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喀什噶尔河发源于喀什,当地一路风尘地奔到阿瓦提后,和阿克苏河、和田河一起,汇聚成我国最六的内陆河——塔里水河。
在阿瓦提这块土地上,要寻找古老的历史文明,只有顺着喀什噶尔河的印迹了,记者沿着喀什噶尔河,开始找寻遗落在河滩旁边的遗迹。
百什里克古城——刀郎人先祖栖息地
百什里克古城在拜什吐曼乡百什里克村北边。
城墙里面,没有什么建筑,只有几十座坟墓,是上个世纪以来村里人去世后埋下的,这些坟倒很有特色,有的很简单,用土块围成一个长方形,有的有木栅栏围着,有的还镂刻有精美的图案。
坟前挂羊角的,是男人的坟墓;挂沙巾的,是女人的坟墓。
百什里克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没有几位,就连清真寺里84岁的老阿訇托乎尼牙孜·玉山。虽然从小生在这里的,可是,他十几岁后就开始给人放羊,对于古城,童年时期的记忆也变得模糊起来。
百什里克村,以前是阿瓦提有名的大村庄,按照维吾尔语的意思,百什里克就是五条河流。可是,73岁的木萨买热夫却说,本意不是这样的,过去他们叫巴十里克,意为源头之水,即喀什噶尔河进入村庄的源头。
木萨买热夫家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他清楚地记得父亲、爷爷给他讲的有关古城的故事。
对于村子的名字,老人说过去的意思是土包旁的村庄。
而这个土包,在木萨买热夫小时候,城墙有七八米高,由于废弃已久,城内的土地被盐渍腐蚀了,城里面很平整,什么也没有留下。
他说:“里面没有一颗草,包括外面一公里内也没有什么东西,因为盐碱太大,连红柳都不长,胡杨更不用说了。”
由于里面没什么好玩的,百什呈克村又距离古城太远,没有了人为的破坏,城墙被完好地保留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后来,一千多户的百什里克被分成了五个村庄,百什里克村开始往古城边移过来,土地也被开垦出来,水流过了古城边,有人把这里的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了庄稼,结果,由于土地肥沃,许多人都跑到这里开荒,城墙开始慢慢坍塌。
而村里的人也开始出入古城,甚至有人在古城的南面开了一个口子。
随着人与古城的亲密接触,古城里面的宝物也被挖掘出来。
上世纪70年代,村里人开始在古城里修建坟墓,有一位村民在挖坟坑时,挖到了一个泥塑,是一个武士骑马的造型,他当即交给了队长。
队长去世后,人们不知道了这个泥塑的下落。
后来,当自治区文物调查队的工作人员前来调查时,村民说出了其中的秘密。
经过引导,队长老婆想起了这个泥塑的珍藏地,她把泥塑拿出来,交给了文调队。
一个1300年前的古城浮出了水面。
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发掘出的文物表明,这个古城至少具有1300年的历史。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古城是刀郎人先祖生活过的地方。
700年前,刀郎人的祖先攻占了这个古城,后来,他们又与当地人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刀郎人,至今,仍有人记得,过去这个村的名字,他们说,村名的意思是祖先占领的地方。
艾合坦木墓地——刀郎先祖战斗过的地方
顺着阿瓦提县多浪乡的一条土路,我们往艾合坦木墓地进发,汽车在沙漠里颠簸,车后,灰土扬起了一条灰黄的沙尘线。
这条路是维吾尔族老乡拉柴的路,路面上覆盖着一层灰土,表面看似很平整,其实。灰土下面却是一个个大坑,因而,车速虽然减到了40多公里,但坐在车里的我们,头仍被撞得生疼。
