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突破,学生从单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到多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开拓了阅读视野。而这也非常考验教师的阅读水平与教学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群文组合的策略,提出根据同一风格、体裁、议题组合群文的观点,继而,研究与论述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多形式阅读、感知写法、体会意象,提升群文阅读质量与效率的阅读策略,希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语文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通过相同的主题、体裁、风格等,将一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让学生阅读与探究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与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水平展开群文阅读,突破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文学天空翱翔,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生活、社会与生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群文阅读的展开应用重视计划性、目的性与策略,教师要重视引导与选文,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此,本文展开研究与论述。
二、 群文组合策略
由于作者的思想与人生经历不同,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组合群文,梳理文学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背景与思想。例如:首先,教师将鲁迅的文学作品组合起来,让学生阅读与整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发现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体裁组合文学作品。归纳文学作品体裁的种类,并要求学生将教材中所学的文学作品根据体裁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初中文学作品中的体裁有叙事的记叙文,有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有针对某一现象进行议论的议论文,有意蕴深远的散文,还有充满趣味性的小说,更有传统精髓的诗歌。通过分类与拓展,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奠定学生文学创作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同一主题将群文进行组合,让同类文学作品组合起来,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加深对同一题材的见解。
群文阅读有助于启迪思维,满足情感需求,提升写作水平。有效的群文阅读和引导,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材的编写虽然比较正规与科学,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群文组合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材,发现教学的不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从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同一主题,思考感悟
群文阅读是多篇文学作品的阅读,那么,将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供学生阅读?这非常考验教师的阅读水平与教学能力。上面有提及群文的组合策略,那么,根据这些策略的群文组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并且怎样展开?群文的组合需要围绕教材,根据课文的学习目标进行选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主题,将一系列文学作品组合起来。
例如:教学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选取一组送别诗,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王昌龄的《芙蓉樓送辛渐》、李白的《送友人》、王昌龄的《卢溪别人》、李白的《劳劳亭》、杜牧的《赠别》、张九龄《望月怀远》,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描写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整个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生阅读后思考这些作品怎样写“离别”,并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与其效果来思考。其次,要求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旨与主题思想这个方面来思考。这样学生从读与析中,提升了阅读能力。这一组群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卢溪别人》《劳劳亭》《赠别》《望月怀远》以送别为主题,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诗人的写作方法与情感表达各具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现出诗人的阔达胸襟;《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卢溪别人》体现了哀而不伤的离别之感。学生从同一主题的送别诗,读出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然后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与人生经历,感悟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设计同一主题组合群文,让学生思考诗人写什么与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让学生体验同样情感的不同表达形式,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二)多形式阅读,分层递进
群文,虽然有同一主题,但是其表述的内容却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多形式阅读,分层递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知不同文本的不同叙事方式与表达效果。多形式阅读主要有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形式阅读中分层递进并深入文学作品。
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以“母爱”为主题,选取了一组和母爱相关的文学作品——《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几篇文学作品虽然都是写“母爱”,但是选取的题材却不相同,有的用深沉的笔调,表现对母爱的深深怀念;有的用回忆的方式,诠释母爱的伟大;有的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养育之恩的感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也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交流,分层递进,让学生体验浓浓的母爱。教师首先配上音乐,要求学生共同朗读一篇文章,让浓浓的母爱之情感染学生的心灵;继而,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默读接下来几篇,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学作品都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圈画出好词好句与作品中表现母爱无私的句子。学生经过多形式的阅读,强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也由此而打开思路,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分层递进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逐渐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为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这为学生保持良好阅读习惯奠基。 (三)梳理情感,感知写法
有的文学作品虽然叙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是却使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丑石》《木棉花》,三篇文学作品在叙事抒情上使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表达的是平凡事物与人的不平凡之处。将这三篇文学作品组合起来,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有所获、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群文的写作方法,教师采用探究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梳理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圈画出《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阿长的情感,让学生从中理解“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改变。其次,要求学生探索交流《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最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结束《阿长与〈山海经〉》的课时,教师选取课外阅读书目《丑石》《木棉花》,让学生拓展阅读的范围。要求学生采用圈画的方式找出文章表达情感的词语与句子。继而,让学生仔细研读这些表达情感的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探讨作者的情感改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学作品最终所要抒发的情感。这时,全班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并根据教师事先板书的表格进行填写,最后,通过品读与对比,梳理作者的情感,悟出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从中懂得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写作方法叫做欲扬先抑。
