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子,积极思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在学习数学时不愿自己动脑探索,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他人现成的结论。这种盲目的依赖他人所得的知识只是知识的空壳,必定是不牢固的,肤浅的。长此以往,这种依赖性必定会造成思维的惰性。这将严重阻碍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关键字】数学教学惰性思维形成
惰性是指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思维的惰性是指,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条件下,不主动思考,不愿意或不积极动脑。对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和深究,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接受地比较盲目、机械,可以叫做“呆滞的思维”。惰性可以分为两类: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却对事物懒得深究,不逼不认真思考。二、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又受各种原因影响,不好好学习,不认真思考。
一、惰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呢?
(1)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1、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不注意从小引导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认为对学生管得越严越好,致使学生缺乏独立判断、自我调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质和能力。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造成教育单调、僵化,使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则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好动、贪玩,喜欢解决没有难度的问题,而一碰到难题则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另外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知识不丰富,他们缺少自我判断能力,容易依赖别人,轻易相信别人得出的结论。
(3)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正由于其趣味性少,对某些学生就缺少吸引力,它不能像动画片那样形象生动的吸引住大家的眼光。如果教学没有找准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倦怠情绪,形成不愿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失去思维的动力,也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
(4)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喜欢数学,那他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一定会积极的动脑子。也有人说,我不喜欢数学,那这个人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他的大脑一定是封闭的,静止的,不会思考的,即使思考也是被强迫的。同时,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平等、融洽,也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
二、怎样减少思维的惰性,提高思维的自主性?
1、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数学虽然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来源于生活。它本身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带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孩子们迷上数学时,他们的思维自然会变的主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从题目入手,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王老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数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使课堂上原来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它有利于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从而缩短了学生认知过程,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使学习者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學习,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
例如:余老师在教学“角和直角”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抽取了红领巾、三角板、五角星、书本封面等实物的角,呈现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角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点如果靠想象,是比较难理解的。他在课件中设计了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的长短不一样的角,先让同学们猜测,哪个角大?然后,利用课件移动两个角,使它们重合,学生惊讶的发现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他再让边短一点的那个角的边延长,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对于难点就理解的很透彻了。
2、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
(1)转变师生角色,变“教”为“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滴水不漏”: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而在教学流程中,教师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预先安排。一堂课变成了教师演绎的“独角戏”,绞尽脑汁地牵着学生往他指定的方向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设计,教师就急急地点拨引导,拼命拉回“正道”,生怕学生“误入歧途”。这样,学生根本就没有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主动创新的余地。一堂课就这样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却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为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也不必怎么动脑筋,连思维都难以集中,更不用说积极思维了。
(2)将严格遵守课堂常规的课堂气氛改变为生动活泼,主动提问的课堂气氛。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答错是学生的权利。首先,我们努力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自由地交流,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给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变“不敢问”为“敢问”。另外,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大胆质疑,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问难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特别是学困生和中等生。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竞选数学组长,这个数学组长并不是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要看一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我们通过画五角星,哪个学生上课表现好就给他画一个五角星。每过两个星期就统计出本组哪个学生的五角星得的最多,最多的那个学生就可以当数学组长。曾经有个家长向我反映:他的儿子得了四个五角星,高兴的不得了。说,再努力一点就能当上小组长了。这个学生平时很懒,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经常开小差。实行这个制度以后,上课坐的非常端正,举手发言也积极了很多。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组长,心里真是很高兴。这种做法能够调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积极性,当然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他们不努力,组长的位置就很难保了。以此调动他们全部的精神力量进行学习。
