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诊断手法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每个学生均存在个体差异。医学生课程多,业余时间少,本文旨在讨论提高时间利用率,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结合应用于诊断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微学习;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92-02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主要是论述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人体资料,根据所得的依据提出正确的诊断。对于每位医学生来说,学好诊断学是至关重要的[1]。尽管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直观、准确、迅速地反映疾病面貌,但问诊、检体等基本临床手段仍然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疏忽。医学院校目前是通过课堂讲授结合见习示教的方式开展诊断学授课,见习课均采取分组带教,一个老师对多个同学的形式。每个学生均存在个体差异,课堂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如何保证诊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使每一个医学生掌握好临床知识技能?
目前有学者建议医学诊断学及内科学教育中加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以病例为引导”(case based study,CBL)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及对新老师进行示范性讲课等方法[2],但教学效果的改善仍然有限。在电子信息化教育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精品资源共享、大型数字化教育平台等较大规模的信息化教育上。而对于医学生而言,课程多排课满学习压力大,在课堂听课及见习课后,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已经能较好掌握,继续存在的是些具体细节的问题。目前已有的诊断教学研究无法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并且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在课间、在操场上、在餐厅、在宿舍、在路上都会出现“碎片时间”。能否让课堂上没来得及发现的小问题在这些时间得到解决?
微学习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3]。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具有及时、高效、便捷的特点,能真正提供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可以学习任何知识(Anyknowl—edge)即“4A”服务和“及时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的根本需求[4]。使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能较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微学习(microlearning)”。
我们认为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老师的解说及演示时间并不长,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微学习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提高时间利用率主动学习,做到每个医学生都熟练掌握诊断学,提高医疗队伍素质,造福社会健康事业。
在诊断学的教学中,体格检查手法一直是难点与重点。笔者在观察多次体格检查实践课教学后调查了学生的反馈,发现大体的掌握都不错,主要问题是一些小细节,如淋巴结触诊部位及力度、甲状腺后方触诊的具体方法、腹部触诊中肝脾触诊的方法、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等具体问题,并希望能再次得到指导。这些都是微学习的要求,个体化具体化以及细节化,使得主动的微学习变的必然。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成人英语学习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3]。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微学习的普及可行性強,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里可以及时解决个性化的具体学习问题,非常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一般3~5分钟,便于人们“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微学习的时间较短,学生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学习和下载,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实现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6]。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学习的实践性越来越强。
再者,微学习的平台可以是微信群、QQ群等易于教师建立及维护与讨论的信息平台,也便于个人操作,如上传、下载及反馈微学习要求,目前运营成熟,使用率高。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能满足微学习。如微课程(Microlecture)是基于网络的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目前国内外暂无学者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结合起来应用于医学诊断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微学习要求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知识点小,教学内容少而精,浅显易懂。微课程可集视频、动画、图片等于一体,总容量只有几十兆,便于下载,将学习真正个体化移动化。
微学习与微课程有机结合在诊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医学本科教育课程安排满,内容多,学生普遍反映主动学习时间以及复习时间甚少,而提高时间利用率成了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大型网络课程以及书本的学习都达不到提高时间利用率的目的,无法将学生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微学习与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能真正提高这部分时间的利用率,适应个体化的学习要求。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微学习要求设置微课程教学内容,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紧密结合,能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及乐趣。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化的要求在信息平台上提出微学习要求,教师制作微课程上传至平台,学生们就能真正有效的将学习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学习效率及积极性方能大大提高
(3)两者结合能提高教师素质
微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5],辅导同学的自主学习。近几年来,微课程在我国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了一定的进展。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微课程制作过程当中需要教师的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对于教师本身的要求极高。再加上微课程还需要随学生的微学习要求进行调整,大大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对于教师而言是大挑战,并且更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4)两者结合可提高教学质量
诊断学是医学中最主要的桥梁课程之一,其中体格检查、问诊以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生最为重要的基本功。目前这些内容的实践课授课模式多为分组由老师示范讲解动作及内容要点后学生分组练习,因此在课程结束以后,每个学生自身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能无法在课堂上做到全部解决。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结合起来,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更能因材施教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并了解教学中常见多见的问题,更好的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供指导,对于诊断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学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与时俱进,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及手术学等临床与桥梁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学习和微课程则是医学教育信息化教学与因材施教这个重要教学理念共同的产物,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时间利用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
参考文献:
[1]莫新玲.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128~129
[2]贾燕,易斌,陈雄,王芬,邓芳.多种教学法在内科学见习中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9月18,9:1800-1
[3]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18-20
[4]http://www.caigou.com.cn/Lab/Detail/87916.shtm1
[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6]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1-15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微学习;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92-02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主要是论述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人体资料,根据所得的依据提出正确的诊断。对于每位医学生来说,学好诊断学是至关重要的[1]。尽管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直观、准确、迅速地反映疾病面貌,但问诊、检体等基本临床手段仍然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疏忽。医学院校目前是通过课堂讲授结合见习示教的方式开展诊断学授课,见习课均采取分组带教,一个老师对多个同学的形式。每个学生均存在个体差异,课堂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如何保证诊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使每一个医学生掌握好临床知识技能?
