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品德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由于受学科性质的制约,原教学大纲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设置,教育学生以故事为载体,以正面教育为基本方式,过分强调品德教育的认知要求,过分地关注教材,而忽视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不是从单一的品德教育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而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围绕学生个人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大板块,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目标上构建教学内容。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世界,不同于观念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学生,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怎样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21世纪的现代社会非常注重合作和交流,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合作和交往意识很差。所以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尽快地让他们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
  如:《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课本中的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
  再者,我们还可以设计“参观校园”、“我爱学校”等活动,在欣赏校园风貌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热爱学校之情。并通过较快地熟悉环境,尝试着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找朋友”、“团结力量大”等活动,让孩子尝试集体生活的乐趣。通过学校里的安全活动,让孩子知道上、下楼梯慢慢走、靠右行,不从高处往下跳、不拿尖利的东西、不跟陌生人回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孩子在学习、劳动、课外活动中所取得了一丁点儿成绩,作为老师应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真诚的语言适当给孩子以表扬、鼓励。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该俯下身子来,从最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入手,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求知
  过去上思想品德课以“灌输”为主,把学生当成“木偶”,当成“教”的对象。叶澜教授强调“只有关注学生潜在性、才会去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气氛,需要给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和健康人生的生长提供发展的“空气”、“阳光”和“水分”,需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寓有生命的个性化的过程。
  新课程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元化,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一切都在于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种校外的资源,让学生动手进行调查,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例如:教学《我与环境》一课,课前师生共同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首先由老师用大量的调查资料、数据及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当前环境污染现象及危害的严重性,让学生为之震惊,知道地球在哭泣。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例:白色污染、垃圾不投放在指定地点、烟囱冒烟、污水排放……在交流声讨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想为环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新的课程标准就是为了改变原思想品德课僵化呆板封闭的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追求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学会尽生活的义务、享生活的权利
  孩子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同样拥有他们所应尽的生活义务和应享的生活权利。在学校里我们应引导孩子逐步感受到学校生活是有一定规则的,而且是每个人都必须尽力做到的义务,例如:做操、上课、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等。在活动中应该守秩序、讲文明。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是爱护班级荣誉的行为。在家庭应启发学生知道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的心血,我们正在长大,要学着为父母分担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恩。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引导他们初步建立生态意识,在行为上注意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花草、树木、植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在他们充分尽到他们所应尽的生活义务的时候,他们才可能尽情享受到生活的权利,体味生活中美好的滋味。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我们应该构建起这样的认识,德育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生活世界中。只有从衣食住行、玩与乐开始,帮助儿童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真正内化为孩子做人的品质素养!
其他文献
国务院在关于《优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广东、上海两地相继对高考进行了改革,实行“3+X”考试。新的高考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侧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也采取了这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分别运用“钢丝”与“爱惜邦”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对比,为临床上选择运用何种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入A、B两
【摘 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课堂教学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和能力的表现形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而且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方法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
2012奥运CNTV有备而来多年前,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经说过:“现代奥林匹克史上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电视转播的介入。它不仅使得全世界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精彩的奥
音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可是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加、视野的拓宽和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渐渐下降。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
去年五月下旬,我县许多地方单季稻秧田(包括常规粳糯稻和杂交稻)的秧苗,第二叶出现白叶现象,在同一块田中,有零星、成簇、成条、成块等多种形式的出现,严重的白苗率达50%以
初中生写作文经常为文章的构思而犯愁,为文章的不能出新而忧心忡忡。语言再美,内容再丰富、再有意义,但若不合常理、逻辑性不强或大家都读过、写过,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特别是写父
在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课改教师中的一员,我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时这场改革中去。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
自2011年3月我校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小学生的德育方法整合研究》被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后,我校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三贴近”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