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自身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创新,使学生对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并坚持去阅读,教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有效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水平得到良好的發展,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一、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其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阅读能力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乃至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其为学生理解、思考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坚持阅读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为自身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水平的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有利的帮助。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阅读中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加牢固地记住文章的语句排列顺序以及文章的结构,促进自身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这样的思考过程在长时间的坚持中会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敏,并促进思维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为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两种技能,而两者的提升途径主要来自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所用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会对文章的重点词语与句子形成深入的理解,并逐渐将这些词语与句子收集起来,充实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与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另外语言体系的不断丰富,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与教师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重点,却严重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不会对学生成绩与未来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甚至于会阻碍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的提升。虽然说,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一些学校与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学校的阅读能力培养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环境与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改进,这样使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于形式化,因此也就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 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导致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这样使得教师将课本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较短,也没有对学生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所以根本就不会对学生阅读能力达到培养的目的。另外由于保证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考试成绩,教师在面对课本上与考试内容无关的知识点时,会采取略过的方式,这样学生参与阅读的机就会越来越少,因此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考试内容的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不会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因此课外阅读也无法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三) 学生缺乏明显的积极性
  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缺乏必要的重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根本无法发现阅读带来的乐趣,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动的年纪,而进行阅读需要安静的环境以及平静的心态,所以学生更不会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教师也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会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从而会使坚持阅读的积极性出现明显的下降,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 加强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改变对阅读能力培养的传统看法,并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发挥教材中文章的实际作用,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主动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且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与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练习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其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作出合理的改变,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发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主动地进行阅读练习,并一直坚持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教学情境所吸引,并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来。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需要阅读的文章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就会使枯燥的阅读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当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暂停,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并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学生都对文章的后半部分产生了好奇的心理,所以就会很快进入阅读状态,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从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帮助。
  (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并对自身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坚持阅读提供有利的帮助。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文章的结构、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这些词句总结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去阅读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优美句子收集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够为自身的语言表达与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实现更大的进步。
  (四) 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在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后,必须要坚持进行实际阅读,才能够真正掌握,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有些技巧并不适合自己,但是经过不断的阅读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就会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实际有限,而阅读能力培养需要不断的坚持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将课外阅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书籍,并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标注下来,教师可以规定一个时间统一为学生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五)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不敢寻求教师的帮助,因此就会逐渐失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阅读的魅力。当学生的阅读状态良好时,教師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当教师发现学生并没有坚持阅读时,也不应该只顾着批评,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进行及时的改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共同的进步与提高。
  五、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也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传统观念与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沥.初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10):131.
  [2]韩坤.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7(4):200.
  [3]康建华.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2016(9):94 96.
  作者简介:
  赵建平,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标下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初中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既锻炼了初中生运用语文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将书面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
摘 要:为了适应初中生的发展差异,为初中生创建量身定制的语文教学,分层模式是近年初中对中国教育改革所提出并被接受的观点。分层教学法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差异,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所以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要积极地使用这种方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分层模式;初中;语言教学;科学应用  初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不仅巩固了小学知识,而且还对高中知识的初级学习起到了连接作用。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下,教育方式也进行了不断创新,提出一些新兴教学方式,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并逐渐被应用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创新与挑战。微课可以在完成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微课中能给学生展示小视频,通过视觉听觉双重感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微课让原本单一、枯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学生的教育发生很大的转变,近几年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来作为基本理念。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教育为宗旨和根本,深入落实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在学生学习中,语文不可否认是学习的重点,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基于各科知识之上。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吸
摘 要: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语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课堂的涵义出发,提出了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
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汉语言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五千年汉语言文化的内涵以及魅力的,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汉语言学习兴趣,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着重地对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新思路。我们要把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