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的前提条件是理解,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是方法有:课前预习;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关键词:初中;数学;记忆能力;训练
数学记忆能力是一个人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影响着一个人数学能力的形成,它是数学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数学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下面就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记忆的前提条件是理解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是方法
1.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2.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举一个例子)如在教学“年,月,日”中首先询问学生的年龄、生日之类的问题,而后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13岁的少年到今为止只过了三个生日,其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们带着这个看似“荒唐”的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试图从“乏味”的多份年历中寻找答案。接着他们积极地观察,讨论乃至辩论,渐渐获得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收集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鉴别、综合能力。如,在调查介绍蔬菜瓜果的市场价格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别询问、亲自购买等多种形式,了解5~10种菜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列表整理。整理时可以查资料,可以合作研究,可以请教大人。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四、数学学习中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总之,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數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记忆能力;训练
数学记忆能力是一个人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影响着一个人数学能力的形成,它是数学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数学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下面就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记忆的前提条件是理解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是方法
1.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2.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举一个例子)如在教学“年,月,日”中首先询问学生的年龄、生日之类的问题,而后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13岁的少年到今为止只过了三个生日,其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们带着这个看似“荒唐”的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试图从“乏味”的多份年历中寻找答案。接着他们积极地观察,讨论乃至辩论,渐渐获得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收集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鉴别、综合能力。如,在调查介绍蔬菜瓜果的市场价格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别询问、亲自购买等多种形式,了解5~10种菜果每千克的价格,并分别算出2千克、3千克……共用的钱数,然后列表整理。整理时可以查资料,可以合作研究,可以请教大人。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四、数学学习中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总之,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數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