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读课本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期间,广大高校普遍实行一个并非出自官方的做法:只要英语考不过四级,毕业时就拿不到学位证书。随着四六级考试的升温,学生忽视了课本,英语学习出现了“怪”现象。
  
  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生一入学就会买一本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手册,然后按字母表从第一页背起,刚开始还在空白处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注,但越往后标注越少,还没看到一半,就因为学习、记忆方法不得当而中途放弃了;与此相比,课本的基本词汇并没有牢牢把握住。
  1.2每天忙于做四六级模拟题,参加四六级辅导班。许多学生做了数不清的模拟试题,做错了也只是看看答案及其解释就匆匆了事,而不去从词汇、语法、语用、习惯等方方面面找到错误的根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似懂非懂,成了做题的“奴隶”;另一方面,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因利益驱使,四级模拟试题市场良莠不齐,有的模拟题甚至缺乏科学的信度与效度,缺乏时代性,只不过是各种考题的“拼盘”,所有这些导致学生一味地做题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1.3一些院校存在着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攀比情况,为了单纯追求过级率,一些讲授模拟题的教师教给学生所谓的“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总结出不去听听力,直接看题猜答案的“听力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
  
  二、研读课本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而大学英语课本是教学的专用书籍,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市面上出现了若干套大学英语教材,如全国很多院校所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大学英语》(最新版)等, 打破了原来一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技能。而这些技能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是大量地道、符合时代的语言的输入,课本则是诸多优点的集合体。因此,把课本学精学透,才能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试,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2.1研读课本有助于增强模仿能力。尽管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学了至少六年英语,然而大多数仍处于模仿阶段。英语专家刘承沛谈英语学习方法时指出,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大学英语课本绝大多数选自英美报刊书籍,语言地道,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可思性和前瞻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科学和社会焦点等内容。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通过模仿,为过度到创造语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2.2研读课本有助于增强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课本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反复地研习课本会使得同学们在语言学习及运用中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2.3研读课本有助于积累。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克拉申 (C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大学英语课本科学地贯穿了二语习得的理论,一篇篇文章为大量的单词提供了合适的语境,构成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以句子为中心来学习,久而久之,熟悉了各种地道的表达法;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英语学习的根本难点是遗忘。英语学习的过程, 主要是记忆的过程,而遗忘是记忆的天敌。英语学习的本质是长时记忆的积累过程。 如果学习后不能及时地复习巩固,前面的所学就会遗忘,就得重新再学。 而进展慢,主要是没能形成记忆积累;积累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与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由于大学英语课本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分级编写的,各级单词及用法复现率较高,体现了著名的“艾滨豪斯遗忘曲线”原理,通过反复练习,增强记忆,最终烂熟于心,直至脱口而出。
  2.4研读课本有助于为四级考试找到根基。四级考试是水平性测试,是以考试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的。纵观历年考题,绝大多数来源于课本。如2003年12月 大学英语四级考题:
  64. Only a few people haveto the full facts of the incident. ( A )
  A. accessB. resort C. contactD. path
  68. As the old empires were broken up and new states were formed, new official tongues began toat an increasing rate.( C )
  A. bring upB. build up C. spring upD. strike up
  70. Some plants are very to light; they prefer the shade.( D )
  A. sensibleB. flexible C. objective D. sensitive
  以上三题可以分别在《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 One, Book One; Unit Two, Book Two; Unit Five, Book Two中找到答案.
  
  三、 研读课本应注意的问题
  
  3.1 在完全理解的前提下加强朗读。完全理解是指对于课文中小到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大到整个段落及整篇文章,无论是语法、语用,还是翻译都不存在任何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朗读。朗读是综合性的、高效率的语言实践练习。朗读英语时,读者本身既是言语的发出者,又是言语的接收者;既是输出的过程,又是输入的过程。每天坚持,直到把每一篇文章都读得琅琅上口,久而久之,不仅扩大了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地道的表达法,培养了英语思维的习惯,增强了实践应用的能力。
  3.2 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扩大阅读。因为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输入过程",也就是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适用于汉语的规律,当然也适用于英语。同时读物要难易适中,题材和体裁尽量多样化,这样既提高了英语的分析能力,又训练了自己的思维。
  3.3增加听力练习。大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听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要加大听力练习的力度。为整体提高综合能力,最好多收听一些英文的电视广播;另外为保证语言输入材料的纯正地道性,以收听英语为母语的电视广播为首选。
  3.4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学好英语关键不在于一个人智商如何,而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然后脚踏实地的严格去实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是为了与人交流。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正如顾曰国教授所说,“学外语好比学骑车”,“还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的学习应以研读课本为基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辅之以相应的各种基本的技能训练,这不仅能够在将来的各种水平性测试中“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且最终能够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1-51.
  [2]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1,2,3 册).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2003年12月 大學英语四级考题.
其他文献
大文学家雨果诗云:“世界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也曾说:“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是做老师的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变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世人目不暇接和惊叹。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和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的能力的竞争。由此,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生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教学方法之中,也体现于教学评价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创新教育中的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人格的发展。    一、评价的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所谓“指导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地说英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针锋相对,这并不意味降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或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是他们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增大了。道理很简单,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多说多练,当然要比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