(2)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节课哪个组的学生举手发言最积极,就给他们这个组添一面小红旗。到一个星期结束的时候,评比出“最优秀的小组”。到学期结束,再进行评比,统计出哪个组获得“最优秀的小组”次数最多,发奖状加以鼓励。
(3)设“贺卡”奖给学生。每逢节日,就评比出前阶段里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发“贺卡”的形式鼓励他进一步努力。贺卡的内容可以有:进步卡、先进卡、优秀卡、新星卡等。本班的章智力同学,平时作业很不积极,我和他私下商量好,如果他连续五次完成作业,就发给他一张进步卡。结果,他自己做到了,我也实行了自己的诺言。他是个头脑比较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因为懒,上课不积极,作业不认真,喜欢打电子游戏。家长因为他多次作业不做,恶打了好几次,但他就是死性不改。实行本制度以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认真了很多,举手发言积极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4)采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我们在教学中做到多表扬、少批评,绝对不对“差生”采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和放任自流的态度。尤其是对学习较差而且又很自卑的学生,通过表扬他某一方面的特长(如体育、音乐等)来带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他即将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在这样反复强化下,学生由对自己的无信心,转化为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力
乌申斯基:“当然,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儿童会闷的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一味就儿童的兴趣,这将会阻碍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给他们讲解中外科学家、数学家的故事,如讲数学家陈景润是如何从小立志,以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摘取数学王国中皇冠上最璀灿的明珠的;也不失时机地介绍发生在本地、本校、本班的学生在探究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终于成功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差生的转变。如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由原先的不爱学习,不爱举手发言,到现在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就在班级上大力表扬她,使她获得满足感,又激励她今后不断努力。使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也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决心。
(2)注意情感交往,使学生牢固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我们更信任他们,给他们多创造了一些显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平时多提问他们,多让他们参与班级或学校的大型活动,并告诉他们:只要奋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另外,我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坚信自己的能力,教会学生经常给自己打气,提醒自己:你不比那些已取得成功的人差,只要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3)设置困难,锤炼意志。“困难是意志的磨刀石。”意志品质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在物质生活各方面都相当富裕的今天,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设置一定的困难,以锤炼其坚强的意志显得非常有必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选择具体的探究情境或典型的解题过程,故意设置适度困难,并不时地给予意志与情绪上的鼓励,如:“不要怕,畫画图,你就会找到解题方法的!”“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解出来,再仔细把题目看一下,你就会明白的!”“由于你的不怕困难,深入钻研,才会自己解出这道题!以后继续努力,好吗?”我们在给学生练习时,注意练习的难度适中和因人而异,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桃子。在我们不断设置的困难中,学生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从而锤炼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2、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
3、基础教育新概念数学教育学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关键字】数学教学惰性思维形成
惰性是指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思维的惰性是指,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条件下,不主动思考,不愿意或不积极动脑。对于事物、现象的认识,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和深究,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接受地比较盲目、机械,可以叫做“呆滞的思维”。惰性可以分为两类: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却对事物懒得深究,不逼不认真思考。二、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又受各种原因影响,不好好学习,不认真思考。
一、惰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呢?
(1)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1、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为向学生传授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循规蹈矩,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不注意从小引导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认为对学生管得越严越好,致使学生缺乏独立判断、自我调控、自主自立自律的品质和能力。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造成教育单调、僵化,使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对于抽象事物的认识则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好动、贪玩,喜欢解决没有难度的问题,而一碰到难题则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另外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知识不丰富,他们缺少自我判断能力,容易依赖别人,轻易相信别人得出的结论。
(3)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正由于其趣味性少,对某些学生就缺少吸引力,它不能像动画片那样形象生动的吸引住大家的眼光。如果教学没有找准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倦怠情绪,形成不愿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失去思维的动力,也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
(4)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喜欢数学,那他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一定会积极的动脑子。也有人说,我不喜欢数学,那这个人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他的大脑一定是封闭的,静止的,不会思考的,即使思考也是被强迫的。同时,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平等、融洽,也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
二、怎样减少思维的惰性,提高思维的自主性?
