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迄今为止的信息标检分类法,基本上用的是先组式的全列举分类法,特点是分类号越列越繁(工具书越编越厚),越走越窄(可给分类号越用越少),在信息标检面前是被动应付。本法用素项组配法、分类主题法、组配下位法组成半先祖的素项列举分类法,既从深度上克服了列举不尽的尴尬,可以达到更深的标检层次,又从广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对新事物、新标的的标检能力,可以不变应万变或以少变应多变。
关键词: 先组式;全列举分类法;素项组配法;分类主题法;组配下位法;素项列举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209-04
目 录
一、全列举越走越困难 二、组配的必然性 三、素项组配法 四、分类主题法 五、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 六、七、八、九、(略) 十、九格信息标检法的分类体系
一、全列举越走越困难
1、分类表的源头是理化物化的世界。
世界由什么组成,世界由两方面组成,一个是客观世界,一个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主观世界是事,事由物生,物因事变。
依照这个道理,可以把分类法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横向表示客观世界,纵向表示主观世界。
前人已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了多种描述,但是用二维来把握则少见。
先说物,物是客观世界,是世界的本源。
再说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就产生了事。
把自己的经验理化就产生了理论,就是所谓的知识,科学。
把自己的理论物化就产生了实践,就是所谓的事业,工程。
2、分类项的来源。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首先发现的是素项,当素项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人们利用逻辑思维对素项进行分类,也就形成了学科。例如,人们发现了木头、石头、水、空气、泥石流等大量的物质时,就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类。研究这些类的学问,就是关于这些类的学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把自己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施加在物质上的行为叫物化。例如拿木头可以盖房子,可以做雕塑,可以做积木,可以做枕木。
人们在物化行为中,大脑受到了启迪,受到刻录,在越来越多的种类的物化行为中,人类就从众多物中发现了它们的某些特性,如摩擦可以发热,石头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当把众多的感性知识上升抽象为理性知识时,就形成了学问学科。例如物理学就产生了,纯学科是抽象的。
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理性知识,就以这些学问,知识作为工具去研究开发某一个领域,就产生了组配学科。组配学科是把抽象得到的学问学科作用于具体的对象而形成的学科。例如,人们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去作用于固体的,就形成了固体物理;去作用于原子的,就形成了原子物理。
3、软科学的来源。
从前面所述可见,分类项的来源属性分两类,一类是本体,一类是学问学科。而学科是从对本体的把握中得来的。例如,对木材的“研究”,对地球的“认知”,对学科的“难点”,对海洋的“观测”,对纺织的“技术”。这些词条虽然既不是本体,也不是学科,但它们是人们进行物化和理化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组成的科学叫软科学。
4、分类项的表示属性。
分类表的分类项从分类性质上分三类:
一、素项: 不能再分解的项。例如:(九格法)“B31 固体” 不能再分解。
二、组配项:可以再分解的项。例如:(中图法)“O48 固体物理” 可以再分解为固体和物理。
三、陈述项:任意堆垒的项。 例如:(基金法)“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可以再分解为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检测。
5、分类表中分类项的数量算法。
以往,人类发现了众多的本体,形成了众多的学科(当然,学科有两大类,一类是纯抽象的学科,如数学、物理。一类是把抽象的学科作用于本体的具体学科,如固体物理、流体物理)。在分类表中就把这些学科通通罗列起来,组成所谓的分类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当罗列不尽时,分类表如何应对。
以往,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时,学科还不够丰富时,作为分类法,列举式全罗列还有可能。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一种学科作用于N种本體,如:学科物理作用于本体地球(地球物理)、学科物理作用于学科化学(物理化学),形成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等。新学科,新问题,新信息、新知识加速涌现,层出不穷,简单的罗列已经力不从心。
这里做一个推导:
假设从本体项, 如:太阳、地球、固体、木头、动物、植物、原子……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学科项,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建筑、交通……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软科学项,如:开发、研究、技术、认知、设计、观测、问题……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作为素项编制一个素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只需300项就行了。
如果用3个项a、b、c排列组合可能产生a、ab、ac、b、ba、bc、c、ca、cb 。32=九种组配项
如果用10个项a、b、c、d、e、f、g、h、j、k排列组合,可能产生102=100种组配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及其组配编制一个组配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的可能产生项有:3002=90000种组配项。
6、全列举分类法的问题及前途。
今天现实中仅仅已知的普通素项至少有30000个。(专业素项如生物类,化合物类则更多)从理论上讲,如果把这30000个素项的组配项都列入分类表,分类表的分类项可能有300002=9亿个。 那怕只取百分之一,也有9000000=9百万个。
拿中图法举例,每页不足100个项按100个项算,9百万个项也要用9000000÷100=90000页现在中图法大约1000页,如果要把那怕只取百分之一90000页的组配项全列举到分类工具书,90000页÷1000页=90本,这本分类工具书的厚度有90本中图法那么厚。
中图法的厚度是5厘米,90本就有0.05×90=4.5米的厚度——这就是全列举分类法的前途!
我们现在的分类法,就是这么把已知的分类项不分素项还是组配项进行全列举。今天已显现,越列举越列举不够,越列举分类法越庞大,面对越来越多的组配项,越来越被动应付。明天怎么办?
在科技经济信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全列举分类法的路越走越窄,自己越来越被动,直到僵化。
7、出路在哪里?