过了可怕的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跑到了距离阿瓦提40多公里的艾合坦木墓地。
艾合坦木墓地在阿克苏最具特色的,就是一座裸棺。
这个棺材是用梧桐木做的还是用胡杨树做的,已经看不出来了,棺材长2.5米,宽2米,为桂榫结构,放在胡杨原木摆起的架子上,棺下面有一个土坑,深达50公分。
棺内的多具尸体,经过千年的风雨,已成了骸骨,具体是谁,看墓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但是,根据裸棺的埋葬方式看,这个墓葬应该是伊斯兰教传入前的产物。
当地人称,在13世纪左右,刀郎人的先祖艾合坦木是刀郎人首领,准噶尔人来侵犯时,他和军队以土岗掩护,打击敌人,不让敌人过河,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艾合坦木在与准噶尔部作战中战死,部下多人被准噶尔部俘去砍头。他们的葬地得名艾合坦木布祖尔尕赫。
在坟地的地方,高高的土岗很多,艾合坦木的尸体放在坟地最北头的一个大土岗下面。同时放的另外的人坟前有200多处木杆上挂着布条(现在已1000多处,牧人、护林人员从远处把尸骨运来葬埋)。“巴西阿勒乌奇”、“卡勒玛克库木”这些名字,就是根据刀郎人与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以后发生的事件产生的。
后人为了纪念埋在艾合坦木墓地的先祖,每年回历8月15日,就有喀什、莎车、岳普湖、麦盖提、阿克苏、乌什、巴楚等地的许多人,有的结队租用卡车,有的赶着马车,携馕带水,穿越浩瀚的沙漠,来这里坐夜,祈祷亡灵。
乌鲁却勒镇的海里盘城堡——刀郎人的启蒙之地
顺着喀什噶尔河而下,我们到达了乌鲁却勒镇的海里盘城堡。
这里的红柳密密麻麻,不像戈壁滩上的红柳,看起来灰苍苍的,它们是一种嫩绿,显示出勃勃生机,高达五六米,搭起了一道绿墙。
在红柳林中东拐西扭之后,我们的车停在了古城边上。
说是古城,已经看不出它的样子了。
只剩下西面的一段墙,也只是齐腰深,像农人打起的土埂子,不注意看还看不出来,根本不像是一堵墙。
大约二三百平方米的古城,被红柳簇拥着。
古城里面,有两处好像是建筑遗迹,都剩下了几根胡杨木,由于年代久远,盐碱严重,这些碗口粗的木头,已经残破不堪,表面的木质一抠就掉。
这些长达两米多的木头的下面,不知是什么,它们是房子的底木呢?还是房屋的顶木?由于没有发掘,谁也说不清楚。
海里盘古语叫“先生”的意思。传说,数百年前,刀郎人只有一个教书和看病的人,在这里为人们治病,顺带着授业解惑,附近的刀郎人都来找他。
时间长了,这里的地名反而被人们忽略了,而“海里盘”的叫法则流传开了。
看守古城的人,是艾合木提的父亲,25岁的艾合木提说,他小时候,这里的城墙还有好高,后来,周围的人在这里不断开地,城墙也塌了,去玩的小孩也不多了。
据艾合买提说,在城北200多米处的胡杨丛中,原来还有一个木质亭子,几根柱子,像石磙子,抱也抱不住。许多小孩都在里面上过课,可是,由于年代久远,亭子年久失修,后来就倒了。
亭子里的木头也被村民抱回家去,当柴烧了,熊熊的大火不但烧去了古老的小亭,也烧去了刀郎人的一段教育史。
“当时我们不知道,很可惜。”艾合买提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悔愧的神色。
艾合买提和我们说着话,一直赤脚站在午后3点的太阳下面,而记者站在他的旁边,竟然觉得脚底很烫。
我们问他烫不烫脚,他说,过去刀郎人都是这样,冬夏都穿着皮袄,赤着脚,一点事也没有。
说着,他要带我们去看亭子倒塌的位置,路上有好多骆驼刺,可是艾合买提毫不在意,当他脚下碰到刺时,他的脚在沙地上一蹭,没事一样又接着走。
随着历史文化地位的提高,海里盘城堡受到了上级的重视,后来,镇上下了一道命令,不让开荒,不让破坏周围的地形地貌,不让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古城才得以保留下来。
