是函养得到提升的一种手段,欣赏者不光能从音响效果上听乐曲。还能从作者的创作背景给他讲解,为什么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产生音色的对比,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达到各自不同的情咸表现。这看起来象是音乐欣赏,但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音色的作用,对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的讲解。传达知识的目的与方向不同。对于各种乐器的音色介绍,尽量由浅入深,由大众化到存在化的介绍,尽量都介绍不留盲区。
其次,通过这种图片,文字,多媒体音响效果的一一对照介绍,我们的学生一定对音乐的认识有一个新的概念。比如,看见什么乐器能知道它发出的是什么音色,什么音色是什么乐器发出的。这对于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绝对是一个质的提高,它对创作有帮助,对伴奏有帮助,对介绍各种音乐有帮助,起码不单调,不空洞。
参考资料
[1]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2]铜仁学院艺术系音乐本科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音色盲区的产生;音色盲区的解决
1 什么是音色盲区
指我们在校的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在各种学校教书的音乐教师对许多音色不认识,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声音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或者什么乐器将演奏出什么样的音色的了解预判不清楚。多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育过程与设置一直是分专业课程和音乐基础课程以及公共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又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两大唱法。器乐呢?却主要是以钢琴为主,其他各种乐器为辅,其中有手风琴(键盘乐器),小提琴(拉弦乐器),小号(铜管乐器),以及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打击乐器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很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学习,一般是选修课程。
为什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会对很多音色不认识,不了解,会有音色盲区呢?这以我们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有很大关系。
先从音乐专业教育的对象吧!我们的对象主要是在高中毕业生中招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特长生。目标呢!就是为各种学校培养音乐教师。对象与目标的确定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形式。
2 课程内容的设置
有试唱练耳、乐理基础知识、合唱指挥、和声、曲式分析、歌曲作法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什么称为专业基础课程呢?因为以上的每一科课程都是一门专业,我们的音乐学生不可能每一个专业都学,只能是必须修完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修其中一门课程来当第二专业,但是这第二专业不再是基础课程了,它所花的学习时间与程度同第一专业所花的学习时间是一样的,没有谁轻谁重,谁主谁次的关系,在各大音乐院校象这种双专业的学生较多,比如学习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再学习指挥专业,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又再学习作曲专业。所以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是不同的,说简单一点就是学习的深度而已。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进校以后都必须学习声乐课程与钢琴课程,其他的专业都是选修,笔者考的专业是手风琴,进校以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在学习声乐课程与钢琴课程,到了第三年才开始选修手风琴,这与各大音乐院校的考生进校以后的学习方向是有区别的,各大音乐院校的考生进校以后的专业学习与考试时的专业是一样的。
3 教学形式是单一的,格式化的
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上专业课时采取的是一对一的单独授课形式(在扩招以前),一周一节声乐课,一节钢琴课,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内容也就是选一首声乐歌曲,一首钢琴乐曲来结束考试,教学形式是比较单一的,考试的模式也是格式化的。到毕业时最多有一场音乐汇报表演,那也是一种点缀,在三年的专科学习或者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是并不多的综合活动。
这一切都为我们对许多乐器音色的不了解埋下盲区了,我们的声乐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是与钢琴配合较多,主要是钢琴为声乐学生伴奏,声乐学生对钢琴的音色比较敏感,只要钢琴一发声就能判断出来,或者一看见钢琴在大脑里就知道它发出的是什么音色。而与其它乐器交流合作的机会就较少了,比如与弦乐的合作、与铜管乐的合作、与木管乐的合作、与民族乐器的合作等等较少,就造成了一种囚徒困境的现象,我们知道小提琴的音色,但同时认为大提琴与小提琴发出的音色基本是一样的错误信号,其实小提琴、大提琴它们的音域、音色、构成的材料。体积,重量都有很大的区别,由于音域、音色、材料、体积、重量的不同,它们各自发出的音色和演奏的风格,以及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管乐的了解也有容易把铜管木管混于一体,把木管乐器中的萨克斯说成是铜管乐器等情况。我们学钢琴的学生也很少与其它乐器在一起合作交流,比如与弦乐的交流,与管乐的交流等,较常见的是为弦乐,管乐的伴奏。是一种从属关系,而不是协奏的平等关系。