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舍弃全列举(既包含素项,也包含组配项,甚至包含陈述项)的分类法,只拿素项和尽量少的组配项组成分类表,对多数组配项、陈述项,用素项的组配来表示。
即便把素项算到10万个,工具书也就1000页的厚度。(这里拿主表说事,分表只能另立门户,
毕竟植物、动物、化合物的门类都是百万千万级素项)
二、组配的必然性
过去由于信息量少,表述信息的分类号用列举式也能应付得了。
现在随着科研手段的多样化,信息表述的多样化,交叉学科和组配词条层出不穷。如果把一种组合作为一种模式列举一个分类号,势必出来一条列举一条,则多种模式势必给多条分类号,而分类号的标识资源,就只有26个字母和十个数字,必然资源枯竭。
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车床”,和车床有关的不同信息,就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J531代表车床,则可能有:J531.1车床的发展、J531.2车床的历史、J531.3车床的现状、J531.4车床的未来、J531.5车床的原理、J531.6车床的研发、J531.7车床的实验、J531. 8车床的鉴定、J531.9车床的应用、J531.10车床的用户、J531.11车床的生产、J531.12车床的制造、J531.13车床的研究机构、J531.14车床的人才、J531.15车床的价格、J531.16车床的行情、J531.17车床的包装、J531.18车床的运输、J531.19车床的修理、J531. 20车床的材质……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再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胃病”,和胃病有关的不同信息,也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R3231代表胃病,则可能有:R3231.1胃病的发展、R3231.2胃病的历史、R3231.3胃病的现状、R3231.4胃病的未来、R3231.5胃病的原理、R3231.6胃病的研发、R3231.7胃病的实验、R3231.8胃病的鉴定、R3231.9胃病的患者、R3231.10胃病的产生、R3231.11胃病的研究机构、R3231.12胃病的专科医院、R3231.13胃病的大夫、R3231.14胃病的药品、R3231.15胃病的药品包装、R3231.16胃病的药品运输、药品材质……也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再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农业”,和农业有关的不同信息,也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P1代表农业,则可能有:P1.1农业的发展、P1.2农业的历史、P1.3农业的现状、P1.4农业的未来、P1.5农业的原理、P1.6农业的研发、P1.7农业的实验、P1.8农业的鉴定、P1.9农业的生产者、P1.10农业的产出、P1.11农业的研究机构、P1.12农业的庄稼医院、P1.13农业的专家、P1.14农业的药品、P1.15农业的药品包装、R3231.16农业的药品运输、农业药品材质……也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都有可能产生成千上万的信息条。
谁能用列举法解决这种问题?这种问题的个数起点就是成千上万。
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只有把一切分类条目分解为“素项”,每一个“素项”给一个分类号,而对非“素项”的分类条目,用“素项”的组配来标识,这样列举式工具书才不可能无限厚,才有可能用有限的标识符号资源,标识出无限的分类条目。
1 原理 2 研究机构 3 研究人员
——可见,作为信息标检工具,列举法分类表词条12个,素项分类表词条只有7个,而用列举法分类表要标捡的词条用素项分类表完全能够做到。
列舉法用12个词条全先组应对信息标检对象,素项法用7个素项半先组组配应对信息标检对象。
对于列举法来说,分类号的增长和信息条种类的增长成正比,信息条种类增长越多,分类号的增长也越多。越走路越窄,越走越难。这是一种以万变应万变的方法。
对于组配法来说,分类号的增长和信息条种类的增长成反比,信息条种类增长越多,分类号的增长则越少。越走路越宽,越走越容易。这是一种以一变应万变的方法。
三、素项组配法
1、随意列举不是分类法。
分类法就是物以类聚的方法,而有些分类法不是类聚,而是杂聚,例如:
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 E090801 水工结构动静力性能分析与控制
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蒺藜与检测 F030121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拿“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这个所谓的分类词条来说,“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可能遇到的情况还有不止100种: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历史、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检测、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试验、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生产、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价值、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鉴定、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用户、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问题、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未来…… ——而紧接A040106的分类号是:A040107 表面、界面、介观系统、纳米系统的非电子性质——这那里是分类法,这是给一个造句赋值一个编码,如果把任意的一个有类属性质的一个概念或一句话都编入分类法,随机列举,这分类工具书就不是前面讲的4.5米厚了,45米都不止!
2、精简分类表的方法。
一、当一个词只在一个领域应用(例如“内科”,只在医学领域应用),就把它归入这个领域。
二、当一个词在多个领域应用(例如“异常”,可以是身体异常,也可以是机器运行异常,还可以是天气异常),就不应该放在多个领域,而应该把它抽出来,使这个詞只在分类表的一处存在,并可在分类表的多处被借用(被组配)。
三、总之,分类表简化的第一步就是把能分解的组配项和陈述项分解成素项,第二步就是把具有可能在多处组配的项(如“异常”、“机器”、“方法”等等)按其类属关系编组成有组配意义的类。
3、组配的思路。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一个从单项经营到组配经营的历史。很简单,你过日子要吃饭、要住房、要照明、要喝水、要买东西……。你不可能自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你只能干一两件事情,然后拿自己的劳动通过货币这个交换符号去和别人的劳动进行交换。每个社会的经济单元所享用的劳动产品是由社会这个大交换网,根据你的需要为你组配完成的。