写作方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写作方法,只能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发现。群文阅读教学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从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发现作者的情感表達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写作方法的具体应用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统整课文,体会意象
群文阅读教学要重视统整课文,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议论的方式体验文学作品的表达意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一组群文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野百合也有春天》《石赋》这三篇课文的意象分别是杨柳、野百合、石头。选择这三篇文学作品作为群文组合,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学作品不同的意象突破阅读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教师让学生齐读这三篇文学作品。在读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在生活当中对柳树、野百合、石头的意象;读完作品之后,再要求学生说一说对这一组群文中柳树、野百合、石头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对作品有了整体印象之后,进行对比式阅读。教师抓住三篇文学作品的重点,一边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边引导学生圈画出重点词语。平凡如杨柳,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野百合也只不过是百花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朵;石头,更是随处可见。这三者有什么特别之处,足以让作者吟咏与赞美?这样的引导,将三篇文学作品统整为一个整体,并且抓住了重点,让学生不再盲目地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杨柳的坚韧不拔;野百合的坚守执著;石头的宽广襟怀。最后,要求学生找出这一组文学作品的相同点,让学生触摸大自然,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大自然中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一面。
从意象出发,统整全文,突破重点,让学生在对比、朗读、议论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擅于观察与思考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结语
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题材与主题组合群文,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在同一主题组合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什么与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让学生体验同样情感的不同表达形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合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分层递进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有效走进群文中。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广阔的群文阅读中发现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写作方法的具体应用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意象出发统整全文与突破重点,让学生在对比、朗读、议论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凤萍,王顺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下),2017(2).
[2]任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2019.
[3]王爱霞.依托群文阅读培养初中生阅读力的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7(6):169.
作者简介:高国牛,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语文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通过相同的主题、体裁、风格等,将一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让学生阅读与探究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与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水平展开群文阅读,突破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文学天空翱翔,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生活、社会与生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群文阅读的展开应用重视计划性、目的性与策略,教师要重视引导与选文,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此,本文展开研究与论述。
二、 群文组合策略
由于作者的思想与人生经历不同,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组合群文,梳理文学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背景与思想。例如:首先,教师将鲁迅的文学作品组合起来,让学生阅读与整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发现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体裁组合文学作品。归纳文学作品体裁的种类,并要求学生将教材中所学的文学作品根据体裁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初中文学作品中的体裁有叙事的记叙文,有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有针对某一现象进行议论的议论文,有意蕴深远的散文,还有充满趣味性的小说,更有传统精髓的诗歌。通过分类与拓展,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奠定学生文学创作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同一主题将群文进行组合,让同类文学作品组合起来,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加深对同一题材的见解。
群文阅读有助于启迪思维,满足情感需求,提升写作水平。有效的群文阅读和引导,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材的编写虽然比较正规与科学,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群文组合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材,发现教学的不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从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同一主题,思考感悟
群文阅读是多篇文学作品的阅读,那么,将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供学生阅读?这非常考验教师的阅读水平与教学能力。上面有提及群文的组合策略,那么,根据这些策略的群文组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并且怎样展开?群文的组合需要围绕教材,根据课文的学习目标进行选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主题,将一系列文学作品组合起来。
