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云计算平台解决普惠金融难题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落实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以及赢得未来市场,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都正在积极推进“普惠金融”,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展开金融服务。但是,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使得银行对其展开金融服务非常困难。首先,中小企业一般资产负债率高,资金链脆弱,所以投资风险高。其次,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给监管带来一定压力。再次,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银行出于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很难和真正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做到相互信任、携手共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给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云计算 中小企业
  云计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简单来讲,就是用少量的实体设备搭建集群,通过虚拟化技术从集群中创建大量虚拟机甚至更小的进程提供给客户使用。客户通过网络远程管理分配给自己的设备,自由搭建自己的系统,满足信息化需求。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云平台服务商,例如腾讯云、阿里云等,云计算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客户搭建云平台,一方面,银行可以进一步协助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监管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互动和信任。
  一、银行云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1.节省大量的投入
  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机房和信息技术管理团队,为了满足自身信息化需求,除了投入的设备和软件外,客户还需要设计建造、改造机房设施,支付大量水、电等额外开销,甚至设置专门的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处理IT产品的维护、升级等工作。这些都是中小企业沉重的负担。对于中小企业,使用云平台,比使用实体设备可以减少90%以上投资。比较商业云平台,使用银行云平台,因为银行和企业具有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所以更加经济。。
  2.更加安全
  目前互联网上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由于我国独特的体制和历史环境,在国内,大型国有银行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疑具有更好的信誉。而且,企业客户和银行需要进行系统对接,无论原来的自建主机模式还是互联网上云计算服务都需要跨越网络,使用银行提供云平台后,这一连接将在银行内部解决,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一风险,交易和数据安全得到保证。
  3.增值服务
  相较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我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在信息技术建设上更有优势。由于云主机成本极低,所以不仅可以给客户部署银行业务系统应用,还可以将银行自有知识产权的OA、ERP等周边系统提供客户使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建设速度。
  二、对银行的好处
  1.极大地减少银行投入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在一些客户营销中更多的使用了系统共建方式,为客户购买设备,搭建系统平台,安装应用软件。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金,而且不利于资产管理,容易发生操作风险。使用一体化的云平台技术,至少将减少四分之三投入。
  2. 资产管理规范
  由于绝大部分银行投入都部署在银行内部,完全符合各种银行资产管理规范和监管要求。避免了国有资产管理漏洞。
  3.业务部门营销客户效率提高
  业务部门营销客户不再涉及资产投入,减少很多工作流程,加快响应客户速度。
  4.极大地提高客户忠诚度
  经过一段时间对系统使用后,客户将对便捷的信息化工作环境产生习惯和依赖,这种习惯短时间很难改变,使客户对银行具有极高的忠诚度。而且客户的存量数据都存储在银行平台,没有银行配合,客户极难迁移,脱离宿主银行。同时,只有对于长期的合作伙伴,银行方面才能放手扶持,进行价值投资。
  5.增加交易的安全性
  由于平台在银行系统内部,所以不再需要通过公共网络,不需要使用任何信息加密设备,使得通讯更加安全。
  6.取得额外信息资源
  在需要时,银行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客户信息资源,方便银行决策。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及时支持,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规避。
  三、风险提示
  为避免法律风险,建议银行对提供给客户的应用软件统一管理,确保所有提供客户的软件产品银行都具有知识产权或者授權。使用客户数据需要提前得到用户理解和授权。同时,银行必须妥善管理和使用客户数据,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社交活动作为中间机制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相比于二者关系的检验要相对匮乏许多,已有的研究大多针对发达国家样本。论文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CHARLS 2013)调查结果中提取社会经济地位、社交活动、健康三个潜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 不但直接影响健康,也通过社交活动间接影响健康,教育与收入是影响社交活动和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纸币是否可能会完全消失而探讨纸币在流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匿名功能。同时阐述使用不具有匿名功能的电子支付方式消费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会出现一级价格歧视现象,厂商会将转移消费者剩余转成自己剩余,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表明纸币的匿名支付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以及舆论和道德压力下,完全取代纸币是很难实现的。  【关键词】 匿名支付 一级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  一、前言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这种情况令传统银行在发展上的机遇和挑战共同存在。当前新的金融业的发展形式使得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思索应该怎么样进行有效的变革,才可以在当前这一时代潮流里紧紧的紧跟着时代的脚步。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实际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银行在创新发展上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应对之策,希望可以为我国银行的转型和
期刊
近年来,随着油田对开发单位实行油气生产任务和目标成本管理的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不断深化,人工成本对采油厂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起良好的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是采油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是强化组织结构设计,合理岗位布局  1.优化采油厂组织结构,合理定员定岗。劳动生产率与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关系,与组织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关系,提高组织效率可以提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却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从实证的角度佐证了“金融发展阻碍了实体经济发展”命题。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实体经济 面板数据模型 经济增长  1、引言  1.1、研究目的及
期刊
【摘 要】 随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个人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个人金融产品的服务形式发生着变革,客户的金融产品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这些因素直接推动着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模式发生变化。作为县域支行,如何在当前条件做好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已经成为转型过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县域支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同时调研分析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做法,最后结合县域支行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原生广告市场应运而生。原生广告所具备的趣味性、精准性、互动性等特点让它相对于传统广告而言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关键词】 原生广告 监管模式 法律  一、原生广告的概念及特征  1、原生广告是一种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但是对于原生广告的定义并不是唯一的。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
期刊
【摘 要】 笔者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年化收益率、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夏普指数、基金规模、基金评级以及基金经理稳定性指标,对存续期满10年的偏股型混合基金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笔者长期投资需求的基金定投产品,最终得出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是最适合笔者自身进行长期定投的基金产品。  【关键词】 基金定投 长期投资 偏股混合型基金  一、投资者个人情况  作为将于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假设刚入职时每月工资为60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由于文化因素而导致失败或陷入失败边缘的几家公司具体情况,考察文化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检验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归纳总结津巴多关于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长期资本管理 美国国际集团  雷曼兄弟 法国兴业银行  一、前言  企业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共同价值体系,它定义了重要的内容,以及为组织成员定义适当态度和行为的规范,企业文化可以自上而下产生,也
期刊
【摘 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的“双向夹击防控”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信贷的风险防范主体可为上、中游方向的网贷平台和中、下游方向的第三方监督机构(政府和司法机关);为提高网贷平台对借款人考核的积极性,可通过“委托—代理”,将互联网金融信贷中的中游(网贷平台)和上游(投资者)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实现中、上游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的自主防控;为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借款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