而信息标检分类领域的各个类是一个个信息单元,每个类的所有需要不可能由自己一家来完成,实际上也完成不了,应该由各个类的根据本类的所需去组配其他类的所有来完成。
而传统的分类法,恨不得把与本类有关的所有类目都罗列的自己的类目下,最好是能大而全,其次是能小而全,结果,累死也达不到全列举,只能是怎么看也不够全面的蹩脚分类法。
4、分类表的组配项收录标准。
在组配项的组配素项隶属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例如“收音机”的下位:“单声道收音机”、“双声道收音机”只隶属“收音机”),这种组配项可以收入分类表。
在组配项的组配素项隶属不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例如“收音机”的下位:“收音机的检修”、“收音机的材料”中的“检修”、“材料”不只隶属“收音机”),这种组配项不可收入分类表。
5、组配分类法的素项标准。
每片叶子只隶属一棵树,整个树林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哪棵树想用不隶属自己的叶子,只能从别的树调用。
任何一个素项只隶属一个类,整个分类法没有两个相同的素项,那个类想用不隶属本类的素项,只能从别的类组配。
6、素项组配的二维模型。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学科上看与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同级的。在这个意义上,客观世界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可以认为是自然界的认识主体,自然界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的认识客体,学科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样,学科的初级框架可以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表示,初步可以把自然界看作是横向学科,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竖向学科。人即有自然界的动物属性,又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位置在坐标系的原点。从平面图设置的可能性来看,竖向学科可以对横向学科进行多层次参与。
比如天文学,观测与仪器类相关;研究与科技相关;研究技术手段与电脑相关;研究成果或新发现的传播与信息相关;传播手段与信息产业的通讯相关、与网络相关;研究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相关;航天与服务业的交通运输相关;带着材料或种子上天与材料科学或农业相关;带着军事目的上天与军事相关,对政治产生相关影响,对人的意识产生相关影响。天文研究及实践的成果有可能产生太空移民,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以此类推每一个横向学科都有可能产生无穷的竖向学科。用此相关的组配手段,可以及时、客观的对新学科进行标注,可以工具书不变或少变应对新学科新事物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多变。
在这个二维模型中,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界。从原则上讲,横列的项可以和纵列的项任意组配。
如:C4M 生物科技信息、D3M 化学科技信息、D2M 物理科技信息、BM 自然物质科技信息、……
C4J 生物的机具、 D3J 化学的机具、 D2J 物理的机具、 BJ 自然物质的机具、……
C4Q 生物工业、 D3Q 化学工业、 D2Q 物理工业、 BQ 自然物质工业、……
同样,如有必要,任何一个分类素项都可以和任何一个分类素项任意组配。
如:B2 地球、 B2C4 地球生物学、 B2D2 地球物理、 B2D3 地球化学、 B2M 地球科技信息、……
R 服务业、 MR 科技信息服务业、KR 电脑网络服务业、JR 机具服务业、QR 工业服务业、……
——实际上,相比现在一般的图书分类法后备的就那么几个复分表,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的任何一个类都是复分表,任何一个分类项都是组配因子。
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主表现有大约50000个分类项,从理论上讲,如果仅仅进行两个分类项的二元组配,50000个分类项的组配就可能产生500002 =2500000000,即25亿个组配项。
这就是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否认全列举或基本还是全列举的一般分类法的办法。
这样就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标检工具书的立项自由度,而工具书在新的学科、新的事物面前,只须用组配应对、或少立新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二维的组配模式,在工具书的编排上也是数轴形式,但此数轴是半先组半列举的可组配数轴,而非以往图书分类法的全先祖式基本全列举的基本不组配数轴,两者有本质差别。
区别两种分类法的标准是:以往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表里面有素项、组配项、陈述项这三种分类项。
而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只有素项和有唯一隶属性的组配项。 四、分类主题法
1、分类主题法产生的原因。
做为分类工具书,不可能将日新月异的分类项及时罗列到分类表里。比如:“酒类”的品牌在不断出新;罗列250万种的物种到分类工具书简直难以想像……
但不表示又不行,怎么办?只有根据标检对象的实际数量和标检程度来把分类表细分到一定的等级,而把下位用主题法来表示。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
例:“种子类植物”有“茶科、海桐科、胡桃科……”等几百个科。如果用分类法表示,很难应对。
如果用主题法表示,用“:”做主题法的代表符,就不难应对。如:用“C58”代表种子类木兰纲的植物,则“茶科”可用“C58:CAK”表示,“茶科的茶花”可用“C58:CAK-CH”表示。
2、主題词的代码重复问题 。
如:“海桐科”和“胡桃科”的主题词代码都是“C58:HT”,作为一种可能出现的分类项下位或组配项下位的主题词重复问题,可以用种次号的方法,如可用“C58:HT1”来表示“海桐科”; 用“C58:HT2”来表示“胡桃科”。
3、类主题与名主题。
主题词往往有两重意义:一为类主题,一为名主题。 类主题指组配下位或分类项下的主题词的性质是类分性的,而名主题指组配下位或分类项下的主题词的性质是品牌性的。
例,组配项照相机零部件的下位“快门”是一个类分性的主题,我们把它叫类主题。而“快门”可有各种品牌,也就是说类主题还有可能产生名主题。比如“闪电”牌快门。
无论是组配下位还是分类主题,可以这样规定:
“ : ” 用在分类项格,
“ : ” 后边是类主题, 例如用“ T14J57:KM ” 表示“快门”。
“ // ” 后边是名主题,例如用“ T14J57:KM//SD ”表示“闪电牌快门”。
例如用“ E7610// QBS ” 表示“齐白石字画”。
“//”代表六格定位的前两格:分类项格和组配项格。“ // ”后跟的是第三格:品牌格。