在阿瓦提这块土地上,要寻找古老的历史文明,只有顺着喀什噶尔河的印迹了,记者沿着喀什噶尔河,开始找寻遗落在河滩旁边的遗迹。
百什里克古城——刀郎人先祖栖息地
百什里克古城在拜什吐曼乡百什里克村北边。
城墙里面,没有什么建筑,只有几十座坟墓,是上个世纪以来村里人去世后埋下的,这些坟倒很有特色,有的很简单,用土块围成一个长方形,有的有木栅栏围着,有的还镂刻有精美的图案。
坟前挂羊角的,是男人的坟墓;挂沙巾的,是女人的坟墓。
百什里克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没有几位,就连清真寺里84岁的老阿訇托乎尼牙孜·玉山。虽然从小生在这里的,可是,他十几岁后就开始给人放羊,对于古城,童年时期的记忆也变得模糊起来。
百什里克村,以前是阿瓦提有名的大村庄,按照维吾尔语的意思,百什里克就是五条河流。可是,73岁的木萨买热夫却说,本意不是这样的,过去他们叫巴十里克,意为源头之水,即喀什噶尔河进入村庄的源头。
木萨买热夫家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他清楚地记得父亲、爷爷给他讲的有关古城的故事。
对于村子的名字,老人说过去的意思是土包旁的村庄。
而这个土包,在木萨买热夫小时候,城墙有七八米高,由于废弃已久,城内的土地被盐渍腐蚀了,城里面很平整,什么也没有留下。
他说:“里面没有一颗草,包括外面一公里内也没有什么东西,因为盐碱太大,连红柳都不长,胡杨更不用说了。”
由于里面没什么好玩的,百什呈克村又距离古城太远,没有了人为的破坏,城墙被完好地保留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后来,一千多户的百什里克被分成了五个村庄,百什里克村开始往古城边移过来,土地也被开垦出来,水流过了古城边,有人把这里的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了庄稼,结果,由于土地肥沃,许多人都跑到这里开荒,城墙开始慢慢坍塌。
而村里的人也开始出入古城,甚至有人在古城的南面开了一个口子。
随着人与古城的亲密接触,古城里面的宝物也被挖掘出来。
上世纪70年代,村里人开始在古城里修建坟墓,有一位村民在挖坟坑时,挖到了一个泥塑,是一个武士骑马的造型,他当即交给了队长。
队长去世后,人们不知道了这个泥塑的下落。
后来,当自治区文物调查队的工作人员前来调查时,村民说出了其中的秘密。
经过引导,队长老婆想起了这个泥塑的珍藏地,她把泥塑拿出来,交给了文调队。
一个1300年前的古城浮出了水面。
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发掘出的文物表明,这个古城至少具有1300年的历史。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古城是刀郎人先祖生活过的地方。
700年前,刀郎人的祖先攻占了这个古城,后来,他们又与当地人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刀郎人,至今,仍有人记得,过去这个村的名字,他们说,村名的意思是祖先占领的地方。
艾合坦木墓地——刀郎先祖战斗过的地方
顺着阿瓦提县多浪乡的一条土路,我们往艾合坦木墓地进发,汽车在沙漠里颠簸,车后,灰土扬起了一条灰黄的沙尘线。
这条路是维吾尔族老乡拉柴的路,路面上覆盖着一层灰土,表面看似很平整,其实。灰土下面却是一个个大坑,因而,车速虽然减到了40多公里,但坐在车里的我们,头仍被撞得生疼。
过了可怕的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跑到了距离阿瓦提40多公里的艾合坦木墓地。
艾合坦木墓地在阿克苏最具特色的,就是一座裸棺。
