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学校的生物课堂采用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即将导学案应用在生物课堂教学,进而去提升学生练习的实效性。有什么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在规定的练习时间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练习实效性到底会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达标测评;实效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次科”。但实际上级教育部门也一样组织统一考试。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不斷研究和实施着课改理念,很多地方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陆续出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等一些学习活动。
我们从2015年9月到10月选定了实验班级,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大量的听课,并针对实验班级,进行了摸底成绩的比较。从摸底成绩来看,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处在中层阶段,对于基础知识还是掌握的,但灵活度高的题目或者开放型的知识学生就变得非常被动;(一)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通过教导学生有关开展练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的效果 。
首先是教师利用课堂进行随时性练习方法和技巧的渗透教育。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会在课本内容学习之前分亨一篇有关高效完成练习的文章,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美文;可以是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写的一些有关方法技巧介绍的文章;还可以是教师专门提供一道练习题,组织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方法和技巧的讨论等等。这个环节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通常3-5分钟就足够了。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吸收并学会了许多做练习的不同方法和技巧,然后他们在平时课堂实践中不自觉地就会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事实证明效果是不错的。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题目或者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也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并发表个人的观点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及纠正说明。像这样采用当堂写,当堂点评完成练习的形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它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纯讲纯说的效果。
检测练习的有效性还有一个时间段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学生能够达到练习的最大量的同时准确度也是最高的足可以证明练习的高效性了。正如我们所提出的疑问:导学案里面两个重要的环节“自主学习”,“达标测评”都是以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为主,那么在平时45分钟的一节课堂教学中,到底教师需要初步设计多少时间给学生去进行练习呢?
(二)第二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结合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练习的实效性。(如图),以争取在课余时间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并解决。
对于选择题教师则要求学生一方面在题目中圈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并且根据不同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学会应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识。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教师也建议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区分和筛选(见左图),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句子比较容易联想到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还能够篩选出不相符的答案。与此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又进一步对课本的知识点加深了印象,无论在识记方面还是理解应用方面都有所收获。这样在完成了题目的作答的同时还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对巩固学生的双基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导学案的第三种题型是大题,主要以分析题为主。对于分析题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答案要落实“四化”,即层次化(分段回答,不要一整段)、要点化(从不同角度写出要点)、序号化(层次要表上①②③④)、学科化(使用生物学科规范用语)。以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本课时导学案的最后一道题是一道分析题。题目如下:“据统计,我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死亡8.6万。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正向一般人群扩散。请问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我们指导学生这样来表述答案:“首先我们要知道艾滋病传染有三个途径,即: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性行为; ②在接受医疗时,注意是否使用一次性的或消毒的医疗器具; ③不接受来源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④保护自身的伤口,避免接触异物。”这样作答是比较规范的。从层次化方面分析,答案分为明显的两个层次,先说艾滋病传染的三个途径,再阐述作为中学生应该在四个方面做好预防的工作;因为预防艾滋病的途径及手段多种多样,不可能一一罗列出来,本答案鲜明地体现了要点化,将若干的预防措施总结为三个方面,主要是从艾滋病感染的途径去进行论述,观点明确、直观;而且使用的是生物学科规范用语如“血液制品”“异物”等等,没有出现地方俗语或不标准的表述。学生答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四化”,有利于养成规范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这也是考试取得高分的一大诀窍。
(三)第三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把实验班历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检查并证明课题研究的成果。
既然谈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也提高了,有何证明呢?我们从2016年02月开始,把实验班历次期末考试中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下表是从2012年至2015年我们学校成绩总体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表。从表格可以看出没有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前的2012-2013年我校的总体成绩均处于一般状态,并且难以突破上升到高一个水平。而自从2014年我们进行了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是总体来说各方面的成绩指标明显提高到一个层次,同时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因而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和特优率都大幅度提高。并且这种优势得到保持和持续发展,这点从2015年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本课题的开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得到发展,应试能力增强了,考试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校的学生来自农村,生源不是最好的。经过我们近两三年的课题研究发现练习与导学案的有机组合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更加突出重点以及解决难点,上课的实效性增强,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也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生物科的学习成绩。我们跟踪了三个层次的三个学生的两个学年度的生物成绩,发现她们的成绩都与之前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四个学期的成绩都保持稳定。这也是一个说明我们课题的研究有实效的最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苏鸿,2013,《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33(书)
[2]、鲍里奇,2002,《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25∽32(书)
[3]、裴亚男,2007,《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66∽69(期刊文章)