目前有学者建议医学诊断学及内科学教育中加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以病例为引导”(case based study,CBL)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及对新老师进行示范性讲课等方法[2],但教学效果的改善仍然有限。在电子信息化教育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精品资源共享、大型数字化教育平台等较大规模的信息化教育上。而对于医学生而言,课程多排课满学习压力大,在课堂听课及见习课后,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已经能较好掌握,继续存在的是些具体细节的问题。目前已有的诊断教学研究无法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并且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在课间、在操场上、在餐厅、在宿舍、在路上都会出现“碎片时间”。能否让课堂上没来得及发现的小问题在这些时间得到解决?
微学习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3]。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具有及时、高效、便捷的特点,能真正提供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可以学习任何知识(Anyknowl—edge)即“4A”服务和“及时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的根本需求[4]。使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能较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微学习(microlearning)”。
我们认为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老师的解说及演示时间并不长,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微学习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提高时间利用率主动学习,做到每个医学生都熟练掌握诊断学,提高医疗队伍素质,造福社会健康事业。
在诊断学的教学中,体格检查手法一直是难点与重点。笔者在观察多次体格检查实践课教学后调查了学生的反馈,发现大体的掌握都不错,主要问题是一些小细节,如淋巴结触诊部位及力度、甲状腺后方触诊的具体方法、腹部触诊中肝脾触诊的方法、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等具体问题,并希望能再次得到指导。这些都是微学习的要求,个体化具体化以及细节化,使得主动的微学习变的必然。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成人英语学习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3]。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微学习的普及可行性強,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里可以及时解决个性化的具体学习问题,非常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一般3~5分钟,便于人们“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微学习的时间较短,学生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学习和下载,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实现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6]。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学习的实践性越来越强。
再者,微学习的平台可以是微信群、QQ群等易于教师建立及维护与讨论的信息平台,也便于个人操作,如上传、下载及反馈微学习要求,目前运营成熟,使用率高。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能满足微学习。如微课程(Microlecture)是基于网络的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目前国内外暂无学者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结合起来应用于医学诊断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微学习要求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知识点小,教学内容少而精,浅显易懂。微课程可集视频、动画、图片等于一体,总容量只有几十兆,便于下载,将学习真正个体化移动化。
微学习与微课程有机结合在诊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医学本科教育课程安排满,内容多,学生普遍反映主动学习时间以及复习时间甚少,而提高时间利用率成了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大型网络课程以及书本的学习都达不到提高时间利用率的目的,无法将学生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微学习与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能真正提高这部分时间的利用率,适应个体化的学习要求。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微学习要求设置微课程教学内容,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紧密结合,能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及乐趣。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化的要求在信息平台上提出微学习要求,教师制作微课程上传至平台,学生们就能真正有效的将学习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学习效率及积极性方能大大提高
(3)两者结合能提高教师素质
微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5],辅导同学的自主学习。近几年来,微课程在我国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了一定的进展。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微课程制作过程当中需要教师的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对于教师本身的要求极高。再加上微课程还需要随学生的微学习要求进行调整,大大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对于教师而言是大挑战,并且更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4)两者结合可提高教学质量
诊断学是医学中最主要的桥梁课程之一,其中体格检查、问诊以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生最为重要的基本功。目前这些内容的实践课授课模式多为分组由老师示范讲解动作及内容要点后学生分组练习,因此在课程结束以后,每个学生自身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能无法在课堂上做到全部解决。将微学习与微课程结合起来,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更能因材施教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并了解教学中常见多见的问题,更好的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供指导,对于诊断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学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与时俱进,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及手术学等临床与桥梁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学习和微课程则是医学教育信息化教学与因材施教这个重要教学理念共同的产物,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时间利用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
参考文献:
[1]莫新玲.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128~129
[2]贾燕,易斌,陈雄,王芬,邓芳.多种教学法在内科学见习中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9月18,9:1800-1
[3]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4:18-20
[4]http://www.caigou.com.cn/Lab/Detail/87916.shtm1
[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6]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