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定从四方面来具体阐述新课标下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意见,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是学生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体现,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环境要素中人际关系是第一位的。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两种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1.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每位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
  作为教师,应保护他们提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反之,就会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泯灭学生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对此,一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名人、伟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师让学生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多、谁提的问题最好?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提问题欠佳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慢慢地有了提问题的兴趣,渐渐地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培养“三心”,让学生多问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对小学生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好奇心,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加和乘减应用题》时,我先给出了两个条件,城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3/5,接着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帮助自己理清算理。很快学生(1)可以求男运动员有多少?学生(2)可以求女运动员有多少?学生(3)可以求女运动员占几分之几?等等。根据学生的问题,我引导他们借助线段图思考,很快他们都能自己解决问题(学生2问题的两种解答方法迎刃而解,这样在小结时也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对比,效果很好!)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培养怀疑心,让学生提出创新见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从而导致学生对新问题的发现与认识的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怀疑心。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大胆质疑;“为什么比较异分母分数非得先通分?不通分行吗?”我立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并顺势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不想,他们的思维迅速向多方位展开,经过小组讨论与争辩,他们竟获得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路:(1)当分数的分子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小),分数值越小(大)”进行判断;(2)当分子也不同时,要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通分子”,然后再进行比较;(3)找个中间数作参照;(4)求剩余数后再比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学生的这些充满求异,创造火花的方法与策略又从何而来呢?
  3.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一直以来,提问好像是教师的专利。我们老师考虑最多的也是如何提问题,设计问题。但如果任由老师一个接一个自认是精妙的问题问下去,学生也只有作答的权利,看似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但整个过程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体现。诚然,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问,但他们哪来的时间想、问呢?教学时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但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
  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1.根据教学进程的发展,把握提问的时机
  新课导入时可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什么?和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新授教学时可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巩固练习是可让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这个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等。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在实际探究中在生成新的问题,直到最终掌握知识。
  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相应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如概念教学: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的内涵中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计算教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算理”字上下功夫质疑。如最近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例题的特征;(2)计算的顺序;(3)商的定位;(4)怎样试商;(5)商的末尾不够怎么办等等。应用题教学: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几何形体教学:它有什么特点?怎么想到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等等。
  四、教学实践,应注意几点
  1.时间控制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
  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提出问题。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3.范围控制
  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弄懂。如果学生习惯于只学不问,对任何问题只求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那么对任何知识都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敢疑”“敢问”中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偏重学生的德育而忽视学生的智育,注重教者的说教和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德、智并举。  这就要求我们奋战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再讲评:教师满堂灌,学生认真听并详细记笔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课改精神,在数学课中适时穿插活动内容,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尝试数学活动的必要性  数学活动课程,是数学教育
摘要:阐述了《有机合成单元过程》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根据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及高职教学的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有机合成;单元过程;实践教学改革    《有机合成单元过程》课程是高职应用化工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学完基础化学、化工设备等基础课后,理论与实际结合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要环节,
浅谈高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尤其是文科生在平时教学中,好多学生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因此常听文科班学生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本文笔者将就高中文科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学习,态度,自信,压力,状态,兴趣、    通过我对我校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左右了一些人的思想,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排除误导、把握方向、树立信心、推进课改。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新课改的研究、了解,对体育新课改有以下几点简单的体会。  一、新课改强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运动技能教学,没有说“淡化运动技术”。  新课程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指导思想,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一、在教学中,以课本为基础,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课文  由于课文中的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很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
摘要:心理问题反映的是人们深层次的内心世界,这样深层次的内心世界是不会经常轻易外露的。特别是那些早已“看破红尘”的“问题学生”,要窥视造成他们“双差”的秘密,必须在师生平等,开放、真诚的气氛下,而新课程的理念恰恰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课堂气氛。应该承认: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不再单纯,这就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同时也制造了许多的教育契机。而能否把握住这些教育契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何解决烦恼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笔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四两拨千斤,让过场走得更精彩。下面笔者以湘教版理科选修2-3中的《8.3 正态分布曲线》为例,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的实际体会解析四两拨千斤,以其抛砖引玉:   本节的学习要求较为简单:1、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2、了解
教育从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正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挥巨大的作用.本人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概念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某些概念的抽象使学生难于理解,往往学生是死记硬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