1、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数学虽然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来源于生活。它本身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带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孩子们迷上数学时,他们的思维自然会变的主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从题目入手,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王老师让学生选择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学生中有的说六支铅笔长,有的说五把尺长,有的说有八支钢笔长,也有的说七个信封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须性。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数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使课堂上原来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它有利于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从而缩短了学生认知过程,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使学习者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學习,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
例如:余老师在教学“角和直角”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抽取了红领巾、三角板、五角星、书本封面等实物的角,呈现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角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点如果靠想象,是比较难理解的。他在课件中设计了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的长短不一样的角,先让同学们猜测,哪个角大?然后,利用课件移动两个角,使它们重合,学生惊讶的发现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他再让边短一点的那个角的边延长,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对于难点就理解的很透彻了。
2、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
(1)转变师生角色,变“教”为“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滴水不漏”: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而在教学流程中,教师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预先安排。一堂课变成了教师演绎的“独角戏”,绞尽脑汁地牵着学生往他指定的方向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设计,教师就急急地点拨引导,拼命拉回“正道”,生怕学生“误入歧途”。这样,学生根本就没有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主动创新的余地。一堂课就这样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却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为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也不必怎么动脑筋,连思维都难以集中,更不用说积极思维了。
(2)将严格遵守课堂常规的课堂气氛改变为生动活泼,主动提问的课堂气氛。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答错是学生的权利。首先,我们努力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自由地交流,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给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变“不敢问”为“敢问”。另外,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大胆质疑,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问难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3、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特别是学困生和中等生。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竞选数学组长,这个数学组长并不是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要看一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我们通过画五角星,哪个学生上课表现好就给他画一个五角星。每过两个星期就统计出本组哪个学生的五角星得的最多,最多的那个学生就可以当数学组长。曾经有个家长向我反映:他的儿子得了四个五角星,高兴的不得了。说,再努力一点就能当上小组长了。这个学生平时很懒,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经常开小差。实行这个制度以后,上课坐的非常端正,举手发言也积极了很多。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组长,心里真是很高兴。这种做法能够调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积极性,当然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他们不努力,组长的位置就很难保了。以此调动他们全部的精神力量进行学习。
(2)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节课哪个组的学生举手发言最积极,就给他们这个组添一面小红旗。到一个星期结束的时候,评比出“最优秀的小组”。到学期结束,再进行评比,统计出哪个组获得“最优秀的小组”次数最多,发奖状加以鼓励。
(3)设“贺卡”奖给学生。每逢节日,就评比出前阶段里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发“贺卡”的形式鼓励他进一步努力。贺卡的内容可以有:进步卡、先进卡、优秀卡、新星卡等。本班的章智力同学,平时作业很不积极,我和他私下商量好,如果他连续五次完成作业,就发给他一张进步卡。结果,他自己做到了,我也实行了自己的诺言。他是个头脑比较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因为懒,上课不积极,作业不认真,喜欢打电子游戏。家长因为他多次作业不做,恶打了好几次,但他就是死性不改。实行本制度以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认真了很多,举手发言积极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4)采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我们在教学中做到多表扬、少批评,绝对不对“差生”采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和放任自流的态度。尤其是对学习较差而且又很自卑的学生,通过表扬他某一方面的特长(如体育、音乐等)来带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他即将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在这样反复强化下,学生由对自己的无信心,转化为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力
乌申斯基:“当然,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儿童会闷的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一味就儿童的兴趣,这将会阻碍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给他们讲解中外科学家、数学家的故事,如讲数学家陈景润是如何从小立志,以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摘取数学王国中皇冠上最璀灿的明珠的;也不失时机地介绍发生在本地、本校、本班的学生在探究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终于成功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差生的转变。如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由原先的不爱学习,不爱举手发言,到现在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就在班级上大力表扬她,使她获得满足感,又激励她今后不断努力。使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也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决心。
(2)注意情感交往,使学生牢固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我们更信任他们,给他们多创造了一些显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平时多提问他们,多让他们参与班级或学校的大型活动,并告诉他们:只要奋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另外,我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坚信自己的能力,教会学生经常给自己打气,提醒自己:你不比那些已取得成功的人差,只要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3)设置困难,锤炼意志。“困难是意志的磨刀石。”意志品质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在物质生活各方面都相当富裕的今天,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设置一定的困难,以锤炼其坚强的意志显得非常有必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选择具体的探究情境或典型的解题过程,故意设置适度困难,并不时地给予意志与情绪上的鼓励,如:“不要怕,畫画图,你就会找到解题方法的!”“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解出来,再仔细把题目看一下,你就会明白的!”“由于你的不怕困难,深入钻研,才会自己解出这道题!以后继续努力,好吗?”我们在给学生练习时,注意练习的难度适中和因人而异,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桃子。在我们不断设置的困难中,学生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从而锤炼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2、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
3、基础教育新概念数学教育学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