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出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必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不仅培养的是大学生的人格,而且奠定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道中道德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对高校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环节,贯穿课程始终。然而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道德教育受到诸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从道德教育的自身来看,它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道德教育内容的失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内容的陈旧。教材的修订常常也只是在原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精编,内容实质上仍是当初那般模样。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空泛、教条。本该为基础教育所该强调的一些道德规范又出现在了大学课本中。其次是道德教育方式的失当。即教育者更多时候仅是在将书本的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再者,高校理论课学时的分配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理论课的学时远大于实践课的学时,多数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
  从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来看,它又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首先,道德相对主义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以尊重道德差异与多元为核心的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它反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强制灌输的方式,而是突出多元共存和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其次,应用伦理学的质疑。综观目前的德育研究与实践,相当一部分还是游离在现实之外,以固定的理念去套千变万化的实践,而应用伦理学则希望学生能从“美德袋”中跳出来,提倡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去替代灌输的教育方式。再次,网络时代的挑战。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新兴媒体盛行。电子媒介将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主体的行为在虚拟的世界中以电子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些行为是否与学校理论课中所欲极力培养的道德行为一致,我们无从得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国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德育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不仅培养大学生人格,而且奠定的是国家基石。
  家庭、社会、学校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着道德教育的力量。聚焦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大学是他们形成正确“三观”的黄金阶段。从学校来看,若教育者在课堂上的教学热情饱满、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与受教者之间能形成良好互动,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之,若教育者以强制灌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则可能使学生滋生叛逆心理,这个隐性的一面。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则是显性的存在。此外,道德教育也有强制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理论课程为必修课,这是学校培养计划的要求,亦是传达党和国家思想,保持优良传统的表现。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速度加快,西方的自由主义等思想传入国内,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再者,在新媒体日趋流行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快速,常常是毫无防备就被带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染缸,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三观的畸形。因此,急需高校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畸形的价值观、道德观进行矫正,培育健全人格。高校思想理论课程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灵魂,贯彻课程始终。这些课程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共同信仰,自发地提升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坚定学生拥护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心,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更符合社会正向运转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和体,这些都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力所不及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道德教育的出路
  (一)完善德育内容
  1.走心
  时下,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多档综艺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这些节目以“走心”打动了不少观众,无论是于其自身,还是于观众而言,它们俨然已达致双赢的局面。高校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内容“走心”实为上策。专家进行教材的修订,这本无可非议,但人无完人,在修订过程中,必有疏漏之处。因此,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内容的修订,集思广益,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及民主性。
  2.升级
  原有的道德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层出不穷的新的道德问题,改进道德内容是十分必要。为此,高校德育内容在呈现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同时,需对其升级,注重知识的深度。让学生从学术的高度去解读核心价值观,使其内涵更为具体详实,引导学生从对概念的认识上升至理性思考的高度,增强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改进德育方式
  道德灌输“实质在于借助外部力量强迫学生接受某种固定的、单一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封闭思想’的目的。”教育者扮演“说教者”的角色,教学偏重于政治教化,难觅德育踪影。其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育者将德育内容硬灌给受教育者,抓智育,松德育,忽视了“受”的一方。教育者扮演“教书匠”的角色,其最终结果必定会阻碍学生德行的健全发展。传统的道德灌输已经不合时宜,如果一意孤行,只会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必须抛开道德灌输,积极寻找适应新时代的德育方式。
  當下,新的道德问题不断涌现,亟待改进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线上,即指新媒体这个平台。在大学生机不离手的现状下,我们应看到这亦是德育方式改进的契机。我们可充分借助新媒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没有稳固的基础,难以上升新的高度。在借助新媒体优势的情况下,断不可忽视线下理论课德育的教与学。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道德修养,改进教育手段,寓教为乐,春风化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0.
  [2]安东妮·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173-19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新的教学媒体不断呈现,教育的现代化也随着新的教学媒体迈向了新的阶段。信息化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使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现且广受欢迎,两者的结合使得教育更加的智能化。由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如果能将历史的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点相结合,那么历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技术;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总结了前人的智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早慧的儿童,他们有的反应机敏,有的冰雪聪明,有的少年老成,有的目光长远,在小小年纪就表现了超出自身年龄的智慧.魏晋时期儿童思辨能力较强,个性突出,在《
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文学圣地,这里的文学色彩丰富,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甚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空气都包含着一种诗情画意.江
概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相较于理论教学更为学生所青睐的教学内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抓住这一点,探索适用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对江苏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回收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学生并未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内化程度并未达到教学要求水平  随堂听课总结和任课教师给出的综合考核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毛中特”课程的学习滞留于知识点学习阶段,学生能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完成以书面考察为主要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核心是以“人”为根本,以教育人、引导人、转化人,引领释放正能量为出发点,以关心关爱、激励鼓舞作支撑,运用一切有效激励手段,活化思想政治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学著作,由于其在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目录学方面,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结合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莱什纳领导力学院成员凯伦·莱维(Karen Levy)记得很早以前她妈妈曾说过:“看一看你的手.手是不是很神奇呢?人类的身体就是很神奇.”如此一来,莱维对生
期刊
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十首古诗运用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如“河畔草”、“竹”、“芙蓉”、“菟丝”、“女萝”、“蕙兰花”、“秋草”等花草意象,以及“柳”、“松柏”、“白
当前形势下,企业党委发挥“粘合剂、催化剂、润滑剂、防腐剂”作用,这就需要各级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建新优势,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党建,将党建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为优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