五、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
1、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 。
人们在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注检索的时候,基本采取三类方法:一类是从内容方面进行标检、一类是从内容的名称方面进行标检、一类是从形式方面进行标检。
从内容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的工具有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
做为标检信息资料的工具书,最初人们采用的是先组式语言,即列举式分类法。在我国,有古代的“七略”分类法、“四部”分类法、近代的仿杜威分类法及现代的“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等。在国外有“杜威法”、“国会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
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是在分类工具书中对标引对象的类目进行予先尽可能全面的列举,这就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随着人类知识的突飞猛进,新学科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想进行予先全面的列举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二是列举量过大时,工具书势必项目过多而使用就不方便。三是分类工具书总是处在被动的应付地位,要想跟上信息类目猛增的步伐不得不把工具书不断的添改,相应的,使分类工作人员不得不疲于应对。
鉴于列举式分类法的问题,阮冈纳赞发明了“冒号分类法”。即后组式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对分类对象的具体领域进行组面分析,然后抽出这个领域的起决定作用,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做为“组面”,以各个领域的组面汇集作为分类工具。
冒号分类法的进步有这么几点:一、省去了尽量列举的繁多性,缩小了分类表的篇幅。 二、减少了添改,使用灵活,减轻了工作量。 三、由于其组面的组配功能,可以对专指的问题进行标检集中。
冒号分类法虽然也分类,但其类不是向科学分类看齐,而是向形式实用看齐。这样,冒号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就不理想。另外,其标记方法复杂,不便于掌握。结果,冒号分类法虽然技术理论上有很多长处,但要流行通用就比较困难,所以,冒号分类法很少为图书馆所采用。
冒号分类法的理论奠定了组面分类法的理论基础。叙词语言借鉴了冒号分类法的组配思想,注意到项目的自然语言性,注意到项目及其组配便于利用机械进行标检,这样,它比冒号分类法就进了一步。但由于它难以从系统类的角度对资料进行集中,对于不具备比较专门知识的人难以使用,所以,叙词语言的普遍使用也存在着困难。
从内容的名称对信息进行标检的工具有标题法,关键词法、题录引文语言等,这些方法虽便于从名称和引文题录方面标检有关资料,却不能把问题从实质上“聚焦”,没有系统性,所以对信息资料的标检只能从名称解决问题。
从形式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的工具有:著者标检系统,载体标检系统,自排号标检系统等,这些工具只能从形式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
前面很局限、很片面、很浮浅的议论了一下信息资料标检方法,目的主要不是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评论,只是想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能不能尽可能避免这些标检方法的短处,把它们的长处借用溶为一体呢?这就是“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的出发点。
2、半先组组配分类法。
前面提到诸种信息资料标检工具,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要不,它们是不会存在下来的。同时,它们也有自己的不足,综合利用能不能扬长避短,在于对长处的利用和对不足的克服。
列举式分类法有便于把科学分类与自己溶合、类间属分关系和并列关系清楚、逻辑性强、因而比较稳定,便于记忆等优点,所以列举式分类法的分类思想是可以借鉴的。
列举式分类法有列举不尽,被动应付的缺点,但只要把列举对象领域的有组配意义的项尽量列举,而把没有组配意义的项一般不列举,也就是达到半列举还是可以的。由于学科的发展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所以,半列举是对原有基础的承认,是必要的。可将列举对象领域的有组配意义的项目尽量列举,这时把组配思想借用过来,把已列举的有组配意义的项看做组面或称看做组配因子,对工具书上没有的不具组项意义的项用组面或称组配因子来组配表示就是了。这样,即克服了组面分类法的分类不够科学,分面及标记方法复杂的缺点,也解决了列举分类法的列举不尽和被动应付的困难,这种方法就是半先组组配分类法或称半先组分类组配法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克服列举式分类法的列举不尽和被动应付要借助组配法呢?这是由于学科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项的增加,主要表现为量变,而引起具体学科的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的变化却小得多,这样,使得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许多不足以引起组面或称组配因子变化的项的标引通过组配就可以解决。所以,利用组配可以起到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的作用。当然,当学科发展到了质变的时候,也就是体系大动的时候,整个半先组体系有关类目都得服从学科的质变而改变。不过,学科的质变,大变与项目的量变要相对稳定的多。
半先组组配分类法的特点:一、它是一种向科学分类看齐兼顾信息资料特点的分类法。二、它的分类程度是不彻底的,对项目只列举那些有意义的,它把先组式语言继承了一半。三、它对没有列举,可以用组配来表示的项用组配表示,这里借鉴了组面分类法和叙词语言的组配思想。
3、组配下位。
半先组组配分类法对信息资料的标引达到了一定的能度,但没有再往下走,再往下走是什么?
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一:如用“Q534”代表冲压,“J”代表机械,则组配项“Q534 J”代表冲压机。但冲压机品牌不止一种,如“天工牌冲压机”怎么表示?,“金刚牌冲压机”怎么表示?……
例二:如用“T14”代表照相,“J57” 代表零部件,则组配项“T14 J57”代表照相机零部件。
但照相机零部件不止一种,如“快门”、“闪光灯”、“三脚架”……各怎么表示?
这两个例子具有普遍的意义,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做为组配因子项汇集的工具书尽数列举不行(不能回到全列举的老路上去),不尽数列举,当用组配法标引经过组配产生若干具体项时(如前边讲的两个例子)就感到困难。这里提出一种设想:能不能产生“组配下位”这个概念?
