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不孤单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3年7月1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既不是国家政要,也不是名流大佬,而是一位16岁的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教师师。她要到联合国来,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只见马拉拉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听众席,下面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和各国驻联合国的代表。马拉拉大方地开口说:“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这是我能重新开口说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能与这么多尊敬的各国代表齐聚一堂,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马拉拉用上面这段话开始了她在联合国总部的第一次演讲,这也是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头上围着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曾经围过的一条粉红色纱巾,神情自若,眼神坚毅,并不时用手势加强自己的语气。她铿锵有力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尽管受过伤,她还是那个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
  这一天也是联合国的第一个“世界马拉拉日”。由联合国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特别为马拉拉提议而定。
  二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第一大城市明戈拉,一辆校车正驶出一所中学。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持枪男子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你们中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没人出声,人们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原来就是她!”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扣动了扳机,无情的子弹划过她的脑袋,飞过她的脖子,最后击中了她的肩膀。接着凶手又开枪把马拉拉附近两名女孩打伤了,然后两个人逃之夭夭。
  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一位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生命垂危,老师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发表声明,宣称对此次刺杀行为负责。
  三
  有着橄榄色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和一双澄澈的棕色眼睛的马拉拉一直是个出色的学生。马拉拉的父亲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2009年,塔利班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是,齐亚丁还是让马拉拉上学,并从小给她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马拉拉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正如她在演讲中提到的:“要跟每一个人都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阻止我们实现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没有被吓怕——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11岁时,她就开始匿名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撰写博客日记,笔名叫“古尔·马凯” ,在普什图语中是矢车菊的意思,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她记录下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比如怎样把书本藏在披巾里面;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她又是怎样坚持读书的。博文用最简单坦率的言辞写下了一个孩子的生活。打开其中一篇博文,就可以看到巴基斯坦边界上,正在发生的苦难。
  短短三年内,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迅速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而成名,并成了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被南非大主教屠图提名“国际儿童和平奖”并获得第二名,还是巴基斯坦首位“国家和平奖”得主。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四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由于伤势严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紧急手术后,马拉拉被转送到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这是英国最好的16家外科医院之一,运送和治疗费用全部由巴基斯坦政府承担。为了避免马拉拉遭到塔利班的再次报复,搭载马拉拉的车队一路上受到英国警方的严格保护。
  在巴基斯坦各地,无数曾被塔利班气焰慑服、不敢公开表达不满的人开始大量涌上街头,高举马拉拉画像,点燃蜡烛,为她祈祷,大声呼喊着马拉拉曾孤身喊出的那些口号。在网络上,“我们都是马拉拉”的运动已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也应该勇敢起来。遇害前不久,她曾为新开设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增至2000兴奋不已,而如今已突破60000,且在不断增加中。
  3月,由美国纪录片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纪录片《女孩崛起》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马拉拉的事迹作为开头,马拉拉的事迹随之传遍全球,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2013年9月6日,在海牙获颁2013年国际儿童和平奖,以表彰她“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获得教育”而做出的努力。而马拉拉也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热门人选之一。
  这是马拉拉的故事。马拉拉曾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在一次采访中,马拉拉这样表示,言语中显示的成熟超过了她的年龄。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马拉拉正在改变世界,同时她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实现性别平等及全民教育的征途上,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勇敢从不孤单,因为我们都是马拉拉!
