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是一种沉淀、积累的过程,人的修养也是一行为品德的沉淀。数学素养也如此,为什么数学家会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总有他独特的见解,这和他的思维方式、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本文旨在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进行论述,以期提高为小学生数学教育提供借鉴。
一、数学素养的概念
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二、培养数学素养的必要性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一门科学,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还可以砥砺心智。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发展论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位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小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数学休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能力呢?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小学生爱思考,爱表达。但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比较抽象知识,就无法正确的用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来增强认识。特别是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对于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扩展经验就更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拓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发现过程。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认识图形课程时,班级可以举行搭建模型比赛,同时填写操作表格,看用了哪些模型,搭成了什么成果。用这种小学生在幼儿园时就愿意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再次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还学到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再是简单的拼搭。
四、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
2、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
3、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總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素养的概念
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二、培养数学素养的必要性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一门科学,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还可以砥砺心智。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发展论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位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小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数学休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能力呢?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小学生爱思考,爱表达。但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比较抽象知识,就无法正确的用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来增强认识。特别是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对于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扩展经验就更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拓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发现过程。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认识图形课程时,班级可以举行搭建模型比赛,同时填写操作表格,看用了哪些模型,搭成了什么成果。用这种小学生在幼儿园时就愿意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再次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还学到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再是简单的拼搭。
四、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
2、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
3、不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学生可以用各种算法进行计算,只要是合理的算法,我们都要鼓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總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