组配下位是指:对组配项是若干具体项的集合时,则令具体项做这种组配项的“组配下位”。
这样,上边讲的两个例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如果令“ :”作为组配下位的 类主题词的代表符,则:“快门”可用“T14 J57:KM”来表示。
“闪光灯”可用“T14 J57:SGD”来表示……
如果令“//”作为组配下位的 名主题词的代表符,则:“天工牌冲压机”可用“Q534J//TG”来表示。“金刚牌冲压机”可用“Q534J//JG”来表示。
这样,用组配下位法就解决了组配项是具体项的集合时标引具体项的困难。
4、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的实用原则。
如同文字组配出来的词汇可以无限多一样,组配及组配下位的空间也可以无限大。实用中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即可。那就是:一个主表(基本项),统一组配规则(模式一样),统一组配下位规则(分清类主题和名主题)的一元化操作。只有這样,才便于统一标检,资源共享。
六、七、八、九、(略)十、九格信息标检法的分类体系
关键词: 先组式;全列举分类法;素项组配法;分类主题法;组配下位法;素项列举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209-04
目 录
一、全列举越走越困难 二、组配的必然性 三、素项组配法 四、分类主题法 五、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 六、七、八、九、(略) 十、九格信息标检法的分类体系
一、全列举越走越困难
1、分类表的源头是理化物化的世界。
世界由什么组成,世界由两方面组成,一个是客观世界,一个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是物,主观世界是事,事由物生,物因事变。
依照这个道理,可以把分类法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横向表示客观世界,纵向表示主观世界。
前人已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了多种描述,但是用二维来把握则少见。
先说物,物是客观世界,是世界的本源。
再说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就产生了事。
把自己的经验理化就产生了理论,就是所谓的知识,科学。
把自己的理论物化就产生了实践,就是所谓的事业,工程。
2、分类项的来源。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首先发现的是素项,当素项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人们利用逻辑思维对素项进行分类,也就形成了学科。例如,人们发现了木头、石头、水、空气、泥石流等大量的物质时,就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类。研究这些类的学问,就是关于这些类的学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把自己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施加在物质上的行为叫物化。例如拿木头可以盖房子,可以做雕塑,可以做积木,可以做枕木。
人们在物化行为中,大脑受到了启迪,受到刻录,在越来越多的种类的物化行为中,人类就从众多物中发现了它们的某些特性,如摩擦可以发热,石头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当把众多的感性知识上升抽象为理性知识时,就形成了学问学科。例如物理学就产生了,纯学科是抽象的。
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理性知识,就以这些学问,知识作为工具去研究开发某一个领域,就产生了组配学科。组配学科是把抽象得到的学问学科作用于具体的对象而形成的学科。例如,人们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去作用于固体的,就形成了固体物理;去作用于原子的,就形成了原子物理。
3、软科学的来源。
从前面所述可见,分类项的来源属性分两类,一类是本体,一类是学问学科。而学科是从对本体的把握中得来的。例如,对木材的“研究”,对地球的“认知”,对学科的“难点”,对海洋的“观测”,对纺织的“技术”。这些词条虽然既不是本体,也不是学科,但它们是人们进行物化和理化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组成的科学叫软科学。
4、分类项的表示属性。
分类表的分类项从分类性质上分三类:
一、素项: 不能再分解的项。例如:(九格法)“B31 固体” 不能再分解。
二、组配项:可以再分解的项。例如:(中图法)“O48 固体物理” 可以再分解为固体和物理。
三、陈述项:任意堆垒的项。 例如:(基金法)“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
可以再分解为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检测。
5、分类表中分类项的数量算法。
以往,人类发现了众多的本体,形成了众多的学科(当然,学科有两大类,一类是纯抽象的学科,如数学、物理。一类是把抽象的学科作用于本体的具体学科,如固体物理、流体物理)。在分类表中就把这些学科通通罗列起来,组成所谓的分类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当罗列不尽时,分类表如何应对。
以往,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时,学科还不够丰富时,作为分类法,列举式全罗列还有可能。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一种学科作用于N种本體,如:学科物理作用于本体地球(地球物理)、学科物理作用于学科化学(物理化学),形成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等。新学科,新问题,新信息、新知识加速涌现,层出不穷,简单的罗列已经力不从心。
这里做一个推导:
假设从本体项, 如:太阳、地球、固体、木头、动物、植物、原子……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学科项,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建筑、交通……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从软科学项,如:开发、研究、技术、认知、设计、观测、问题……仅抽取100项做素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作为素项编制一个素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只需300项就行了。
如果用3个项a、b、c排列组合可能产生a、ab、ac、b、ba、bc、c、ca、cb 。32=九种组配项
如果用10个项a、b、c、d、e、f、g、h、j、k排列组合,可能产生102=100种组配项
如果用抽取的这三个100项及其组配编制一个组配项分类表,这个分类表的可能产生项有:3002=90000种组配项。
6、全列举分类法的问题及前途。
今天现实中仅仅已知的普通素项至少有30000个。(专业素项如生物类,化合物类则更多)从理论上讲,如果把这30000个素项的组配项都列入分类表,分类表的分类项可能有300002=9亿个。 那怕只取百分之一,也有9000000=9百万个。
拿中图法举例,每页不足100个项按100个项算,9百万个项也要用9000000÷100=90000页现在中图法大约1000页,如果要把那怕只取百分之一90000页的组配项全列举到分类工具书,90000页÷1000页=90本,这本分类工具书的厚度有90本中图法那么厚。
中图法的厚度是5厘米,90本就有0.05×90=4.5米的厚度——这就是全列举分类法的前途!
我们现在的分类法,就是这么把已知的分类项不分素项还是组配项进行全列举。今天已显现,越列举越列举不够,越列举分类法越庞大,面对越来越多的组配项,越来越被动应付。明天怎么办?
在科技经济信息加速度发展的今天,全列举分类法的路越走越窄,自己越来越被动,直到僵化。
7、出路在哪里?