其他文献
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在位十三年,注重澄清吏治,是个清醒明白的君王。张霭是后周时期的御史大夫。郭威不忘早年的贫寒,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即位之初,就下诏禁止向宫廷进贡珍宝和地方土特产品,还特意命人将后汉遗留下来的一批金银用具和珠宝玉器,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并十分愤慨地说:“我就不明白了,过去的那些帝王,怎么非得享用这些东西?”他告诉大臣们:“我出身行伍,才疏学浅,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希望你们上书言
2015年1月2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因未铲除其位于波士顿住所外人行道上的积雪,领到了一张50美元的罚款单。没有清扫自家门前的雪竟被罚款,而且被罚之人还是国务卿克里这样的达官显贵!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但让人更纳闷的是,接到罚款单,克里本人非但沒有半点不满和愤怒,还乖乖地交了罚款,并赶紧将门前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对于清理积雪,美国有一套明确的法律规定——在雪一开始下的时
辛巴历险记(宿命)
下雨时,雨伞遮在人们的头上,雨靴水里来泥里去,因为遮风挡雨是雨伞雨靴的担当。物件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只有你能担当得起,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敢于担当,乐于担当,做一个有担当精神的人。  大国工匠高凤林有这样的担当。发动机是航天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给火箭焊接发动机的人。这活是极其细致的,他干得非常好,总是焊接得天衣无缝,不出丝毫差错。有一次,他接受了新任务,很繁重,硬是在工间坚持工作
过去,德国是水灾频繁的国家,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他们痛定思痛,于是不断设计、改进排水系统。在1874年之前,德国首都柏林还没有下水道系统,当年柏林市政府开始着手城市排水系统的修建,工程由英国的企业包办。经过26年的修建之后,柏林下水道的总长度达到9500公里,随着这项工程的投入运行,柏林的人口死亡率也从0.32%下降到0.2%。随后直到第二次大战前,它依然在不断完善,增加了生物污水净化系统
现在是凌晨,我躺在床上无聊地拨动着窗帘下摆的穗子,那下沿的毛边从手心扫过,留下软软的质感和痒酥酥的触觉,并沿着神经末梢向上爬,传到大脑皮层,竟也不知为何涌上了心房,成了心头的一点躁动。  我急迫地等待着。  几个小时前,妈妈把我从学校里接出来,其实接出来也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让我回家待一个晚上,毕竟明天他们就要走了。那时候天还下着雨,带着寒意。我下了楼,妈妈高声喊我,又使劲挥了挥手臂显出喜悦的神
人们都说,最灵通的信息会导致最好的决断。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偶尔碰巧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选择总是基于我们是谁,而不是基于我们知道什么。  下文列出的几点有教益的内容,是了解我并且爱我的人想要告诉我的一些世事人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我要向我的一些亲人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常用四种语言高声斥责我;我也要向我的中学语文教师表示感谢,因为他监视我好像丘比特监视一位哲学博士;我也
初到美国时,谭盾也要通过到街头拉琴的方式来赚钱。在街头拉琴,也需要争地盘,因为有些地方特能赚钱,有些地方则不那么好赚。  谭盾和一位黑人琴手,一同争到了一块最能赚钱的地盘,那是一家银行的门前。谭盾赚够了钱,就到著名学府深造去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提高自己的学养和琴技上。  十多年后,当谭盾偶尔路过那家银行门前时,他发现,那位黑人琴手还在那儿拉琴。脸上的表情,透着一种得意和知足。而那琴声,并不
2008年10月5日,李嘉诚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这位80岁高龄的老人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记者的提问,生怕没有回答清楚。约好了用普通话采访,他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对他来说更自如。  采访进行到一半时,李嘉诚从怀里掏出一沓名片,发给在场的每人一张。很快,厚厚的一沓名片就发完了。  这时,李嘉诚突然对远处的助手说:“你过来。”助手不知道李嘉诚要干什么。李嘉诚说:“你再拿一张名片。”助手低声说:“先
湖南省桑植县人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身材魁梧,长相英俊,是很多姑娘喜欢的帅小伙。同乡戴桂香,心地善良,小家碧玉,是不少小伙追求的对象。1919年8月7日,18岁的贺锦斋与19岁的戴桂香,彼此心仪并结为连理。贺锦斋敬仰堂兄的革命壮志,在结婚的第二个月,就追随堂兄参加了革命,成为贺龙的卫士。与敌人战斗时,贺锦斋作战勇敢,由士兵一直升至团长。  从参加革命起,贺锦斋随着堂兄东奔西走,8年没回过家。南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