例如:教学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选取一组送别诗,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王昌龄的《芙蓉樓送辛渐》、李白的《送友人》、王昌龄的《卢溪别人》、李白的《劳劳亭》、杜牧的《赠别》、张九龄《望月怀远》,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描写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整个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生阅读后思考这些作品怎样写“离别”,并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与其效果来思考。其次,要求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旨与主题思想这个方面来思考。这样学生从读与析中,提升了阅读能力。这一组群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卢溪别人》《劳劳亭》《赠别》《望月怀远》以送别为主题,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诗人的写作方法与情感表达各具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现出诗人的阔达胸襟;《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卢溪别人》体现了哀而不伤的离别之感。学生从同一主题的送别诗,读出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然后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与人生经历,感悟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设计同一主题组合群文,让学生思考诗人写什么与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让学生体验同样情感的不同表达形式,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二)多形式阅读,分层递进
群文,虽然有同一主题,但是其表述的内容却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多形式阅读,分层递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知不同文本的不同叙事方式与表达效果。多形式阅读主要有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形式阅读中分层递进并深入文学作品。
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以“母爱”为主题,选取了一组和母爱相关的文学作品——《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几篇文学作品虽然都是写“母爱”,但是选取的题材却不相同,有的用深沉的笔调,表现对母爱的深深怀念;有的用回忆的方式,诠释母爱的伟大;有的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养育之恩的感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也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交流,分层递进,让学生体验浓浓的母爱。教师首先配上音乐,要求学生共同朗读一篇文章,让浓浓的母爱之情感染学生的心灵;继而,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默读接下来几篇,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学作品都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圈画出好词好句与作品中表现母爱无私的句子。学生经过多形式的阅读,强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也由此而打开思路,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分层递进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逐渐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为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这为学生保持良好阅读习惯奠基。 (三)梳理情感,感知写法
有的文学作品虽然叙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是却使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丑石》《木棉花》,三篇文学作品在叙事抒情上使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表达的是平凡事物与人的不平凡之处。将这三篇文学作品组合起来,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有所获、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群文的写作方法,教师采用探究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梳理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圈画出《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阿长的情感,让学生从中理解“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改变。其次,要求学生探索交流《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最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结束《阿长与〈山海经〉》的课时,教师选取课外阅读书目《丑石》《木棉花》,让学生拓展阅读的范围。要求学生采用圈画的方式找出文章表达情感的词语与句子。继而,让学生仔细研读这些表达情感的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探讨作者的情感改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学作品最终所要抒发的情感。这时,全班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并根据教师事先板书的表格进行填写,最后,通过品读与对比,梳理作者的情感,悟出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从中懂得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写作方法叫做欲扬先抑。
写作方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写作方法,只能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发现。群文阅读教学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从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发现作者的情感表達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写作方法的具体应用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统整课文,体会意象
群文阅读教学要重视统整课文,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议论的方式体验文学作品的表达意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一组群文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野百合也有春天》《石赋》这三篇课文的意象分别是杨柳、野百合、石头。选择这三篇文学作品作为群文组合,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学作品不同的意象突破阅读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教师让学生齐读这三篇文学作品。在读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在生活当中对柳树、野百合、石头的意象;读完作品之后,再要求学生说一说对这一组群文中柳树、野百合、石头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对作品有了整体印象之后,进行对比式阅读。教师抓住三篇文学作品的重点,一边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边引导学生圈画出重点词语。平凡如杨柳,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野百合也只不过是百花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朵;石头,更是随处可见。这三者有什么特别之处,足以让作者吟咏与赞美?这样的引导,将三篇文学作品统整为一个整体,并且抓住了重点,让学生不再盲目地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杨柳的坚韧不拔;野百合的坚守执著;石头的宽广襟怀。最后,要求学生找出这一组文学作品的相同点,让学生触摸大自然,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大自然中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一面。
从意象出发,统整全文,突破重点,让学生在对比、朗读、议论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擅于观察与思考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结语
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题材与主题组合群文,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在同一主题组合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什么与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让学生体验同样情感的不同表达形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合快速阅读、大声朗读、批注式阅读,分层递进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有效走进群文中。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广阔的群文阅读中发现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写作方法的具体应用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意象出发统整全文与突破重点,让学生在对比、朗读、议论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凤萍,王顺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下),2017(2).
[2]任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2019.
[3]王爱霞.依托群文阅读培养初中生阅读力的策略研究[J].青年时代,2017(6):169.
作者简介:高国牛,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