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舍弃全列举(既包含素项,也包含组配项,甚至包含陈述项)的分类法,只拿素项和尽量少的组配项组成分类表,对多数组配项、陈述项,用素项的组配来表示。
即便把素项算到10万个,工具书也就1000页的厚度。(这里拿主表说事,分表只能另立门户,
毕竟植物、动物、化合物的门类都是百万千万级素项)
二、组配的必然性
过去由于信息量少,表述信息的分类号用列举式也能应付得了。
现在随着科研手段的多样化,信息表述的多样化,交叉学科和组配词条层出不穷。如果把一种组合作为一种模式列举一个分类号,势必出来一条列举一条,则多种模式势必给多条分类号,而分类号的标识资源,就只有26个字母和十个数字,必然资源枯竭。
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车床”,和车床有关的不同信息,就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J531代表车床,则可能有:J531.1车床的发展、J531.2车床的历史、J531.3车床的现状、J531.4车床的未来、J531.5车床的原理、J531.6车床的研发、J531.7车床的实验、J531. 8车床的鉴定、J531.9车床的应用、J531.10车床的用户、J531.11车床的生产、J531.12车床的制造、J531.13车床的研究机构、J531.14车床的人才、J531.15车床的价格、J531.16车床的行情、J531.17车床的包装、J531.18车床的运输、J531.19车床的修理、J531. 20车床的材质……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再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胃病”,和胃病有关的不同信息,也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R3231代表胃病,则可能有:R3231.1胃病的发展、R3231.2胃病的历史、R3231.3胃病的现状、R3231.4胃病的未来、R3231.5胃病的原理、R3231.6胃病的研发、R3231.7胃病的实验、R3231.8胃病的鉴定、R3231.9胃病的患者、R3231.10胃病的产生、R3231.11胃病的研究机构、R3231.12胃病的专科医院、R3231.13胃病的大夫、R3231.14胃病的药品、R3231.15胃病的药品包装、R3231.16胃病的药品运输、药品材质……也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再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比如“农业”,和农业有关的不同信息,也可能有若干条:
例如:用P1代表农业,则可能有:P1.1农业的发展、P1.2农业的历史、P1.3农业的现状、P1.4农业的未来、P1.5农业的原理、P1.6农业的研发、P1.7农业的实验、P1.8农业的鉴定、P1.9农业的生产者、P1.10农业的产出、P1.11农业的研究机构、P1.12农业的庄稼医院、P1.13农业的专家、P1.14农业的药品、P1.15农业的药品包装、R3231.16农业的药品运输、农业药品材质……也可能产生成千上万条。
——随便拿一个分类项来说,都有可能产生成千上万的信息条。
谁能用列举法解决这种问题?这种问题的个数起点就是成千上万。
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只有把一切分类条目分解为“素项”,每一个“素项”给一个分类号,而对非“素项”的分类条目,用“素项”的组配来标识,这样列举式工具书才不可能无限厚,才有可能用有限的标识符号资源,标识出无限的分类条目。
1 原理 2 研究机构 3 研究人员
——可见,作为信息标检工具,列举法分类表词条12个,素项分类表词条只有7个,而用列举法分类表要标捡的词条用素项分类表完全能够做到。
列舉法用12个词条全先组应对信息标检对象,素项法用7个素项半先组组配应对信息标检对象。
对于列举法来说,分类号的增长和信息条种类的增长成正比,信息条种类增长越多,分类号的增长也越多。越走路越窄,越走越难。这是一种以万变应万变的方法。
对于组配法来说,分类号的增长和信息条种类的增长成反比,信息条种类增长越多,分类号的增长则越少。越走路越宽,越走越容易。这是一种以一变应万变的方法。
三、素项组配法
1、随意列举不是分类法。
分类法就是物以类聚的方法,而有些分类法不是类聚,而是杂聚,例如:
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 E090801 水工结构动静力性能分析与控制
F010902 气体、液体信息传感蒺藜与检测 F030121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拿“A040106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这个所谓的分类词条来说,“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可能遇到的情况还有不止100种:
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历史、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检测、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试验、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生产、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价值、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鉴定、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用户、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问题、表面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未来…… ——而紧接A040106的分类号是:A040107 表面、界面、介观系统、纳米系统的非电子性质——这那里是分类法,这是给一个造句赋值一个编码,如果把任意的一个有类属性质的一个概念或一句话都编入分类法,随机列举,这分类工具书就不是前面讲的4.5米厚了,45米都不止!
2、精简分类表的方法。
一、当一个词只在一个领域应用(例如“内科”,只在医学领域应用),就把它归入这个领域。
二、当一个词在多个领域应用(例如“异常”,可以是身体异常,也可以是机器运行异常,还可以是天气异常),就不应该放在多个领域,而应该把它抽出来,使这个詞只在分类表的一处存在,并可在分类表的多处被借用(被组配)。
三、总之,分类表简化的第一步就是把能分解的组配项和陈述项分解成素项,第二步就是把具有可能在多处组配的项(如“异常”、“机器”、“方法”等等)按其类属关系编组成有组配意义的类。
3、组配的思路。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一个从单项经营到组配经营的历史。很简单,你过日子要吃饭、要住房、要照明、要喝水、要买东西……。你不可能自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你只能干一两件事情,然后拿自己的劳动通过货币这个交换符号去和别人的劳动进行交换。每个社会的经济单元所享用的劳动产品是由社会这个大交换网,根据你的需要为你组配完成的。
而信息标检分类领域的各个类是一个个信息单元,每个类的所有需要不可能由自己一家来完成,实际上也完成不了,应该由各个类的根据本类的所需去组配其他类的所有来完成。
而传统的分类法,恨不得把与本类有关的所有类目都罗列的自己的类目下,最好是能大而全,其次是能小而全,结果,累死也达不到全列举,只能是怎么看也不够全面的蹩脚分类法。