[4]、张海晨,李炳亭,2010,《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5∽17(书)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樵北初级中学 528213)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达标测评;实效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次科”。但实际上级教育部门也一样组织统一考试。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不斷研究和实施着课改理念,很多地方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陆续出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等一些学习活动。
我们从2015年9月到10月选定了实验班级,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大量的听课,并针对实验班级,进行了摸底成绩的比较。从摸底成绩来看,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处在中层阶段,对于基础知识还是掌握的,但灵活度高的题目或者开放型的知识学生就变得非常被动;(一)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通过教导学生有关开展练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的效果 。
首先是教师利用课堂进行随时性练习方法和技巧的渗透教育。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会在课本内容学习之前分亨一篇有关高效完成练习的文章,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美文;可以是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写的一些有关方法技巧介绍的文章;还可以是教师专门提供一道练习题,组织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方法和技巧的讨论等等。这个环节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通常3-5分钟就足够了。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吸收并学会了许多做练习的不同方法和技巧,然后他们在平时课堂实践中不自觉地就会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事实证明效果是不错的。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题目或者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也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并发表个人的观点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及纠正说明。像这样采用当堂写,当堂点评完成练习的形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它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纯讲纯说的效果。
检测练习的有效性还有一个时间段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学生能够达到练习的最大量的同时准确度也是最高的足可以证明练习的高效性了。正如我们所提出的疑问:导学案里面两个重要的环节“自主学习”,“达标测评”都是以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为主,那么在平时45分钟的一节课堂教学中,到底教师需要初步设计多少时间给学生去进行练习呢?
(二)第二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结合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练习的实效性。(如图),以争取在课余时间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并解决。
对于选择题教师则要求学生一方面在题目中圈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并且根据不同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学会应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识。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教师也建议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区分和筛选(见左图),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句子比较容易联想到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还能够篩选出不相符的答案。与此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又进一步对课本的知识点加深了印象,无论在识记方面还是理解应用方面都有所收获。这样在完成了题目的作答的同时还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对巩固学生的双基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导学案的第三种题型是大题,主要以分析题为主。对于分析题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答案要落实“四化”,即层次化(分段回答,不要一整段)、要点化(从不同角度写出要点)、序号化(层次要表上①②③④)、学科化(使用生物学科规范用语)。以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本课时导学案的最后一道题是一道分析题。题目如下:“据统计,我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死亡8.6万。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正向一般人群扩散。请问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我们指导学生这样来表述答案:“首先我们要知道艾滋病传染有三个途径,即: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性行为; ②在接受医疗时,注意是否使用一次性的或消毒的医疗器具; ③不接受来源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④保护自身的伤口,避免接触异物。”这样作答是比较规范的。从层次化方面分析,答案分为明显的两个层次,先说艾滋病传染的三个途径,再阐述作为中学生应该在四个方面做好预防的工作;因为预防艾滋病的途径及手段多种多样,不可能一一罗列出来,本答案鲜明地体现了要点化,将若干的预防措施总结为三个方面,主要是从艾滋病感染的途径去进行论述,观点明确、直观;而且使用的是生物学科规范用语如“血液制品”“异物”等等,没有出现地方俗语或不标准的表述。学生答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四化”,有利于养成规范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这也是考试取得高分的一大诀窍。
(三)第三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把实验班历次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检查并证明课题研究的成果。
既然谈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也提高了,有何证明呢?我们从2016年02月开始,把实验班历次期末考试中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下表是从2012年至2015年我们学校成绩总体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表。从表格可以看出没有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前的2012-2013年我校的总体成绩均处于一般状态,并且难以突破上升到高一个水平。而自从2014年我们进行了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是总体来说各方面的成绩指标明显提高到一个层次,同时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因而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和特优率都大幅度提高。并且这种优势得到保持和持续发展,这点从2015年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本课题的开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得到发展,应试能力增强了,考试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校的学生来自农村,生源不是最好的。经过我们近两三年的课题研究发现练习与导学案的有机组合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更加突出重点以及解决难点,上课的实效性增强,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也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生物科的学习成绩。我们跟踪了三个层次的三个学生的两个学年度的生物成绩,发现她们的成绩都与之前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四个学期的成绩都保持稳定。这也是一个说明我们课题的研究有实效的最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苏鸿,2013,《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33(书)
[2]、鲍里奇,2002,《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25∽32(书)
[3]、裴亚男,2007,《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66∽69(期刊文章)
[4]、张海晨,李炳亭,2010,《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5∽17(书)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樵北初级中学 52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