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126家出口农产品企业为例进行调查研究,从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意愿、质量安全认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状态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管控状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管控瓶颈问题。
关键词:出口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53-02
在出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我国的出口涉农企业在国际采购供应链者的主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手段,提升了出口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国内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出了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运作模式,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126家出口型涉农企业的调研数据为例,对出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现状进行分析,这对提高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以下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5-6月期间对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湖州市、嘉兴市5个市的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每个地区大致选择了20-3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之前都通过相关信息对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在取得联系后,再到企业进行调研。考虑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环节在种养生产和加工环节,因此,被调查的企业大多是种养生产与加工型企业。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一共发放145份问卷,通过回收和整理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6份。
2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意愿与认知
2.1 出口型涉农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愿较高
由于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都是采用品牌化经营战略,品牌标识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营销但同时又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了有效约束。这种约束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会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政府职能检测机构的例行检测中,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便会面临职能部门的处罚;二是在质量追溯制度下,一旦发现了问题农产品,新闻媒体报道了这家企业以后,市场就会给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相对于农户来说,企业的意愿是很高的。农户之所以不太注重质量安全的控制,与农户的无品牌化经营有直接关系。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涉农企业在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愿程度非常高,被调查企业中选择“非常愿意”的比例占95.2%,选择“愿意”的占3.2%,表示“一般”的占1.6%。而没有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企业。
2.2 出口型涉农企业普遍存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动机
出口型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92.1%),其次依次是响应政府质量监管的需要(86.8%)、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驱使(72%)、满足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需求 (65.8%)、塑造产品质量第一的企业形象(57.9%)、市场竞争的需要(50%);确立行业领先地位的需要(31.6%)。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政府的规制,说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企业承担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带来的成本是比较重要的。
2.3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认证的认知程度高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负责人都非常清楚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認证程序,不了解和不知道的很少,不足1%。以上数据表明,出口农产品种养加工型的涉农企业对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都有着较高的认知度,随着最近几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曝光,给企业也增加了许多压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方面有较高的认知度。90.1%的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客户对产品的信任,84.2%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67.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62.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响应政府号召,企业积极推动实施,仅有少数企业认为会增加生产成本(5.3%)。
2.4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认识
通过调查得知,有有93.7%的企业认为,政府选择加强对农药、农资等投入品的监管可以有效提升出口农产品在生产种养源头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说明源头很重要,而且很多企业也很难去控制源头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被问道“您希望政府在质量检测中,如何进行检测?”时,有93.7%的企业认为可以选择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表明企业还是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来显示自己的信心,另外,基于成本考虑,出口企业不希望检测机构进行多次检测。
3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状况
3.1 出口涉农企业农产品生产执行标准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较大,比例为81.8%;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比例最高,达到86.9%,之后依次是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可以初步看出,目前浙江涉农企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还比较高。
3.2 出口企业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89.3%的出口型涉农企业已经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93.7%的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表明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是目前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最常见的认证形式。另外,调查数据还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形式还是“产品”认证,其它形式的体系认证相对要少一些。
3.3 出口企业实施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状况
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它的推进实施可以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43。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1.1%的企业选择了其生产的农产品是要用专用材料进行等包装的,84.2%的企业选择用简单包装方式进行包装,没有农产品没有包装的,说明浙江省出口农产品非常注重包装策略的应用。 3.4 出口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状况
通过对这些出口涉农企业的调查发现,94.7%的被调查企业建立了“对货源进行质量检测与记录制度”,100%的企业建立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97.3%的企业建立了“出厂检测与记录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销售台账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制度,55.3%的企业建立了问题农产品召回制度,只有79.5%的企业建立了质量追溯制度。这说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很好。
3.5 出口涉农企业实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主要环节与瓶颈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出口涉农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控制最困难的环节是种养前环节,占被调查企业的60.5%;比较困难的是种养生产加工过程,占被调查企业的31.6%;产后储存和流通环节,占5.3%。在对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问题中,调查问卷中列出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根据企业选择的频次排序,依次是:对农户种养的原料质量难以控制、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未形成、合作农户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同农户的供应链协调较难、销售与流通环节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先进、农产品质量检测成本较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成本太高。
4 调查研究的初步结论
通过对126家出口涉农企业自身基本特征、企业管理者特征、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意愿及认知等方面的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一是被调查涉农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经济实力高;企业决策管理者文化程度较高,且大多数具备食品行业专业知识背景。二是被调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较高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因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说明政府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管制还是具有较强的管控作用。三是大多数数企业采用了常见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如大多数企业获得了国际通用认证和其它管理体系认证,能按照国际或行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控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队伍和设置了一系列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质量追溯系统、预警体系、召回制度等方面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涉及到。四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质量安全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出口涉农企业要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控制质量安全还需突破瓶颈问题,如对产地环境的控制、对农户种养过程中的投入品控制,優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销售流通环节难以控制等。
参考文献
[1]何畅.论我国出口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预控机制[J].学术交流,2011(11):75-78.
[2]阮建女.基于隐形贸易战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优化研究[J].世界农业,2012.06:19-23.
[3]汪普庆,周德翼.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03):9-12.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5]吴为,季锦美,黄胜海.农产品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06:53-55.