4、分类表的组配项收录标准。
在组配项的组配素项隶属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例如“收音机”的下位:“单声道收音机”、“双声道收音机”只隶属“收音机”),这种组配项可以收入分类表。
在组配项的组配素项隶属不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例如“收音机”的下位:“收音机的检修”、“收音机的材料”中的“检修”、“材料”不只隶属“收音机”),这种组配项不可收入分类表。
5、组配分类法的素项标准。
每片叶子只隶属一棵树,整个树林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哪棵树想用不隶属自己的叶子,只能从别的树调用。
任何一个素项只隶属一个类,整个分类法没有两个相同的素项,那个类想用不隶属本类的素项,只能从别的类组配。
6、素项组配的二维模型。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学科上看与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同级的。在这个意义上,客观世界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可以认为是自然界的认识主体,自然界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的认识客体,学科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样,学科的初级框架可以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表示,初步可以把自然界看作是横向学科,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竖向学科。人即有自然界的动物属性,又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位置在坐标系的原点。从平面图设置的可能性来看,竖向学科可以对横向学科进行多层次参与。
比如天文学,观测与仪器类相关;研究与科技相关;研究技术手段与电脑相关;研究成果或新发现的传播与信息相关;传播手段与信息产业的通讯相关、与网络相关;研究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相关;航天与服务业的交通运输相关;带着材料或种子上天与材料科学或农业相关;带着军事目的上天与军事相关,对政治产生相关影响,对人的意识产生相关影响。天文研究及实践的成果有可能产生太空移民,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以此类推每一个横向学科都有可能产生无穷的竖向学科。用此相关的组配手段,可以及时、客观的对新学科进行标注,可以工具书不变或少变应对新学科新事物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多变。
在这个二维模型中,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界。从原则上讲,横列的项可以和纵列的项任意组配。
如:C4M 生物科技信息、D3M 化学科技信息、D2M 物理科技信息、BM 自然物质科技信息、……
C4J 生物的机具、 D3J 化学的机具、 D2J 物理的机具、 BJ 自然物质的机具、……
C4Q 生物工业、 D3Q 化学工业、 D2Q 物理工业、 BQ 自然物质工业、……
同样,如有必要,任何一个分类素项都可以和任何一个分类素项任意组配。
如:B2 地球、 B2C4 地球生物学、 B2D2 地球物理、 B2D3 地球化学、 B2M 地球科技信息、……
R 服务业、 MR 科技信息服务业、KR 电脑网络服务业、JR 机具服务业、QR 工业服务业、……
——实际上,相比现在一般的图书分类法后备的就那么几个复分表,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的任何一个类都是复分表,任何一个分类项都是组配因子。
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主表现有大约50000个分类项,从理论上讲,如果仅仅进行两个分类项的二元组配,50000个分类项的组配就可能产生500002 =2500000000,即25亿个组配项。
这就是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否认全列举或基本还是全列举的一般分类法的办法。
这样就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标检工具书的立项自由度,而工具书在新的学科、新的事物面前,只须用组配应对、或少立新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二维的组配模式,在工具书的编排上也是数轴形式,但此数轴是半先组半列举的可组配数轴,而非以往图书分类法的全先祖式基本全列举的基本不组配数轴,两者有本质差别。
区别两种分类法的标准是:以往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表里面有素项、组配项、陈述项这三种分类项。
而九格信息标检分类主题组配法只有素项和有唯一隶属性的组配项。 四、分类主题法
1、分类主题法产生的原因。
做为分类工具书,不可能将日新月异的分类项及时罗列到分类表里。比如:“酒类”的品牌在不断出新;罗列250万种的物种到分类工具书简直难以想像……
但不表示又不行,怎么办?只有根据标检对象的实际数量和标检程度来把分类表细分到一定的等级,而把下位用主题法来表示。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
例:“种子类植物”有“茶科、海桐科、胡桃科……”等几百个科。如果用分类法表示,很难应对。
如果用主题法表示,用“:”做主题法的代表符,就不难应对。如:用“C58”代表种子类木兰纲的植物,则“茶科”可用“C58:CAK”表示,“茶科的茶花”可用“C58:CAK-CH”表示。
2、主題词的代码重复问题 。
如:“海桐科”和“胡桃科”的主题词代码都是“C58:HT”,作为一种可能出现的分类项下位或组配项下位的主题词重复问题,可以用种次号的方法,如可用“C58:HT1”来表示“海桐科”; 用“C58:HT2”来表示“胡桃科”。
3、类主题与名主题。
主题词往往有两重意义:一为类主题,一为名主题。 类主题指组配下位或分类项下的主题词的性质是类分性的,而名主题指组配下位或分类项下的主题词的性质是品牌性的。
例,组配项照相机零部件的下位“快门”是一个类分性的主题,我们把它叫类主题。而“快门”可有各种品牌,也就是说类主题还有可能产生名主题。比如“闪电”牌快门。
无论是组配下位还是分类主题,可以这样规定:
“ : ” 用在分类项格,
“ : ” 后边是类主题, 例如用“ T14J57:KM ” 表示“快门”。
“ // ” 后边是名主题,例如用“ T14J57:KM//SD ”表示“闪电牌快门”。
例如用“ E7610// QBS ” 表示“齐白石字画”。
“//”代表六格定位的前两格:分类项格和组配项格。“ // ”后跟的是第三格:品牌格。
五、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
1、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 。
人们在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注检索的时候,基本采取三类方法:一类是从内容方面进行标检、一类是从内容的名称方面进行标检、一类是从形式方面进行标检。
从内容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的工具有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