本人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学校只设置声乐课和钢琴课为必修课,其它都为选修课,师资搭配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声乐专业的教师,一种是钢琴专业的教师或者是手风琴教师,在本人看来这是非常畸形的,是教育的大漏洞的,我们说音乐的海洋。器乐的海洋,在我们这里就只是声乐与钢琴,我们希望培养的各专业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是一声多能的,对相关专业略知一二的较为综合丰富的学生。音乐学科包容很大,绝不是声乐与钢琴能代表的。音色的盲区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很多音乐老师和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各种音色的掌握比例是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少,这与音乐学院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在音乐学院里我们能看见小提琴独奏,也能看见弦乐四重奏,管乐重奏,钢琴协奏,交响乐的演奏,民乐的独奏与合奏,各种室内乐的排练与演出,还能看见大型的乐队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伴奏。为某一种民乐伴奏等非常丰富的各种合作与交流的形式,特别是在一个标准交响乐团里,我们能把各种乐器分成几大类别,如弦乐组,铜管乐组,木管乐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组,人生合唱组等。同时每一组又由各种乐器组成,如弦乐组由小提琴,大提琴,贝大提琴组成,铜管乐组由小号,长号,次中音长号,圆号、上低音号、大抱号、等组成。这么多组的乐器划分,每组乐器又各不同,它们各自所产生的音色,必然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我们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对各种乐器的音色掌握了多少,毕业后当了音乐教师的这部分工作者在工作中又接触了多少呢?这应该是—个否定的答案。
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可怕是照本宣科,用某一种单一形式来授课,这容易造成受教育的学生爱唱歌而不爱上音乐课尴尬境地。在我国的现形教育模式里,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是作为附属课程设置的,但是在学校里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它们不枯燥,没有任务,没有压力,同时内容丰富,动手,动脚。动脑,不会因为一个球没投进篮筐而烦恼,不会因为把音唱错而灰心,只要他们去做了就达到了目的,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想出各种办法来吸收学生让他们参与进来,本人曾经带队到乡下去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堂非正式的公开课,就是用一台功能齐全的电子琴上了当地的音乐老师教过的一首儿歌,我把教学内容用在其它一个没有上过的班级里,在一节课完成,在一节课里要把旋律教给学生们,把歌词教会,最后要学生能把这首儿歌完整唱会,首先我采用了把全曲通过电子琴的录音功能录制到电子琴里,先编制好音色,节奏,速度,再完整的录制好,在上课前播放好几遍给学生听,在播放时我站在学生中间,要求学生与我一起打拍子,增加全曲旋律的影响,然后把这首儿歌中的几句难唱的旋律的节奏打出来,用不同的音色边弹边教给学生,并用打击乐把给唱旋律的节奏打出来,并要求学生同步练习。这样上课轻松愉快,效果比以口相传的教授方法好得多。
4 怎样解决今天的在校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的学的音色盲区这一问题
首先,面对现实时事求实的发现不足,把它当作一门课程来介绍给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学习,以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各种乐器的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特别是文字资料要清楚。比如,小提琴的发源地,长度、宽度、重量、材料、音域有多宽,在音乐的世界里担任些什么角色,如可以独奏,可以四重奏,可以为其它乐器伴奏,还可以成为交响乐团中的一员。演奏大型的交响乐章。其次,运用多媒体功能把每一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的音响效果直接放给学生聆听,学生熟悉的曲子,不熟悉的曲子,都可以放一放,当然最好放世界经典名曲,这样的代表性非常强,有说服力,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学生如果较熟悉的曲子,他会很认真的听,很认真听讲解的,因为听音乐是一个单边主义思想,如是欣赏者不喜欢的曲子,他是一点不放在心上的,不管你怎么播放,他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除非你说是要用来考试的非常手段。但是你给他听他喜欢的曲子,并能给他讲解一下这首曲子的来龙去脉,他们会非常乐意听进去的,这就是素质培养的开始,是函养得到提升的一种手段,欣赏者不光能从音响效果上听乐曲。还能从作者的创作背景给他讲解,为什么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产生音色的对比,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达到各自不同的情咸表现。这看起来象是音乐欣赏,但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音色的作用,对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的讲解。传达知识的目的与方向不同。对于各种乐器的音色介绍,尽量由浅入深,由大众化到存在化的介绍,尽量都介绍不留盲区。
其次,通过这种图片,文字,多媒体音响效果的一一对照介绍,我们的学生一定对音乐的认识有一个新的概念。比如,看见什么乐器能知道它发出的是什么音色,什么音色是什么乐器发出的。这对于师范性质的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绝对是一个质的提高,它对创作有帮助,对伴奏有帮助,对介绍各种音乐有帮助,起码不单调,不空洞。
参考资料
[1]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2]铜仁学院艺术系音乐本科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