这个棺材是用梧桐木做的还是用胡杨树做的,已经看不出来了,棺材长2.5米,宽2米,为桂榫结构,放在胡杨原木摆起的架子上,棺下面有一个土坑,深达50公分。
棺内的多具尸体,经过千年的风雨,已成了骸骨,具体是谁,看墓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但是,根据裸棺的埋葬方式看,这个墓葬应该是伊斯兰教传入前的产物。
当地人称,在13世纪左右,刀郎人的先祖艾合坦木是刀郎人首领,准噶尔人来侵犯时,他和军队以土岗掩护,打击敌人,不让敌人过河,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艾合坦木在与准噶尔部作战中战死,部下多人被准噶尔部俘去砍头。他们的葬地得名艾合坦木布祖尔尕赫。
在坟地的地方,高高的土岗很多,艾合坦木的尸体放在坟地最北头的一个大土岗下面。同时放的另外的人坟前有200多处木杆上挂着布条(现在已1000多处,牧人、护林人员从远处把尸骨运来葬埋)。“巴西阿勒乌奇”、“卡勒玛克库木”这些名字,就是根据刀郎人与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以后发生的事件产生的。
后人为了纪念埋在艾合坦木墓地的先祖,每年回历8月15日,就有喀什、莎车、岳普湖、麦盖提、阿克苏、乌什、巴楚等地的许多人,有的结队租用卡车,有的赶着马车,携馕带水,穿越浩瀚的沙漠,来这里坐夜,祈祷亡灵。
乌鲁却勒镇的海里盘城堡——刀郎人的启蒙之地
顺着喀什噶尔河而下,我们到达了乌鲁却勒镇的海里盘城堡。
这里的红柳密密麻麻,不像戈壁滩上的红柳,看起来灰苍苍的,它们是一种嫩绿,显示出勃勃生机,高达五六米,搭起了一道绿墙。
在红柳林中东拐西扭之后,我们的车停在了古城边上。
说是古城,已经看不出它的样子了。
只剩下西面的一段墙,也只是齐腰深,像农人打起的土埂子,不注意看还看不出来,根本不像是一堵墙。
大约二三百平方米的古城,被红柳簇拥着。
古城里面,有两处好像是建筑遗迹,都剩下了几根胡杨木,由于年代久远,盐碱严重,这些碗口粗的木头,已经残破不堪,表面的木质一抠就掉。
这些长达两米多的木头的下面,不知是什么,它们是房子的底木呢?还是房屋的顶木?由于没有发掘,谁也说不清楚。
海里盘古语叫“先生”的意思。传说,数百年前,刀郎人只有一个教书和看病的人,在这里为人们治病,顺带着授业解惑,附近的刀郎人都来找他。
时间长了,这里的地名反而被人们忽略了,而“海里盘”的叫法则流传开了。
看守古城的人,是艾合木提的父亲,25岁的艾合木提说,他小时候,这里的城墙还有好高,后来,周围的人在这里不断开地,城墙也塌了,去玩的小孩也不多了。
据艾合买提说,在城北200多米处的胡杨丛中,原来还有一个木质亭子,几根柱子,像石磙子,抱也抱不住。许多小孩都在里面上过课,可是,由于年代久远,亭子年久失修,后来就倒了。
亭子里的木头也被村民抱回家去,当柴烧了,熊熊的大火不但烧去了古老的小亭,也烧去了刀郎人的一段教育史。
“当时我们不知道,很可惜。”艾合买提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悔愧的神色。
艾合买提和我们说着话,一直赤脚站在午后3点的太阳下面,而记者站在他的旁边,竟然觉得脚底很烫。
我们问他烫不烫脚,他说,过去刀郎人都是这样,冬夏都穿着皮袄,赤着脚,一点事也没有。
说着,他要带我们去看亭子倒塌的位置,路上有好多骆驼刺,可是艾合买提毫不在意,当他脚下碰到刺时,他的脚在沙地上一蹭,没事一样又接着走。
随着历史文化地位的提高,海里盘城堡受到了上级的重视,后来,镇上下了一道命令,不让开荒,不让破坏周围的地形地貌,不让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古城才得以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