关键词:出口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53-02
在出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我国的出口涉农企业在国际采购供应链者的主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手段,提升了出口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国内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出了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运作模式,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126家出口型涉农企业的调研数据为例,对出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现状进行分析,这对提高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以下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5-6月期间对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湖州市、嘉兴市5个市的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每个地区大致选择了20-3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之前都通过相关信息对企业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在取得联系后,再到企业进行调研。考虑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环节在种养生产和加工环节,因此,被调查的企业大多是种养生产与加工型企业。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一共发放145份问卷,通过回收和整理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6份。
2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意愿与认知
2.1 出口型涉农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愿较高
由于农产品种养加工型企业都是采用品牌化经营战略,品牌标识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营销但同时又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了有效约束。这种约束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会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政府职能检测机构的例行检测中,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便会面临职能部门的处罚;二是在质量追溯制度下,一旦发现了问题农产品,新闻媒体报道了这家企业以后,市场就会给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相对于农户来说,企业的意愿是很高的。农户之所以不太注重质量安全的控制,与农户的无品牌化经营有直接关系。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涉农企业在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愿程度非常高,被调查企业中选择“非常愿意”的比例占95.2%,选择“愿意”的占3.2%,表示“一般”的占1.6%。而没有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企业。
2.2 出口型涉农企业普遍存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动机
出口型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92.1%),其次依次是响应政府质量监管的需要(86.8%)、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驱使(72%)、满足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需求 (65.8%)、塑造产品质量第一的企业形象(57.9%)、市场竞争的需要(50%);确立行业领先地位的需要(31.6%)。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政府的规制,说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企业承担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带来的成本是比较重要的。
2.3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认证的认知程度高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负责人都非常清楚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認证程序,不了解和不知道的很少,不足1%。以上数据表明,出口农产品种养加工型的涉农企业对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都有着较高的认知度,随着最近几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曝光,给企业也增加了许多压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方面有较高的认知度。90.1%的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客户对产品的信任,84.2%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67.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62.5%的企业认为认证可以响应政府号召,企业积极推动实施,仅有少数企业认为会增加生产成本(5.3%)。
2.4 出口型涉农企业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认识
通过调查得知,有有93.7%的企业认为,政府选择加强对农药、农资等投入品的监管可以有效提升出口农产品在生产种养源头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说明源头很重要,而且很多企业也很难去控制源头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被问道“您希望政府在质量检测中,如何进行检测?”时,有93.7%的企业认为可以选择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表明企业还是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来显示自己的信心,另外,基于成本考虑,出口企业不希望检测机构进行多次检测。
3 出口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状况
3.1 出口涉农企业农产品生产执行标准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较大,比例为81.8%;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比例最高,达到86.9%,之后依次是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可以初步看出,目前浙江涉农企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还比较高。
3.2 出口企业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89.3%的出口型涉农企业已经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93.7%的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表明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是目前出口型涉农企业采用最常见的认证形式。另外,调查数据还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形式还是“产品”认证,其它形式的体系认证相对要少一些。
3.3 出口企业实施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状况
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它的推进实施可以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43。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1.1%的企业选择了其生产的农产品是要用专用材料进行等包装的,84.2%的企业选择用简单包装方式进行包装,没有农产品没有包装的,说明浙江省出口农产品非常注重包装策略的应用。 3.4 出口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状况
通过对这些出口涉农企业的调查发现,94.7%的被调查企业建立了“对货源进行质量检测与记录制度”,100%的企业建立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97.3%的企业建立了“出厂检测与记录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销售台账制度”,81.6的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制度,55.3%的企业建立了问题农产品召回制度,只有79.5%的企业建立了质量追溯制度。这说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很好。
3.5 出口涉农企业实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主要环节与瓶颈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出口涉农企业认为,农产品质量控制最困难的环节是种养前环节,占被调查企业的60.5%;比较困难的是种养生产加工过程,占被调查企业的31.6%;产后储存和流通环节,占5.3%。在对企业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问题中,调查问卷中列出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瓶颈,根据企业选择的频次排序,依次是:对农户种养的原料质量难以控制、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未形成、合作农户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同农户的供应链协调较难、销售与流通环节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不先进、农产品质量检测成本较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成本太高。
4 调查研究的初步结论
通过对126家出口涉农企业自身基本特征、企业管理者特征、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意愿及认知等方面的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一是被调查涉农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经济实力高;企业决策管理者文化程度较高,且大多数具备食品行业专业知识背景。二是被调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较高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大动机是为了降低因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说明政府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管制还是具有较强的管控作用。三是大多数数企业采用了常见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如大多数企业获得了国际通用认证和其它管理体系认证,能按照国际或行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控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队伍和设置了一系列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质量追溯系统、预警体系、召回制度等方面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涉及到。四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质量安全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出口涉农企业要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控制质量安全还需突破瓶颈问题,如对产地环境的控制、对农户种养过程中的投入品控制,優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销售流通环节难以控制等。
参考文献
[1]何畅.论我国出口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预控机制[J].学术交流,2011(11):75-78.
[2]阮建女.基于隐形贸易战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优化研究[J].世界农业,2012.06:19-23.
[3]汪普庆,周德翼.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03):9-12.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5]吴为,季锦美,黄胜海.农产品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