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常态化,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成为常态并成为必需。换而言之,就是让“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上,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课改常态化的方向是明确的,意义是重大的,各学校主观上并没有阻碍其推行的意思,但为什么会出现形式化、功利化、时断时续等弊端呢?因为推行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小修小补是无济于事的,必然要从学校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根本改变。我们在认真分析了近两年来推行课改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减负增效的改革措施,基本找到了推行课改和降低管理、教学负担的平衡点,使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一、改革备课制度
1.建构了“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
“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是以生本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问题构建和问题解决为核心,以“预学—导学—自学—研学—练学”五个环节为导学模式,根据知识迁移和学生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凭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构建一系列问题来引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学习。
2.实行“分工编写、集体修改、共辅结合、课后再改”的导学案编写制度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指南,是体现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的依据,是落实“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的保证,其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我校一是要求各教研组在对全册教材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编写导学案。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讨论修改。这样,既杜绝了教师抄袭教案的可能,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和设计导学方法上。三是对共案再次修改。经过集体修改的导学案通过打印装订形成共案,人手一本。四是对共案第三次修改。每课上完后,教师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再次对共案加以修改,并合并到电子档中,为下一年级教学提供参考。这一举措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欢迎,不愿上课、改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建立研讨课制度
为了让教师能用好导学案,学校专门安排半天时间作为各学科集体研讨课时间。研讨课一般先由各学科各教研组轮流每周上一至两节研讨课,再让上课老师就设计意图和自己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本教研组人员和本学科其他老师就观察到的课堂实施情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教研室进行总结。重点研讨的是课改理念的落实和模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规范。
研讨课不一定是针对教研组内最好的课,我们提倡暴露问题,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可以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
三、推行走课制度
即使通过备课、研讨,还是有“研教两张皮”的现象出现,即研讨课上讲得天花乱坠,回到教室依然我行我素。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我校又推行了走课制度。我校现有班级35个,学生两千多人,而教务处、教研室加起来只有区区五人,且都还有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观察到老师们实施效果,我校推行走课制度,即观课者在每个教师的课堂内只停留10~2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已经足以看清教师课改理念的落实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是否科学合理和课堂流程是否按照学校推行的“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进行。学校每半月一次利用教师大会通报走课观察所得,杜绝“研教两张皮”现象的发生,课改常态化也就有了保证。
四、改革作业制度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规定作业只有课堂作业、基础训练和作文,教务处每周对各班作业进行抽查,如发现除此之外的作业则将其视作乱订辅导资料,每周通报并计入当月常规检查结果,作相应处罚。低年级的家庭作业不作要求,中高年级则与“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的第一环节预学内容统一起来,要求精而少,且分层布置。家庭作业的批改则是让学习对子在到校后相互批改和督促订正,学习小组长检查,教师只是查阅。作文的批改也是这样,学生写完草稿后便相互批阅修改,再自行修改,最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教师批阅作文的工作量大幅减少,百分之百的详批面改也落到了实处。
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推行课改的工作量,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共案,反思教学,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规范。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讲得越来越少,而学生提问的质量越来越高,说话的胆量越来越大,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
一、改革备课制度
1.建构了“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
“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是以生本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问题构建和问题解决为核心,以“预学—导学—自学—研学—练学”五个环节为导学模式,根据知识迁移和学生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凭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构建一系列问题来引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学习。
2.实行“分工编写、集体修改、共辅结合、课后再改”的导学案编写制度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指南,是体现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的依据,是落实“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的保证,其设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我校一是要求各教研组在对全册教材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编写导学案。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讨论修改。这样,既杜绝了教师抄袭教案的可能,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和设计导学方法上。三是对共案再次修改。经过集体修改的导学案通过打印装订形成共案,人手一本。四是对共案第三次修改。每课上完后,教师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再次对共案加以修改,并合并到电子档中,为下一年级教学提供参考。这一举措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欢迎,不愿上课、改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建立研讨课制度
为了让教师能用好导学案,学校专门安排半天时间作为各学科集体研讨课时间。研讨课一般先由各学科各教研组轮流每周上一至两节研讨课,再让上课老师就设计意图和自己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本教研组人员和本学科其他老师就观察到的课堂实施情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进行点评,最后由教研室进行总结。重点研讨的是课改理念的落实和模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规范。
研讨课不一定是针对教研组内最好的课,我们提倡暴露问题,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可以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
三、推行走课制度
即使通过备课、研讨,还是有“研教两张皮”的现象出现,即研讨课上讲得天花乱坠,回到教室依然我行我素。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我校又推行了走课制度。我校现有班级35个,学生两千多人,而教务处、教研室加起来只有区区五人,且都还有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观察到老师们实施效果,我校推行走课制度,即观课者在每个教师的课堂内只停留10~2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已经足以看清教师课改理念的落实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是否科学合理和课堂流程是否按照学校推行的“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进行。学校每半月一次利用教师大会通报走课观察所得,杜绝“研教两张皮”现象的发生,课改常态化也就有了保证。
四、改革作业制度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规定作业只有课堂作业、基础训练和作文,教务处每周对各班作业进行抽查,如发现除此之外的作业则将其视作乱订辅导资料,每周通报并计入当月常规检查结果,作相应处罚。低年级的家庭作业不作要求,中高年级则与“问题驱动五环导学”模式的第一环节预学内容统一起来,要求精而少,且分层布置。家庭作业的批改则是让学习对子在到校后相互批改和督促订正,学习小组长检查,教师只是查阅。作文的批改也是这样,学生写完草稿后便相互批阅修改,再自行修改,最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教师批阅作文的工作量大幅减少,百分之百的详批面改也落到了实处。
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推行课改的工作量,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共案,反思教学,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规范。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讲得越来越少,而学生提问的质量越来越高,说话的胆量越来越大,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