做为标检信息资料的工具书,最初人们采用的是先组式语言,即列举式分类法。在我国,有古代的“七略”分类法、“四部”分类法、近代的仿杜威分类法及现代的“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等。在国外有“杜威法”、“国会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
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是在分类工具书中对标引对象的类目进行予先尽可能全面的列举,这就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随着人类知识的突飞猛进,新学科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想进行予先全面的列举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二是列举量过大时,工具书势必项目过多而使用就不方便。三是分类工具书总是处在被动的应付地位,要想跟上信息类目猛增的步伐不得不把工具书不断的添改,相应的,使分类工作人员不得不疲于应对。
鉴于列举式分类法的问题,阮冈纳赞发明了“冒号分类法”。即后组式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对分类对象的具体领域进行组面分析,然后抽出这个领域的起决定作用,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做为“组面”,以各个领域的组面汇集作为分类工具。
冒号分类法的进步有这么几点:一、省去了尽量列举的繁多性,缩小了分类表的篇幅。 二、减少了添改,使用灵活,减轻了工作量。 三、由于其组面的组配功能,可以对专指的问题进行标检集中。
冒号分类法虽然也分类,但其类不是向科学分类看齐,而是向形式实用看齐。这样,冒号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就不理想。另外,其标记方法复杂,不便于掌握。结果,冒号分类法虽然技术理论上有很多长处,但要流行通用就比较困难,所以,冒号分类法很少为图书馆所采用。
冒号分类法的理论奠定了组面分类法的理论基础。叙词语言借鉴了冒号分类法的组配思想,注意到项目的自然语言性,注意到项目及其组配便于利用机械进行标检,这样,它比冒号分类法就进了一步。但由于它难以从系统类的角度对资料进行集中,对于不具备比较专门知识的人难以使用,所以,叙词语言的普遍使用也存在着困难。
从内容的名称对信息进行标检的工具有标题法,关键词法、题录引文语言等,这些方法虽便于从名称和引文题录方面标检有关资料,却不能把问题从实质上“聚焦”,没有系统性,所以对信息资料的标检只能从名称解决问题。
从形式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的工具有:著者标检系统,载体标检系统,自排号标检系统等,这些工具只能从形式方面对信息资料进行标检。
前面很局限、很片面、很浮浅的议论了一下信息资料标检方法,目的主要不是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评论,只是想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能不能尽可能避免这些标检方法的短处,把它们的长处借用溶为一体呢?这就是“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的出发点。
2、半先组组配分类法。
前面提到诸种信息资料标检工具,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要不,它们是不会存在下来的。同时,它们也有自己的不足,综合利用能不能扬长避短,在于对长处的利用和对不足的克服。
列举式分类法有便于把科学分类与自己溶合、类间属分关系和并列关系清楚、逻辑性强、因而比较稳定,便于记忆等优点,所以列举式分类法的分类思想是可以借鉴的。
列举式分类法有列举不尽,被动应付的缺点,但只要把列举对象领域的有组配意义的项尽量列举,而把没有组配意义的项一般不列举,也就是达到半列举还是可以的。由于学科的发展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所以,半列举是对原有基础的承认,是必要的。可将列举对象领域的有组配意义的项目尽量列举,这时把组配思想借用过来,把已列举的有组配意义的项看做组面或称看做组配因子,对工具书上没有的不具组项意义的项用组面或称组配因子来组配表示就是了。这样,即克服了组面分类法的分类不够科学,分面及标记方法复杂的缺点,也解决了列举分类法的列举不尽和被动应付的困难,这种方法就是半先组组配分类法或称半先组分类组配法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克服列举式分类法的列举不尽和被动应付要借助组配法呢?这是由于学科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项的增加,主要表现为量变,而引起具体学科的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的变化却小得多,这样,使得有组配意义的系列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许多不足以引起组面或称组配因子变化的项的标引通过组配就可以解决。所以,利用组配可以起到以不变应万变,以少变应多变的作用。当然,当学科发展到了质变的时候,也就是体系大动的时候,整个半先组体系有关类目都得服从学科的质变而改变。不过,学科的质变,大变与项目的量变要相对稳定的多。
半先组组配分类法的特点:一、它是一种向科学分类看齐兼顾信息资料特点的分类法。二、它的分类程度是不彻底的,对项目只列举那些有意义的,它把先组式语言继承了一半。三、它对没有列举,可以用组配来表示的项用组配表示,这里借鉴了组面分类法和叙词语言的组配思想。
3、组配下位。
半先组组配分类法对信息资料的标引达到了一定的能度,但没有再往下走,再往下走是什么?
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一:如用“Q534”代表冲压,“J”代表机械,则组配项“Q534 J”代表冲压机。但冲压机品牌不止一种,如“天工牌冲压机”怎么表示?,“金刚牌冲压机”怎么表示?……
例二:如用“T14”代表照相,“J57” 代表零部件,则组配项“T14 J57”代表照相机零部件。
但照相机零部件不止一种,如“快门”、“闪光灯”、“三脚架”……各怎么表示?
这两个例子具有普遍的意义,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做为组配因子项汇集的工具书尽数列举不行(不能回到全列举的老路上去),不尽数列举,当用组配法标引经过组配产生若干具体项时(如前边讲的两个例子)就感到困难。这里提出一种设想:能不能产生“组配下位”这个概念?
组配下位是指:对组配项是若干具体项的集合时,则令具体项做这种组配项的“组配下位”。
这样,上边讲的两个例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如果令“ :”作为组配下位的 类主题词的代表符,则:“快门”可用“T14 J57:KM”来表示。
“闪光灯”可用“T14 J57:SGD”来表示……
如果令“//”作为组配下位的 名主题词的代表符,则:“天工牌冲压机”可用“Q534J//TG”来表示。“金刚牌冲压机”可用“Q534J//JG”来表示。
这样,用组配下位法就解决了组配项是具体项的集合时标引具体项的困难。
4、半先组组配下位分类法的实用原则。
如同文字组配出来的词汇可以无限多一样,组配及组配下位的空间也可以无限大。实用中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即可。那就是:一个主表(基本项),统一组配规则(模式一样),统一组配下位规则(分清类主题和名主题)的一元化操作。只有這样,才便于统一标检,资源共享。
六、七、八、九、(略)十、九格信息标检法的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